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mond】(九)龍騰天外 D.星際遠航

來源: 唵啊吽 2013-09-27 05:09:0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036 bytes)

中國航天的探索區域不僅限於地球附近,而是延伸到月球和更遠的行星際空間。嫦娥二號現在已經成為中國人發射的飛得最遠的人造物體,並且仍然處在技術人員的控製之中,還將繼續飛向深空,最遠可能飛到3億公裏的距離,為未來中國的火星探測積累經驗和數據。


嫦娥二號是用嫦娥一號的備份星研製的,完成繞月探測工作後,由繼續飛向第二拉格朗日點,這已經是超額完成任務了。之後,它仍然處於良好狀態,並且剩下相當的燃料儲備,接下來有飛回地球、撞擊月麵或飛向深空三個選擇,科研人員最終選擇了最後一個選項。嫦娥二號能夠一再完成超出預期的任務,得益於其較大的設計裕量和極高的入軌精度。在它飛向月球的過程中,原本設計需要三次軌道修正,實際第一次軌道修正就達成了極好的效果,後續的兩次修正被取消,這就節省下了大量的寶貴燃料,使得嫦娥二號最終能夠飛向更遠的深空,其運行時間和飛行距離都大大超過了設計指標。這說明中國航天的可靠性設計和飛行控製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點看全圖


嫦娥工程中還體現出了中國航天一貫的嚴謹和務實作風。嫦娥一號在完成其基本使命之後,中國的航天科研人員稟承一貫的嚴謹務實作風,並沒有選擇讓其立即撞擊月麵、和印度爭奪所謂“第N個在月球上留下國旗”的虛榮,而是選擇了繼續進行變軌試驗,最近距離月麵僅15公裏,超期服役直到燃料耗盡才撞向月麵,為將來的著陸積累了經驗。而印度的撞月行動,則是從繞月探測器上單獨分離出一個撞擊器,攜帶印度國旗高速衝向月麵,這與其說是把國旗留在月麵,不如說是把國旗擊毀在月麵更為貼切。


至於嫦娥二號,到2013年7月為止,它已經飛離地球5000萬公裏,在環繞太陽的軌道上飛行,成為一顆人造行星。通過調整對衛星的遙測碼速率、測控模式、上行功率和衛星定向天線的控製策略等等,控製中心仍然保持著對嫦娥二號的測控和跟蹤。這相當於火星和地球之間的最近距離,可以為未來的火星探測積累經驗和數據。


前麵提到過,2012年中國建造了亞洲第一的65米射電天文望遠鏡,其實它也可用作深空探測的通訊天線。一般來說,天線的尺寸越大,通訊的距離越遠。在這方麵,俄羅斯和美國都擁有70米的天線,歐洲和日本有35米的,連印度都有32米的,而中國此前隻有12米的。所以,這台望遠鏡(天線)的投入使用將使中國的深空探測能力得到質的提高。從中也能看出,航天是一項多麽龐大複雜的係統工程,隻有具備全產業鏈的國家或者國家集團才有資格進入航天俱樂部。


也許有人會發出疑問,我們為什麽要耗費巨資去探索如此遙遠的地方,給數千萬公裏外的一顆太空石頭拍照片,這看上去和我們的現實生活沒有任何關係,也不能給我們帶來哪怕一點點的實際利益。是的,在航天方麵,導航衛星可以為我們指引方向,遙感衛星可以用於減災防災,通訊衛星可以為我們轉播賽事,而深空探測卻不能給予我們任何立即的好處,至少表麵上是這樣。不僅是在中國,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也都發出過類似的疑問。


1970年,正是美國的宇航事業如日中天的年份,數月前美國剛剛把人類送上了月球。此時,一位來自讚比亞的瑪麗·尤肯達(Mary Jucunda)修女,給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馬紹爾太空航行中心的科學副總監――恩斯特·施圖林格(Ernst Stuhlinger)博士寫了一封信,信中問道:目前地球上還有這麽多小孩子吃不上飯,他怎麽能舍得為遠在火星的項目花費數十億美元。恩斯特博士認真地回了信。後來這封信被NASA以《為什麽要探索宇宙》為標題發表,其中部分段落摘錄如下:


“在詳細說明我們的太空項目如何幫助解決地麵上的危機之前,我想先簡短講一個真實的故事。那是在400年前,德國某小鎮裏有一位伯爵。他是個心地善良的人,他將自己收入的一大部分捐給了鎮子上的窮人。這十分令人欽佩,因為中世紀時窮人很多,而且那時經常爆發席卷全國的瘟疫。一天,伯爵碰到了一個奇怪的人,他家中有一個工作台和一個小實驗室,他白天賣力工作,每天晚上的幾小時的時間專心進行研究。他把小玻璃片研磨成鏡片,然後把研磨好的鏡片裝到鏡筒裏,用此來觀察細小的物件。伯爵被這個前所未見的可以把東西放大觀察的小發明迷住了。他邀請這個怪人住到了他的城堡裏,作為伯爵的門客,此後他可以專心投入所有的時間來研究這些光學器件。”


“然而,鎮子上的人得知伯爵在這麽一個怪人和他那些無用的玩意兒上花費金錢之後,都很生氣,‘我們還在受瘟疫的苦’,他們抱怨道,‘而他卻為那個閑人和他沒用的愛好亂花錢!’伯爵聽到後不為所動,‘我會盡可能地接濟大家’,他表示,‘但我會繼續資助這個人和他的工作,我確信終有一天會有回報。’”


“果不其然,他的工作贏來了豐厚的回報:顯微鏡。顯微鏡的發明給醫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由此展開的研究及其成果,消除了世界上大部分地區肆虐的瘟疫和其他一些傳染性疾病。”


“伯爵為支持這項研究發明所花費的金錢,其最終結果大大減輕了人類所遭受的苦難,這回報遠遠超過單純將這些錢用來救濟那些遭受瘟疫的人。”


這裏借用恩斯特博士的話,是因為他的故事很好地解釋了探索未知世界對於人類存續的意義。肉眼看不見的微觀世界也好,目力之外的宇宙深處也好,所有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和看不見、摸不著的事物,構成了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全部自然環境。我們對此了解得越多,才越有機會生存下去,才能生活得越好。如果沒有好奇和探索的天性,我們的祖先就不會去嚐試用火、打製石器,也不會一次次翻過河流山巒去尋找更好的棲息場所,或許早就在某次冰河事件中完全滅絕了。反之,每一次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最終都人類帶來的豐厚的回報。顯微鏡的發明導致了微生物的發現,進而發展出了抗生素和現代醫學,還有罐頭食品、真空包裝和加熱消毒牛奶。靜電現象原本被歐洲王室用作雜耍表演的道具,後來卻導致了電的發現,然後是電磁學的發展直至量子力學的出現。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毫不誇張地說,好奇和探索是整個人類文明發展的驅動力。因此,進入現代社會之後,盡管科學設備的花費越來越高昂,有的甚至到了即便是最富有的國家也難於單獨承受的地步,世界各國仍然沒有放棄,而是聯合起來,啟動了包括阿爾法磁譜儀、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等項目在內的一係列國際合作計劃。此外,包括中國在內,各航天大國也都有各自的探月計劃和火星探測計劃。


在對於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方麵,我們的文明原本是有所欠缺的。我們在傳統上過於注重實用,對那些一時見不到成效的東西有些輕忽,我們說“子不語怪力亂神”,我們嘲笑西方神學家爭論“一個針尖上能站幾個天使”。然而,正是在我們的無視和嘲笑之中,萬有引力的秘密被發現了、微生物的秘密被發現了、電的秘密被發現了、原子的秘密被發現了……,等到我們被炮聲震醒,才驚覺已經落後太多了。好在我們不但挺過來了,而且補上了這一課,把西方科技連同探索精神一同納入了自己的文明體係,科學和技術都已牢牢紮根在了中國人的心中。如今這條巨龍不但已經蘇醒,而且張開了雙眼,正在好奇地打量著周圍的世界,中微子實驗、南極科考、蛟龍探海、子午工程、正負電子對撞、同步輻射光源等諸多探索項目一一展開,從微觀到宇宙,從深海到太空,尋找著未來的前進方向。未來巨龍的軌跡將不僅限於大地,天空和海洋,還要飛得更高、更遠,直到星辰大海。

所有跟帖: 

飽含激情的筆墨,縱橫馳騁,揮灑出了洶湧奔騰的豪情,綻放出浪花朵朵,漣漪陣陣。 -齊心- 給 齊心 發送悄悄話 (88 bytes) () 09/27/2013 postreply 14:08:59

謝謝! -hercules007- 給 hercules007 發送悄悄話 hercules007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7/2013 postreply 15:03:0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