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沙漠:警惕經濟林背後的危機 (zt)

來源: v5 2013-08-01 21:19:5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938 bytes)
 

綠色沙漠:警惕經濟林背後的危機

來源:科技日報 發布日期:2013年08月02日 瀏覽人數:75



板栗樹下的水土侵蝕溝


板栗樹下的沙漠

  這是一位學林業的女大學生給本報發來的“伊妹兒”。

  作者連續三年對京郊農民爭相種板栗的情況進行了實地考察,行文雖略帶學生腔兒,但字裏行間充滿了她對農民增收的“喜”,和對生態遭到破壞的“憂”。她用所學的科學知識, 想急切地告訴人們,要處理好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警惕經濟林背後的“綠色沙漠”。

  本報今天原汁原味兒地刊登她的來信,希望引起讀者朋友和相關方麵的關注與思考。

  遠看是綠油油的森林,走近卻發現地麵如同沙漠,樹下沒有綠草,路旁的植物已經枯萎,同時還伴有刺鼻的化學藥品的氣味。這就是北京市周邊許多山區森林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由於板栗價格升高,賣得俏,村民陸陸續續把自家的幾畝林地種上了板栗樹。為了增產增收,農民使用“百草枯”除草劑把地麵的雜草全部清除,甚至連灌木也一同被“消滅”。一方麵,避免雜草和灌木與板栗樹爭奪養分,另一方麵,在采收時,沒有雜草覆蓋的地麵,落下來的板栗“無處藏身”,可以提高采收效率。

  農民腰包鼓了,生態受破壞了

  據北京市昌平區某板栗種植示範村的農民介紹,近十年來,板栗的價格比以前漲了很多,收的人多,平均一斤在10元左右,有時價格高可達16元一斤,最少也有六七元一斤。一畝地能種50—80棵板栗樹,每棵能收十多斤栗子,家裏有三五畝林子,每年賺幾萬塊錢不成問題。村裏不少人家蓋上了新房,買了汽車,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板栗樹功不可沒。但是,板栗經濟林經營的背後隱藏著深刻的環境危機。

  板栗種植成本較低。它不同於普通大田農作物,不需要澆水、施肥;同時,板栗是喬木,較一般農作物有很強的抗逆性,不需要怎麽看護就能長得好。一年的工作量一般就集中於秋季板栗成熟期,需要人工采集成熟的果實。因此,這種低成本、高收益的經濟樹種備受農民青睞。農民也願意在板栗管護中投入更多的勞動力,獲得更大的收入。

  如果隻是采集成熟的栗子,多種些板栗樹倒也無妨,可怕的是一旦人的經濟欲望被激發,就會不惜一切代價獲得更大的利益。種板栗樹的農民就是這樣幹的。

  筆者連續三年(2011—2013)對北京市周邊的林區進行考察,在實地調研中發現,山坡上原有的大量油鬆,胸徑在30—50厘米之間,樹齡80年以上,都遭到人為破壞,如樹幹被剝皮,樹幹被挖開,樹枝被截斷,有的樹幹甚至被鐵絲緊緊捆住。過不了多久,這些油鬆就死了,再過不了多久,農民就可以明目張膽地把油鬆砍下山燒火,然後在原來的地方種上板栗。雖然沒有親眼看到農民的破壞行為,但很明顯,油鬆身上這些不正常的“傷痕”絕非自然形成,一定是人為破壞的。

  有理由推測,這些被害死的油鬆,是因為它們不僅對農民來說沒有什麽經濟價值,甚至妨礙了農民獲得更大的經濟收入。雖然破壞樹木的行為是法律禁止的,農民也不缺乏法律意識,知道樹木不能砍伐,所以采用“暗殺”的行為,神不知鬼不覺地讓樹木死亡,誰也取不到證據,油鬆又不會說話,不會上訪,更不可能請律師,所以它們的命運注定要這樣。

  板栗樹的經濟價值vs油鬆林的生態效益

  那麽,板栗樹和油鬆不都是樹嗎?種哪個不都一樣嗎?這涉及到林學與生態學問題,其中有兩個關鍵:

  其一,山坡上的油鬆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種植的板栗樹是人為選擇的結果,二者對環境的適應性不同,對環境的影響也不同。第二,板栗純林的生態效益,不如原始狀態下油鬆等喬木、灌木和雜草共生的混交林的生態效益。

  北京的地理環境特征以及油鬆的生理特征決定了油鬆是這裏最適應生長的樹種。北京周邊的林區多位於土石山上,水土流失較為嚴重。山地岩石裸露,土層淺薄,但是油鬆生長緩慢,根係發達,在土層淺薄之處深深紮下了根。

  就像古詩描述的那樣,“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油鬆發達的根係,不僅使自己的生長得到穩固,還使水土得到保持,山林中的生物也漸漸繁茂,形成了和諧的森林生態係統。

  而栗樹雖然也是樹,具有樹木的基本功能,但是農民“辛勤勞作”噴施除草劑,使板栗林下寸草不生,生態功能受到極大破壞。大雨過後,板栗樹下出現深深的水流侵蝕溝,加速了水土流失。另外,純林形成的是一種單層結構,在功能上有所不足。比如,林地營養空間利用不夠充分,養分消耗過於單一,某些營養元素缺乏,生物產量不高,生態效益較差,容易發生病蟲害,氣溫較高時,還容易發生火災,而混交林則不然。混交林中的陽性樹種和陰性樹種形成的複層結構,能充分利用光能,對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利用也是有效的。混交林所形成的複雜林分結構,有利於改善林地小氣候(光、熱、水、氣等),使樹木生長的環境條件得到較大的改善,複雜的枯落物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調節水分,提高土壤肥力。

  而混交林林冠濃密、結構複雜、層次較多,攔截雨量的能力大,對害風風速的減緩作用也較強,為多種生物提供了棲息地,形成良性的生物圈,有效控製了大規模病蟲害的爆發。混交林在幹熱季節溫度較低、濕度較大,可燃物不易著火,火災爆發率大大降低。

  令人後怕的除草劑

  然而,很少有農民會考慮樹木的生態效益,他們噴施除草劑的危害還遠遠沒有停止。2012年,據美國國家健康局的研究顯示,百草枯使用會導致農民患有帕金森症的比率上升。百草枯毒性很強,已經在20多個國家被禁止使用。它不僅可以殺死雜草,也可以殺死哺乳類動物甚至人類。當地村民介紹,兩年前,村裏的一個孩子口渴了,拿起窗台上的一瓶礦泉水喝,喝完後覺得肚子痛,到醫院看,搶救無效死亡。原來礦泉水瓶裏裝的是父母配的百草枯藥劑,準備上山除草用的。然而絕大多數農民噴藥的時候都會直接接觸到皮膚,他們不戴口罩和手套,因為他們不了解百草枯的“威力”。

  目前,對百草枯是否會在土壤中殘留以及是否會汙染水源的研究還很少。但是,前車之鑒——20世紀最偉大的同時也是最糟糕的發明DDT表明,它不僅會造成土壤汙染、水體汙染,會在人體中殘留,甚至在南極洲的企鵝身上都發現了DDT的殘留,足見其危害之大。有理由預測,百草枯對環境、人體也可能造成同樣的危害。

  未來的家園

  不知下麵的預言是否過於悲觀:十年後,北京周邊的農村變成可怕的“死亡村”,大量的人口,包括老人、壯年、小孩患有“帕金森症”,北京周邊的飲用水受到嚴重汙染,沒有人敢觸摸,土壤受到汙染,森林爆發病蟲害和火災,山上變成了“沙漠”,水土流失嚴重,一場大雨過後,爆發的泥石流淹沒了許多村莊……

  那時的人們,失去了健康,失去了收入的來源,也失去了唯一的家園。

  願悲劇不要發生,在危機來臨之前提高環境意識,加強執法力度,對農民犧牲經濟利益保護環境的行為給予經濟補貼,讓農村健康地發展。(作者:北京林業大學 王佳遇)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