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多數金融創新實踐中無法實施(zt)

來源: v5 2013-09-26 19:17:4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6726 bytes)
馬宇:上海自貿區金融開放創新究竟能落地多少


 
無論是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自由兌換,還是擴大外資行業務範圍、降低銀行門檻,在上海自貿區的現實落地中都可能打折扣。而對於看上去希望最大的稅製改革,自貿區又實在不是實驗稅製改革、降低稅負的合適運行載體和操作平台。
  “上海自貿區”如何落地 係列之2
  高層對於上海自貿區建設寄予了帶動新一輪改革開放的莫大厚望。這個支點能否撬動宏觀層麵的改革開放,仍有待各項政策的實際落地情況,否則有可能被消磨或扼殺於無形。新一輪自貿區熱,不能隻製造幾個區域投資熱點、或者造幾隻曇花一現的概念熱股。
  相比投資管製的放鬆,無論是上海自身還是高層領導,對於上海自貿區的金融開放都更加關注。其中有國家金融改革開放的宏觀需要,也有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現實需要。但擬議中的金融開放和創新到底能落地多少呢?目前看仍然困難很多。
  先看利率市場化。已有央行資深官員表示擔心,不同意在上海自貿區內優先實施利率市場化,認為這應是全國統一的計劃。確實,目前情況下,若率先在上海自貿區內實施利率市場化,恐怕全國存款都會被吸到自貿區去。在電子金融日益普遍的今天,到自貿區開個戶辦個卡、在全球使用都是很容易的事情。銀行自己也會把業務往自貿區裏轉移。那區外銀行的業務怎麽辦?與此同時,存款的大遷移還會導致“水落石出”,銀行的呆壞賬會暴露,資金周轉出問題,整個金融體係都可能出現危機。何況,上海笑、全國哭也不是大家樂意看到的。
  再看人民幣自由兌換。1994年放開經常項目自由兌換以後,全世界就一直盯著人民幣資本項目何時可以自由兌換,近20年了,這第二隻靴子還沒落地。上海為了建立國際金融中心把眼睛都盼綠了,到現在還是遙遙無期。那在自貿區先行一步可以嗎?做離岸業務應該是可以的,區內自由兌換也應該是可以的,但若要打通自貿區與國內的通路,似乎不可能——— 因為那幾乎意味著人民幣自由兌換提前實現了;可若限定區內投資額度內可自由兌換,這樣的政策還有多大價值?而單靠做離岸業務跟香港競爭,似乎有點異想天開,並不匹配。
  外資銀行能自由經營人民幣業務麽?從1992年那次開放高潮中允許外資銀行“試點”經營人民幣業務開始,至今也已20多年了。外資銀行在我國金融資產、人民幣業務中所占比重依然很低。除了網點原因,也有很多技術管製措施。如果外資銀行還是隻能到自貿區裏去做國際結算業務、離岸業務,估計吸引力不大。
  設立銀行的門檻能夠降低麽?溫州金融改革綜合改革試驗區設立已久,民間銀行還是不能突破。國內現有銀行到自貿區去設點經營很正常,但若說區裏能夠放開民間銀行,難度仍很大。我們寧願十多年前就引進所謂的境外戰略投資者,讓這些金融大鱷賺走了上千億的利潤,可改變銀行股權結構、提升服務品質、增強國際競爭力等諸多戰略目標卻並無進展,國外的戰略投資者甩手撤出後我們畸形的金融業依然故我。此輪銀行業新政下,各地掀起民營銀行申辦熱潮,但新政仍無實施細則,可操作性並不具備,效果如何仍有待觀察。
  如果上述幾項都要打折扣,這上海自貿區的金融噱頭還有多大,依靠自貿區的支撐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還有多少指望呢?其實上海早在20年前就提出要建立國際金融中心,前幾年又提出要在2020年前建成國際金融中心,但實際進展如何大家都心知肚明。筆者曾寫過一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夢囈》,表示過對於在嚴格金融管製狀態下發展金融中心的深刻懷疑——— 據說香港曾經很緊張,怕東亞金融中心地位被上海取代,其實完全沒必要。即使今天,上海希望借助自貿區去實現這個目標,筆者仍然不看好。
  最後的一個政策點,或許也是最有希望的,就是稅收。我們的稅製毫無疑問應該改革,我們的稅負毫無疑問應該大大降低;但這能寄望於自貿區嗎?不得不說,自貿區實在不是實驗稅製改革、降低稅負的合適運行載體和操作平台。分稅製能在自貿區裏改麽?區內企業所得稅降為15%?這對於上海當然是好事,但估計全國的企業都會把總部遷去自貿區了。這樣的稅收政策,對於自貿區建設、對於上海市的發展,可能比任何改革舉措都有效,都來得快,但這對於國家來說意義有多大?這是“政策”還是“改革”?決策者不是希望自貿區要“改革”麽?上海不也表示“不要政策要改革”麽?降低稅負是政策方向選擇問題,而不是操作試驗問題;真要降稅,也不用先在自貿區先行先試,直接全國推開不就行了嗎?若自貿區的前途係於稅收優惠,那無疑是這一國家戰略的悲劇。
  高層對於上海自貿區建設寄予了帶動新一輪改革開放的莫大厚望。這個支點能否撬動宏觀層麵的改革開放,仍有待各項政策的實際落地情況,否則有可能被消磨或扼殺於無形。我們近年搞的很多各式各樣的試驗區,譬如城鄉綜合改革、金融改革、綠色發展、新型城鎮化之類,石頭摸沒摸著且不說,河反正是至今沒過去。要慎防有關部門打著改革旗號反對改革,故意以所謂的試驗延誤改革,製造各色試驗區,搞不倫不類的先行先試。新一輪自貿區熱,不能隻製造幾個區域投資熱點、或者造幾隻曇花一現的概念熱股。
  並不是區域麵積大小局限問題。當初深圳關內麵積也不過340平方公裏,但卻迸發出了改革體製機製、激活全國經濟的巨大能量。如今的上海自貿區,固然有麵積狹小的限製,不可避免會影響到其帶動作用發揮;而擬議中的廣東自貿區似乎看到了這一局限,在空間布局上就謀求突破,一下子劃定了1360多平方公裏。姑且不說最基本的封關操作難題(不同於不同關稅區之間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單一關稅區內自行設立的自由貿易區FTZ若要實行完全的自由貿易,就必須封閉監管,而對1360平方公裏進行封閉監管幾乎不可能),就從如今的改革開放需求來說,建立自貿區最重要的是內涵的拓展創新,而非簡單的地理麵積擴充。如果這些自貿區,不能在改革開放的攻堅階段和關鍵節點上發揮出體製創新、市場開放的突破性作用,就將不可避免地淪落為可有可無的政績點綴。
  但願在具體實踐中,上海自貿區不僅僅是個概念。
  馬宇(商務部研究院外資部主任)
    來源:南方都市報

所有跟帖: 

那麽一小塊地皮,都不夠蓋倉庫的。 -xwu622- 給 xwu622 發送悄悄話 xwu622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6/2013 postreply 19:29:3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