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人在搶購LV時,外國人在幹什麽

來源飛來飛去的水:

最近恰逢夏天出遊旺季,飛往歐洲的航班幾乎班班爆滿,而幾乎我飛的每個歐洲班上都有中國旅行團,通過和團友們的聊天,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這些旅行團不論是歐洲12國遊還是3國遊,有一個法國的“景點”是必去的,那就是巴黎的購物中心——“巴黎春天”——各大奢侈品旗艦店雲集地。一位團員告訴我,他們為期7天的歐洲三國遊,最後一天全天都被安排在“巴黎春天”購物,而團員們也果然“不負眾望”地一擲千金。那麽,當國人頗具國際主義精神地在海外為他國GDP增長貢獻力量之時,外國人在幹什麽呢?

       你知道嗎?當國人在巴黎搶購LV時,外國人在中國挑LV的仿貨。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準備去中國旅行的外國朋友們開始不再問我萬裏長城和故宮,而是問我:哪裏可以買到那些大牌包包或者手表的仿製品?而當他們開心地向我展示那些來自中國的幾乎可以以假亂真的“戰利品”時,連我都驚訝於他們用40元人民幣買到的一個仿勞力士表、100元買到的仿LV包、50元買到的仿匡威鞋......而當他們走在上海或是北京的高檔消費區時,有無數的中國美眉恨不得往這些帶著高仿寶格麗表的外國帥哥身上撲;有高檔餐廳的中國經理邀請背著高仿LV包的外國美女坐在窗子邊免費用餐——因為這樣可以吸引更多顧客進來;有無數路人舉著相機對著他們狂拍,“好美啊好帥啊”之聲此起彼伏。

  
    也許是因為,在真貨多的地方,假貨也讓人覺得是真的;而在假東西多的地方,真東西都被懷疑是假的。當外國人源源不斷地從中國運出高仿貨時,在國內,“A貨女”成了一句很有殺傷力的暗諷,但其實,我還挺欣賞這些“A貨女”的,至少,她們的腦子裏還存有理智。外國人自然也是喜歡奢侈品的,不然LV不會成為一個世界名牌,然而,外國普通人對待奢侈品的態度比國人要理智得多,或者現實和精明的多。我當然不是在鼓吹製造銷售額購買高仿製品,隻是在呼籲冷靜,呼籲理智,呼籲不要崇洋媚外。

 
    中國人在內鬥時仿佛智者附體靈感四射無所不用其極,而在外國人,特別是曾經燒了咱們祖宗圓明園的外國人麵前,就頓時泄了氣,變得“很傻很天真”。喜歡跟風、喜歡打腫臉充胖子——進市場買菜還想想今天的食譜然後討價還價呢,一到買LV怎麽就大腦短路盲目狂熱了呢?真希望魯迅先生能複活過來再好好地批判下這些幾千年來經久不衰的劣根性。
 
    你知道嗎?當國人在巴黎搶購LV時,外國人在家門口買30元人民幣一件的衣服。
 
    出國後我驚訝的發現:國外凡是涉及到人工的消費都很貴,例如餐廳消費、理發、交通等,而非人工消費,特別是那些進口的“中國製造”們,居然賣的比在中國還便宜,而且便宜許多。

     以上照片拍攝於英國倫敦的一家連鎖商店,裏麵的衣服鞋子等大部分是“中國製造”,價格從20元人民幣起,而質量又比國內同樣價格的地攤貨要好很多。博主在這裏看到本地人像買菜一樣地往購物籃裏塞衣服,不禁開想,背後的中國工廠在與采購談判過程中的無奈與弱勢——他們麵對的要求是更低的價格和更好的質量,同時還要與孟加拉印度等人工更加便宜的工廠搶生意,就算加上政府給的出口退稅,恐怕利潤也是少得可怕吧。
     
     反觀國內,受到高稅收高電租供應鏈暴利等因素影響,商場裏服裝價格高得離譜,動輒大幾百上千。我的許多外國朋友提到在中國購物的經曆,都對這些服裝的價格感到驚呆了——一位西班牙朋友是這麽說的:“我在西班牙的Zara5歐元就能買到的褲子(40元人民幣),在中國賣25歐(200元人民幣),而那些沒有牌子的衣服居然要好幾百元,太不可思議了。”
 
     更不可思議的是背後的數據:

     根據2012年全球人均年收入國家排名,排名全球第30位人均年收入25萬人民幣的英國友人在買30元一件的中國背心,而排名107人均年收入3萬5的中國人民卻在搶奢侈的LV包!
 
    另一組數據更令人震驚,中國消費者貢獻了各大奢侈品牌約20%的全球銷售,而至於LV,則貢獻了其50%的銷售額!至於對其利潤的貢獻,隻會更高。而奢侈品在歐美市場的表現卻越來越差,因為“歐美經濟的不景氣使富人們‘囊中羞澀’。但更關鍵的是,富人們在出手前,可能還會優先考慮環境和社會問題。此外,歐美消費群體時下更為看重的是奢侈品本身的美學設計和實用價值。”

  你知道嗎?當國人在巴黎瘋狂地搶購LV時,外國人在用一架飛機換中國4億件襯衫。
 
 一架美國波音公司製造的波音777飛機售價約在19億人民幣(不含稅),中國出口的襯衫價格在6元一件,也就是說,中國要出口約4億件襯衫才能換回一架波音。有國人對這個紮眼的數據表示難堪,而有些國人卻表示:“想當年想換飛機還沒東西跟人家換呢”,更有經濟學家表示,“至少這是筆賺錢的買賣,不賺錢這些小工廠不會生產的。”——專家啊,您還不如學學阿Q說,“飛機有什麽了不起,老子當年比你闊多了!”

  當代國際競爭很多時候是以公司競爭,特別是跨國公司的競爭為表現的。翻開去年的世界五百強排名,雖說有79家中國企業(含中國香港台灣)上榜,但其中大陸企業大部分都是“國字頭”,拿著國家的政策支持,是虧是賺卻並不明了。民營企業隻有華為等5家。結合在世界各地的見聞,這樣一份榜單,令我看到的是深深的不安和焦慮——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孟加拉印度等地的製造業正以更加低廉的價格吸納本來屬於中國工廠的訂單。缺乏創新,缺乏品牌,缺乏技術,中國企業的春天到底能延續到什麽時候?
 
 當國人在巴黎瘋狂地搶買LV時,卻怎麽也買不回中國製造最缺的——“品牌”和“設計”;當中國留學生在國外大學或是努力讀書或是揮霍爸媽家底時,甚少有人能真正學到中國人最缺的——“反思”和“批判”的精神。但願有一天,中國的工薪階層可以不用再攢幾個月薪水,而是說買就買LV包;但願有一天,中國的精英和棟梁們能帶領這個國家,創造出令世界為之渴望的品牌;但願有一天,睜眼看世界能變成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我們能帶著批判和反思的精神,不卑不亢不驕不喜。但願這一天,早些到來。

所有跟帖: 

作者不太了解中國的科技進步,所以很焦慮。 -xwu622- 給 xwu622 發送悄悄話 xwu622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9/2013 postreply 19:03:12

很正常。中國科技創新不多,大多希望抄襲在短期內發財致富。 -sgbigsell- 給 sgbigsell 發送悄悄話 sgbigsell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2/2013 postreply 06:11:51

那個“巴黎春天”是不是“老佛爺”? -數字證- 給 數字證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1/2013 postreply 17:16:4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