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籃正在成為中國男足第二?(zt)

來源: v5 2013-08-19 18:25:0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5333 bytes)
中國男籃正在成為中國男足第二?
顏強為紐約時報中文網撰稿 2013年08月20日

2009年左右中國的互聯網上流行一幅對聯:謝天謝地謝亞龍,信神信鬼信蘭成,橫批:足籃打水。對聯將不滿情緒指向曾任中國足協副主席的謝亞龍和當時剛擔任中國籃管中心主任的信蘭成,當時謝亞龍已經“下課”,而剛上任的信蘭成對中國男籃的幾項舉措,諸如限製外援,縮短賽程,將“籃球超級聯賽”的經營權交到謝亞龍掌管的中體產業公司手上,招來一片罵聲。中國男足和中國男籃被放置在一起進行“比爛”。
2013年8月9日,中國男籃在菲利賓的亞洲籃球錦標賽爆出最大冷門:在1/4淘汰賽中,本有奪冠希望的中國男籃以78比96分負於中華台北隊,遭淘汰出局。兩個月前,中國男足1比5慘敗給泰國的驚人新聞餘溫猶存,如今讓位於男籃亞錦賽史上最差成績,籃球終於出現了足夠震驚全國的新聞,中國男足和中國男籃誰比誰更爛,又出現了輿論新篇章。
無數個“為什麽”在各種媒體堆積,直到亞錦賽結束,大家才意識到,籃協比足協或許更無能,無能到像籃管中心主任信蘭成在失敗之後,一連數天,麵對所有人都隻能說出“總結”二字。倘若像信蘭成這樣的體育官員,真具備總結能力,那麽平均身高超過2.02米、高度早已比肩世界列強的中國男籃,為何出現慘敗給中國台北,在菲律賓輸得體無完膚的局麵?
男籃失敗後,批評鋪天蓋地,國家媒體新華社也有了連篇累牘地批評,其中就有直接將矛頭指向信蘭成的:一篇喉舌報道的標題便是《信蘭成、誠難信》。這樣的批評,慘敗之後看看,能讓網民過過嘴癮,實質上毫無意義。媒體最終被嘈雜的網絡民意綁架,走上媚俗逢迎的道路,對還原事實真相、展望籃球運動未來,沒有任何幫助。
中國男籃曾經稱雄亞洲,要在亞洲重奪冠軍,機會未必渺茫,然而想要重新統治亞洲,卻需要很長很長時間。和足球一樣,籃球在偽市場化和舉國體製的畸形媾和下,扭曲的時間已經太長,要想讓這項運動綻放出健康的光芒,十年都不一定足夠——要想讓圍繞這項運動的媒體,真正成為嚴肅意義上的媒體,恐怕需要更長時間。
中國籃球在中國足球麵前,曾經有著得天獨厚的心理優勢。我記得“誰是第一運動”之爭,最早發生在2005年的財富論壇,當時一個分論壇上,時任籃管中心主任的李元偉先生,列舉了眾多數據證明籃球在中國的普及程度不低,其中包括“中國有三億籃球人口”,以此論證籃球是中國的“第一運動”。後來和李先生私下交流時,他親口承認“幹什麽吆喝什麽”,他在公眾場合當然要為籃球搖旗呐喊。李元偉的坦率誠懇令我敬佩,籃球人口多少放在一邊,其普及程度和公眾健康形象遠在中國足球之上,是公認的事實。
中國男子職業籃球俱樂部聯賽(簡稱CBA聯賽)的發展狀況似乎也不錯。同樣是來自新華社的報道顯示,最近兩年,在社會投資大量增加情況下,單個賽季CBA俱樂部們得到的股東投資超過5億人民幣,聯賽商業讚助收入也有4億人民幣左右,上座率和電視轉播率不斷上升,所以CBA的2013年-2014年賽季很可能將常規賽次數從34場增加到50場。
聯賽成功,青少年參與人數不低,大眾普及程度不差,為什麽自姚明淡出之後,頂層的國家隊成績反倒越來越差?四年前在天津的亞錦賽中國男籃負於伊朗隊未能奪冠;兩年前在武漢的亞錦賽勉力奪回冠軍;這一個夏天在菲律賓變成了史上最差?
直接原因,當然是人:前任籃管中心主任李元偉在任一屆,努力想開放市場,讓中國籃球和國際接軌,他的前任信蘭成、他的後任信蘭成——沒錯,信蘭成在1997年到2003年主管過籃協,被轟下台後,2009年卷土重來——所做的各種決定,都是推翻李元偉的改革,讓中國籃球回到舉國體製的扭曲中來。主教練帕納約蒂斯·揚納基斯是希臘名帥,但在亞錦賽之前三個月才匆匆上任,和中國男足剛剛解職的卡馬喬一樣,還沒認清國手就帶隊出征,使人感到籃管中心的管理和監督在人為地給國家隊製造障礙。而男藍國家隊後衛表現一塌糊塗,最資深的組織後衛劉煒落選,年輕的幾個組織後衛完全應對不了亞洲賽事,最為依賴的內線易建聯傷病纏身……
可這些也僅是表象,深層的原因,在於舉國體育體製管理方式與市場規律之間積蓄已久的矛盾。十多年來,中國男籃在追求球員體格高大全的道路上,違背了技術第一的運動原則;而籃協這樣的行業管理機構,過去十數年,除卻李元偉,長期由外行管理著內行,放任嚴重問題泛濫而無作為;聯賽競爭體製也不健全,外援稀釋了本土人才成長的空間;青少年籃球人口向職業運動轉化的渠道堵塞。
首先籃協在基本運動觀念上對籃球的誤解,耽誤中國籃球至少十年。十年前,“移動的長城”被認為是中國籃球的象征,有姚明、王治郅和巴特爾這樣的巨人中鋒,便有了對抗歐美的基礎。事實上,當時對於身高決定論就有了很多懷疑,因為十年前中國男籃已經找不到一個優秀的組織後衛,但是在國家隊競技成績尚可,奧運會能打進八強的狀況下,籃協對上能交差,對下自然無需解釋。身高七英尺的巨人總能找到,還層出不窮,王姚之後有易建聯,如今還有王哲林,統治亞洲似乎不在話下。
這就是舉國體製奇妙的地方——要在這個計劃經濟時代殘留下來的體係裏,培養出集體團隊運動的人才,可能性非常低,但是以錯誤的籃球認知在這個體係裏摧毀掉籃球人才,又非常容易。
CBA聯賽的商業成功與幫助國家隊謀求國際賽事成績也無必然聯係。任何一個職業聯賽,都是以市場化經營為標杆,而不是為了服務國家隊、幫助國家隊謀求國際賽事成績為目的。所以CBA俱樂部更希望球賽好看,上座率收視率更高,從而得到更多市場讚助和門票收入。CBA聯賽為了更好看,外援得到天價薪水,於是外援打外援的、本土幹本土的場景,在CBA比賽中比比皆是。這樣的聯賽規則,很難幫助國家隊培養人才。
至於青少年籃球的普及程度,為什麽沒能轉化成為聯賽乃至國家隊的人才競爭優勢,實質在於草根到職業籃球之間關係幾乎斷裂。舉國體製下,多少還有業餘體校這樣的體製內機構尋找和培訓人才,現在的舉國體製,奧運成績任務依然存在,可國家已經不願意再為龐大的業餘體校、以及專業運動員大量退役之後的謀生途徑等諸多社會責任買單,於是由籃球少年開始,能接受專業培訓的寥寥,有天賦又接受過專業訓練者,再向上一步接近職業選手的可能性,更是低得可憐。
這樣的綜合環境下,籃球外熱內虛,再加上新上任洋帥和球隊磨合時間不夠,揚納基斯連CBA聯賽的觀摩機會都不具備,他就成了卡馬喬第二。菲律賓的亞錦賽給了中國籃球一個真正認知自己的機會,信蘭成接下來如何“總結”,我們拭目以待。
顏強是體育作家,資深媒體人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