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老人接連自殺隻為不拖累子女不受折磨 zt

來源: 天愚 2013-12-13 00:35:4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892 bytes)

多位老人接連自殺隻為不拖累子女不受折磨

2013年12月13日10:29  華聲在線 我有話說(12,650人參與)
 
12月9日,67歲的莫秋蓮一邊捆著柴火,一邊不停念叨“我怎麽還不死”。她身旁擺放的棺木已經預備了14年。實習記者 李健 攝  12月9日,67歲的莫秋蓮一邊捆著柴火,一邊不停念叨“我怎麽還不死”。她身旁擺放的棺木已經預備了14年。實習記者 李健 攝

  老人連續自殺

  隻為不拖累子女

  12月8日晚,公益名人鄧飛在微博上發布桃江縣桃花江鎮“老人連續自殺,隻為不拖累子女”。這條微博第二天迅速在網絡發酵,引來上千人評論。

  記者前往該鎮崆峒村調查發現,用自殺的方式尋求解脫,已成為當地老人心中比較好的生命終結方式。

  村民楊慶元堅持認為,老人自殺是明智的選擇,“自己不用被病痛折磨,也不拖累子女。這是一種‘安樂死’。”

  但他認為,老人選擇自殺必須要滿足幾個條件:年齡在70歲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經濟條件差;子女生活比較困難;得了無法治愈的疾病。

  楊慶元說,最近8年自殺的5位老人基本都滿足這些自殺的條件。

  楊葉紅最擔心的是,終有一天,家中的老人會像鄰居楊冬華爺爺一樣,縱身一躍,淹死在家門口的池塘裏。

  她的擔憂緣於村裏老人接二連三的自殺現象。

  12月9日,記者前往楊所在的益陽桃江縣崆峒村調查發現,在近8年裏,崆峒村僅其中一個生產組就有5位老人自殺身亡。村支委副支書鄧鵬科說,20年前,村裏已有老人自殺,他已知的死亡人數迄今有10人。

  8年來,5位老人自殺

  自殺陰影籠罩下的村莊

  當楊和平在電話中對女兒楊葉紅開玩笑說,為了不拖累她,自己也要自殺終老時,楊葉紅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恐懼。

  楊葉紅的家在桃江縣崆峒村楊家灣組,組裏有30戶人家,住著130餘人。在她的印象中,很久以前村裏就有老人自殺,但村裏人大多對此習以為常,她也沒有重視。直到近8年,老人自殺的趨勢愈演愈烈,幾乎一年一個。楊葉紅開始感覺,這不正常。她擔心,下一個生病的老人也會走上自殺這條路。她決定找媒體求援。

  12月9日,記者前往楊家灣調查,當地村民證實,楊家灣有多名老人相繼自殺。

  村民楊慶元通過查閱家譜,並谘詢村裏老人,調查統計出,自2005年起,楊家灣有10位老人過世。其中,5名老人是自殺。餘下5人,一名突發心肌梗塞病亡,另外4人均是因病長時間癱瘓在床後,自然“老死”。

  在自殺的老人中,有3名老人是淹死在村裏的池塘,1名上吊自盡,1名服毒身亡。最近一名自殺的老人死於今年正月。楊慶元回憶,加上20年前自殺的老人,楊家灣共有7名老人屬於自殺身亡。

  鄧鵬科說,老人自殺不隻是楊家灣組存在,在崆峒村的另外兩個生產組也有4名老人自殺身亡。

  莫秋蓮,67歲,無時不在琢磨離開人世

  “幹不了活,我怎麽還不死”

  67歲的莫秋蓮腦中無時無刻不在琢磨著各種自殺的方法。

  記者見到她時,她正坐在柴屋裏捆柴火,口中不停念叨“我怎麽還不死,我怎麽還不死”。在她身旁,擺放著兩口棺木,她說,這是老伴楊建寅14年前開始為兩人百年後準備的。

  在莫秋蓮心中,“隻要睡到土裏就一切都解脫了”。今年3月中風癱瘓後,莫秋蓮在床上躺了4個月才能下床,但再也無法獨自出門,隻能在地上爬行。自從癱瘓後,莫秋蓮就計劃著各種自殺的方式。

  她曾想去桃江縣城醫院打安樂針,但醫生不肯;她也曾想多吃幾顆安眠藥就此長眠,但老伴不讓。但莫秋蓮並不死心,她告訴記者,早晚有一天,她要爬出門,淹死在門前的水塘裏。

  莫秋蓮這種一心想自殺的想法,讓楊建寅很害怕。因為莫秋蓮神經衰弱,每晚必須吃安眠藥才能入睡。楊建寅害怕她偷吃,每天數好顆數拿給她。其餘時間,安眠藥都被他緊鎖在櫃子裏。

  交談中,每當莫秋蓮說要自殺時,楊建寅立刻會瞪著她,大聲喝止。他說,害怕有一天,一不留神,老伴就走了。

  楊建寅心裏也有一個結。他說,2007年,他身體不好,揮不動鋤頭後,想把田交給兒子,但兒子不願接。從那一刻起,他就知道兒子靠不住。在勉強種了3年後,楊建寅隻能把田以每年一百元的價格租給別人。去年村裏的大隊幹部主動找兒子做工作,要他養老人,他也不願意。直至今年3月,老伴莫秋蓮中風癱瘓在床4個月,兒子也隻回來看過兩眼,拿了100元,就再也沒回來過。

  這令他非常生氣,楊建寅說,他已經3年不進兒子家門了。楊建寅選擇自力更生,每天編4個簸箕,賣20元,這是他們主要的收入來源,加上兩人的低保,勉強能維持生活開銷,但每月六七百元的藥費卻難以顧全。

  看著老伴如此辛苦,莫秋蓮十分自責,她反複念叨,“我又洗不得衣、做不得飯、幹不了活,怎麽還不死。”

  楊慶元堅持認為,“自己不用被病痛折磨,也能不拖累子女。這是一種安樂死。”而在平時的交談中,楊慶元發現,村裏半數以上的老人都認同他的想法。

  楊利華,74歲,久病難愈廁所裏服毒

  “我不會拖累你們”

  2011年8月12日,74歲的楊利華躲在廁所裏服毒自盡。

  楊利華生前患有支氣管炎,十幾年來幾乎每個月進一次醫院拿藥,每月醫療費要三四百元。因兒子開車虧本,家裏欠債四五萬元。為減輕子女的負擔,楊利華更多是靠自己和老伴莫訓真攢醫藥費和生活費。

  生病後的楊利華無法幹重活,連上坡都會喘不過氣。上山摘山胡椒是他最重要的生活來源,摘一天山胡椒隻能賺十幾元。

  兒媳高青說,楊利華複發得厲害時,家人也曾送他去新農合定點醫院——桃江縣中心醫院住過十幾天院。住院治療後,楊利華確實舒服很多。但即使是吊水消炎這樣最基本的治療,每月也需醫藥費6000元。按醫保報銷65%後,至少需自費2700元。這相當於一家五口一個月全部的收入來源。但現實是,除了生病的父親、一家五口日常的生活開銷,家中還有一個讀高中的孩子,每年學費需上萬元。

  因病痛折磨,楊利華脾氣有點躁。一發火,他就會跟老伴說,“我自己去死,不會拖累你們。”家人說,這是他生前唯一透露的自殺傾向。

  改變

  兒女每天回家陪老人看戲

  在出現老人接二連三的自殺事件後,村民們也開始做出改變。

  楊利華服毒自盡後,他的親人商量,湊了十幾萬元借給楊家。並在一個月後,在村外靠馬路邊迅速建起一棟樓房,將莫訓真接過來,方便親朋好友探望。兒媳高青也選擇離家近的地方打工,每天回家。

  莫訓真告訴記者,大家對她都很好。兒媳也很關心她,就擔心她吃不好,飯也煮得軟軟的,方便她入口。

  楊葉紅希望能籌集到一筆慈善款,幫村裏的老人建一個老年娛樂活動中心,豐富老人的生活。她的奶奶莫霞笑也覺得自己很幸福。她對記者說,每天晚上,大兒子一家都會陪著老伴和她看花鼓戲。

  莫霞笑還買了兩副麻將放在家中,每天午飯後,村裏的老人都會主動來到她家,和老伴楊鳳保打麻將。過年時,莫霞笑的3個兒子全家都會回家陪他打麻將,這時楊風保會自動從一元一炮升級到5元一炮,總贏不輸。

  莫霞笑的孫女楊婷已辭去長沙的工作回到益陽,她決定以後就在益陽結婚工作,不走遠了,因為她想陪著爸媽。

  三湘華聲全媒體 記者 雷昕

  數據

  老年人成自殺率最高人群

  近年來,老年人的自殺率越來越高。目前每年至少有10萬55歲以上的老年人自殺死亡,占每年自殺人群的36%,老年人已成為中國自殺率最高人群。

  據有關機構對200例自殺未遂老人的分析結果顯示:自殺者的家庭人均收入普遍偏低,貧困是導致老人自殺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心靈孤獨,無人關愛,也是許多老人自殺的原因。所以隨著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隨著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專家學者也預測,中國的自殺率會越來越高。

  記者調查發現,病痛的折磨、生活保障不足、精神孤獨和家庭矛盾是造成益陽市桃江縣崆峒村老人自殺的主因。而更令當地村民憂心的是,這個自殺“黑洞”正向自己的親人靠近。

  調查中,多名老人明確表態,願意選擇自殺結束自己的一生。

  原因A 醫療保障不足

  村民高青堅信,如果公公楊利華能享受到很好的醫療條件,肯定不會選擇自殺。

  記者調查發現,楊家灣自殺的7位老人中有6位患有慢性老年疾病。“害怕病痛的折磨是導致老人自殺最主要的原因。”村支委副支書鄧鵬科分析。

  這一點也得到村裏老人的一致認同。莫訓真說,“村裏好多老人都是這樣死(自殺)的。大家都說,病了要用錢、要人照顧、自己也不舒服。這樣死(自殺)沒痛苦、舒服、死得快。”

  鄧鵬科說,目前農村老人能享受的醫療保障有“新農合”、“大病救助”和“慢性病補貼”,但這三種補助都遇到現實漏洞。

  其中,村民反應最強烈的是新農合的20元門診補貼。“如果參保的人這一年沒生病,這20元門診補貼隻能去村裏的衛生室拿藥,每次供選擇的都不是感冒藥等常用藥。”鄧鵬科說。

  村民還反映,雖然參加“新農合”,能報銷一部分醫藥費,但參合的收費標準普遍比不參合高。除去不能報銷的部分和“門檻費”400元,自費金額和不參合收費差不多。

  今年,桃江縣給各村下發通知,針對慢性病、特殊病種,參合農民每年可享受300元的醫療補償。但這一新政策也遇到了現實問題。

  村民反映,除了拿醫院正規發票報銷可以直接領到300元現金外,其餘參合農民都不給錢,隻給藥。但能拿到的都是枸杞、紅棗等不能治病的藥。

  大病救助也遇到現實困境。“政策規定醫藥費上萬元後,農民可以拿著醫院單據報銷2000元,但一般的大病都要花費二三萬元。”鄧鵬科說。

  原因B 生活保障不足

  楊晏清非常擔心自己老了會沒飯吃。

  去年9月,一場車禍,讓楊晏清失去了唯一的兒子,62歲的他成為家中唯一的勞動力。每月55元的養老保險是他唯一固定的生活費來源,但遠不夠每月300元的基本生活開銷。他擔心自己沒兒子贍養,老了沒飯吃。楊晏清說,到了動彈不得的那一天,他會像自己的母親一樣,選擇自殺。

  鄧鵬科說,55元的養老保險是村裏老人唯一享受到的政府補貼的社會養老保險。但如果子女每年不交100元,或不交齊15年,老人這唯一的養老補貼也沒有。

  村民楊餘慶說,楊家灣三十餘位老人中,隻有四五位有退休工資,其餘的都是靠子女贍養和打零工過活。

  記者觀察發現,楊家灣的老人,即使上了70歲,隻要生活還能自理,幾乎都在做零工,穿涼席、織竹板或編簸箕。楊晏清說,“為減輕家人的負擔,一直幹到老死”是村裏老人共同的生活軌跡。

  原因C 老人精神孤獨

  村民楊家灣90%的老人沒和子女住在一起,其中70%的老人是獨居。

  楊慶元的兒子和老伴都在外省工作,隻留下他和兒媳在家。2年前,楊慶元在離家兩裏開外的村裏,建了一棟磚瓦房,獨自一人生活。他說,“一個人生活自由,也給子女減輕負擔。”

  楊慶元說,因工作忙碌,一年中隻有三節兩生時,家人才會回來團聚,每次呆一天就走了。今年楊慶元六十大壽,在遠方打工的兒子說要給他擺酒做壽,他拒絕了,“怕給他們添麻煩。”他一個人跑到周邊的浮邱山玩了一天,還即興做詩一首——壽達六旬且逍遙,蔑視虛榮攀山霄。巍峨尖峰鎖雲霧,仿似吾身枉世遭。天命難求神無助,坎坷勞碌自清高。寧可負我尊古訓,知足常樂夕陽驕。

  村裏的年輕人一致反映,村裏的老人太孤單、寂寞。年輕人要忙著在外賺錢養家,沒有時間陪他們。除了曬太陽、看電視,老人基本沒有什麽娛樂活動。

  ■三湘華聲全媒體記者 雷昕

  粗茶淡飯有一口

  生活卻並不幸福

  在村民楊晏清看來,村裏的老人“怕病痛折磨,怕子女負擔重,怕寂寞”,雖然粗茶淡飯有一口,但他們的生活並不幸福。

  村裏的老人說,最大的心願就是建一個免費的老年娛樂中心——讓他們聚在一起有書看、有報讀、有棋牌玩,再配一個小食堂,有人給他們做飯吃;

  村裏的女人說,最大的心願就是在村裏引進一個企業,讓她們能兼顧工作和照顧老人;

  村裏的幹部說,最大的心願就是國家的製度能向農村老人傾斜,在政府有餘力的基礎上,提高養老保障和醫療保障。

所有跟帖: 

世界第二啊, 差遠了。 -needtime- 給 needtime 發送悄悄話 needtime 的博客首頁 (104 bytes) () 09/27/2014 postreply 08:08:5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