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報:人民幣十年內或成全球儲備貨幣

英報:人民幣十年內或成全球儲備貨幣


2014-01-11 09:07 來源:參考消息網


核心提示: 人民幣成為重要貿易貨幣的條件已經成熟。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月8日刊登題為《世界即將迎來人民幣時代》一文,作者為百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帕特裏克·茲韋費爾。文章援引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在近期訪問上海時說的話表示:“中國的貨幣,即人民幣,目前的市場知名度還不是很高,但在我有生之年,人民幣將變成幾乎和美元一樣無人不知的貨幣。”

文章稱,初看之下,這一預測似乎不太現實。人民幣很難說得上是一種全球投資貨幣,在各國央行資產負債表中所占的份額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人民幣地位的任何變化都離不開國際金融圖景的深刻調整。

但是,文章指出,人民幣目前的演進速度之快引人矚目。作為交換中介以及計賬單位,人民幣將在三年內取得國際地位;而在十年之內,人民幣或將取代美元成為全球的儲備貨幣。



可以看出,人民幣在很多領域的地位都在日漸上升。第一個領域是貿易。曆史表明,在全球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的國家,其貨幣將逐漸發展成為世界舞台上的主要角色。鑒於中國現已成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人民幣目前的發展勢頭又對其有利。人民幣已是全球交易量排名第九的貨幣,近期還取代歐元成為了國際貿易融資領域使用第二多的貨幣。

因此,人民幣在未來三年內成為一種重要貿易貨幣的條件已經成熟。屆時,以人民幣結算的交易規模應當占到國際貿易總量的約5%,較2012年時的比重增長了四倍。

文章稱,人民幣轉型為國際投資貨幣的進程同樣也在加快。這一進程的催化劑來自金融改革以及資本市場擴張。根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期公布的方案,中國計劃拉長國債的收益率曲線,並打造一個能夠滿足國內外多種類型借款方和投資者需求的資本市場。這一動態,加上未來人民幣匯率交易區間有望拓寬,應有助於增強人民幣作為一種國際投資工具的公信力。

中國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市場規模現已在新興市場經濟體中排名第一。過去三年中,中國債市中流通的國際債券規模增長了約800%,麥當勞、卡特彼勒等外國發行方也進入中國債券市場融資。

文章認為,雖然當前中國債市基本不對國際投資者開放,但習近平推行的改革表明,這種局麵將在短期內發生變化。因此,在未來五年中,人民幣有望和歐元以及美元一道,成為國際債券市場中的三大發行貨幣。

彌補短板

文章稱,人民幣在成為一種國際儲備貨幣方麵存在最嚴重的短板。目前世界各國央行的外匯儲備中隻有0.01%是人民幣,而美元所占比重達60%,歐元則為25%。但這一低微的權重掩蓋了人民幣的重新定位——這一過程始於2005年,當時中國廢除了固定匯率製度。

在那之前,美元是發展中國家央行的唯一參照坐標。美元是各國政府外匯儲備資產中的最主要組成部分,比重遠高於其他貨幣,對新興市場國家貨幣的走勢具有重大影響。

但自2005年開始,一種新格局出現了。美元對新興市場國家貨幣的影響力——即美元與其他貨幣之間的波動同步性——逐漸減弱。此前,美元匯率每變動1%,新興市場貨幣匯率平均會同向變動0.8%。如今,後者同步變動幅度已接近0.5%。

從弱勢美元中獲益

文章指出,美元的損失就是人民幣的進益。人民幣曾經完全不具任何市場影響力,而現在人民幣每變動1%將導致其他新興經濟體貨幣變動0.1%至0.2%。隨著中國經濟影響力的擴大,這一趨勢隻會不斷強化。如果目前趨勢持續下去,在2025年人民幣在各國央行外匯儲備中所占比重將達到30%,屆時人民幣將開始威脅到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

文章認為,人民幣獲得市場主導地位的一大障礙在於中國自身。中國一直不願開放本國資本賬戶,而中國的經濟增長依賴出口以及持有巨額美國國債意味著,政策製定者們可能不喜歡推動人民幣升值的政策。

但成為國際貨幣的好處——借款成本降低以及外匯風險減弱——最終將被證明為是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以至於中國政府無法視而不見。因此條件已經齊備,人民幣將逐漸成熟,以人民幣計價的證券將逐漸成為國際投資者持有的核心資產,而這很可能導致美元資產遭到賣出。我們即將迎來人民幣時代。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