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中國建國之後,到1956年,經濟真的搞得不錯;剛才有同學提到論十大關係,裏麵還是有不少幹貨的,不過那個主要是對經濟情況和裏麵的問題的總結,還沒有達到對經濟總體分析的哲學高度。
看當年美國的建國,也可以看到,打江山建立國家的人,和運作國家的人,是不一樣的,美國當年的幸運,是因為出了個天才,叫做漢密爾頓,而華盛頓這個軍頭,當然權威還在,基本上就是全部按照漢密爾頓的意見治理國家。
中國剛建國當時的情況,其實就是大部分都是打江山的,懂得管理的人才及其缺乏,當然陳雲,是一個有經濟哲學思維的人,他的鳥籠經濟理論是非常有見地的,但是具體操作的人,還是缺乏。
比較有能力管理國家的,估計首推是高崗,其次就是鄧小平、饒漱石、習仲勳。
但是之前的情況,就是公私合營的形式,基本上,就是國家的經濟活力,是靠私人企業家們來推動的,但是為了解決無序競爭,是靠中央,或者各大區的有限的計劃來補充的,當時的情況,就是工商業企業裏麵,有私人老板的大頭,有工人們的股份,有政府的部分股份,這個在今天,就叫做混合型經濟體製。
十八屆三中全會,推出的東東,其實就是要回到那個時代的樣子。
我寫“毛澤東時代經濟”,就是寫到了,薄一波這個稅務局長,因為私人工商業的稅收上不來了(有的被搞跨了,有的背國企馬甲逃稅了),就要收國企的稅。
結果就被地方諸侯,告狀到了毛主席那裏,而這個變化,其實當時是沒有通報毛主席和上麵的政治局常委,是周恩來的政務院一手經營的,這個事件導致了地方的逼宮,要把老周給幹掉,當時各部想搞蘇聯的部長聯席會議形式,取消政務院,其實這裏就是後來出現的中央地方博弈的白熱化的開端。
在1956年之前,因為外敵壓境,內患未除,所以新政權還沒有能力自己獨攬大權,實施自己的新經濟政策,政府係統,仍然任命了大批的舊政府的公務員在中低級,高級官員,還有不少打醬油的民主黨派的統一戰線同學,自然在經濟上,依賴資本家的力量也比較厲害。
這個時候,黨內對經濟路線的發展還是有相當分歧的。
比如國家主席劉同學,就娶了大資本家的女兒,聯姻了哈,結果他扮演的角色,就相當於民國政府的宋子文的角色,就是為工商界資本家代言;還有就是榮毅仁同學,在上海金融戰上幫了陳雲和陳毅一把,也在新政府裏麵有很大發言權。
這個時候,因為分歧大了,最後妥協的結果,反而是比較優化的。
但是可以說,當時全黨的同學,都是被馬克思同學給忽悠糊塗了。
應該是社會主義改造進行得太快,違背了當年要多少多少年才可以完成的原定計劃,這裏,主要是一幫決策人的主要錯誤,就是用了政治運動的方法,來搞經濟,所謂抓革命,促生產。
其實,這個是中國傳統儒家的弊病之一,就是認為隻要搞好了道德,修身養性,無所不利,但是問題在於這種想法,忽略了普通人民物質的欲望。
因為大部分人,是要過好日子,更多的錢,更多的享受,才會努力去促生產的。
當然,你有鄧稼先,你有焦裕祿,你有王進喜,這些是模範,是人類道德的典範,你可以要求大家去學習,但是不要指望大家可以趕得上。
但是問題是,如果你不學習,趕不上模範,就要批鬥你,來個靈魂深處鬧革命,就不像話了。
最後就是抓革命之後,大家就利用革命的口號,把毛主席當大殺器祭出來,中央各部門鬥爭,中央和地方鬥爭,地方各勢力鬥爭,群眾內部,也趁機上綱上線,打擊報複,結果兩個人搶女朋友,搶輸了,結果也抬著毛主席神像,到你們家踢門了。
所以泛政治化,泛道德化,是要不得的。
看到大家爭論對曆史的評價,也是看到這種泛政治化,泛道德化,在吵架的雙方身上都存在。
大同社會,按照孔子的看法,是永遠不會出現的,對人類道德水平的要求太高,所以隻有小康社會,是現實中可以達到的。
因為社會的很多科技進步,不是某發明家特別有道德和愛心,很可能是該同學特別貪財,想發財。道德學家,永遠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是人性被道德化了,就沒有人性了。
你不能要求全世界的人,都是道德完人,當然沒有部分道德高尚的人,整個人類可能就沉淪了,就是所謂度的問題,或者說,就是人類生活的悖論。
你說,大家都有老婆了,看到美女也一樣起淫念,流口水。這個就是人性,有很多的人性,是沒法用道德給抹殺的,你玩成歐洲的中世紀,現在的穆斯林,中國過去的文革,都是靈魂深處鬧革命的東東,也是違背人性的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