草根的出路在哪裏?

【*****2014年1月26日訊】近日網絡上出現一篇對中國社會階層的分析文章,在網絡上熱傳,轉載如下:

一 上層社會

1級:以在任委員、退休常委為代表,和2的區別在於,1對全國局勢有控製能力2沒有。

2級:以在任實權省部級幹部、退休委員,比如劉跨越就是本級的典型,部分大權貴TZD富商、大銀行家(這個目前是體製內)為代表。和3的區別在於,2能影響國家政策3不能。

3級:以一般省部、副省部、特別實權的局級,或是大企業主、一般權貴富商、名牌大學校長、中等銀行家(比如董文標之類)為代表。和4的區別在於,3能夠影響一個地區或者行業的發展,4不能。 3以馬雲、馬化騰等為體製外的頂峰,3其實是行業精英或地區體製精英。

——1—3級是中國的上層社會,普通人非奇遇不能進。

二 中層社會

4級:以一般地廳級、實權縣處級、院士、大教授、高級職業經理人、名醫名律師、高校校長、演藝明星、知名作家、中等企業主、小銀行家之類為主。普通人通過奮鬥最多能夠達到這個層次。比如惠普穀歌大中國區總裁、唐駿範冰冰之類就是體製外本級的頂峰。 4和5??的區別在於,4和上層有千絲萬縷的聯係,5沒有。

5級:以小企業主、普通處級副處級或實權科級幹部、教授、中等職業經理人、大城市多套房地主、二三線明星、小有名氣的醫生律師工程師等。 5和6的區別在於,5有自己的事業,6沒有。

6級:以普通公務員、主流企業職員、高校青教、普通自由職業者、一般醫生律師、一般工程師、大點的個體戶等為主;

PS:名牌大學生研究生畢業後多在這個層次。 6和7的區別在於,6有一定的上升空間,7很難。

----4-6級是中國的中層社會,分別是高中低端中產階級,普通人通過努力大多最後定格在第5級。

三底層社會

7級:以普通企業工人、邊緣化的體製內、小個體戶、城市底層土著、富裕農民之類為代表。 7和8的區別在於,7能夠在大中城市立足,8不能。

8級:以血汗工廠工人、普通農民等為代表。 8和9??的區別在於,8能夠自食其力,9不能。

9級:以大城市底層失業人口、偏遠山區農民等為代表,基本不能自食其力(以城市的基本生活要求)。

----7-9級是中國社會的底層;中國目前8>9,已經開始向紡綞型過渡。

四 總結

所謂金字塔型的社會結構,就是中層遠小於底層,比如印度;紡綞型的社會,就是底層少中層多(上層哪兒都少),比如美國。

以後中國會以5-7級人口多,8-9級人口少。

分析中國當今社會,草根的出路在哪裏?

需要我們自己去拚搏去奮鬥!

我們沒有好背景沒有好出身沒有好的過人的天賦

但是我們有熱血有青春有一顆勇敢的心,一路狂奔吧,為了我們自己美好的生活

條條大道通羅馬,就算華山一條路,我們也能從絕壁攀岩而上逆襲!

五 各種層麵解析5.1 從官本位來看

首先非常不同意這個模型最後的結論。中國以後一定是7——9級人口多(後麵會分析),所以中國一定是金字塔型的社會結構,而要達到紡綞型的社會,則應該是4——6級人口占主流。

更重要的是,這個模型是一個線性結構,能夠解釋一些社會現象,但是不夠全麵。如果要全麵解讀中國社會個階層就必須把這個模型變成立體結構——簡單的說,假如上述1-9級是一條X軸,那麽還得加上一條Y軸——體製內,或者說公務員與官員(包括軍隊裏的軍官)。

將這兩條軸線結合起來看就會發現很多有趣的現象,比如,在X軸中越往上走,則在Y軸投影麵積越大,到了上層(1——3級),95%以上都屬於體製內。而體製內在下層投影麵積幾乎為0。普通人如果在體製外最多能到4級,而到體製內則可以達到頂峰。這足以說明這個國家為什麽形成〝官本位〞的文化。

另外,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即使在同一級別,體製內與體製外不僅僅社會地位有很大差別,在其他政治、經濟等各個層麵也差別甚大。

5.2 從利益上麵來說,說點有意思的

毫無疑問,1——3級是上層,是統治階層,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也是可以從經濟發展切下最大蛋糕的階層。而4——6級大致屬於中產階級。他們也可以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但是比例很小。其中,5級是可以分享經濟成果的最低階層(雖然比例小得可憐)。

那麽,這樣的金子塔結構怎麽保持穩定呢?最基本的統治模式就是:保、拉、壓、控、放。
1-3級的利益是保,否則統治階級內部就要分裂,團結是第一位的。

第4級是拉。社會精英要拉攏,因為他們有一定的影響力也掌握了一定的資源,為了穩定,這個階層都得進人大、政協,有什麽訴求〝內部協商〞。

5—6級是壓。普通人比較優秀者一般到這個位置幾乎就是天花板了,社會幾乎沒有給予他們提供更多的上升空間,對於這些階層創造財富的熱情以及上升的欲望,得到的是沉重的壓製——每當這些階層積累一定的財富時,新的政策或者遊戲規則出台,積累的財富被一隻看不見的手切走了。

7—8級是控。所謂的控就是一方麵是有保有打,另一方麵就是控製流動。 7—8級沒有上升空間,在社會上也就混口飯吃,是絕對數量最大的一個人群。由於這個人群無法向上流動,隻能向下流動,但是向下流動到9級——9級數量過大會影響社會穩定。所以一定要控製流動——怎麽控製?宏觀經濟政策上包括著名的〝保增長、控通漲〞,包括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強製社保(從4、5、6級的財富中切下一塊分配給8-9級),除了胡蘿卜也有大棒——從城管到暴力機關,對抗與衝突的事件基本都在這個階層。

9級是放。放是放棄的意思。這個階層隻有在過年過節,才有可能得到官員作秀的一點點可憐的慰問品。

這種統治模式在經濟基本麵不出大問題的情況下是有益於社會穩定的——即使這個社會充斥著腐敗、不公正也不會出現大的問題。這種成熟的模式即使是一個強勢的人物也不能輕易改變。

比如西紅柿,他試圖創造另一種模式——即打壓第4級,然後將第4級的財富分配給8-9級。雖然他在普通民眾中獲得很高的支持度。但是,他忽略了4級的能量——他們可是與上層有千絲萬縷的聯係——或者也可以認為他們是上層在這個階層的利益代言人。最後,強勢的西紅柿也隻能悲催了。

5.3 從宏觀經濟調控上來看

這裏必須強調的是,財富再分配隻能在4、5、6與7、8之間展開,1-3級是不會動的,甚至在4、5、6中體製內人士也不會動他們的利益(這也是要增加一個體製軸的原因)。比如,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就是把4、5、6級的蛋糕分配一部分給7、8,強製社保,不僅是把4、5、6級的蛋糕分配一部分給7、8,還要多切一塊分配給4、5、6中的體製內。這些手段一方麵是安撫7、8,防止7、8流動到9,另一方麵就是壓製5、6。至於印鈔就更好玩了,這是1-3級無條件對4-8級剪羊毛——當然,也會拿出一小部分來給7-8,比如,提高退休職工工資標準。

在90年代。強勢的經濟沙皇搞經濟轉型(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幾千萬工人下崗——把大量的8趕到9去,搞民生產業市場化——從7-8的福利中切下一大塊弄成〝市場需求〞供1-6分享。這個時代,7-8的待遇是最悲慘的,與此相對的是,4-6的機會是最多的——那個時代出現了一大批明星企業,因為4-6的紅火,吸收了大批9的人群,所以社會得以穩定。到了HW時代,強調和諧,於是通過提高工資標準、強製社保等等來安撫7-8,過去10年,除了少數行業(房地產、金融),其他行業的發展機會遠遠比不上90年代。

過去20年的曆史表明,在現有的體製下,財富再分配方式隻能在4、5、6與7、8之間展開,1-3任何時候都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指望從1-3中切蛋糕來分配給4-6或者7-8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任何時候,我對實質性的減稅不報任何希望。

5.4 從法律層麵來看 說說法律

毫無疑問,法律是為統治階層服務的,具體的說就是為1—3服務,這個服務的邊緣就是第4級以及5級中的體製內,法律的鴻溝在4-5之間。當不涉及1-4級時,法律是相對公正的,也受到輿論較大的影響——具體參見吳虹飛案。當法律的兩個對象涉及4級以上與4級以下時,法律就成了掩護權貴的遮羞布——具體參考李天一案、70碼等等。

特別要強調的是,在4級以上特別是1-3級的糾紛,都不會通過法律解決——因為上層都明白,那玩意就是騙4級以下的老百姓。上層的糾紛是實力對比喝講茶,這個層麵講法律傳出去是要被笑話的。最典型的是360與QQ的戰爭,事情鬧得這麽大,沒有通過法律,最後是大佬招呼就和諧了。

5.5 從曆史角度上看

以下是從網上轉的一篇關於中國社會各階層數量分析的文章,對中國各階層數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

中國的階層劃分有史以來就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當代中國正處於社會變革的時期,階層本身的成型,沒落以及階層間的流動仍在頻繁進行。更重要的是,部分階層對公眾的透明度極低,隱性資源的存在對描述階層造成了巨大的障礙。由於資源所限,本工作室僅以官方和知名國內外機構統計數字為基準,試圖盡可能清晰的構建定量的中國階層模型。

5.5.1 基本階層分析

基本階層要素:

政治資源(以官方職務級別為基準)

經濟資源(以現有財富水平和年度收入水平評估,綜合考慮現值和潛力)

注1:鑒於學術文藝等其他資源對前兩者的依附性較高,不單獨考慮

注2:農民計算純收入,城鎮居民計算可支配收入(對工薪階層來說為稅後到手工資+公積金)
基本分析單位:家庭住:家庭指〝父母及未婚子女〞(參考資料:聯合國委托國際人口學聯盟編寫的《人口學詞典》)

城市家庭戶均人口約3,農村家庭戶均人口約4,中國總人口取15億。

5.5.2 劃分標準

劃分標準:
與相鄰階層隔離的程度(定性差異)
某類資源的掌握程度(定量差異)

注1:本報告主要關注縱向階層劃分,基本不考慮橫向職業差別(除對縱向階層有顯著影響)
注2:階層間流動僅存在於相鄰階層之間,不存在跨階層流動。

本模型將中國社會分為7個階層(每層又分2-3級),分別是:
頂層及最上層 (0.001%)
上層(0.05%)
中上層(0.5%)(中上層A, 中上層B)
中層 (4.5%)(中層A,中層B)
中下層 (15%)(中下層A,中下層B)
下層 (35%)(下層A,下層B,下層C)
底層 (45%)(底層A, 底層B)

注1:僅限中國大陸,暫不包括港澳及台灣地區。

注2:兩類標準必然出現部分重合,經濟標準內部的收入與資產也必然出現重合,雙收入家庭計算也有重合。以上均在統計數字中已作考慮,不另行說明。

注3:經濟標準與生活水平存在區域落差。對京滬穗深人士,在實際收入或資產上打85折計算。 (實際僅影響少數中層、中下層和下層)

 5.5.3 1.頂層及最上層(0.001%)

政治資源掌握者:副省部級(含)以上在職官員,副國級及正省部級(含)以上退職官員

現職政治局委員:25位

32個省市自治區四套班子現職主官約120位,副職約780位,總計1000位。

27個國務院組成部門現職正副官總計約200位。

副省級單位,150個左右國資委直屬央企現職主官總計約1800位。

軍隊大軍區副職以上:400人
副國級及正省部級(含) 退職約1600位。
小計:約5000位

經濟資源掌握者:資產5億元以上(本階層不考慮年度收入水平)
2008胡潤富豪榜上榜1000人,門檻7億。在此假設5-7億人數與上榜人數持平1000人。
小計:約2000位

這是兩個可以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來統計的階層之一。頂層的數量過於稀少,僅限於近年來新聞聯播上常出現的幾十位而已(不具備統計學上的意義),且其與最上層存在血緣、親緣、同袍、世交等千絲萬縷的聯係,故在此合並為一個階層。

本階層全部為城市家庭。因本階層人員年齡偏大,基本無未婚子女,戶均人口取2.2。
階層人數總計:約1.5萬 (0.001%)

5.5.4 2.上層(0.1%)

政治資源掌握者:正副市廳級(含)在職官員,副省部級及正市廳級(含)退職官員
333個地級市四套班子現職主官約1200位,副職約7800位,總計10000位。

國務院組成部門廳局級機構約500個,正副現職總計約4000位。

省級副省級單位下屬廳局級機構約3000個,正副職約15000位。

部隊正師職以上總計約3000位。

事業單位約30000位

其他正副市廳級官員約35000位

小計:約11萬位

經濟資源掌握者:資產5000萬-5億或年收入300萬以上

美林2008年《亞太區財富報告》稱,中國共有6038 位超富裕人士,其擁有的資產超過3000萬美元(即2億人民幣)。減去5億以上的2000人,即2-5億為3000人。

根據一般財富統計規律,1-2億人數為2-5億的5倍即約15000人,0.5-1億人數為1-2億的8倍即約12萬人。

年收入300萬以上且與前述階層不重合者多為創業新貴和大型外企最高層,極少部分黑金人士,極少部分頂級演藝體育明星,人數約為2.2萬。

小計:約16萬位

本階層全部為城市家庭。因本階層人員年齡偏大,基本無未婚子女,戶均人口取2.8。
階層人數總計:約75萬 (0.05%)

5.5.5 3.中上層(0.5%)

本階層可分A,B兩類,自本類起均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測算:
A類:
政治資源掌握者:正縣處級(含)在職官員,副市廳級(含)退職官員

中國公務員總數約800萬(注:中國人事部副部長說,截止2003年底,中國公務員的總數是636.9萬人),其中正科級(含)以上約1/10,即80萬,減掉之前統計過的約10萬,尚餘70萬正副縣處級。其中正職約15萬,副職約55萬。

國企,事業單位,軍隊裏的正處等價職務約10萬。

退職人員約10萬
小計:約35萬位
經濟資源掌握者:資產2000-500萬元或年收入150-300萬

美林2008年《亞太區財富報告》稱,在2007年底,中國共有41.5萬位富裕人士(其定義〝富裕人士〞為擁有100萬美元以上資產的個人,不包括自住的房地產)。
注:100萬美元加自住房地產約合1000萬人民幣。

這裏取2000萬以上11.5萬,2000萬以下30萬。減去之前統計部分2000-5000萬之間約為10萬。
年收入150-300萬且與前述階層不重合者多為創業新貴和大型外企高層(主要分布於京滬穗深),少數黑金人士,少數演藝體育人士,人數約為10萬。
小計:約20萬位

A類總計:55萬
B類:
政治資源掌握者:副縣處級(含)在職官員,正縣處級(含)退職官員
部分數據在前文已給出,總計約為A類3倍
小計:約100萬位

經濟資源掌握者:資產1000-2000萬元或年收入80-150萬
資產人士前文已給出,即30萬。
年收入80-150萬人群已有顯著放大趨勢,除創業新貴和大型外企高層外(10萬),部分大型國企、大型外企中高層(10萬),中型外企、民營企業高層,上市公司享有股權激勵的中高層、少數高薪行業(金融能源電信醫藥等)專業人士(10萬)均處在這一水平。這一階層的黑金人士,演藝體育人士也顯著增加,部分學術精英也處在這一階層(10萬)。本階層人群仍主要分布於京滬穗深,但其他直轄市,部分發達省會城市及沿海發達城市已有出現。
小計:約70萬位

B類總計:170萬
一線城市的高級商品房,高級私車購買者的主力軍由本階層人群構成。
本階層絕大部分為城市家庭。戶均人口取2.9。
階層人數總計:約650萬(0.5%) (A類0.15% B類0.35%)

5.5.6 4.中層(4.5%)

本階層可分A,B兩類,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測算:
A類:
政治資源掌握者:正科級(含)在職官員,副縣處級(含)退職官員
中國公務員總數約800萬,其中正副科級(含)近1/3,即260萬。其中正職約60萬,副職約200萬。

事業單位,軍隊裏的正科等價職務約100萬(注:有關統計顯示,截至2005年底,全國事業單位總計125萬個,工作人員3035萬人)。
退職人員約40萬
小計:約200萬位

經濟資源掌握者:資產500-1000萬元或年收入50-80萬

根據一般統計規律,資產人士取1000-2000萬人數的2.倍,即約60萬。

年收入50-80萬階層人群與中上層B類較為接近,但職務向下延伸明顯,區間分布較寬。一般意義上的高級白領及知識精英多屬於本階層,部分成功的個體經營者、SOHO人士、二三線演藝、體育人士也可歸入本類。該類人數約為90萬(麥肯錫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2008年中國年收入超過25萬元人民幣的富裕家庭數量已達160萬戶)。本階層人群仍主要分布於京滬穗深,但其他直轄市,部分發達省會城市及沿海發達城市已有較多出現。
小計:約150萬位

A類總計:350萬
B類:
政治資源掌握者:副科級(含)在職官員,正科級(含)退職官員
部分數據在前文已給出,總計約為A類3倍
小計:約600萬位

經濟資源掌握者:資產150-500萬元或年收入15-50萬
資產人士通過統計規律測算,另外在京滬穗深杭有無貸款商品房者、2007年部分炒股成功者中的一部分可進入此類,共約為500萬。

年收入15-50萬人群急速放大(麥肯錫數據較為保守,且15-25萬區間較大,故在此做較大程度的擴展)。工薪階層職務在A類的基礎上繼續向下延伸,與中高層B類已有顯著區隔(多為中高層B類或中層A類直係下屬)。創業人員主要為維持型企業或發展期企業擁有者。三四線演藝、體育人士、中上層學術人士主要處於本階層。該類人數約1000萬。本階層人群主要分布於京滬穗深,其他直轄市,部分發達省會城市及沿海發達城市,部分地級市及極少數縣級市也有出現。
小計:約1500萬位

B類總計:2100萬(注:本類經濟資源掌握者人數超過政治資源掌握者人數)
一般平民出身的人群通過努力奮鬥可以達到極限多在這一階層(廣義中層)。這一階層的職業分布遠較上麵三個階層廣泛,但個體的穩定性也遠高於上麵的三個階層。對於風險較差的抵禦能力,使得部分本階層人群存在向下流動的可能,但該風險仍小於其下的3個階層。一線城市的商品房,二線城市的高級商品房,中級私車購買者的主力軍由本階層人群構成。
本階層大部分為城市家庭,極少數為沿海富裕地區農村家庭。戶均人口取城市平均3。
階層人數總計:約7300萬(4.5%) (A類0.7% B類3.8%)

5.5.7 5.中下層(15%)(資產50-150萬或收入5-15萬/年)

本階層可分A,B兩類,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測算。本階層人群已基本不掌握政治資源,故僅討論經濟資源。

A類:
資產90-150萬元或年收入9-15萬
A類總計:3000萬
B類:
資產50-90萬元或年收入5-9萬
B類總計:4000萬

普通公務員,廣義上的小白領均屬這一階層。部分技術工人、行政事務人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富裕農民也屬於這一階層。本階層人群廣泛分布於直轄市,省會城市,地級市,在部分縣級市、鄉鎮、農村也有出現。

本階層大部分為城市家庭,少部分為農村家庭。戶均人口取3.2。
階層人數總計:約2.25億(15%) (A類6.5% B類8.5%)

5.5.8 6.下層(35%)(資產15-50萬或收入1.5-5萬/年)

本階層可分A,B,C三類,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測算。本階層人群已完全不掌握政治資源,故僅討論經濟資源。

A類:
資產35-50萬元或年收入3.5-5萬
A類總計:4000萬
B類:
資產25-35萬元或年收入2.5-3.5萬
B類總計:4000萬
C類:
資產15-25萬元或年收入1.5-2.5萬
C類總計:7000萬

新畢業二三類大學的大學生、部分技術工人、行政事務人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AB類為主)、普通工人、部分農民工、中上農民、沒什麽積蓄的雙職工退休家庭(BC類為主)屬於這一階層。本階層人群廣泛分布於各級城市、鄉鎮及中等(含)以上農村,部分貧困農村也有出現。

本階層城市農村家庭較為平均。戶均人口取3.5。
階層人數總計:約5.25億(35%) (A類9% B類9% C類17%)

5.5.9 7.底層(45%)(資產0-15萬或收入0-1.5萬/年)

本階層可分A,B兩類,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測算。本階層人群已完全不掌握政治資源,故僅討論經濟資源。

注: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副司長王文波稱,2008年,中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4761元

國家統計局發布調查結果顯示,中國2009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56元(即全年1.8萬元左右)
A類:
資產5-15萬元或年收入0.5-1.5萬
A類總計:1億
B類:
資產0-5萬元或年收入0-0.5萬
B類總計:0.7億
城鎮失業、半失業人員、部分農民工、大部分農民屬這一類。
本階層農村家庭為主。戶均人口取4。
階層人數總計:約6.8億(45%) (A類26% B類19%)

流動性附注:
頂層、最上層及上層存在一定的相互流動。上層以上除特殊事件基本不存在向下流動。
中上層、中層向上下流動的可能性均為一層。
中下層A類起至下層A類向上下流動的可能性約為1.5層(1層加1類)。
下層B類至底層A類向上流動的可能性為1.5層,向下流動的可能性為到底(底層B類)。
底層B類向上流動的可能性為1.5層。

5.6 從社會動亂角度上看

如果社會動亂的話仔細分析還是很有意思的

首先所有的階層都會超過50%的人死去,這個不會有異議,越是底層越是死亡率高。
123 在動亂中失去權力,被新集團的123取代,人品不好的,對p民壓榨太狠的,將會死於憤怒的p民手中,或者被新的123為安撫P民的需要清算掉有一部分可以移民跑掉(這個不會多,亂世中發生什麽真的由不得你,想跑跑不掉的人太多了)。剩下一部分人品稍好的,繼續留在新的234階層中,但是肯定被邊緣化,日子不會好過,中國是個人治的國家,234是誰完全由1決定,例子:南唐國王李煜,南唐被宋攻陷以後他由於和宋太祖的私交不錯,封為違命侯,但是最後還是被毒死了。而且,中國人沒有妥協和讓步的傳統,一旦對抗是必須將對手斬盡殺絕的

123死於動亂的例子很多,齊奧塞斯庫的垮台,中國的例子:秦,明的滅亡等等,
456的走向:毫無疑問,新的123肯定從原來的456中產生,他們有資源又有一定的組織能力,不可能從原來的123中產生,原因仍然是中國是人治社會,你如果是原來的團體內部的人是不會想著奪取權力的.有一部分跑出國外,還有更多的人的財產被憤怒的p民洗劫一空跌入底層,或者直接死掉。

789 70%以上的人會在動亂中喪命,較有能力的,和新的123同一個陣營的,在大局定下來以後論功行賞,將會獲得飛速的上升機會,升到以後的456階層。說實話如果事情發展到這一步他們是最無所謂的,因為他們本來就沒有希望,那時候估計都快要餓死了。他們再也沒有什麽可以失去的。

所有跟帖: 

每個社會不可避免有草根。操根有什麽不好嗎? -Xfollower- 給 Xfollower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7/2014 postreply 22:10:0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