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黨的群眾路線的由來 發布時間:2013年06月17日 04:24 | 來源:人民日報

來源: 青鬆站 2013-07-31 23:43:1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954 bytes)
回答: 大陸有些地方比資本主義還資本主義!Omega1232013-07-31 21:31:54
黨的群眾路線的由來
發布時間:2013年06月17日 04:24 | 來源:人民日報
[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我要糾錯 ]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貫穿於黨的一切工作中。它是在革命戰爭年代產生的,主要創立者是毛澤東同誌,同時凝結著黨的集體智慧。毛澤東同誌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曆史觀和群眾觀,結合中國革命的實際,提出了一整套黨的群眾路線理論。我們後來在群眾路線理論和實踐上的豐富和發展,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在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將要開展之際,首先了解群眾路線的曆史由來,了解毛澤東同誌關於群眾路線的豐富思想,對於學習掌握這一重要理論,搞好這次教育活動,是很有必要的。

  (一)

  黨的群眾路線是在紅軍時期孕育產生的。

  群眾路線講的是黨與群眾的關係問題。它的含義概括地講,就是黨章中所說的“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這裏,“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講黨應該具有的群眾觀點,這是關係黨的性質、宗旨的根本問題;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講黨的基本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回答的是黨的正確領導意見是從哪裏來的。

  這兩個問題,在紅軍初創的時候就都提出來了。

  群眾路線對我們黨之所以具有特別的重要性,是與中國革命長期處於艱苦卓絕的環境有關係。在強大敵人包圍的嚴酷鬥爭中,紅軍要生存、要打仗,就必須贏得群眾的支持,重視做群眾工作,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

  首先要有群眾觀點。紅軍是否要做群眾工作,群眾工作在黨和紅軍工作中處於怎樣的位置?這在當時認識並不一致。而這又直接涉及紅軍的性質、軍事和政治的關係,以及紅軍應該采取什麽樣的戰術等諸多重要問題。毛澤東同誌正是在說明和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提出和闡發了黨的群眾觀點的思想。他指出,紅軍與白軍的不同,正在於“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紅軍決不是單純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滅敵人軍事力量之外,還要負擔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以至於建立共產黨的組織等項重大的任務。”我們的戰術是遊擊戰,“分兵以發動群眾,集中以應付敵人”。紅軍主要任務是做群眾工作,打仗與做群眾工作是一與十之比的。他認為“政治觀點即群眾觀點”,批評紅四軍中一些同誌存在的單純軍事觀點,說“這是一個很嚴重的政治路線問題”。“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就這樣不可回避地提了出來。

  再一個是黨的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問題。“群眾路線”這個詞,當時更多地還是從這個意義上使用的。毛澤東同誌在指導查田運動時,就強調要按“群眾路線”辦事,一切經過群眾。他說:“不按階級路線與群眾路線,不得群眾讚助與同意,都不能使查田運動收到成績,反會使群眾不滿,阻礙查田運動的進行。”他還說,要用很好的方法來發動群眾,使“群眾工作的技術”更嫻熟,這樣群眾鬥爭的發展就會一天天擴大,“任何強大的敵力是奈何我們不得的”。

  這一時期,毛澤東同誌搞了多次調查研究,進一步深化了對這些問題的認識,集中反映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文章中。他說,我們要動員廣大群眾參加革命戰爭,“那末,我們對於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群眾的生活問題,就一點也不能疏忽,一點也不能看輕。”我們這樣做了,“廣大群眾就必定擁護我們,把革命當作他們的生命,把革命當作他們無上光榮的旗幟。”他用過河與橋或船的關係,生動地說明了工作方法的重要性,說:“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他強調,要把群眾生活和革命戰爭聯係起來,把革命的工作方法問題和革命任務問題同時解決。他列舉了當時群眾工作做得好的幾個例子,如興國模範縣、長岡模範鄉等,號召像它們那樣做“第一等的工作”。

  群眾路線既是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也是一種工作作風。端正黨的作風問題,當時也提出來了,主要是針對在做群眾工作中出現的官僚主義。毛澤東同誌把官僚主義與群眾路線看作是兩種對立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他說,官僚主義的表現,“一種是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責的怠工現象”,“另一種是命令主義”。我們應該采取“群眾化的方式”,“要把官僚主義方式這個極壞的家夥拋到糞缸裏去。”

  可以看出,群眾路線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和主要思想,在這一時期都已經形成了。

  (二)

  對紅軍時期所形成的經驗,毛澤東同誌十分看重。他說,紅軍“關於如何聯係群眾和動員群眾反對敵人這一方麵”,是對“抗日時期的最好的和最切近的參考”。他把這些經驗運用到抗日戰爭的一切工作中,指導開展敵後抗日遊擊戰、根據地建設、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等各方麵的工作,並進一步做了豐富和闡發。這一時期,他所做的重要工作,就是對紅軍時期形成的經驗進行理論上的概括和升華,形成了黨的群眾路線理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麵:

  一是概括了黨的根本宗旨,提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這成為黨的群眾路線的核心觀點。毛澤東同誌說,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密切聯係,是我們黨區別其他政黨的一個顯著標誌。他反複論述了我們黨為什麽人的問題,立場問題,對人民群眾的態度、感情問題,共產黨人的標準問題等。在延安整風中,樹立群眾觀點是一個重要內容。毛澤東同誌的這些思想在八路軍和黨的一切工作中的實行,通過共產黨人的模範作用和優良作風,使人民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什麽樣的黨,共產黨人是什麽樣的人。黨在人民中的形象,共產黨人的形象,就是從黨與人民群眾的關係這個核心問題上一點一點地樹立了起來,對全民族產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影響力。

  二是概括了黨的基本的領導方法,即“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幹問題》一文中,毛澤東同誌說,凡屬正確的領導意見都是從群眾中來的。將群眾的意見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他要求全黨必須廣泛深入地提倡這種“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領導方法”。

  三是概括了黨的三大作風,深刻闡述了密切聯係群眾的群眾路線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關係,使群眾路線理論上升到哲學高度。毛澤東同誌認為,群眾路線既是領導方法,又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二者的連接點就是深入實際、深入群眾調查研究。他強調,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是正確認識的來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他所寫的《實踐論》、《矛盾論》,是講思想路線問題也是講群眾路線問題,既是世界觀也是方法論,都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毛澤東同誌概括的黨的三大作風,對它們之間關係的論述,深化了我們黨對群眾路線的理論認識,標誌著我們黨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的理論都成熟起來了。我們說延安時期是我們黨理論認識的成熟期,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重要的標誌就是這兩大理論的形成。

  由經驗上升為理論,成熟的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在解放戰爭的凱歌行進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證和展現。戰爭的發展中所形成的一邊倒的局麵,告訴了人們什麽叫作人心所向!

  (三)

  艱苦環境中播下的種子,終於結出了碩果。新中國是人民的勝利,也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勝利。然而,黨執政以後,依然有一個繼續堅持和發揚黨的群眾路線的問題。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同誌在群眾路線問題上有很多好的思想,大大豐富和發展了這一理論。比如:關於黨群關係好比魚水關係,如果黨群關係搞不好,社會主義製度就不可能建成,建成了也不可能鞏固的思想;關於兼顧各方麵利益,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思想;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思想;關於需要建立一定的製度來保證群眾路線的貫徹實施,提倡堅持民主集中製的原則和領導方法的思想;關於黨要接受監督,注意擴大黨和國家的民主生活的思想;關於堅決反對各種形式的官僚主義,幹部要以普通勞動者的姿態出現,掃除“擺架子、擺資格、不平等待人、看不起人”這種低級趣味的“官氣”的思想;等等。

  這裏,特別要說說他關於“艱苦奮鬥是我們的政治本色”的重要思想。這是他在新中國成立後講得最多的問題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成為執政黨。這種身份的轉變,使黨麵臨著完全不同於革命時期的新的考驗。脫離群眾就是最大的考驗和最大的危險。

  關於這一點,毛澤東同誌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召開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就預見到了。他嚴肅告誡全黨,由於勝利可能出現的主要問題是驕傲自滿、不思進取和貪圖享樂。他提出對付的辦法是牢記“兩個務必”,反驕破滿,保持艱苦奮鬥作風。

  毛澤東同誌預見到的問題很快出現了。典型例子就是劉青山、張子善問題。他們兩個人都是老革命,都為黨和人民立過大功,都在敵人的監獄裏經受過嚴刑拷打的考驗,但是在成為執政黨之後的短短幾年裏就變了質。正像毛澤東同誌當初指出的那樣,其根本問題,一個是驕傲自滿,一個是貪圖享樂。劉青山曾經說:老子革命那麽多年,該享受一下了。

  保持艱苦奮鬥作風,反對貪圖享樂,這是毛澤東同誌特別強調的問題。在我們黨開展的“反貪汙、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中,他對浪費問題看得很重,認為浪費和貪汙一樣,“都是極大的犯罪”。他解釋說:浪費和貪汙在性質上雖不同,“但浪費的損失大於貪汙,浪費的範圍極廣,項目極多,又是一個普遍的嚴重現象,故須著重地進行鬥爭,並須定出懲治辦法。”“嚴懲浪費必須與嚴懲貪汙同時進行。”

  對於提倡艱苦奮鬥,毛澤東同誌講了很多話,舉了很多例子,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如:

  “酸菜裏麵出政治”的故事。他說:“我是曆來主張軍隊要艱苦奮鬥,要成為模範的。一九四九年在這個地方開會的時候,我們有一位將軍主張軍隊要增加薪水,有許多同誌讚成,我就反對。他舉的例子是資本家吃飯五個碗,解放軍吃飯是鹽水加一點酸菜,他說這不行。我說這恰恰是好事。你是五個碗,我們吃酸菜。這個酸菜裏麵就出政治,就出模範。解放軍得人心就是這個酸菜,當然,還有別的。現在部隊的夥食改善了,已經比專吃酸菜有所不同了。但根本的是我們要提倡艱苦奮鬥,艱苦奮鬥是我們的政治本色。”

  還有一個“蘋果裏麵出精神”的故事。他說:“錦州那個地方出蘋果,遼西戰役的時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裏很多蘋果,我們戰士一個都不去拿。我看了那個消息很感動。在這個問題上,戰士們自覺地認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為這是人民的蘋果。我們的紀律就建築在這個自覺性上邊。這是我們黨的領導和教育的結果。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無產階級的革命精神就是由這裏頭出來的。”

  再一個是“朱老總過草地”的故事。他說:“要勤儉建國,反對鋪張浪費,提倡艱苦樸素、同甘共苦。同誌們提出,廠長、校長可以住棚子,我看這個法子好,特別是在困難的時候。我們長征路上過草地,根本沒有房子,就那麽睡,朱總司令走了四十天草地,也是那麽睡,都過來了。我們的部隊,沒有糧食,就吃樹皮、樹葉。同人民有福共享,有禍同當,這是我們過去幹過的,為什麽現在不能幹呢?隻要我們這樣幹了,就不會脫離群眾。”

  毛澤東同誌的這些話,他講的這些故事,對今天有著重要啟示。他這方麵的論述,是我們需要重點學習的。

  (四)

  對毛澤東同誌關於群眾路線的思想,在我們黨的曆史上有過三次係統的總結和概括,這對黨的群眾路線的形成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次是在1945年黨的七大上。

  黨的七大召開前所作的《關於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係統總結了我們黨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六大以來與第三次“左”傾錯誤路線鬥爭的曆史,總結了黨的群眾路線思想。黨的七大上,毛澤東同誌所作的《論聯合政府》政治報告和《愚公移山》的閉幕式講話,都著重講了群眾路線問題。這些關於群眾路線的基本精神,集中反映在黨的七大通過的黨章中。這是我們黨第一次在黨章中係統地闡述群眾路線問題,概括了建黨以來特別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關於群眾路線的理論和實踐。

  劉少奇同誌在黨的七大作的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中,用專門一個部分論述毛澤東同誌關於群眾路線的思想。他首先明確了群眾路線在毛澤東思想中的重要位置,指出:“我們黨代表中國民族與中國人民的利益”,“這是我們黨與毛澤東思想根本的東西。”我們黨之所以獲得偉大的成就,就“在於堅持地實行了為人民服務的基本原則”。他強調,黨的群眾路線,“是我們黨根本的政治路線,也是我們黨根本的組織路線。”把群眾路線放在這樣的高度上予以定位,這還是第一次。他重點闡述了什麽是黨的群眾觀點的問題,把毛澤東同誌在這個問題上的思想觀點作了四個方麵的係統概括,即:一切為了人民群眾的觀點,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相信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他說:“有了堅固的明確的這些群眾觀點,才能有明確的工作中的群眾路線,才能實行正確的領導。”這裏,他把群眾觀點的重要性,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的關係,講得非常清楚。

  第二次是在1956年黨的八大上。

  這集中體現在八大黨章和鄧小平同誌作的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中。鄧小平同誌說:“從第七次大會到現在的十一年間,黨的實際鬥爭的經驗,給了這一路線以更深刻更豐富的內容,因而在黨章草案中,這一路線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反映。”八大黨章根據執政後黨的狀況發生的變化,要求全黨繼續堅持群眾路線,“特別應當注意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同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生活的官僚主義現象進行鬥爭。”八大黨章第一次寫入了“群眾路線”的概念,要求“必須不斷地發揚黨的工作中的群眾路線的傳統”。

  鄧小平同誌根據毛澤東同誌的論述,對黨的群眾路線理論作了進一步闡發,提出要通過建立製度和加強監督來保證群眾路線的貫徹,使黨不脫離群眾。他所作的一個重要理論工作,就是概括了群眾路線的內涵。這如同劉少奇同誌在黨的七大上對群眾觀點內涵所作的概括一樣重要,反映了我們黨對這一理論認識的不斷深化。他說,黨的群眾路線包含兩方麵的意義,一方麵是從黨的性質、宗旨上講的,強調“每一個黨員必須養成為人民服務、向群眾負責、遇事同群眾商量和同群眾共甘苦的工作作風”;另一方麵是從做群眾工作方法上講的,重申和強調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這樣表述,就用群眾路線這個總的概念,把群眾觀點和群眾工作方法都統了起來,使群眾路線的內涵明確了、完整了。

  第三次是在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作《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的時候。

  曆史決議對群眾路線的理論總結,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對群眾路線的內涵在八大黨章的基礎上作了更為明確、簡潔的概括,指出:“群眾路線,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後來,黨的十三大黨章中又加了一句“把黨的正確主張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形成了關於群眾路線的完整表述。一直到現在,我們使用的就是這個表述。

  另一方麵的貢獻,是把群眾路線同實事求是、獨立自主放在一起,作為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三個基本方麵,認為這是貫穿於毛澤東思想各個組成部分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是“在中國革命長期艱苦鬥爭中形成的具有中國共產黨人特色的立場觀點方法,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它表現在毛澤東同誌的全部科學著作中,表現在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活動中。”這樣高度的評價,突顯了群眾路線在我們黨的指導理論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需要指出的是,這次總結是在經曆了黨的八大以來25年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麵經驗教訓的基礎上,著眼於開創改革開放新時期而進行的。我們對群眾路線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生命線的極端重要性,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所以,鄧小平同誌在提出恢複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同時,提出要恢複黨的群眾路線的優良傳統。他說:“毛澤東同誌倡導的作風,群眾路線和實事求是這兩條是最根本的東西。”“我個人覺得,群眾路線和實事求是特別重要。”他甚至把群眾路線放在了前麵。曆史決議關於群眾路線的這些認識,雖然吸收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新鮮經驗,但主要還是總結概括了毛澤東同誌從戰爭年代特別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關於群眾路線的思想,是撥亂反正,完整、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恢複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的成果。

  在改革開放新的曆史時期,我們黨根據新的情況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群眾路線理論。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同誌都作了大量論述。這些新的發展,集中反映在黨的曆次代表大會的政治報告和黨章修改中。

  回顧黨的群眾路線的由來,學習毛澤東同誌關於群眾路線的重要論述,有兩點感受很深。一是它來之不易,絕不能丟掉。二是它意義重大,決定黨和國家事業的興衰成敗。我們在各個曆史時期取得的勝利,從根本上說,靠的都是堅持了黨的群眾路線。現在,要完成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兩個百年的任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關鍵還在於我們黨能不能繼續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能不能動員全體中國人民與我們一起奮鬥。這次群眾路線教育活動,就是要達到這個目的。正像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開展這項活動,最重要的問題是要教育引導全黨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不斷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人民是我們力量的源泉。隻要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

責任編輯:鍾海熱詞:

所有跟帖: 

群眾這個概念模糊了,政策亦如是吧 -青鬆站- 給 青鬆站 發送悄悄話 青鬆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31/2013 postreply 23:52:43

有點道理 -青鬆站- 給 青鬆站 發送悄悄話 青鬆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01/2013 postreply 10:17:3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