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前蘇聯解體中總結出新的教訓

中國從前蘇聯解體中總結出新的教訓
2013-12-11 21:05:03 來源:易匯網

中國東部江蘇省的省委書記最近組織當地官員集體學習。他們的功課就是觀看一部有關前蘇聯解體的六集紀錄片。
  紀錄片一開始展現了位於中國北部的前蘇聯全盛時期的景象,但畫麵很快切換到了上世紀90年代前蘇聯動蕩不安的場景。背景音樂給人不詳的感覺,片中不時穿插俄羅斯共產黨員對前蘇聯命運的悲歎。
  國有媒體報道說,觀看完紀錄片後,江蘇省委書記羅誌軍告誡參加學習的官員要正確認識曆史教訓。這部紀錄片傳達的信息是:前蘇聯解體並不是因為共產主義製度,而是因為以戈爾巴喬夫(Mikhail Gorbachev)為主的一些人背叛了共產主義製度。
  觀看上述紀錄片是中國新任領導人習近平發起的意識形態運動的一部分。該運動旨在讓共產黨重新恢複活力,加強黨員的自律。自9月份以來,這部紀錄片已經在數十次政治會議上播放。
  這部紀錄片的頻繁播放意味著,習近平認為中國需要強化列寧主義的政治製度,而非限製中共的權力。黨內人士和學者說,此舉旨在對抗所謂的美國陰謀,那就是通過和平演變推翻中共,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媒體、學術和流行文化來傳播西方思想。
  1989年5月,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訪問北京時與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相互致意。負責習近平上述運動的辦公室沒有回複有關這部紀錄片的問題,但說這個運動汲取了中國和全球其他地區的經驗。這部紀錄片名為《蘇聯亡黨亡國20年祭俄羅斯人在訴說》。
  這部紀錄片由中國一位退休的少將製作。一些研究前蘇聯曆史的學者對該片提出了批評,其中包括一些黨內的學者。這些人說,莫斯科犯的錯誤是,忽視了前蘇聯政治和經濟製度中的深層次缺陷,而這些問題在戈爾巴喬夫之前很早就已經浮現。
  中央黨校前蘇聯曆史專家左鳳榮在近期的評論文章中寫道,這部紀錄片缺乏合理的分析,主要是為了給斯大林主義製度辯護,很多地方不合邏輯。作為一部教育黨員的紀錄片,它隻能起到誤導作用。她不予置評,但其他幾位中國學者和她持有類似的觀點。中央黨校是中共智庫和培訓學校。
  在爭論前蘇聯曆史的同時,圍繞中國未來命運的更廣泛的討論也在進行。去年11月上台執政的習近平正在努力將自己塑造成鄧小平之後中國最強有力的領導人。
  在11月份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中共中央委員會批準了習近平提出的一整套改革方案。這套改革方案旨在進一步增強市場對經濟的影響力,提高農民和外來務工人員的購買力。
  在政治方麵,習近平選擇了相反的方向,沿襲過去的理論,一方麵鞏固列寧主義的正統地位,一方麵壓製用憲法限製黨權的呼聲。
  三中全會結束後,中國宣布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分析人士稱,這個新機構將在國內安全、外交政策和軍事方麵賦予習近平更大的權力。委員會的名稱與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和前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KGB)的中文譯名相同。
  一些主張政治體製改革的中國學者認為,習近平的政治改革方案與前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人尤裏安德羅波夫(Yuri Andropov)的政治主張頗為相近。安德羅波夫在1982擔任前蘇聯領導人後發起了打擊腐敗和不同政見的運動。
  今天的中國與前蘇聯迥然不同。論起經濟規模、增長速度和與全球其他地區聯係的緊密程度,中國都超過前蘇聯曆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中國的政治體係也比前蘇聯賦予個人更多的自由,並且建立了領導人退休製度,這是蘇聯從未有過的。
  但在其他方麵,中共仍固執地因襲舊製,決策機製、戶籍製度和少數民族政策無一不以前蘇聯模式為基礎。
  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中國政治問題專家沈大偉(David Shambaugh)說,前蘇聯解體的陰影無時無刻不籠罩在中國領導人的心頭,中亞的“顏色革命”和“阿拉伯之春”更是加劇了這種擔憂;觀察家們沒有意識到中國的體係與前蘇聯多麽相似,前者簡直就是從後者“克隆”出來的。
  黨內人士稱,習近平實際上是在賭中國的一黨執政能夠避免前蘇聯在政黨自律和應對社會轉型方麵所遭受的失敗。而該策略的內容之一就是重申官方的曆史敘述。
  據看過講話稿的人稱,習近平在今年12月份的一次講話中指責戈爾巴喬夫喪失了對蘇聯軍隊的控製權並允許“曆史虛無主義”者質疑列寧和斯大林的成就。
  今年4月份,中共中央發布“9號文件”,警告官員抵製西方價值觀和“錯誤思想”的傳播,特別要抵製那些企圖重新評價曆史的思潮。
  習近平公開說,應將毛澤東的成就與中國1978年實施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成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習近平的一些推崇者為他辯護說,習近平之所以在初期采取保守立場,是為了爭取政治支持,為他的經濟改革藍圖掃清障礙。
  不過,中共黨內越來越覺得,與兩位前任相比,習近平與黨內保守派和一些軍方將領聯係得更為緊密。保守派和部分將領認為,中國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抵製西化。
  中共黨內觀摩傳看的另一部紀錄片《較量無聲》的一個重要觀點是,美國正試圖通過非政府組織以及兩軍間的交流等途徑削弱中國。這部紀錄片的核心製作班子來自有著中國西點軍校之稱的國防大學,由劉亞洲上將擔任總策劃。劉亞洲在國防大學擔任政委,是一位前國家主席的女婿,據認為與習近平關係密切。《較量無聲》在網上也能看到。
  劉亞洲一直被認為是軍中的改革派人物。他於2010年寫了一篇文章,告誡如果中國不實行民主,將會麵臨與蘇聯同樣的命運。他當時寫道,蘇聯的問題完全是體製問題。
  但他在《較量無聲》片中卻警告稱,美國正試圖通過傳輸西方價值觀來遏製和削弱中國,或者說“和平演變”中國。
  《蘇聯亡黨亡國20年祭》的製作人之一也在《較量無聲》中出現。他就是李慎明,是一位退休少將。李慎明曾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還曾擔任王震的秘書。王震是中共的革命領導人,曾強烈支持軍方平息1989年的民主抗議活動。
  李慎明是斯大林和毛澤東的公開追隨者。他沒有回應置評要求。
  認識李慎明的人士稱,他是一個超保守派思想家小集團的領袖,這些人中有許多都與負責製作這部紀錄片的社科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有關係。
  李慎明近期在中共黨刊《紅旗文稿》上發表文章,稱西方敵對勢力說斯大林和毛澤東各自造成本國約3,000萬人死亡是蓄意誇大。
  曾寫過關於蘇聯對中國影響文章的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政治學教授李華宇(音)說,我認為學術界沒有多少人聽他的,但中共領導層顯然采納了他的看法。
  這部紀錄片是基於1991年以來中國學者對蘇聯解體進行的幾十項研究中的一項製作的。其中有許多研究就蘇聯垮台的導火索得出不同結論:政治體製僵化,蘇共上層精英的腐敗,對少數民族實行的大俄羅斯沙文主義政策以及經濟模式存在根本缺陷。
  中國的學者說,對於當今正嚴打官員腐敗、國有企業過於強大以及西藏和新疆西部邊遠地區發生騷亂的中國,也麵臨著上述問題。
  蘇聯解體在中國仍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因為中共領導人長期以來在製定本國未來發展路線方麵曾借鑒蘇聯的經驗和教訓。
  直到上世紀50年代末,蘇聯都向中國提供了啟發、建議和援助。而在1959年兩國意識形態發生分歧之後,中國將蘇聯視為共產主義世界領導力量的競爭對手。
  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的改革派領導人對戈爾巴喬夫推出的經濟改革和改革開放政策表現出日益濃厚的興趣,直到這些領導人在1989年天安門廣場爆發軍事鎮壓親民主抗議活動後被邊緣化為止。
  自1991年蘇聯解體以來,中國領導人一直在專注於研究導致蘇聯垮台的根源所在,以免遭受同樣的命運。
  中國的許多早期研究認為,蘇聯解體要麽是由戈爾巴喬夫所致,要麽就是由美國的和平演變戰略造成的。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學者開始探索其他方麵的因素,通常的結論是蘇聯解體的根源在於1964年至1982年勃列日涅夫(Leonid Brezhnev)執政期間缺乏改革。
  多位中國學者稱,其中很多研究是在江澤民的鼓勵下展開的。江澤民在1989年至2002年期間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
  2004年,中國領導層達成內部決定,認為前蘇聯解體是由於莫斯科放棄馬克思主義核心原則所導致的,但在習近平之前的中國領導人卻很少談到這一點。
  更多針對不同理論的研究使得相關爭論還在繼續,其中很多項研究是在中央黨校展開的。中央黨校的官方報紙本周發表了一篇文章,將前蘇聯解體主要歸咎於斯大林領導下的農業集體化,並對未能進行改革的風險提出警告。
  李慎明和他在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的同事一直拒絕接受這種觀點,並宣揚前蘇聯解體應歸咎於戈爾巴喬夫的理論。
  2006年,李慎明製作了紀錄片的早期版本,2008年著書。紀錄片和書籍都隻在黨內發行。之後他在2011年製作了最新版的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被當作習近平推行群眾路線運動的一部分,成為黨內官員的必看影片,官方媒體對此進行了廣泛的報道。
  一些研究前蘇聯曆史的中國學者說,他們認為李慎明和其他電影製作人感覺到了習近平的保守政治立場,利用政治關係將他們的作品納入這場運動中。俄羅斯問題專家、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恩遠也參與了這部紀錄片的製作,他否認這部紀錄片是因為政治關係而被選中。
  他說,新版紀錄片在很大程度上是基於近期對俄羅斯的研究,對影片提出批評的中國學者大多缺乏俄語技能,沒有到前蘇聯或前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訪問的經驗。
  他說,核心問題是:前蘇聯解體是由曆史性的體製問題(斯大林模式下的問題)所致?還是由戈爾巴喬夫的錯誤所致?我們的觀點是後者,而且領導層也這麽認為。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