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保中
1943年10月5日,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野戰演習後,部分幹部攝於北野營。
第一排:巴達林(蘇聯)、張壽箋(即 李兆麟 中國)、王一知(周保中夫人 中國)、
周保中(中國)、金日成(朝鮮大元帥)、什林斯基(蘇聯)
1。基本情況
1939年1月至1941年是東北抗日聯軍陷入敵人重重包圍的極端苦鬥時期,在生存環境及其險惡、後勤補給為零的情況下,東北抗日聯軍開展小型遊擊戰。到1942年初東北抗聯主力部隊隻剩1000多人,被迫轉入蘇聯遠東伯力地區整訓。 1942年8月,在蘇聯的抗聯整編為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被授予蘇聯紅軍遠東紅旗軍第88旅番號。抗聯教導旅在蘇聯整訓期間不斷派小部隊深入中國抗聯遊擊區進行遊擊戰,直到1945年8月,他們配合蘇軍重新進入東北,在解放東北的鬥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抗聯教導旅成立的經過
1939年初冬,在牡丹江虹雲商行,東北抗日聯軍舉行了重要會議,到會的有抗聯總指揮周保中,抗聯總政治部主任李兆麟,中共滿洲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兼第六軍政治部主任馮仲雲,中共南滿省委委員、抗聯第三方麵軍指揮陳翰章,中共北滿省委委員,抗聯第三軍軍長許亨植。這幾位將領代表僅存的2000多名抗聯戰士,就抗聯當前的形勢和今後的方向進行緊急磋商。與會同誌一致同意了周保中關於“保存力量,越界過江,到蘇聯遠東地區野營整訓”的意見。
1940年3月19日上午,周保中、李兆麟、馮仲雲來到位於蘇聯哈巴羅夫斯克(伯力)的蘇軍遠東軍區司令部,他們要與遠東邊疆區黨委和遠東軍區討論抗聯部隊越界過江野營整訓問題。周保中向遠東邊疆區區委書記兼軍區政委伊萬諾夫通報了抗日聯軍麵臨的實際困難,要求蘇方從國際主義原則立場出發,同意東北抗聯轉移蘇聯一側建立野營,進行休整。蘇方原則同意東北抗聯轉移到蘇聯一側進行休整。
1941年春,按照抗聯黨委統一部署,戰略轉移開始。在牡丹江地區活動的第一路軍從吉林琿春越界,順利進入蘇聯;在佳木斯地區活動的第二路軍從饒河越過了烏蘇裏江;在黑河嫩江地區活動的第三路軍從遜克、孫吳越過黑龍江,進入蘇聯境內。進入蘇聯的抗聯部隊的後勤供應由蘇軍負責,軍事訓練按照蘇軍的條令進行。
3。抗聯教導旅在蘇軍解放東北戰鬥中起決定作用
1945年5月9日納粹德國投降後,蘇軍開始部署對日作戰。周保中幾乎參加了遠東軍司令部召開的所有會議,製定了抗聯教導旅配合蘇軍反攻東北的作戰計劃:一是立即組成了一支空降部隊,攜帶電台,傘降到東北各地執行偵察任務;二是按照雙方確定的名額,將翻譯和向導配齊,提前去蘇軍指揮機關報到,待蘇軍進攻時隨同蘇軍執行任務;三是抗聯部隊24小時戒備,隨時準備與蘇軍一道解放東北。
4。抗聯幹部在教導旅的任職情況
第一營:營長金日成大尉,營政治委員安吉大尉。
第二營:營長王效明大尉,營政治委員薑信泰大尉(後改名為薑健) 。
第三營,營長許亨植大尉(未到任由王明貴上尉繼任),營政治委員金策大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