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從貨幣看中國曆史(一)

來源: 河裏的石頭1 2013-11-07 06:08:1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2009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河裏的石頭1 ] 在 2013-11-08 10:13:03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大家要研究中國曆史,就要真的花功夫去研究,而且不能隻看官方曆史,還要去看縣誌或者看考古的東西才行。另外就是千萬不要把中國的複雜性進行單一化、簡單化的描述。另外對儒家的研究也要更深入一些,幾個不同階段的儒家不要給搞混了。

北宋麵臨的問題有許多和明朝比較相似,如果你搞清楚了這個,你就明白了;如果搞不清楚,再讀都沒用。

大家估計都知道美國的弗裏德曼吧,他的主要著作叫《美國貨幣史》,隻要你懂中國貨幣曆史,那麽你就完全明白了。

中國的經濟規模在宋開始就已經到了金屬貨幣無法應付的局麵,一旦沒有足夠的貨幣供應就對經濟造成很大的通縮作用,這個時候唯一解決的方法就是要靠紙鈔的出現,但是管理紙鈔的難度比較大,你必須真正的壓住通脹,壓不住,紙鈔就玩完了。

在紙鈔的運用上,先是北宋的交子錢,這個是交子線的樣子。




這個主要是北宋早期在成都發行的。

其實這個本來就是個存折而已,但是後來作為貨幣用了;而唐朝的飛錢不是貨幣,飛錢是匯票,就是異地存取服務;而漢武帝的時候還發行過白鹿皮幣,這個也沒有貨幣功能。

但是交子是有貨幣功能,開始是民間將存款憑證作為交換的貨幣用,後來出現官交子,就整頓了行業,還發牌照,還要準備金率,是28%。熙寧的時候偽造交子就是偽造官方文書罪。

當時出現紙幣就是因為金屬貨幣不夠用。中國的貨幣從商朝開始是用銅幣,這個主要是靠了安徽的銅陵的出產,大家都記得周宣王的中興,其中就包括征伐江淮這邊,非常可能就是衝這裏去的。北宋因為不夠銅就必須靠做鐵幣,因此對鐵的需求量相當大,如果你考慮到手工業、農業和軍事都要用鐵,你就開始理解為啥北宋的煉鐵業那麽發達了,英國很多年(大概400多年)之後才開始趕上來。

這裏大家提到了雲南的銅,不過要記住雲南是元代才拿下來的,宋朝的時候人家是大理國,唐朝的時候人家是南詔國。元朝的時候,占領雲南主要還是控製茶馬貿易,以控製青海遊牧的部落,防止他們威脅河西走廊。

後來清朝因為吳三桂的三藩之亂,使得雲南的銅緊缺,導致了清政府的銅元裏麵成色過低,而被市場抵製使用。

南宋的時候當然和金朝一樣也用了紙幣,但是真正的紙幣大規模運用還是元朝的時候。

元朝早期的時候紙幣還是發行得比較靠譜,但是到了晚期就失去控製了。而元末政治內鬥導致管理停滯,加上通貨貶值,然後黃河水災,又衝了蘇北的鹽場,這些都是導致垮台的原因。

明朝朱元璋的時候也是缺乏銅,因為那個時候雲南還控製在蒙古勢力手裏,所以發行了自己的紙幣,就是大明寶鈔。




這個比元朝初期還差,不限製數量,沒有準備金,所以很快就悲劇了。

曆朝曆代滅亡的原因不是財政收支,這個隻是結果,大家要把書讀透。

貨幣供應量不足導致的結果就是經濟通縮,經濟通縮了財政收入肯定會受到影響吧?

有同學說,亂發貨幣是因為朝廷奢侈。大家看曆史不要看岔了,不要以為政府就是窮奢侈導致亂發貨幣,這種看法源於公知的道德至上觀點。

其實政府主要的財政壓力,第一個是國防,用兵。比如宋朝和大遼、西夏、金朝、蒙古的戰爭。

第二個是救災,就是哪裏發生了大水災、大旱災,要組織物資救援。

第三個就是工程費用,黃河水災導致決堤,要重修堤壩,要挖河泥清堵啥的。

這幾個是政府財政最大的壓力。

以前社會不是公民社會,民族認同感沒有現在這樣,你西北旱災了,蘇南人民就捐款了。以前這些都是朝廷的事情,你自己去救災,讓蘇南的同學多交點,人家就老大不樂意了。

但是這裏有一個問題大家沒有搞清楚。如果你經濟缺乏足夠的貨幣供應,光靠銅錢不夠要發鐵錢,說明你不缺少貨幣擴張的空間,因此發紙幣不等於就會必然導致失控。

插一句,回答關於漢文帝的問題。你以為,漢武帝打匈奴的基礎那是漢文帝的功勞?嗬嗬。

漢文帝的時候有一條政策是各郡國都有鑄幣權,所以中央財政不如地方財政雄厚,不然人家哪有財力可以和你叫板,最後搞一個7王之亂?

漢武帝的時候重新確立了中央的鑄幣權,然後搞官山海,搞平準和均輸才有財力打敗匈奴。這個鹽鐵論裏麵清清楚楚,可以看到大家吵架的關鍵。

回來說貨幣。

如果你要增發貨幣的需要,那麽紙幣其實是可以代替鐵幣的,那麽如果你控製得當,其實是沒有大問題的。這其中的一個奧妙,就是紙幣的出現某種程度上是稀釋了金屬貨幣的價值。

通縮的時候,貨幣值錢,物以稀為貴,當然對現在的主要貨幣的持有人造成不利影響,因為銀根緊,我放貸的利率更高哈。這些持有貨幣的同學,現在的名詞叫做利益集團。

那麽這些同學,作為金屬貨幣的主要持有人和囤積人,當然要處心積慮,破壞你的紙幣發行了。

這個時候,為了保證紙幣的國家信用,其實是要禁止金屬貨幣的流通的。

比如在美國大蕭條的時候,羅斯福總統就頒布了換金令,宣布你的黃金啥的,必須到美聯儲換掉。如果不按時間做,抓你坐4年牢房,罰款相當於現在的25萬美元。

其實看王安石變法就有用貨幣手段解決財政困難的想法,其中尤其是青苗法和均輸法都是這樣的想法。

青苗法就是搞了個農業銀行向農民放貸,結果人家高利貸的同學們不高興了,於是人家就把農業銀行也搞成了20%的高利貸。

均輸的話,其實是漢武帝的舊路子,但是已經是自己出本錢搞國企了。

那麽到了明朝,大家知道,因為宋朝的時候絲綢之路就切斷了,所以走海上了,這個時候民間就出現了海外來的銀子了。在明英宗正統年間,皇帝就下詔接受銀子作為官方硬通貨,這樣的話日本就成了中國的中央銀行,因為那個時候,中國的銀子,主要是日本提供。

日本的銀子,就是今天美聯儲的美元哈。

那麽中國的各種絲綢、瓷器啥的就去了日本,然後日本的銀子就過來了。

當時日本的倭寇,其實是包括了沿海的浙江、福建和廣東的走私武裝,後來包括葡萄牙人和荷蘭人的海盜。他們想做的事情,都是要用銀子到中國買東西,然後倒賣發財。

這樣的話,紙幣就完全不需要,銀子就變成了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投放貨幣。

其實和改革之後,美元流入中國起的作用很相似。

這之後就發生了西班牙人在美洲搶到了大量的銀子,這些就全部流入到中國來了,所以到了隆慶的時候,銀子就是主要的貨幣。

在這個背景下,不論是張居正的改革,還是一條鞭法,還是徹底搞定蒙古威脅,都是在這個銀子大量流通的背景下完成了。

但是後來美洲的銀子枯竭了,於是明朝就要通縮了。

明朝的最大問題,就是你要用銀子當貨幣,就要控製銀子的來源。如果那個時候不知道美洲,最起碼也應該大軍去日本,象周宣王那樣,控製自己的貨幣來源吧?

結果不是,讓日本大發其財,過了些年頭,人家就要從朝鮮往北京打了。

清朝的貨幣政策,基本就是明朝的翻版。但是不光是銀錠,就是大家電影和電視上看到那種,要麽拿幾粒碎銀,要麽拿個銀元寶。

其實後來在中國流通,有各國的銀元,連鴉片戰爭賠款都是用洋元賠償的,後來因為不夠,為了賠款才開始自己鑄造銀元。

其實和當年的美國一樣,在中國流行比較大的是墨西哥鷹洋。




中國後來自己搞的銀元,除了光緒銀元,還有民國的袁大頭和孫小頭。

比較好玩的就是當我黨在瑞金建立割據政權之後要發行自己的貨幣,結果做的模子就是墨西哥鷹洋,所以蘇維埃政府的銀元上麵寫的是西班牙文Republica Mexicana(墨西哥共和國)。為了驗明正身就在上麵用扡子敲了三下,就是一個“工”字,說明是工農蘇維埃。

而到了共和國才真正建立起了有信用的紙幣製度。

國民政府的金元券就不好意思說了。當時除了各種銀元,鴉片也是通用的貨幣。

確立自己的信用紙幣,再走向國際化,這個是開創曆史的偉業,如果這個解決了,中國經濟的潛力基本就是無窮的了。

因為控製自己的貨幣,作為自己經濟,包括對外貿易的主要依托,這個就是今天“去美國化”的真正含義。

也許從貨幣這個的角度去理解中國曆史,也是一個新的思維方式。

所有跟帖: 

蒙元的紙幣是最不靠譜的!完全是為了掠奪百姓的財富而用的! -沈成涵- 給 沈成涵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7/2013 postreply 19:54:00

令人耳目一新啊 -JohnnieYoung- 給 JohnnieYoung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8/2013 postreply 15:40:1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