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在天涯上看到的一篇關於糧食戰爭的帖子。

來源: 梅影 2014-01-10 19:02:5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427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梅影 ] 在 2014-01-10 21:27:3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采用流水賬的形式,記錄本世紀中國和國際糧商對撼的過程。總體而言是先在大豆上小輸,然後全麵大勝。大勝的時間點正好和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點吻合。
 
先說大豆:
 
中國傳統的大豆產區在東北,尤其是黑龍江。大豆生產出是豆油和豆粕,豆油都清楚是食用油,而豆粕是動物飼料中蛋白質的主要來源。1994年以前,中國的大豆是基本自足的,還少量出口,之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對肉類的需求增加,中國開始成為純進口大豆國家。

 到2011年,中國75%的大豆需要進口。相應的中國人均肉類消費量從幾十年前的不到10公斤/年,上升到2011年的60公斤/年,接近歐美國家的水平,遠超亞洲其他國家(比如2011年的韓國是37公斤)。
 
而國際糧食貿易基本上被ABCD四大國際糧商壟斷,既然中國75%的大豆需要進口,他們當然不甘心賣低價,同時他們更希望控製中國的大豆壓榨市場,把整個供應鏈都掌握在他們手中。於是本實際初,他們開始行動了。
 
2001~2004年,因為炒作中國需求,美國大豆從415炒到1064(單位是:美分/蒲式耳),同期中國大豆也跟漲。導致東北豆農大量擴種,國內壓榨能力也大幅增加。然後從2004年4月,國內外大豆價格暴跌,短短7個月時間,美國大豆從1064跌到500,攔腰跌去一半還多。國內的大豆價格也一樣暴跌,很多豆農巨虧。而國內的壓榨企業,他們進口的大豆還在海上,價格就已經跌去一大截,不得不“洗船”,就是寧願違約罰款,也不願收貨,讓賣家轉賣給其他人。很多國內壓榨企業由於居額虧損倒閉,外資乘機低價收購布局,基本上控製了中國的壓榨行業。可以說這次大豆戰爭,中國輸了,而且輸得很徹底。不過也警醒了中國,在隨後而來的更大規模對撼中,中國有了經驗。
 
既然外國資本控製了中國的壓製市場,他們當然要追逐最大的利潤。於是從2006年開始,又一波更大的上漲開始了,美國大豆從500多,一直漲到2008年7月的1654,對中國的影響就是:豆油從5000/噸,最高漲到15000/噸,豆粕從2000元/噸漲到4000多/噸。導致國內的食用油和豬肉價格在2008年達到一個高峰。
 
而當時,中國幾乎無能為力,因為在2008年以前,中國的糧食儲備以主糧為主(小麥和玉米),大豆和豆油的儲備很少。不過中國還是盡了最大的努力,在2008年3月,采用行政幹預的方式,限製企業對食用油的漲價幅度,同時安排中儲糧和中糧等國企入市,采用小包裝食用油定點供應。豆油價格從3月4號開始暴跌,短短半個月,從15000跌到10000左右。很多哄抬價格和搞囤積的商家血本無歸。
 
豆油價格是壓下來了,但大豆的價格沒辦法,因為主要靠進口。於是國內外投機商接著把豆粕的價格炒到4200/噸,導致肉類和家禽類價格暴漲,不過就在這時候,全球的金融形勢已經開始見頂。
 
08年金融危機爆發,大豆價格也隨之暴跌,從7月初的高點,到年底價格跌去一半。中國的豆農再一次麵料巨額虧損。
 
這時候中國突然大量收儲,價格比市場價高,又略高於豆農的種植成本。
 
這時候,整個市場發現,中國已經改變策略了,那就是:既然國產的大豆不可能滿足需求,我就靠巨量的儲備來穩定市場價格。價格太低時,我收購,價格太高時我拋儲。但中國的大豆儲備達到半年甚至一年的消耗量時,沒人敢去炒。
 
可以說從08年以後,中國雖然大豆進口量越來越多,但國內的大豆價格基本上處於一種穩定的狀態。投機者隻好在豆油和豆粕之間玩翹翹板,沒人敢去炒大豆了。
 
以中國的人口和耕地麵積來說,中國不可能讓主糧和大豆同時自給自足。所以中國現在的策略就是:主糧一定要自給自足,大豆靠進口。對於東北大豆種植區,一畝地主糧的產量是大豆的三倍。如果要實現大豆自足,每年糧食就會有1億多噸的缺口。這是很恐怖的事情。
 
大豆少了,無非是做菜少放點油或者少吃點肉,但如果主糧少了,就要出大事。有人說主糧也可以進口,下麵我會談到的,看看主糧如果也靠進口,中國可能比印度還慘。
 
中國現在從農民那裏收購糧食的價格越來越高,這錢花的是非常值得的。比如每年多花100億元從農民那裏收購糧食,讓農民覺得劃算而願意種糧,這是最好的選擇,如果靠國外進口,可能要多花1000億甚至上萬億。
 
對於美國和南美的農民,中國事實上也在幫他們撐價,讓外國農民覺得價格劃算而願意為中國種大豆,這是中國最好的選擇
 
我是現寫的,想到哪裏寫到哪裏,所以沒那麽快。我之所以寫這貼子,是發現很多人根本不了解中國的農業形勢,個人思維和國家思維是有很大差別的。
 
本來我對於某個經濟學家並無好感也無惡感,但自從看見他的談到農業,說中國耕地紅線沒必要,說中國糧食可以靠進口,我就對他徹底惡感了。如果他真是經濟學家,那他就是其心可誅;如果他根本不懂經濟,那他就是一個騙子。
 
下麵談的是重點,就是06年-08年,中國和國外資本在主糧上對撼的過程。規模宏大,空方是中國ZF,多方是國際投機資本、國內買辦、國內的小投機商。到08年7月結束,空方大勝,多方全麵爆倉。
 
主糧篇:
 
從2005年底開始,國際糧價開始上漲。理由是什麽呢?就是炒作全球糧食緊張。其實就算有缺口,按照當時的數據,估計全球也就是千把萬人口的糧食缺口。問題是糧食啊,你不吃不行,不吃就得餓死人,不象銅鐵等工業品,價格高了我可以不用。
 
既然說糧食不夠,那好辦,就漲吧,誰花的錢多就賣給誰。比如地球上有100個人,以前每餐是1元,現在突然某種原因隻有99個人的飯了,讓大家競價,會是多少錢一餐呢。 也許有人說隻有1%的缺口嘛,按理隻漲1%-5%就差不多了。事實會告訴你,可以漲到無限,一直到最後有人因為買不起而餓死,才會恢複平衡。
 
05年12月-08年7月,
國際小麥價格從300漲到1330(單位:蒲爾/美分),漲了3.4倍;
國際玉米價格從185漲到758,漲了3.2倍。
僅僅千萬人的糧食缺口,不到全球人口的0.2% ,糧價居然翻了幾倍? 是的,沒錯。因為再貴也得買,不買就餓死。

同期中國的糧食價格呢,當然也漲了,漲了多少?
小麥從1400左右漲到2000左右,漲了0.7倍;
玉米從1200左右漲到1800左右,漲了0.7倍。

為何國際糧食暴漲,而國內糧價如此平靜?
其實並不平靜,國外國內的資本都來了,想炒國內的糧價。問題是中國有個國家儲備,於是戰爭爆發了。

在國際糧價暴漲的同時,國內的糧價也蠢蠢預動,中國開始拋儲。拋儲的糧食來自那些經常被媒體批評為管理落後、蛀蟲多、跟不上時代的國家糧庫。

拋儲開始,多方拚命抬價,全部吃進,造成供不應求的形勢;
再拋儲,多方再抬價,再全部吃進
。。。。。。。。。。。。。。。。。。
最後多方發現,拋儲源源不盡,越來越洶湧,到了最後,沒人敢買接了(是不是有點象上海剛解放時的情況?)

沒人知道中國的糧食儲備到底有多少,所有投機者都開始心虛了,想撤,可惜晚了。糧價見頂和金融危機的爆發點高度巧合。

為什麽金融危機後,西方那些大投行紛紛倒閉,唯獨中國過得很滋潤。
 

在08年上半年,中國海關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查走私糧食,是查那些把中國的糧食向國外走私。因為當時中國的糧食太便宜了,很多人把中國的大米向越南和泰國走私,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本來是向中國出口大米的國家,現在反過來從中國走私大米。
 
所有這一切,歸功於糧食的自給自足,並能略有贏餘,可以建立龐大的國家儲備。1000萬人的糧食缺口,就導致國際糧價漲了3倍多,如果中國的主糧也要進口,哪怕是100萬人的糧食缺口,現在的大米不可能是2-4元/斤,10元/斤小意思,50元/斤不是沒可能。
 
中國現在是:主糧靠國內的農民,哪怕價格再高,隻要你種,我就收。如果中主糧有缺口要進口,光這個話題就可以把價格漲到天上去。
 
其他經濟作物,如果國內的產量不足,需要進口,就建立國家儲備來調節價格。同時,有時侯中國也幫其他國家的農民撐價,讓外國農民願意種植中國需要的農產品。如果他們覺得價格不劃算而減少種植,價格又會飛到天山去。
 
中國現在對於國產大豆的種植,基本上是維持現狀。如果真的到了糧食不夠的時候,放棄國產大豆種植是必然的。至於轉基因大豆和國產大豆的爭執,那是技術問題,不是經濟問題。我反對國內種植轉基因大豆,讚成從國外進口大豆,但進口的都是轉基因的。
 
至於壓榨行業,中國現在已經控製外資的擴張了。同時中儲糧開始進入終端市場,與國際巨頭開始競爭。
 
那段時間,中國剛開始拋儲糧食的時候,也比較小心謹慎,開始是十天半個月一拋,到後來每周一拋,最密集的時候,每隔一兩天拋一次。當時好多先期已經吃進的人估計傻了,不敢買進了。這時候中國又放出風聲,說中國的貯備糧有1億噸,夠全國用一年的(是真是假就不知道了),不過所有人都相信,中國的儲備足以撐死炒作的投機資本,於是多方崩潰了。
 
連鎖反應之下,所有的大宗商品價格全麵暴跌,時間就是2008年7月初.

--------------------
幫LZ補點資料:
國際四大糧商ABCD簡介

(一)ADM:糧食巨人

ADM成立於1905年,目前總部設在美國狄克多。經過100多年的發展,ADM現在是世界第一穀物與油籽處理商,美國最大的黃豆壓碎處理商和玉米類添加物製造商,美國第二大麵粉商和世界第五大穀物輸出交易商。其2009年營業收入達700億美元,員工28000人,在全球設有60多個分支機構,旗下企業涉及食品(如可可、玉米加工、食品添加物、營養補助品、食用油)、飲料、飼料、農糧儲備與交通運輸等等。

(二)邦吉:最老牌的國際糧商

1818年,邦吉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創立,最初從事海外殖民地香料與橡膠的進出口貿易,1876年進入南美後從事農作物實體經營,1999年總部正式遷至美國紐約。邦吉現在是巴西最大穀物出口商,美國第二大大豆產品出口商、第三大大豆加工商,全球第四大穀物出口商、最大油料作物加工商。其2009年營業收入超過526億美元,員工超過25000人,在全球32個國家擁有450多個工廠,業務涉及糧食加工與出口、化肥、紡織、油漆、銀行等等。

(三)嘉吉:全球糧食行業的老大

嘉吉於1865年在艾奧瓦創立,公司從儲運業務起家,其總部多次變動,輾轉後移至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嘉吉現在是全球第一大糧食貿易商,全球第一大牲畜養殖商,美國最大的玉米飼料加工商,美國第三大麵粉加工商。其2009年營業收入高達1166億美元,員工人數接近160000,分支機構橫跨五大洲66個國家,並擁有全美最多的糧倉、400條平底運糧拖船和2000輛大貨櫃車。這一切都表明嘉吉是當之無愧的全球頭號糧商。

(四)路易達孚:糧商中的“拿破侖”

路易達孚創立於1851年,總部設於法國巴黎。路易達孚也是以貿易起家,其開創和發展了歐洲的穀物出口貿易。路易達孚現在是世界第三及法國第一糧食輸出商。其2009年營業收入超過200億美元,在全球50多個國家設立有分支機構,旗下企業從事穀物、油料、油脂、飼料、大米、棉花、肉食、食糖、咖啡、電力、天然氣、石油產品及各類債券和銀行業。在業務版圖擴張上,路易達孚繼承了拿破侖席卷歐洲的氣勢。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503147-1.shtml
 


 


 

所有跟帖: 

這可是費心寫的帖子,學習了! -丁莊秀園- 給 丁莊秀園 發送悄悄話 丁莊秀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0/2014 postreply 19:48:5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