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擁護“500次”:一句假話都不能說 zt

來源: 手機上網 2013-09-11 17:10:1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472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手機上網 ] 在 2013-09-12 14:17:00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9月11日,央視就“網絡誹謗轉發500次以上追究刑事責任”司法解釋專訪SOHO中國董事長、網絡大V潘石屹。這位擁有1600多萬微博粉絲的網絡紅人分享自己在網絡上受騙的經曆,呼籲網絡必須由司法機構維持秩序,“沒有規則就亂了。”

潘石屹還專門回應了他“和任誌強侵吞50億國有資產”的網絡消息。他表示,自己曾考慮過采用法律手段,但“如果沒有一個確切的法律依據,法院說拿出 證據來,我到哪去拿證據,這個證據符合不符合,這個我覺得還是幹點有意義的事情,就是作為慢慢的就過去了。”說到這裏,他的語氣略顯緊張。

今年2月8日,司馬南在微博上發表了2009年法學教授陳界融等14人的《任誌強潘石屹涉嫌非法交易》的“舉報信”。信中提及“2007年,任誌強 在繳納了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後,立即將拿到手的北京民源大廈項目用地(即現在的光華路SOHO),轉讓給潘石屹,而潘石屹則從交易中獲取約50億的土地利潤 等”。“舉報信”認為,華遠地產與SOHO中國之間的多筆交易,涉嫌利益輸送,導致約50億的國有資產流失。

以下為9月11日央視專訪潘石屹文字實錄:

主持人:下麵我們來了解一位在網絡上具有超高人氣的人物,在現實中他曾經出身草根階層,如今是一線的房地產商人。而在虛擬世界,他則是一個擁有 1600多萬微博粉絲的網絡紅人,他叫潘石屹。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為什麽如此熱衷網絡,作為一個網絡大V,在他的眼中又是如何感受網絡的,一起來 看一看吧。

解說:打開潘石屹的新浪微博,頭像上的潘石屹帶著自己標誌性的微笑,一個黃色的V字代表著已經通過了新浪的實名認證,認證的身份是SOHO中國董事 長潘石屹。在這一排醒目的數字中我們可以看到,潘石屹已經發布過18290條微博,盡管隻是關注了82個人,他的粉絲數量卻已經達到了1604萬。實際上 在微博剛剛籌建,甚至還隻是內部測試的時候,潘石屹就已經是它的測試會員了。

潘石屹:微博呢,我可能是最早的一批用戶,就是新浪在建微博之前,我和新浪的一些朋友都在一起聊。然後建了之後,它還沒有對社會公開的時候,我就是 內部的,它叫測試會員,測試會員大概有十幾個人,我是它的測試會員。一開始的話也沒有想到說微博有這樣大的影響力,總覺得就是,還是覺得互聯網是我們這個 時代,就是進步過程中一個大的,非常大的推動力量。所以就是通過互聯網的話,無論是對我們取得知識,跟別人的交往,還是我們的商業各方麵都有幫助。既然互 聯網說他們有個新東西,那我就試一試吧。

解說:潘石屹說,最初的幾年他幾乎每天都發微博,不發微博的天數屈指可數。而微博也讓潘石屹身邊的事迅速而廣泛傳播,潘石屹的微博先後在十多個主流 門戶網站上落戶,幾乎潘石屹的每一句發言都會成為第二天相關網站上的文章標題。如果把潘石屹從微博用戶發展成微博大V看成是一次網絡旅程的話,在旅程的起 點,潘石屹感受到的是網絡的互動性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潘石屹:你寫完以後一秒鍾,就有人叫搶沙發,是啊,搶沙發可能沒有什麽評論,緊接著就是各方麵的評論,而且這個評論的話,就是任何一個事情,在不同 的人從各個角度去評論,就是他這個看法和你一個人去看一個問題是不一樣的。我覺得互聯網,尤其是微博這個工具,其實對我就是跟別人交往,了解別人的心理狀 態,包括學習知識,拿出自己的經驗跟別人分享,都還是非常有好處的。

潘石屹還專門回應了他“和任誌強侵吞50億國有資產”的網絡消息

記者:可以跟馬路、車站等同的一個公共場所,還是它是一個純屬虛擬的空間?

潘石屹:一定是一個公共空間,就是這個實際上就是,它是分不開的,你要把它分開的話,實際上就是它已經變成了一個公共空間,就跟我們的商場,跟我們 的交通,跟我們的馬路是一樣的。你在網絡上購物,在網絡上麵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網絡的學校,網絡的娛樂,網絡的醫療,各方麵,所以我覺得就是把網絡這個 空間再看,跟我們現實生活沒任何關係,這實際上是不對的,是不理解這個網絡的空間。

解說:就在潘石屹準備好好享受網絡之旅的快樂的時候,他卻漸漸發現,這次網絡之旅同現實的旅程一樣,不僅有風和日麗,也同樣會有暴雨雷電,很快,潘石屹感受到了網絡帶來的危機。

記者:有沒有一種感覺,您感覺目前的狀況,像網絡的這種言論是無序的還是有序的?

潘石屹:這個就是一個特別微妙的過程,就是我的想法也是在發生變化。在這四年寫微博的過程中,我基本上個人的話,每一年都碰上一次大的危機,就是網絡上的危機。我記得最大的一次就是大概在一個小時的時候,就是@我的有20多萬,20多萬,就是說給你鋪天蓋地的攻擊。

解說:潘石屹所說的這次攻擊源自2011年10月,蘋果公司董事長喬布斯去世之後,潘石屹發了一條微博,實際上對喬布斯最好的紀念就是蘋果公司生產1000塊錢人民幣以下的手機,讓更多的人能夠用上喬布斯的產品。

潘石屹:前麵的一個小時沒什麽反應,大家都是懷念喬布斯剛剛去世,懷念,大概在兩三個小時之後的話說,你讓喬布斯生產一千塊錢以下的手機,你為什麽 不生產一平方米以下的房子呢。然後這個,我就覺得這個很正常,我作為開發商,大家把對高價房的不滿給你發泄出來很正常,這個時候你不能解釋,你不能說我是 蓋辦公樓的,我從來不蓋住宅,解釋是沒用的,大家發泄一個不滿。

緊接著我就覺得不對了,馬上MTV編製出來了,給我的潘幣也製造出來了,潘的計量單位也有了,就是各種諷刺的,罵的,鋪天蓋地的,其實那一次,就是量非常大。

解說:潘石屹最終以自我調侃的方式無奈地度過了這一次風波,不過這次風波也讓潘石屹意識到網絡要想有序發展,除了需要依賴自身的淨化功能之外,也有必要建立相應的遊戲規則。

記者:當時什麽心理?

潘石屹:當時我是,哎呀,這個東西不能亂,這個跟原子彈一樣,這個就是,會把整個的情緒,就是你不知道那些情緒在哪個角落,迅速地聚集到微博上麵 去。可是這個事情,我就很冷靜地過了兩天,我在想,幾千萬人,上億人在采用的過程中,一定要建立一個秩序,這個如果是不建立秩序就亂了,就把人性中比較惡 的一方麵,什麽誹謗,編造事實,這些東西,就會使整個的秩序建立不起來,一個良好的秩序建立不起來。

解說:網絡缺乏良好的秩序,即使獻愛心的題材也可能會遭遇騙局,潘石屹在微博簽名中這樣寫道,永保一顆純潔仁慈和意氣風發的心。談到偏愛轉發哪一類微博,潘石屹除了關注地產業界,他還喜歡關注空氣質量,最初還一度熱衷轉發愛心救助的事情。

潘石屹:這剛剛寫微博的時候比較熱衷是誰得一個白血病,什麽地方的小孩丟了,救個小孩的,這也是一方。

記者:平均發一條微博,你每天都在發,轉發或者評論不是很多。

潘石屹:不一樣,有的時候你可能發一個特別沒意思的事情,大家就沒興趣,如果是有意思的轉發能夠到一千、兩千不等,如果是你慎重考慮的有一個很好的想法,可能轉發幾萬。

記者:轉發別人有考慮過核實這方麵的事情嗎?

潘石屹:核實主要是根據微博上的內容,沒有一個說到了現實中去或者打個電話,這樣的事情特別少,還是根據我的嚐試根據我的知識和經驗,我判斷的事情是真的還是假的。

解說:不過潘石屹說最近兩年在自己的微博中已經很難發現類似愛心救助的轉發了,不是不願意再發,而是因為屢屢上當受騙。

潘石屹:最近兩年我就不發了,我發現這裏麵虛假的東西特別多,我上當受騙就行了,如果是跟著我的粉絲們都上當受騙了就覺得這個太不值得了。

解說:幾個騙局就足以讓想幫助別人的人不敢伸手,這是潘石屹在自己的網絡旅程中最為切身的感受之一,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潘石屹微博的粉絲從幾個漲高幾萬個,以至於到了今天的一千六百多萬,從而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絡大V。

記者:怎麽樣看待大V的社會責任?

潘石屹:這種責任確實是原來就覺得在微博上麵就發了一個東西就比較隨便,其實這個責任實際上是慢慢建立起來的。就是你的轉發可能關注你的人是上千萬 人在關注,這個上千萬人背後還有關注的人,所以它就是一個像核裂變一樣,就是你的信息發布出去要非常的小心。所以我覺得作為大V粉絲量比較高的人,就是大 應該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更加有著紀律性,不能特別的隨意,你要是特別隨意的話整個造成的社會影響和危害就會比較大。

記者:什麽時候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

潘石屹:還是我自己碰到一些事件之後,就是碰到像攀比這樣的事件,別人誣陷我,侵吞了50億的國有資產這個事件的話,我就覺得這個將心比心,如果這樣災難性的事情碰到別人身上的話,心裏麵也不好受。

解說:心裏不好受的潘石屹當時甚至於想到拿起法律武器,2012年年末,有人發帖說潘石屹和任誌強聯合侵吞了50億國有資產。

潘石屹:就天天有人在旁邊罵你,你也不好受,其實對他來說越罵心理越扭曲,越罵越扭曲,對我們雙方來說都不好,我們是需要一個機構,就是司法機構,依靠法律。

記者:當時考慮過使用法律手段嗎?

潘石屹:考慮過,而且我還跟好多朋友在一起商量過。我說我告有沒有一個法律依據,如果沒有法律依據隻是說讓他給我賠錢道歉,或者給我補發上一萬塊錢 的精神損失費,他的名聲起來了,他出了名了,對我來說又是個更大的傷害。如果沒有一個確切的法律依據,法院說拿出證據來,我到哪去拿證據,這個證據符合不 符合,這個我覺得還是幹點有意義的事情,就是作為慢慢的就過去了。

解說:四年多的網絡之旅讓潘石屹熟知網絡亂象,說到亂象之中誰的危害最大,潘石屹直指靠法帖謀利的網絡水軍。

潘石屹:我覺得這個實際上是危害性最大的,就是有個目的,他想拿造謠這個東西去賺錢,有一些人可能罵一句就走了,這種可能是比較隨意性的。是跟一個 人的素質有關係,素質慢慢提高,慢慢不罵人了,可是備不住他為了罵人編造謠言可以賺到錢,他就會有一個持續的動力會組織更多的人,這些東西我覺得是在網絡 的空間中更不允許出現的。如果是偶然性的造個謠,罵了一句這個事情的話,他的危害性要小的多,如果是有組織,有經濟動力的那就不一樣。

解說:9月9號,最高法和最高檢發布了關於網絡誹謗等刑事犯罪的司法解釋,對於這份司法解釋的出台潘石屹又有怎樣的看法呢?

潘石屹:作為互聯網它實際上是建立了一個新的秩序一個新的空間,在這個新的空間裏麵建立一個新的秩序,新的秩序一定要有規則,如果是沒有規則就亂了。就 像我們北京城裏麵有好多車,有好多行人,如果是沒有交通規則,沒有紅綠燈誰也過不去,每天的死亡人數可能比現在就要多的多,其實我們這個網絡空間上一樣 的,一定要建立一個規則。建立這個規則不一定我們建的規則第一步就是完美的,這不太可能,其實是在互聯網發展的過程中,隨著上網的人越來越多,上網的時間 越來越多,網絡的規矩越來越多。原來的BBS,一直到博客,到了微博都不一樣了,這個規則會了不一樣,畢竟這個司法解釋是邁出這樣一步,以後就是受到傷害 的人可以看著起來法律的武器去討個公平。

解說:司法解釋明確規定,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同意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 246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可構成誹謗罪。作為網絡大V的潘石屹每一次微博的發布都可能被轉發瀏覽成千論萬次,他又是怎樣看待這樣一條規定的呢?

潘石屹:這個五百次跟五千次,這樣的話我沒有多大的發言權。因為一個司法解釋,這是一個法律方麵的專家,律師的話他覺得在實施這個過程中如何去衡量 這個行的多或者少,對我來說就覺得對每一個最基本的要求不能有意的編造任何謠言去傷害別人。這個就是跟五百次、五千次沒關係,我覺得就是每一個人對每一個 人的要求,就是說不能說假話,不能去誹謗別人,哪怕是一句話你都不能說,一個轉發都不能說。如果是說你還可以轉發罵別人這個東西我覺得當然你超過一定限度 了,就應該受到法律製裁。

解說:和潘石屹一樣,大多數網民感到司法解釋的出台是給了大家一個法律的武器,一旦受到傷害可以拿起它去追討說法,可是也有一些網民擔心司法解釋的出台會讓網絡上的言論自由受到限製。

潘石屹:這個實際上是一個雙刃劍,就是你有交通規則的話一定會對你的行動有限製,說紅燈為什麽要停呢,我不停過去不是挺好的,馬上就要上班了。在紅 燈這一點,可是這個地方畢竟還有他人,它是一個上千萬人,上億人的空間,在上億人的空間中,沒有秩序的話就會亂亂的,就是通過這些定規則定法律,就是慢慢 的把這個規則建立起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