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科技部長與新華社聯手扼殺中國科研zt

來源: 眾卿家平身 2013-10-14 12:03:1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783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眾卿家平身 ] 在 2013-10-14 21:53:0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讚同,支持。隻想說,無良記者去死。

2013-10-14 12:05:33  作者:梅新育

科技部長與新華社聯手扼殺中國科研?沒錯!不管他們是真的完全不了解也不屑於去了解科研人員疾苦實情就胡亂放炮,還是明知實情卻嘩眾取寵,他們那有失偏頗的發言與斷章取義刻意放大的所謂“新華視點”重頭報道在客觀效果上都隻能指向惡化不尊重科研人員勞動的老問題,加大一線科研人員生活壓力,分散科研人員精力,禁錮一線科研人員根據科研實情調配資源的機動性,進一步提高科研機構內部行政後勤部門權力而削弱一線科研人員地位,更加激勵專業技術人員放棄科研從政、從商、從事科研單位後勤工作。如此下去,最終不是扼殺中國科研是什麽?

這場風波起自國務院新聞辦10月11日舉辦的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情況新聞發布會,在這場會上,《財經》雜誌記者提出了一個問題:“中國目前科研經費資助體係受到一些批評,在這種情況下我看到深化科技體製改革也要求提高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率。請您具體談一談有哪些完善的措施。”對這個問題,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長萬鋼回答:“您剛才提到項目經費管理,說得很客氣,講出現了一些問題,有一些批評。我再向大家報告,我們甚至出現過惡性問題。我們有一個知名的、環境領域專家違法違紀,犯了錯誤,還有一個重要省份的科技廳長出現了違紀違法,現在正在審查。出現這些問題,我感到很憤怒,也很痛心,更加感到十分的錯愕、憤怒。我們用的錢都是納稅人的錢,我們的責任要為他們負責,我們絕不容忍這些現象。我多次講過絕不容忍這些問題。我們現在也把一些案例通報,把一些不誠信的案例向大家通報,我們要堅決杜絕,已經在經費管理上寫得很清楚。”這番對話立刻被新華社抓住話題迅速發表了一篇“新華視點”重頭報道《部長因何而怒?——從39份審計報告看科研腐敗“黑洞”》,並轉瞬之間就以“科研經費擠占挪用成普遍現象:吃喝拉撒睡都用”為題在網上爆炸般傳播開來,引來眾多讀者憤怒聲討“科研腐敗”。

毋庸置疑,萬鋼部長這番發言很投合大眾所好,新華社這番輿論操作更完全符合媒體經營規律,極為抓人眼球;問題是他們所說是否符合完整的事實呢?是否用確實存在的某些問題掩蓋了更大的問題、而且可能惡化和加劇更大的問題呢?隻要對科研工作的客觀規律有所了解,對目前科研工作實情有所體會的人都明白。

我不否認有些科研經費使用中存在問題,騙取、濫用科研經費投向不正當用途的事情確實存在,某些官員、企業和科研人員理當為此受到相應懲處;但更大的問題是我們一方麵口頭高叫“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和“按勞分配”,另一方麵我們整個分配體係不尊重科研人員勞動的價值,不尊重科研工作的規律,用管理流水線工人的方式來管理運行規律截然不同的科研工作。而這些打著“監督”、“反腐敗”之類“正義”旗號的呼聲,倘若成為政策法規取向,那就隻能進一步惡化這些問題。

“作為科技部長說句大話,沒有能夠限製住我們的東西,中國現在既然能上天、能下海,就沒有造不出來的東西。”——2012年3月6日,在全國政協大會致公黨與列席海外僑胞的聯席會上,針對其他國家就其高新產品設置的對華出口管製,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如是說。但科研人員是靠了怎樣的勞動才實現這樣的成就呢?在科研人員勞動價值方麵,真正有事業心的科研人員工作根本沒有八小時內外之分,沒有工作日休息日之別,恨不得隻要醒著,大腦就在全速運轉。他們的勞動能力需要長期艱苦的學習和訓練才能形成,並且需要不斷的工作與交流才能提高;他們的勞動價值理當得到尊重,他們的收入理當能夠維持他們科研勞動能力的生產和再生產,如果一個社會希望自己的經濟持續發展,就必須保證科研人員收入足以實現他們勞動能力的擴大再生產,否則就隻能是在原有水平上的簡單再生產,甚至日益萎縮,連簡單再生產都無法維持。

然而,我國的現實是高校和專業科研機構中研究人員正項薪水很低,不足以維持體麵的生活,與他們為形成自己勞動能力所作的投入不相稱。須知目前的北京麵向普通人家的一個月嫂都敢要價月薪八千,一個普通保姆可以坦然要價月薪四千,就這樣還供不應求;而博士畢業十年的正教授、研究員正項月薪幾何?由於經濟發展和人口結構演變已經推動中國勞動力市場進入人力成本快速提高階段,目前科研人員的這種收入結構倘若不能及時根本改變,真正的一線科研工作就會日益缺乏吸引力,科研人員的勞動力隻能日趨萎縮,我們就不必指望中國文化科技事業實現可持續的繁榮。

在正項薪水很低的情況下,科研人員要提高收入,過上體麵的生活,主要隻能依靠課題收入。如果科研經費預算項目設置合理,設置出較高的勞務費用項目、一線科研人員工資獎金項目可供列支,“中低基本工資+高科研收入”的結構至少有利於應用科技領域的一線科研人員,而不至於讓國家增加的科研投入被行政、後勤部門消耗太大份額。但現實是目前通行的科研經費預算項目設置根本就沒有工資獎金項目,勞務費用比例很低,而且設了很多條條框框,如不能直接用於支付一線科技人員工資獎金,隻能用於支付作為助手的學生報酬,或是支付提供谘詢服務的專家報酬,而且報酬標準還低到了可笑的地步。麵對一小時演講數萬元報酬身價、數年前隨便寫篇文章稿酬就能達到千字千元以上的專家,向他們谘詢半天時間隻支付數百元、千把元報酬,研究項目主持人得賠上多少麵子人情?麵對這種情況,至少從20年前起,高校和科研機構的通行做法就是決定項目中各人報酬後由科研人員自己去拿各種發票來報銷。通過這種方法,實現了科研人員還過得去的收入,維持了科研勞動能力的擴大再生產,維持住了一支科研隊伍,而不至於坐視人才流失殆盡。

在“新華視點”重頭報道《部長因何而怒?——從39份審計報告看科研腐敗“黑洞”》中,記者從近三年審計機關發布的39份涉及“問題科研經費”的報告中整理出的下列“擠占挪用”罪名,包括用科研經費發放工資福利、列支食堂餐卡充值費、買車交通和零花錢、蓋房裝修買家具等等,實際上隻不過是對不尊重科研人員勞動價值的錯誤財務體製的糾偏,是不得已隻能用這種方式給科研人員取得應得的報酬。如果不改正這種體製,要麽是在“監督”、“反科研腐敗”、“規範管理”之類正義旗號下造成中國科研能力急轉直下持續萎縮,要麽是容忍這種不規範做法和由此必然產生的一些問題,但至少能保持中國科研能力不萎縮,還可能有所擴大。兩種情況都不理想,但哪一種更可取?鑒於這些審計報告中涉及的一些科研機構水平(如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及其承擔的任務重要性,考慮到他們的西方同行和某些商業性機構的收入往往是他們的四五倍甚至更高,考慮到科研人員跨國流動能力大大高於普通勞動力,為了保住我們的科研能力,他們“擠占挪用”科研經費發的工資福利恐怕還少了點。

還有許多“挪用擠占科研經費”罪名根本就是源於財務和審計製度完全違背科研規律,沒有給一線科研人員留下足夠的靈活性。科研是什麽?是探索未知!研究中會遇到什麽問題、會采取什麽解決方法、最終能得出什麽結果……這些都是未知的,但現行的科研申報書格式就要求申報者把經費各項用途全部詳細計算清楚一一列出,甚至要采取什麽方法解決問題也都寫清楚,這符合科研規律?如果這些在申報時已經清清楚楚知道了,那麽申報的問題就完全是已知的東西,還有什麽值得研究的價值?

由於不分青紅皂白地把許多科研部門經費、科研經費使用也納入政府采購製度,規定整個科研院所幾個月才能統一定期采購科研所需材料、設備,一線科研人員無法根據實驗進展及時隨時采購需要的材料和設備,導致科研工作經常要被財務製度打斷停滯。在幫助外國競爭對手打擊中國科技進步方麵,我們的這些財務製度製定者“貢獻”沒準比他們的科學家們還大。

在“管理規範”、“審計”之類旗號下,某些財務製度之荒謬,已經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科研人員需要必要的辦公條件,需要材料,需要與同行不斷交流,……而根據現行財務製度製定的預算把這些支出項目費用都壓縮得很少,科研人員如何製作無米之炊?在不少科研單位,現在連采購辦公用的電腦都無法通過審計,因為項目方認為既然你申請項目,就說明有基本的辦公條件,於是就不準許在預算裏列支這個項目,全然不顧目前電腦設備更新換代進步之迅速。於是乎,在許多最需要設施精良的科研機構,電腦都是五六年甚至更久以前的古董級玩意,隻能丟在一邊天天吃灰,還占用空間,而且不能處置掉,科研人員隻能每天使用自己的私人筆記本。

……

諸如此類的問題,堪稱不勝枚舉。歸根結底,除了航天航空、核能等一些“大科學”項目之外,對於大多數民用領域的科研工作來說,項目方要的應該是結果,有必要死扣其中的過程細節嗎?隻要科研團隊拿出了符合質量的成果,就算是經費全部給他們發工資獎金了又如何?人文社科領域的研究尤其如此。對過程細節管得太多太死,必然分散精力,反而管不好至關重要的結果。這一切又造成了科研人員和科研機構內部組織的逆向選擇:

一線科研人員無法集中精力去從事科研工作,思考學術問題,而是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去辦理申報、報銷、學會計;

真正幹活的一線科研人員因為飽受複雜的財務製度束縛,在科研機構內部權力地位趨向下降,不做學問、專心拉項目的人地位大幅度上升,掌握財務製度的行政後勤部門權力日益加強,從科研經費中分享的份額日益加大,真正幹活的一線科研人員在科研機構內部也越來越向苦力地位淪落;

一線科研人員越來越不願意安心長期從事科研,而是四處鑽營從政、從商,或是轉入本單位行政、後勤部門。

……

而且,在“監督”、“反腐敗”、“政府采購製度”之類“正義”旗號下,近年來這些不合理的財務製度和審計執行越來越嚴格,科研人員越來越感到自己倍受壓榨。新中央領導集體大力打擊鋪張浪費和貪汙腐敗本來是好事,但有跡象表明,科研領域局部的執行可能正在走向歧途,變成了損害科研人員勞動價值,變成了進一步掣肘科研工作所必需的自主權、靈活性。對此,我們是該實事求是反思,改革不合理科研經費財務預算和審計製度呢,還是嘩眾取寵自己出風頭卻摧殘千百萬科研人員生活事業、損害中國文化科研事業前途、損害嚴肅的反腐敗工作呢?

之所以不能不把這些話明明白白說清楚,是因為倘若不把話說清楚,在媒體市場化運作機製下,那些嘩眾取寵貌似“正義”的論調更容易贏得市場,進而通過民粹的輿論壓力逼迫政府變本加厲強化這些不合理的製度,還會有某些高級官員、兩會代表為了塑造“民主”、“傾聽民意”的“開明”形象而刻意迎合這些背離事實的輿論,甚至主動推波助瀾以求個人政治私利。去年揭出的台灣大學、台灣政治大學及台灣師範大學多名教授持假發票核銷科研經費案,在台灣社會掀起軒然大波,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台灣學者麵臨類似問題而不得不采用變通辦法解決;而台灣社會對此的反應、此案最終處理結果隻不過是再次表明這個社會已經被全方位套牢而無法自拔。有此教訓,我們不能不擔心在大陸重演;區區台灣一省給全國提供反麵教訓,無礙中國崛起大局;倘若大陸也陷進同一泥潭,民族複興就沒有指望了。我們堅決支持新中央領導集體打擊鋪張浪費和貪汙腐敗之風,但這場運動必然存在搭便車者,而且損害、抵製這場正當運動的最好辦法就是將它引向荒謬的方向,從而激起社會對反鋪張浪費和貪汙腐敗行動的反感。

(2013.10.14,僅代表個人意見)

所有跟帖: 

站在歐美的腳度上,就這樣挺好,求求你們: 請允許中國的科技界有點腐敗吧! -hfhfndt- 給 hfhfndt 發送悄悄話 (114 bytes) () 10/14/2013 postreply 14:04:2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