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 Xianping: 有安倍這樣的首相,是日本最大的不幸

來源: 80cc 2013-10-30 11:11:48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525 bytes)

有安倍這樣的首相,是日本最大的不幸

(2013-10-21 07:50:14)
   

編 者按:有一個頭腦發熱的首相和政府班底,是日本人最大的不幸。首相安倍晉三對靖國神社的曖昧態度(不管是直接參拜還是進貢),在和德國總理兩跪二戰猶太受 難者紀念碑的強烈對比之下,更是讓曾在戰爭中遭到日本侵犯的亞洲國家義憤難平。再加上中日之間繞不開的釣魚島爭端問題,我們似乎有理由在提起日本時皺起眉 頭。對這個過去不認錯、現在不知錯,但同時又有著良好的公民意識和創新、創造力的國家,我們應該怎樣辯證的看待?“在釣魚島問題上,日本政府、日本老百 姓、中國政府、中國老百姓四方陷入了‘囚徒困境’。”我在《郎鹹平說:讓人頭疼的熱點》一書中,用經濟學原理解剖了中日之間的複雜局勢。以下為相關的部分書稿內容,以饗讀者。

 

我們說下中日兩國政府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看法。首先,兩國政府都非常了解本國老百姓的想法,雖然它們之間也存在分歧,但和兩國老百姓相比,兩國政府至少能把 分歧集中在一件事上,就是福田康夫建議的,兩國政府首腦要理性,要會麵協商,要給釣魚島的歸屬問題找出一個至少是短期可行的說法,別再這麽僵持下去了。也 就是說,和兩國老百姓“完全沒得商量”,吵架都吵不到一起去的態度不同,兩國政府至少具有溝通的意願。


坦白講,2012年夏天中日釣魚島事件急速升級,在當時還是日本首相的野田佳彥來看,完全是意料之外的。為什麽?因為日本人引發釣魚島爭端已經不是一次兩 次了,日本政府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就默許他們的右翼團體到釣魚島上建燈塔、立界碑,而且派軍艦阻止中國大陸和台灣漁民在釣魚島附近捕魚,甚至還阻止我 們的軍隊在這個海域進行軍事演習。但是野田沒想到的是,這一次我們的政府不再隻是“嚴正抗議”,而是突然揪住石原的不當言論,進行了強烈反擊,還派出漁政 船和海監船。也就是說,中國由之前的被動一下子變為主動了。


中國忽然轉守為攻,為什麽?這是因為,過去中國和日本之間在釣魚島問題上是有共識的,就是有爭議,但擱置爭議,不討論。可是日本近些年開始推行一個政策, 就是安倍在2013年5月份說的,根本不承認這個爭議,認為“釣魚島就是日本的”,沒有什麽可爭論的。4月5日,日本政府還在內閣會議上通過了2013年 版《外交藍皮書》。這個藍皮書聲稱“釣魚島不存在任何的主權紛爭”,而且還強調說日本的領海、領空“正在麵臨著更多的威脅”。日本的挑釁日益升級,中國必 須由被動轉為主動,這就是中國政府現在的態度。

再說說日本政府,各位曉得嗎?日本政府內部的意見其實是不統一的。先說日本首相,2012年中日釣魚島問題升級的時候,日本的首相是野田佳彥,他先是在 2012年7月公開支持日本議員登釣魚島,並且說“最快要在9月實現釣魚島‘國有化’”;然後又在11月舉行的亞歐首腦會議上搞什麽“首腦外交”,逢人就 說釣魚島的問題,最後其他人都受不了他了,還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國際祥林嫂”。


野田在2012年12月正式下台,接替他的是安倍晉三,那他又是個什麽樣的人呢?告訴各位,就是安倍組建的內閣通過了這份所謂的《外交藍皮書》,所以很不 幸地告訴各位,他也是個對釣魚島“勢在必得”的人。舉個例子,2013年1月31日,他在接受國會質詢的時候說:“要在釣魚島問題上保持強硬立場。”但是 安倍又是個很會琢磨日本老百姓心理的人,他在購島態度強硬的同時,還希望和中國保持“互惠的經貿關係”。為什麽?因為中國老百姓抵製日貨的後果直接體現在 日本全年GDP總量上了。根據日本財務省發布的數據,日本2012年全年對華出口大約減少了1萬億日元,這導致了什麽後果呢?就是日本的全年GDP要損失 掉8200億日元,相當於84億美元。


我們再說說一個特殊人物,就是前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2012年6月,他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的時候說:“石原慎太郎主導的‘購買釣魚島’這件 事,會給中日兩國關係帶來重大危機。”也就是說,丹羽認為日本“購島”這件事本身就是錯的。這個丹羽因為這件事被撤職。回到了日本之後,他又發表演講,批 評日本政府的“購島”做法不妥當,“導致了中日關係陷入低穀”;而且他還特別強調說,日本政府為了在國內拉選票,關於釣魚島事件的說詞都太偏激,完全不照 顧其他國家人的想法。


坦白講,我覺得丹羽宇一郎這個人是目前日本政府裏腦筋最清楚的。他在敘述中日釣魚島爭端的時候非常理性,畢竟戰爭對誰都沒有好處。對於如何解決中日兩國目 前的緊張關係,他提出了三點建議:第一,停止非黑即白的爭論;第二,承認釣魚島存在“主權爭議”;第三,兩國政府就如何解決釣魚島問題和改善關係展開談 判。什麽意思呢?就是說要日本政府收回最近幾年搬出的“不承認爭論”這個無理舉動,退回到過去兩國“擱置爭論,共同開發”的時期。如果把丹羽的話翻譯得再 直白一點,就是說日本的經濟這麽低迷,都已經要靠印鈔票來給經濟打強心針了,(日本)政府你在這個時候不想辦法提振經濟,反而提出“購島”招惹中國這個最 大的出口國,你是不是腦子壞掉了?日本政府到底有沒有聽進丹羽的意見?很遺憾,到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還沒看到日本政府有什麽新的舉措,安倍領導的日本政府 依然非常強硬地表示“沒有談判餘地”。


透過以上分析我們發現,現在其實是一個由四方組成的“囚徒困境”。什麽是“囚徒困境”呢,就是說,警察抓住了甲乙兩個嫌疑犯,分別關在不同的屋子裏接受審 訊。警察知道兩人有罪,但缺乏足夠的證據,他告訴兩個人:如果兩人都抵賴,各判刑1年;如果兩人都坦白,各判8年;如果兩人之中一個坦白一個抵賴,坦白的 放出去,抵賴的判10年。對於甲來說,如果乙選擇抵賴,自己也抵賴就會被判1年,但如果選擇坦白就可以直接被放出去;如果乙選擇坦白,那他如果抵賴就會被 判10年,如果選擇也坦白,就會判8年。所以對於個人來說,不論對方怎麽選,自己選擇坦白都是最優選擇。結果就是甲乙都選坦白,各判8年。但其實集體利益 最大化的選擇結果應該是兩人都抵賴,各判1年。囚徒困境反映出的深刻問題是,人類太顧及個人利益,而在集體利益博弈中自作聰明,最後導致整體失利、作繭自 縛。


在釣魚島問題上,陷入“囚徒困境”的四方就是日本政府、日本老百姓、中國政府、中國老百姓。日本政府為了在國內拉選票,執意再次挑起釣魚島爭端。日本老百 姓比較務實,既堅持釣魚島是日本的,又想跟中國做貿易。中國政府轉守為攻,一邊作好軍事行動的準備,一邊積極推動協商。而中國老百姓,出於對日本人的一再 挑釁,表示非常憤怒,對政府不斷施壓,希望透過軍事行動明確釣魚島的歸屬。梳理清楚這些不難看到,隻有這四方相互協調與妥協,讓幾方關係變成最優搭配,才 能實現集體利益最大化。如果單方麵將自己的利益淩駕於集體利益之上,那麽全體的利益都將受損。但我們現在看到的日本政府就是一個片麵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 個體,這樣做的後果,就是把其他三方——中國政府、中國老百姓、日本老百姓——往衝突的泥潭裏拖。最終的結果肯定無法做到集體最優。

所有跟帖: 

作者可能不理解日本人, -tinker2009- 給 tinker2009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31/2013 postreply 07:46:39

他說,由於中國老百姓抵製日貨,2012年日本對華出口減少了1萬億日元,相當於8千多億元人民幣,真是令人欣喜。 -80cc- 給 80cc 發送悄悄話 (148 bytes) () 10/31/2013 postreply 12:48:5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