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動亂”,不能否定“十年”
1981年《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通過後,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被稱作“十年動亂”。曆史已經證明,“十年”和“動亂”應該分開,應否定“動亂”,否定“文化大革命”,不能否定“十年”。
積極參加和被參加“文化大革命”的人,包括“三種人”和受迫害的,打死人的凶手和被打死的,大約占總人口的7%(五千萬)。多數人逍遙,是“看客”,享有最基本的生存和安全保障。“十年”的曆史是這些多數人書寫的,不應該否定。
2013年12月13日,鳳凰網曆史頻道,為紀念毛澤東誕辰一百二十周年,推出了大型係列策劃《重讀毛澤東時代》之社會風氣篇。截止2013年12月16日,總共有 10,091人參加了專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60.51%的網友願意在毛澤東時代的社會環境中生活,51.55%的網友認為,人的生老病死、工作生活都由固定的單位負責,雖然要損失自身的獨立性和流動等自由,但提供最基本的生存和安全保障的社會,更符合自己的意願,67.37%的網友認為毛澤東時代的社會風氣很好。
“十年”中,貪官絕跡,貧富差別絕跡。黃賭毒絕跡,沒有艾滋,沒有“小姐”,沒有毒品,鮮有盜賊。拐賣婦女和兒童絕跡;假藥,假食品,假煙假酒,假貨絕跡。不用成天擔心被騙,也無需用防盜門窗禁錮自己。空氣清新,沒有霧霾。沒有看病難,教育難,住房難。
“十年”中,女人照樣生孩子。1970年死亡率降到0.76%。出生率的上升和死亡率的下降,使這一階段的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長率達到2.75%。 清朝時期中國人口大概維持在4億人左右,建國初期是5億4167萬人,文化大革命之前(1965年)是7億,文化大革命後1977年超過8億。1982年超過10億,因為改革開放到1982年人口增長很快,1982年國家提出計劃生育國策。
“十年”中,國家仍然保持統一並且在國際上發揮重要影響。共產黨沒有被摧毀並且還能維持統一 。中國社會主義製度的根基得以保存,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還在進行。工人還在做工,農民還在種田。
“十年”中,周恩來在毛澤東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國務院和人民解放軍還能使國家機器正常運轉。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還能召開,有各族各界代表人物出席,並且確定了以周恩來、鄧小平為領導核心的國務院人選。1975年,周恩來病重,鄧小平在毛澤東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十年”中,在國家動亂的情況下,人民解放軍仍然英勇地保衛著祖國的安全。對外工作也打開了新的局麵,中美打開了交往的大門。和100多國家建立外交關係,亞非拉的朋友把中國抬進了聯合國,成為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獲得了全世界人民的讚譽。
“十年”中,廣大工人、農民、解放軍指戰員、知識分子、知識青年和幹部共同努力,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壞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製。中國國民經濟雖然遭到巨大損失,仍然取得了進展。糧食生產保持了比較穩定的增長。工業交通、基本建設和科學技術方麵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其中包括一些新鐵路和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一些技術先進的大型企業的投產,氫彈試驗和人造衛星發射回收的成功,秈型雜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廣。
“十年”中,這些重要成就,都同毛澤東的巨大作用分不開,與周恩來“鞠躬盡瘁” 分不開。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說,毛澤東的存在本身,就是意誌的巨大作用的見證。沒有任何外在的裝飾物可以解釋毛澤東所煥發的力量感。“我的孩子們談到流行唱片藝術家身上的一種“顫流”,我得承認自己對此完全感覺不到。但是毛澤東卻的確發出力量、權力和意誌的顫流”。
1962年起,習近平由於受習仲勳冤案的牽連,遭到歧視。在“文革”中,他受過批鬥,挨過饑餓,流浪過,甚至被關押過。1969年初,不滿16歲的習近平主動申請到陝北農村插隊,習近平什麽活兒都幹過,什麽苦都吃過。
“艱難困苦,玉汝如成”。正是“十年”,造就了習近平,也造就了一大批精英。正是“十年”,孕育了中國的改革開放,並提供了物質基礎和政治製度保證。“老幹新枝”,老的樹幹雖遭過電擊,新枝無法離開老幹而生存。不能否定“十年”,割斷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