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的六次中日戰爭

來源: 老生常談12 2013-10-27 17:53:2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5343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老生常談12 ] 在 2013-10-29 07:10:0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曆史上的六次中日戰爭

第一次中(唐)日戰爭


  中日之間的第一次戰爭是663年8月進行的白江口之戰。 659年,百濟進攻新羅,新羅向唐朝求援,唐高宗派蘇定方率軍13萬征百濟,新羅以5萬精兵接應,唐、新羅聯軍迅速擊潰了百濟,俘虜了百濟國王義慈。義慈王的次子福信收集殘部,企圖複國,於660年向日本求助,並要求放回作為人質的豐璋王子,日本當在位的齊明女皇答應福信的請求,送回豐璋王子,並於661年1月前往九州,欲親自指揮與唐、新羅聯軍的戰鬥,卻因勞累過度而病故,出征計劃擱淺。

662年5月,援百濟將軍阿曇比邏夫率170艘船師抵達百濟。663年8月,日本又派盧原君率援軍萬餘,渡海趕赴白江口。同時,唐、新羅聯軍決定進攻百濟豐璋王所在的周留城,由唐將劉仁願、劉仁師及新羅王金法敏率陸軍進擊,由唐將劉仁軌、杜爽、百濟降將扶餘隆等率水軍,從熊津江前往錦江下遊的白江口,與陸軍配合,夾擊周留城。

13日,豐璋王為迎接日本援軍,率水軍候於白江口,17日時唐、新羅的水軍和日本船師同時抵達,兩軍交戰。當時日本戰船有400餘艘,唐、新羅聯軍隻有170艘,兵力也處在劣勢,在三回合較量中,雙方未取得決定性戰果,到18日,兩軍第四次合戰,由於日、百濟方高估了已方優勢,輕視唐、新羅聯軍的實力,盲目拚殺,結果大敗,400餘艘戰船被焚,兵卒大多溺死,殘軍投降,百濟國滅亡。

 

第二、三次中(元)日戰爭


  元朝入侵日本之戰(公元1274年、1281年、元至元十一年、十八年,日本天皇文永十一年,弘安四年)。

自從唐代後期到蒙古人建立元朝,日本和中國脫離外交關係長達4個世紀之久,忽必烈在中原建立元朝後,企圖改變這種情況,使日本與其他政權和民族一樣臣服於蒙古人。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忽必烈數次遣使前往日本,但均為日本政府拒絕。

公元1274年,忽必烈命“風州經略使忻都、高麗軍民總管洪茶立,以千料舟、拔都魯輕疾舟、汲水小舟各三百,共九百艘,載士卒一萬五千,期以七月征日本。”為此高麗人、漢人被迫造船、運糧餉,充當士兵,他們深受其害。但忽必烈執意攻取日本,“冬十月,入其國,而官軍不整,又矢盡,惟虜驚四境而歸”。其實元朝軍隊僅僅在戰爭開始階段取得了一些戰果。以後則屢戰屢敗。

忽必烈聽到征服日本失敗的消息後,感到非常震驚,再次派遣重要使者攜書前往日本,並以強硬的態度要求日本納貢,否則將訴諸於武力。但日本政府拒絕了元朝統治者的要求並處死了使節。忽必烈與他的祖父一樣,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懲罰日本國,他一方麵招募軍隊、籌集資金;另一方麵遣使要求日本迅速朝貢,否則元軍將至。北條時宗再次拒絕了忽必烈的要求,並積極策劃遠征高麗。忽必烈別無選擇,他於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以日本殺使臣為由,結集南宋新投降的十萬人組成一支大軍遠征日本。兵分兩路:洪茶丘、忻都率蒙古、高麗、漢軍四萬,從高麗渡海;阿塔海、範文虎、李庭率新附軍乘海船九千艘,從慶元、定海啟航。

元朝的二路大軍約定六月以前會於壹岐島及平壹島。高麗國王也為元朝提供了1萬軍隊,1500水手,900隻船和大批糧食。然而,人數多、輜重多的元南方軍隊行動遲緩,沒有按預定時間與東路軍會合,東路軍在等待無望的情況下,從合浦出發,侵襲日本對馬、一岐兩島後,進抵築前誌賀島登陸。日本守軍已有前次抗擊蒙古的經驗,他們在箱崎、今津等外沿岸構築防禦工事,並以精銳部隊開進誌賀島(誌賀島與九州之間有陸路可通),與東征元軍進行了激烈戰鬥。”元軍戰敗,退至鷹島、對馬、一岐、長門等地,與姍姍來遲的江南軍會合。

然而會合後的元軍不但不積極進攻,反而因高麗、漢、蒙古統率之間的矛盾而不能協調作戰。這樣,蒙古軍在毫無蔭蔽的前提下,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兩方對峙達兩個月之久,蒙古軍隊無法取得勝利。兩個月之後,既8月15~16日,一場巨大的台風襲擊了日本海岸,在此次台風襲擊下,蒙古東路軍損失1/3,江南軍損失一半,一些靠近海岸的士兵被日本人屠殺或溺死。漢文史料也記載到,由於元軍戰船“縛艦為城”,因而在“波如山”的台風襲擊下“震撼擊撞,舟壞且盡。軍士號呼溺死海中如麻。”統率範文虎臨陣脫逃,“獨帆走高麗”。元朝第二次東征日本又以慘敗而告終。

第四次中(明)日戰爭
 

  明朝出兵援助朝鮮對豐臣秀吉之戰(公元1592年、1597年,明萬曆十九年,萬曆二十五年,日天皇元年,慶長三年),所以日本方麵稱為“慶長·文祿之役”,朝鮮稱“壬辰衛國戰爭”。

豐臣秀吉以武力統一了戰國時代大名紛爭的日本後,自感實力強大,迫不及待地發動對中國的戰爭。早在戰國紛爭階段,他奉命征伐時,就說過“圖朝鮮,窺視中華,此乃臣之素誌”,1585年時說:“如今為已征服全日本,地位晉升,鄰國在握,財富充裕,已無他求。唯望自己的名聲和權勢遺留後世。待日本諸事穩定後,將讓日本於兄弟,自己為征服朝鮮和中華,決意渡海”。1587年他在給愛妾淺野氏的信中說:“在我生存之年,誓將唐(明)之領土納入我之版圖”。

1590年他致信朝鮮國王,要求借道進攻中國,遭拒絕後,他於1591年把關白職位讓給養子豐臣秀次,自稱“太閣”,在鬆浦郡建造名護屋城,作為作戰大本營。1592年4月,出兵朝鮮,豐臣秀吉宣稱官次戰爭不是對朝鮮而是對明朝,朝鮮隻是路過,這從5月18日發布的遷都北京準備令裏也有體現,該命令中隻公布了中國和日本的官職,對朝鮮未做安排。豐臣秀吉認為兩年內就可以遷都北京,自己將定居寧波,然後主持對印度的征服。

出兵朝鮮後,豐臣秀吉坐鎮名護屋為統帥,宇喜多秀家擔任前線總指揮,黑田長政、小西行長和加藤清正兵分三路進擊,並迅速攻占朝鮮京城和大片國土,但由於其海戰能力弱,被朝鮮將領李舜臣通過兩次海戰,殲滅了日軍精銳部隊,致使日本陸軍的北進受到牽製。明朝政府派遣的援軍李如鬆部近5萬人與朝鮮軍隊配合,相繼收複失地,日軍退縮,豐臣秀吉提出議和,第一次戰爭暫告結束。

由於豐臣秀吉無法滿足於當時明朝中國在華夷體係內預留給日本的地位,此後兩年多的明日和談最終失敗。1597年1月,日軍再次進攻,黑田長政在稷山被明朝軍隊擊敗,海軍也被李舜臣在鳴梁海麵重創,明朝援軍繼續入朝,進擊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長部隊。1598年8月18日豐臣秀吉憂鬱而死,日本撤軍,到12月全部撤出朝鮮,第二次侵朝徹底失敗。另一位日本封建領主德川家康也了取代豐臣秀吉的勢力,建立統一的日本戶幕府。這次侵略戰爭的失敗,使日本又意識到與中國作戰的時機不成熟,於是江戶幕府馬上又采取對中國表麵上睦鄰友好的政策,直到明治維新後,中日間又進行了長達半個世紀的第五次中日戰爭。

第五次中(清)日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1894年(農曆甲午年),日本以突然襲擊清朝陸海軍的方式挑起了第一次大規模的侵華戰爭,史稱甲午戰爭。甲午戰爭是日本對外侵略擴張,“開拓萬裏波濤,布國威於四方”的必然產物。

1894年2月,朝鮮爆發了農民起義,直逼漢城,朝鮮政府請求清政府派兵協助鎮壓。應朝鮮政府的要求,清政府派兵開赴朝鮮,駐守牙山。日本此時以保護使館和僑民為借口,派兵入朝。6月10日,起義軍與政府達成了《全州和約》,漢城趨於平靜。至此,清政府建議中日兩國共同撤兵,但遭到了日本的拒絕。日本蓄意製造事端、挑起戰爭的圖謀已昭然若揭。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戰,在黃海豐島海麵擊沉中國運兵船“高升”號,同時日本陸軍向駐牙山的中國軍隊發動了進攻,挑起了侵略中國的甲午戰爭。

在遭到日軍的突然襲擊後,清政府被迫應戰。8月1日,中日同時宣戰。李鴻章任命從牙山敗退的葉誌超為統帥,駐守平壤。9月15日,日軍進犯平壤,守衛平壤的清軍有左寶貴、衛汝貴、馬玉昆、豐升阿四軍,加上從牙山撤退下來的葉誌超部,約14000人。但身為全軍統帥的葉誌超貪生怕死,一聽說日軍逼近,便主張棄城逃跑,被左寶貴強行製止。左寶貴慷慨陳詞,激勵將士說:“敵人懸軍而來,正宜出奇痛擊,令其隻輪不返,不敢再正視中原……大丈夫建功立業在此一舉,至於成敗利鈍暫時不必計也。”為了防止葉誌超潛逃動搖軍心,左寶貴派親兵把他監視起來。左寶貴親臨玄武門城頭指揮作戰,不幸中炮犧牲。左寶貴犧牲後,葉誌超下令全軍撤退,一日狂奔500裏,逃回國內。9月16日,日軍占領平壤,朝鮮盡入日軍之手,使戰火很快燃向了中國本土。

平壤戰役後的第二天(9月17日),日本艦隊在鴨綠江口大東溝以南的黃海海麵,突襲中國北洋艦隊,中日兩國海軍發生了一場激戰。戰鬥一開始,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受傷,定遠艦管帶劉步蟾代替丁汝昌督戰,沉著指揮。中國海軍英勇奮戰。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在彈藥用完之後,毅然下令,開足馬力衝向日艦吉野號,準備和它同歸於盡,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壯烈犧牲。經遠艦管帶林永升也率領將士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海戰從中午開始,曆時五、六個小時,中國損失致遠艦等5艘艦隻,日本旗艦鬆島號受重傷、西京丸等4艘受創傷。中國雖然損失嚴重,但主力尚存,日本聚殲北洋艦隊於黃海的預謀並未實現,北洋艦隊隻要重整旗鼓,仍可與日再戰,但李鴻章為保存自己派係的實力,卻命令北洋艦隊“保船避戰”,躲進威海衛軍港,不準巡海迎敵。這樣,製海權為日本所控製,此後中國遭到日軍海陸兩路的夾攻。

10月下旬,日軍兵分二路進犯中國東北邊境,第一軍渡過鴨綠江,攻占九連城,第二軍從大同江海運至遼東半島的花園口登陸,包抄大連、旅順。旅順同威海衛隔海相望,是渤海的門戶,是一座擁有近代化設備的北洋要塞。11月6日,日軍進攻旅大後路重鎮金州,總兵徐邦道率軍應戰,傷亡慘重,金州失陷。7日,大連不戰失陷。18日,日軍進攻旅順。海軍提督丁汝昌見形勢危急,親赴天津,請率北洋艦隊赴援,遭到李鴻章拒絕。而旅順守軍總辦龔照璵早置諸軍於不顧,於日軍進攻前一天逃往煙台,其餘將領也多作鳥獸散。隻有徐邦道率軍奮戰,激戰三天,旅順陷落。旅順陷落後,北洋艦隊停泊的威海衛軍港,成為日軍進攻的主要目標。威海衛位於山東半島東北部,遙對旅順、大連,港口呈新月形,港灣環抱著劉公島。島上和港灣南北兩幫都設有炮台,與港內艦隊互相配合,可形成立體交叉的強大火力,足以對付海上來的強敵。但是,如果岸上炮台失守,則會形成對港灣和劉公島南北夾擊的形勢。1895年1月20日,日軍為避開從威海港正麵進攻,從威海衛南邊的榮成灣成山角登陸,由陸路抄襲威海衛之背,日海軍從海上封鎖威海衛。躲在港內的北洋艦隊腹背受敵。接著,日軍攻占南北兩幫炮台。日軍占領炮台後,把大炮轉向港內,轟擊北洋艦隊。日海軍於2月3日向劉公島和北洋艦隊發動進攻,中國將士英勇抗擊。北洋艦隊旗艦定遠號中魚雷後,管帶劉步蟾下令把艦開到劉公島鐵碼頭外麵,把軍艦當炮台使用,直至艦上炮彈全部打完,才自行炸沉,劉步蟾也自殺殉國。這時,丁汝昌主張沉船死戰,但部下偷生之徒拒不執行命令,並逼迫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寧死不降,在絕望中自殺殉國。2月12日,美籍洋員浩威盜用丁汝昌名義草書乞降,交出殘艦11艘、劉公島上的炮台和軍資器械。北洋艦隊至此全軍覆滅。3月,日軍集中兵力攻占遼東,先後占領了牛莊、營口、田莊台等軍事要地,所到之處,肆意燒殺。

甲午戰爭爆發後,由於清政府和清軍部分將領的腐敗無能,無論在朝鮮戰場還是在中國國內戰場,總是屢戰屢敗。早在日軍占領遼東半島後,清政府便開始通過外交途徑向日本請和。威海衛失陷後,清政府求和之心更切,遂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赴日議和。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同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承認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和澎湖列島,賠償軍費白銀2億兩,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開辟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等地為商埠。由於沙俄等國出麵幹涉,日本把遼東半島歸還中國,但中國給日本3000萬兩白銀作為“贖遼費”作補償。《馬關條約》是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不平等條約,日本從中國掠奪的數億金錢,為其進一步發動侵華戰爭奠定了物質基礎,割占台灣使得台灣寶島離開祖國長達半個世紀,台灣同胞從此陷入了日本侵略者的殘酷殖民統治。

 

  
第六次中日戰爭


  抗日戰爭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根據遠東軍事法庭裁判:“中日戰爭”應從1928年皇姑屯事件開始)中國人民進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也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這場戰爭是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有社會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抗日團體、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和海外僑胞廣泛參加的全民族抗戰。中國的抗日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共進行大規模和較大規模的會戰22次,重要戰役200餘次,大小戰鬥近20萬次,總計殲滅日軍150餘萬人、偽軍118萬人。戰爭結束時,接收投降日軍128萬餘人,接收投降偽軍146萬餘人。

關於八年抗戰中國的損失,抗戰勝利後,抗戰賠償委員會作出的《中國責令日本賠償損失之說貼》指出,淪陷區有26省1500餘縣市,麵積600餘萬平方公裏,人民受戰爭損害者至少在2億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戰爭結束,我軍傷亡331萬多人,人民傷亡842萬多人,其他因逃避戰火,流離顛沛,凍餓疾病而死傷者更不可勝計。直接財產損失313億美元,間接財產損失204億美元,此數尚不包括東北、台灣、海外華僑所受損失及41.6億美元的軍費損失和1000多萬軍民傷亡損害。此外,七七事變以前中國的損失未予計算;中共敵後抗日所受損失也不在內。經過中國曆史學家多年研究考證、計算得出,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共3500多萬人,中國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5600餘億美元。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規定8月15日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1951年8月13日,周恩來總理簽署中國人民政府政務院通告,規定9月3日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關於戰爭過程, 詳細請看:

曆史上的六次中日戰爭  

 1.  第一次中(唐)日戰爭
     
唐日戰爭

 2.  第二、三次中(元)日戰爭
       元日戰爭

 3.  第四次中(明)日戰爭
     
3.1. 明援朝抗日七年之戰
       3.2.  明援朝抗日七年之戰 -- 八次主要陸戰的兵力對比和結果
       3.3.  豐臣秀吉對外擴張規劃的影響

 4.  第五次中(清)日戰爭   

      4.1. 清日甲午戰爭(1)-- 平壤之戰
      4.2. 
清日甲午戰爭(2)-- 黃海海戰
      4.3.
清日甲午戰爭(3)-- 遼東半島之戰
      4.4.
清日甲午戰爭(4)-- 山東半島之戰 
   


其他:

       1 . 戚繼光抗倭
       2 . 台灣抗日之戰
       3. 東北抗聯
           3.1  周保中與抗日聯軍
           
3.2  東北抗聯高清視頻
                 3.2.1  
東北抗聯之揭秘9.18真相 
                 3.2.2  
東北抗聯之血戰歲月
                 3.2.3  
 東北抗聯之轉戰林海雪原
        
3.3 
東北抗聯視頻(1 -- 9)
               3.3 1. 
寒夜火種
               3.3 2.
黑土烽火
               3.3 3.
不畏強虜
               3.3 4.
戰場傳奇
               3.3 5.
苦鬥歲月
               3.3 6.
西征壯歌
               3.3 7.
英烈千秋 (上)
               3.3 8.
英烈千秋 (下)
               3.3 9. 光複東北
 
     4. 當年承認偽滿洲國的國家有哪些
       5. 平型關大捷: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6平型關大捷 

所有跟帖: 

中日必有第7次戰爭。中國隻有以戰止戰一途。 -yunqianli- 給 yunqianli 發送悄悄話 yunqianli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28/2013 postreply 12:58:26

這麽大的國家連一個小國都搞不好.還吹. -Flyboat- 給 Flyboat 發送悄悄話 Flyboat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29/2013 postreply 08:47:1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