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遇上西雅圖》裏,湯唯飾演的大陸姑娘渾身名牌,卻沒有得到尊重,直到最後她放棄了“手袋複手袋”的奢侈生活,最終找到了真愛。中國人在奢侈品消費上經曆了仰望、狂購,現在開始趨於精明,這使得國際品牌們必須重新思考它們在中國的戰略。 (劇組供圖)
中國不再是那些歐洲奢侈品高管腦子裏虛構的神秘“理想黃金國”。這是一個和世界上其他消費市場一模一樣的地方。有繁榮之時,也有著蕭條之際……對這些奢侈品公司來說,意識到這一點雖然是個奇恥大辱,但是絕對必要。
2005 年,在上海恒隆廣場66號參加路易威登旗艦店開業典禮的時候,我曾與很多企業高管談起中國的奢侈品市場。那些CEO們對中國市場前景興奮到發抖:“如果你 拿到了這裏1%的市場份額——僅僅是1%!你能想象這意味著什麽嗎?”其中一個高管對我說,“這意味著你將獲得1000萬以上的新客戶!”
當 然,他們想要的絕不僅僅是1%。他們想要更多、更多。奢侈品牌蜂擁而至,品牌商把中國想象成了一個“理想黃金國”:源源不斷的泉水,流淌著財富。他們連續 地開了一打又一打店鋪,他們滾滾鋪開大量的營銷活動,他們自信滿滿,一定可以勸服中國消費者:如果一個人沒有幾件奢侈品可以炫耀的話,他就可以去死了。他 們將會獲得巨大利潤——錢、錢、錢,令人頭暈腦漲的錢!事實的確如此。根據數據統計,有些品牌的年銷售額增長幅度達到了驚人的65%。這個數字簡直是創紀 錄,公司股價也隨之飆升。
所以想象一下,當中國人的奢侈品需求在過去幾年不再保持這個增長速度的時候,品牌商們那一 張張驚訝的臉。而事實如此,有些品牌的銷售增長值已經跌到了個位數。這背後有兩個原因:首先,顯著的影響來自中國經濟增長的放緩,這和2008年西方世界 經濟危機所造成的後果一模一樣。奢侈品,無論你身在何方,都一樣:奢侈品終歸是奢侈品,不是必需品。當人們手中的錢少了,奢侈品銷售必然跳水。另一個原因 是,跟10年前相比,如今的中國人變得更精明,也更苛刻。“中國的消費者要的是質量,而不僅僅是牌子。”2012年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愛馬仕 CEO派得利克·托馬斯這樣說道。
麵對中國市場和中國經濟的變化,一些品牌被打得措手不及——尤其是巴寶莉。在此之 前,他們在中國進行了迅速的過度擴張。2012年秋天,巴寶莉發布了一份公告,聲明由於全球經濟疲軟,巴寶莉的銷售額和利潤低於預期,公司股價大跌。“雖 然不是我們所有的同行都能感同身受,但我們肯定不是惟一的那個,”巴寶莉財務總監史黛絲·卡特萊特在采訪中告訴《華爾街日報》,“沒錯,我們在亞洲市場開 始減速,並且,是的,中國市場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愛馬仕CEO托馬斯相信,中國人將越來越想要購買本國設計的奢侈品。愛馬仕因此投資了“上下”,並希望“上下”在將來成為一架財富增長引擎。
愛 馬仕,這個以昂貴的手工Kelly包和Birkin包著名的法國品牌,他們在進軍中國市場時表現得小心翼翼。並且,當初的自我克製如今效果顯著。目前,這 家公司在中國隻開設了17家精品店——還不到路易威登和古琦的一半,是巴寶莉的三分之一。愛馬仕目前的計劃是,未來十年在中國隻開八家新店——緩慢,而深 思熟慮。“我們從沒有、也不會像其他品牌那樣成倍增長新店麵,”托馬斯說,“除非你想變成平庸之輩。”毫無疑問地,得益於謹慎而保守的推進策略,愛馬仕在 中國市場依舊繁榮。“一些奢侈品牌的銷售一直在下滑,”托馬斯說,“然而我們不是。”
同時,愛馬仕足夠聰明地看到, 未來的中國將不再由歐美這些“外來戶”奢侈品牌說了算。托馬斯和他的同事們相信,中國人將越來越想要購買本國設計的奢侈品——這是遲早的事情。於是,愛馬 仕在2008年成為了中國一家新興奢侈品品牌的大股東——“上下”。這家名為“上下”的公司在中國國內和國外都有門店,包括巴黎。這幾年,“上下”大獲成 功,愛馬仕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對這個品牌追入“數千萬歐元”。托馬斯說他相信,“上下”在2017年之前就可以實現盈利,也可能會更早。“我們希望‘上下’ 會在將來成為一架財富增長引擎。”托馬斯說。
2012年的一切都揭露了這樣一個真相:中國不再是那些歐洲奢侈品高管 腦子裏虛構的神秘“理想黃金國”。這是一個國家,一種文化,一個和世界上其他消費市場一模一樣的地方。它有著繁榮之時,同時也有著蕭條之際;它有著來來去 去的消費欲望,也有著瞬息萬變的市場流向。對這些奢侈品公司來說,意識到這一點雖然是個奇恥大辱,但是絕對必要:在此之前,他們將中國看做一個無邊無際的 賺錢機會,以殖民者式的傲慢姿態進軍,盡一切可能獲取財富,有多少撈多少。如今,他們的態度變得恭謹,步履變得謹慎。這對兩邊——奢侈品牌和中國市場來 說,都是好事。
作者黛娜·托馬斯,《新聞周刊》文化、時尚記者,《紐約時報》T雜誌的特約編輯,曾為《華盛頓郵報》、《紐約客》、《WSJ》、《金融時報》撰稿。著有《奢侈的!》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