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發展的中國軍演基地
中越戰爭後,解放軍積極向西方國家基地化軍訓模式靠攏,現已完善和組建了七大軍事訓練基地,其中以北京軍區位於內蒙古朱日和的訓練基地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備。除了上述七大軍事基地,外界還猜測,中國在南海還建有某潛艇基地,更為神秘的,則是新組建的網軍基地。
作者:鍾堅
10年前,作為中國軍隊第一批合同戰術學博士,31歲的解放軍上尉湯誌文步入東南沿海的一支機械化步兵師時,許多與他一樣的解放軍下級軍官,還不明白這位中國軍科院博士學的合同戰術學專業究竟是個什麽玩意。
湯誌文畢業前後,正值這支步兵機械師向兩棲機械化部隊艱難轉型。經受了中越邊境作戰的“戰火”的洗禮,軍隊的高層清晰地認識到,中國必須建立一支同大國地位相適應的強大國防力量。
西方的多兵種合同戰術對抗被認為是能快速提升單位戰鬥力的訓練模式,而為中國軍隊高級參謀人員輕易地拷貝,為與這種練兵方法相匹配,解放軍開始在南京軍區推行基地化訓練,其後七大軍區、海軍、空軍、二炮都建立了自己的訓練基地,基地化對抗訓練浪潮洶湧,勢不可當。
這種舶來的軍演模式亦在發生轉變,解放軍的各大精銳主力,近幾年已打破原有程式,從單一戰區的基地對抗演練,上升為諸軍兵種參與、跨區兵員投送的機動演練。總參官員今年來特別強調軍隊要快速形成體係化作戰能力,以使“生成適應執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
以總參或戰區組織的各類解放軍軍演很多以本戰區的軍演基地作為演習的代號命名,如“確山-2008”、“確山-2009”、“洮南-2008”軍演等,因強軍訓練需要,軍方越來越頻密的軍演,使得諸多軍演基地被深度關注,漸次撩開神秘的麵紗,展示在眾人麵前。
脫胎換骨的靶場
2010年秋天,湯誌文已然是解放軍兩棲機械化步兵師中級指揮官,在這10年間,他參加各種大型的合同戰術演練不下十數次,他所在的這支部隊軍官和士兵的結構成分發生了巨大變化,有大約400多位博士和碩士學曆的軍官被吸收進來。
在安徽三界一個地形起伏極似台灣本島某防禦地的丘陵,湯服役的機械化步兵師經常被秘密拉練至此,與作為假想敵的一支裝甲部隊激烈對抗,這些高學曆的軍方參謀、政工人員,每年成為這裏的常客。
安徽三界訓練基地屬南京軍區的大型訓練演兵場,是解放軍第一個合同戰術訓練基地。三界訓練基地建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也是當時亞洲麵積最大的合同戰術訓練基地。
合 同戰術對抗演練在當年中國軍隊的訓練大綱中還未成完整的體係,但在與同樣是亞洲陸軍勁旅的越南的多年交手中,解放軍傳統的“刺刀見紅”的人海戰術在植被和 雨水豐沛的熱帶雨林失去了效力。解放軍高層意識到,有必要逐漸脫離前蘇聯的軍訓模式,學習西方基地化訓練等先進的組訓方式。
上 世紀80年代初,美軍在加州南部的沙漠修建了訓練基地,這就是後來舉世聞名的歐文堡國家訓練中心。該中心配備有第177裝甲旅專門模擬敵軍部隊。這支假想 敵部隊完全模擬前蘇聯的武器裝備、軍銜軍製和作戰思想,美軍在後來的局部戰爭中感歎:我們在作戰中遇到的對手和訓練時遇到的沒什麽兩樣。
解放軍高層敏銳地捕捉到這種世界範圍內的訓練改革,在“百萬大裁軍”的背景下,解放軍第一合同戰術對抗基地—南京軍區三界訓練基地選址安徽開建,次年部隊進駐開訓。這個訓練基地的建成,標誌著解放軍訓練現代化的大幕已拉開。
位於安徽滁州附近的這個訓練基地開建之初,並無現成的經驗可以效仿,隻是一個部隊的訓練靶場,後來逐漸完善至合同化軍事對抗訓練場。當年從這個戰區抽調至雲南前線邊境作戰的部隊,在開拔前,都在此進行秘密的封閉性戰前強化演練。
“到 三界後我們一看,我們傻了,整個一荒山野嶺,山溝裏倒是有一些房子,石頭砌的牆,茅草蓋的頂,像高人雅士隱居的地方,一打聽,就是我們的營房了。”解放軍 一位越戰老兵回憶稱,當年的三界基地已初步建有模仿前線戰場的戰壕、工事、掩體,每支參戰部隊都需要來此進行長達半年之久的實戰化演練。
1998年3月,該基地首次對世界開放,接待了美國陸軍訓練代表團。隨機觀看了一場實兵對抗性演練後,這些對解放軍訓練基地抱有強烈好奇心的美軍軍官說:“這是一個讓中國人學會打仗的理想的戰爭實驗室。”
選址的特殊涵義
事實上,解放軍師以上部隊都有針對自己作戰任務需要的固定訓練場或靶場,但師旅以上的合同戰術訓練基地,七大戰區都隻有一個,基地多為師級單位,擔負外軍觀摩、年度考核驗收等任務。
據公開資料顯示,經過十幾年的建設,解放軍陸軍現已建成了比較完備的基地訓練體係,既有步兵、裝甲兵、炮兵、高炮、工兵、防化等單項技術訓練基地,也有綜合性的合同戰術訓練基地。
如蘭州軍區的寧夏青銅峽訓練基地、成都軍區的四川大涼山訓練基地、濟南軍區的河南確山訓練基地、北京軍區的內蒙古朱日和訓練基地。曾為亞洲最大的南京軍區三界基地,已被後來者居上的北京軍區的朱日和基地所替代。
根 據所擔負的作戰任務,各軍區的訓練基地建設略有不同,如擔任拱衛京畿的北京軍區的朱日和基地建於戈壁沙漠,基地防核化、防空襲、電子對抗等對抗手段一應俱 全;寧夏青銅峽訓練基地地處賀蘭山腳下;蘭州軍區基地模擬東伊運藏匿山地,偏重反恐特種課目訓練;成都軍區基地設置了適宜西藏、新疆等高原嚴寒地帶作戰訓 練內容。
台灣軍方的《青年日報》曾透露,台國防部發現中共在各大軍區均設有戰術訓練基地,而針對台灣島的軍訓基地以 南京戰區為甚。台情資部門資料顯示,位於安徽三界合同戰術訓練基地內,曾發現以台灣外島重要地命名的靶標區,如金門太武山、馬祖雲台山,顯示南京戰區正以 台外島為目標,在實際作戰訓練與意識形態上,強化官兵對台外島進行攻占作戰演習。
台情資部門還顯示,在廣東大鑊島, 解放軍還模擬機庫、F16靶機與油庫等設施,在甘肅省鼎新縣,軍方全尺寸複製了一個與台中清泉崗機場一樣的訓練目標,以台軍機場作為假想攻擊目標。後來台 軍情部門的追蹤表明,這些假想設施均已遭攻擊破壞,甚至密布直徑20公尺彈坑,可能是解放軍使用精準武器攻擊所造成。
上世紀90年代初,為應對台海緊張局勢,總參作訓部還把安徽三界地區的山地戰基地改建為一座三軍聯合立體登陸作戰基地,模擬台灣中部山區地形,供三軍特種部隊熟悉和發展“垂直包圍”、“立體突擊”等新型合成作戰方式。
軍演基地內的地形地貌除了形似敵方的戰場考量外,解放軍各大戰區的基地選址另有特殊的含義,濟南軍區的確山基地位於河南駐馬店最南邊的確山縣。確山可以說是中國地理劃分的一個分水嶺。自確山開始,土壤開始變成紅色,植被、石頭也跟北方不同,開始有了山桅子、黑鬆、水稻。
確山不像是中原常見的一馬平川,有不高的山丘和湖泊,因此成為理想的軍演基地。而在確山基地的附近,中國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的紀念館就在路邊,每個參演的兵車都須經過此處。
而以1066平方千米躋身為亞洲最大的北京軍區朱日和基地地處內蒙古腹地平原,基地所在地原係成吉思汗揚鞭揮戈的古戰場,解放軍夜宿此處,似乎還可聞聽昔日的鼓角爭鳴,穿破曆史的時空,撲麵而來。
七大基地之外的秘密基地
除 了大宗的武器采購,軍演基地的建設可能是中國軍隊近年來最為花大血本的建設項目之一。據軍方《解放軍生活》今年披露,北京軍區朱日和基地近年來先後導調、 保障了78場大型實兵和網上對抗演習以及全軍重大演練活動,上千名軍師旅團指揮員率98個師(旅)數十萬名官兵,在這裏練指揮和謀略,經受“戰火”洗禮, 走向“戰場”,全軍數百名高級幹部在這裏參觀見學指導;60個國家的國防部長、陸軍參謀總長和作戰師旅長等多次赴該基地觀摩演習。
作為信息化軍事訓練演兵場的標杆,軍委副主席郭伯雄評價其複雜電磁環境建設,是“當前軍隊最好水平,處於全軍前列”,軍方有人士更稱其為中國的歐文堡,其演訓水平可媲美美軍,為此付出的代價是累計高達數億元人民幣的軍費投入。
以解放軍陸軍體係演練為骨幹的七大戰區軍演基地,現已幾乎成為公開的秘密,作為年度考核驗收、外軍觀摩的演兵場,這些軍演基地每年秋季都是最為忙碌的時期。到了軍演季節,軍方會對基地附近進行村民清場,周邊進行嚴格的軍事保衛,防止敵特或對抗部隊偵察員化妝混充探測消息。
但解放軍再怎麽保密,也瞞不住基地附近老百姓的耳目,每次參演部隊進駐確山,確山縣城的蔬菜市場就價格猛烈上漲,往來演習村落和縣城的“摩的”價格也水漲船高—對做小生意的當地人來說,他們隻想借此蹭點軍演的油水。
解放軍高技術兵種的海空軍和二炮,因其擔負火力機動打擊的特點,其大型演訓基地,一般抵近作戰目標前沿,對外嚴格保密,很少見諸報端。
海 外媒體近年報道,發現海軍在南海建有某新型潛艇基地,官方未做回應。不過可以佐證這一報道的是,原本已經北京點頭同意的海南省政府對西沙群島生態旅遊資源 開發,因為海軍方麵的拒絕,醞釀已久的開發計劃幾乎胎死腹中。海軍方麵或許擔心,大量來曆不明的遊客湧入,對海軍在這一深海區域的演習帶來泄密威脅。
另一隱秘的軍方訓練基地,中國軍隊的網軍訓練基地可能尚處於軍方異常嚴格的保護措施之下。解放軍在今年年中對外宣布組建總參謀部信息保障基地,中央軍委委員、總參謀長陳炳德宣布了基地組建和領導成員任職命令,並向信息保障基地授軍旗。
有海外媒體認為,這是解放軍建成的首個“網絡戰基地”,是其在信息戰時代加強軍隊數字安全的組織努力。網軍訓練基地是陸軍軍演基地後的一個新興領域,但因其無形,更顯其神秘莫測,至今中國網軍部隊人員組成、建製規模、訓練基地等大致情形都無公開報道。
而打破原有各大戰區封閉性訓練考核,跨區基地訓練已成為解放軍的一種新的組訓形式,旨在突破區域劃分、軍種界限和體製束縛所帶來的源生性瓶頸,全麵鍛煉提高部隊遠程機動和全域作戰能力按照現代局部戰爭的特點。
在“跨越-2009”之後,總參在蘭州軍區青銅峽基地進行觀摩點評。有跡象表明,今後幾年,軍方都將建立跨區基地訓練常態化機製—在每年戰區軍演考核性驗收基礎上,組織陸海空軍諸軍種聯袂進行一次或幾次的大規模的跨區集成演訓,這幾乎已成為中國軍方的常規訓練思維。
真槍實彈的對抗演習如何避免傷亡?
普通人也包括很多軍事迷對演習最琢磨不透的,正是這種實兵實彈的對抗演習,是怎麽避免傷亡,又怎麽判定勝負的?
實 際上,雙方位置、方位和射擊方向都有錯位,或是空間的錯位,或是時間的錯位,如果使用實彈,則需彼此互相向空地發起衝鋒。士兵的槍械使用空爆彈,主要是為 營造實戰的氛圍和環境。火炮等遠程武器的攻擊和火力覆蓋也是這樣,在真正的實彈射擊彈著點區域是絕對沒有人的。如需向陣地工事等實彈攻擊,守方全部人員在 規定時間內撤離。居間協調時間發出通知的,就是演習導演部。而如進攻一方要達成突襲效果,則需以實兵不實彈的方式進行。
在 演習過程中,每一重要步驟完成後,演習導演部根據進攻一方的火力密度、攻擊範圍,防禦一方的防守態勢、抗擊手段、防護水平等諸多因素計算出雙方的戰鬥力綜 合指數,再考慮戰場綜合因素,推導出相應的定量損失,判定防禦方某一支分隊失去多少比例的戰鬥力,相應比例的人員、裝備退出演習。當然對抗性演習是相對應 的,防禦方的火力措施得當,同樣也可以讓進攻方遭遇損失。
但這種計算式、戰棋式的傳統對抗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戰爭多路齊發、非線性的特點。為此,在80年代以來,解放軍開發了激光模擬交戰器材,使對抗演習更為實時、仿真。把演練向實戰又推進了一步。
通 俗地說,激光模擬交戰器材使雙方可以擬真地對對方瞄準槍口炮口,扣動扳機,如果瞄得準,“敵兵”身上披掛的接收設備收到激光信號,頭盔上就會冒出濃煙表示 其已經“負傷”“死亡”;坦克被“命中”後,會被自動切斷油路和電路,失去戰鬥力;槍炮的激光發射裝備死鎖,均需退出戰鬥旁觀。
如果一方的修理部隊模擬完成了對損傷坦克的“搶修”,需經導調人員評估同意,用修理設備解碼,才可使這輛坦克重新修複,投入戰鬥。在這種情形下,士兵和坦克裝甲車輛必須規範自己的戰術動作,像在真是戰場上一下謹設行動,否則會被對方的模擬器材“擊斃”、“擊毀”。
據透露,解放軍多年來在探索對抗演習過程中,逐步形成了激光對抗、複盤檢討、實彈檢驗的“三步訓練法”,被認為行之有效地讓部隊學會、掌握戰爭技巧。
第 一步,“紅”“藍”雙方在規定的演練區域內,使用激光模擬交戰器材對抗演練。第二步,導演部組織“紅”“藍”雙方進行複盤檢討,即以推演的形式還原雙方的 對抗態勢,檢討對抗中的得失成敗。第三步,“藍軍”撤離陣地,由“紅軍”根據檢討修正後的作戰方案對“敵”陣地進行實兵實彈戰術演練,外界所能觀察到的, 主要僅限於這一部分的部分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