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艱難推動上海自貿區

來源: v5 2013-09-05 20:00:0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4368 bytes)
李克強艱難推動上海自貿區
辛圓為紐約時報中文網撰稿 2013年09月06日
上海浦東。
Eugene Hoshiko/Associated Press
上海浦東。

8月22日,商務部網站發布消息稱,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上海自貿區)。消息稱上海自貿區的範圍將涵蓋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等四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總麵積為28.78平方公裏。
上海自貿區的設立被外界解讀為是總理李克強給中國經濟打得一劑“強心針”,更被認為是重啟改革的關鍵一步。
自由貿易區內允許外國船舶自由進出,外國貨物免稅進口,取消對進口貨物的配額管製,也是自由港的進一步延伸,是一個國家對外開放的一種特殊的功能區域。
作為中國大陸首個真正意義上的自貿區,上海自貿區在不斷變化的國際經濟形勢中扮演著極為重要角色。
“尤其在美國主導的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獲得廣泛支持的情況下,中國更需要通過設立上海自貿區來取得對外經濟的主動權,”近日接受紐約時報中文網采訪的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這樣說。
2005年,新加坡、文萊等四個小國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框架內簽署了一個小型的多邊自貿協定,即簡稱為TPP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旨在提升經合水平和自由度。這一本微不足道的地區間自貿小框架卻因2008年美國的加入而麵目一新。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包括日本、澳大利亞在內的11個國家加入了TPP談判。但這一談判卻始終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排除在外。
中新社9月3日的消息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日在第十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上,提出了“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的思路,並就TPP問題表達了開放的態度。李克強表示,在TPP的問題上,中方願意探討與TPP等區域合作機製交流互動,並促進區域和全球貿易安排“兩個輪子一起轉”。
在世界各主要經濟體正在謀求建立全球經濟貿易新秩序的當下,不難想象中國被排除在外會對其經濟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奚君羊在受訪中說:“尤其是在入世潛力已經充分被發掘的今天,中國更加需要新的動力支持其對外向型經濟的發展。”
而對於希望通過開放倒逼改革的中共高層來說,上海自貿區也許就是這種新的動力。
作為上海自貿區的堅定推動者,李克強被認為是中共內部的“改革派”,他曾在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不改革,就要承擔曆史責任。
“上海自貿區是李克強改革的一部分,”上海財經大學世界經濟與貿易係副主任、自貿區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波對紐約時報中文網說。
陳波對上海自貿區做了深入研究。他認為,“李克強經濟學”的核心是去杠杆化,去經濟刺激和加快產業升級。這就意味著要通過市場機製,實現資源的優化與合理配置,而建立上海自貿區就是希望通過它來實現這一目標,由此來倒逼中國經濟和金融的改革。
但這一被稱為“李克強經濟學”最重要組成部分的獲批並不是一帆風順,而是經過長時間的“博弈”才破繭而出。
《南華早報》7月15日的報道指出,2013年5月,李克強在結束其上海考察的兩個多月後,國務院推出了一份涵蓋21項措施的初步建議書。建議書中提到了諸如在上海自由貿易區內簡化外國銀行設立子公司以及允許境外期貨交易所在實驗區內建立自己的期貨交割倉庫,但都遭到了有關部門的強烈反對。銀監會在之後給國務院的回複中稱,允許外國商品交易所在中國設立期貨交割倉庫的條件並未成熟,其它涉及金融領域的建議也需要仔細研究後再做決定。中國另一重要金融監管部門,證監會也否定了國務院提出的部分建議。陳波在接受采訪時說,金融監管部門確實對上海自貿區意見很大。
奚君羊和陳波在近日接受紐約時報中文網采訪時都坦言,金融監管機構和該體係內的利益集團已經成為自貿區內金融改革的最大絆腳石。
而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傅蔚岡也對紐約時報中文網說:“金融係統內‘保守派’的存在會使中國進行改革的成本急劇增高。”
陳波指出,在中國,哪個行業的國有資產比重越大,它的受保護程度就會越高。從目前中國的現實情況來看,金融業無疑是受保護程度最高的,“四大行”隻靠利息差就可以日進鬥金,它們組成的利益集團已經根深蒂固。”
《南華早報》的上述報道稱,在一次國務院的閉門會議上,李克強得知其計劃一直遭到反對時極其憤怒,甚至對上述兩個部門的負責人表達了強烈的不滿。該報道指出,根據李克強辦公室的會議紀要,李克強就銀監會的反對回應稱,銀監會反饋意見我不能接受。但對於李克強“發火”一事,中國官方媒體沒有任何相關報道和評論。
奚君羊對紐約時報中文網說:“上海自貿區是李克強以改革促增長,充分發揮製度紅利思路的重要體現。自貿區的成功將昭示李克強新政的成功,從而為改革提供示範。” 所以,在建立上海自貿區上,李克強誌在必得。
而在各項金融改革中,“人民幣自由兌換”又是重中之重。但財新網7月15日報道指出,目前的方案中並沒有對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做更為細化的表述,僅表示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可在區域內對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進行先行先試。
 這無疑顯示出中國金融係統中的“保守”力量對上海自貿區的態度。
 “金融行業的開放很可能會讓國有銀行和金融監管機構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政府政策上的保護,而利率市場化更會讓其失去壟斷性的存貸款利息差所帶來的巨額利潤,讓他們放棄那些既得利益簡直比登天還難,”陳波在被問及金融係統為何會對自貿區如此“冷漠”時給出了上述回應。
而傅蔚岡在采訪中說:“上海自貿區設立的困難除了有金融監管部門的反對,也和現有的法律框架有關,因為上海自貿區內的貿易往來可能會與現行的法律產生衝突。”
比如,《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提出,將會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商獨資或中外合資、中外合作拍賣企業在試驗區內從事文物拍賣業務,其文物拍賣資質申請及拍賣標的審核工作納入現行管理體製。這被認為可以進一步促進市場開放和外商投資。
而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表示,這些對外開放試驗措施與中國現行的法律產生了矛盾,如若實施需要在試驗區內暫停使用外資企業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規定的相關審批事項。而且還需要暫停實施文物保護法關於禁止設立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和外商獨資的經營文物拍賣的拍賣企業的有關規定。
法律之間的衝突一直被認為是阻礙上海自貿區的又一“攔路虎”。但對於心意已決的李克強來說也是“小菜一盤”。
8月16日,剛剛結束 “北戴河會議”的李克強再次主持召開了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擬提請全國人大審議關於授權國務院在試驗區內暫時停止實施外資企業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等3部法律的有關規定,暫時停止實施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的草案。
8月30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對上述草案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在上海自貿區內暫時實施有關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時間為三年。這被認為是為上海自貿區掃除了又一個屏障。
上海金融學院金融法研究所所長張學森在接受《人民日報》下屬媒體《國際金融報》采訪時甚至稱這項舉措是史無前例的。
僅從上海自貿區來看,在與“利益集團”和黨內“保守派”的幾輪博弈中,李克強代表的“改革派”占了上風。
但經過了30多年的發展,中國的改革無疑已經踏入了深水區。“由於幾十年來中央政府缺乏對‘利益集團’的有力管製,他們的力量已經滲入到各個重要領域。而來自他們的阻力和幹涉會伴隨中國改革的每一步,從這點來看,中國的改革之路仍任重而道遠,”陳波說。
辛圓是紐約時報中文網實習生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