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應該“入鄉隨俗”還是“改變鄉俗”
中國有句俗話:入國問禁、入鄉隨俗(Do in Rome as Rome does)。這是小學生也可以理解的。中國人到了海外,就可以說是海外華人了。一方麵要遵守他國的法律,另一方麵要遵從他國的禁忌,了解他國的風俗習慣,才能更快地融入到當地人的生活中去。生存是第一需要。
不過,話說回來。在當今一些多種族通婚自由、多種族交流多樣化、人權自由逐漸寬泛、法律道德逐漸寬容的多元化國家裏,他們當地的風俗和文化也在逐漸變化,融入了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
下麵來看看這些現象:
1,語言文化:英語中使用了越來越多的中式英語,甚至還有很多人學習漢語和漢語拚音,在身體上使用漢字或“龍”“鳳”的Tattoo;
2,飲食文化:歐美人或其它族裔人越來越多地喜歡中國菜和點心,還有春卷、月餅、粽子、餃子等,使用筷子的“老外”也越來越多;
3,道德文化:越來越多的“老外”學習中國人的“勤儉持家”、“夫唱婦隨”等家庭觀念,以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等家庭教育思想;
4,生活文化:越來越多的“老外”喜歡過中國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龍舟節、中秋節等,貼春聯、包餃子、劃龍舟等,比中國人還來勁。在歐美各國,最普及的文化,要算12生肖了。每年,美國加拿大都要發行生肖郵票和生肖紀念金銀紀念幣,美國還有“龍年”金銀紙幣。
這些年,歐美經濟處於低迷之中,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歐美商家將中國旅行團看成是“財主”!除了這些歐美商家的賺錢意識之外,是否存在中國風俗和中國文化逐漸“入侵”歐美國家的可能呢?筆者覺得這是很有可能的。
當一個國家逐漸強大的時候,這個國家的風俗和文化會因此而改變他國的風俗和文化,人們會不知不覺地去學習、效仿。鴉片戰爭之後,中國開始學習、引進西方的科技和文化;1949年之後,中國開始學習前蘇聯的風俗和文化;1978年之後,中國開學習日本的風俗和文化。
實際上,各國在風俗和文化方麵,甚至在法律和道德領域,都是逐漸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的。正是因為我們的社會在不斷發展進步,人們可以有自由選擇的意識和權利。在國家法律的大框架之下,“入鄉隨俗”也好,“改變鄉俗”也好,隻要是自己覺得好、舒服、時髦、有個性,人們就會去做。無論是宗教或黨派的禁忌,隻要當地法律和社會公德認同就可以了。
海外華人應該“入鄉隨俗”還是“改變鄉俗”
所有跟帖:
• 每個文化都有好的東西,或者是容易被人接受的東西。同時也有不太容易接受的東西,如... -baiwen- ♂ (32 bytes) () 08/07/2013 postreply 11:33:56
• 還是要入鄉隨俗和改變鄉俗並舉,多與老外通婚。例如閩籍男青年可以多去找黑妹,黑姐結婚。 -ouyanghui- ♂ (0 bytes) () 08/07/2013 postreply 20:48:04
• 說的很有道理,頂! -大牛哥- ♂ (102 bytes) () 08/10/2013 postreply 00:39:07
• 中國人應該大力推動貪汙行賄合法化,到時中國人就可以改變世界了. -X723- ♂ (0 bytes) () 08/10/2013 postreply 08: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