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李新政浮出水麵的4大變化》 zt

《習李新政浮出水麵的4大變化》 
2013-06-30 
 
當人們對於新王會不會改革感到失望時,一條經濟改革的線索卻浮出水麵。 
 
最近回到北京後與朋友們了解了一下情況,出乎意料地發現了一些變化。這些變化可以概括成幾個方麵: 
 
1,黨員和官場整風。這一點已經經過媒體放大,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 
 
2,金融機構的整頓。最近剛剛爆出中國將堅持穩健貨幣政策,這個政策剛剛導致了一次小型的金融係統危機,有的銀行因為資金周轉問題,差一點無法償付銀行間拆款。 
 
除了收縮貨幣之外,更重要的是對銀行的整頓,部分不良貸款嚴重的銀行已經大幅收縮了對外貸款,從放貸擴張策略變成了收縮自保策略,這種策略性的改變也許比一次拆借市場危機更加影響深遠。 
 
除了上述兩個已經浮出水麵的方麵之外,還有兩個未被關注的領域顯得極為重要。 
 
3,軍隊大整頓。由於軍隊的不透明性,使得人們極少關注,最近軍隊進行的一係列整頓也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 
 
習李上台後,首先凍結了某些軍事機構和軍事人員的商業利益,並開始調查軍隊的腐敗和瀆職行為,這方麵的例子不在這裏舉,但未來如果軍隊再出現較大的案件,將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4,地權問題。目前這方麵的舉措並沒有浮出,但據悉關於農地的流轉和確權已經提上了議事日程。這方麵的任何動作都將產生複雜的連鎖效應,並有可能決定下一步中國經濟的走勢。 
 
對胡溫時代的否定 
 
上述四項政策基本上全都是針對於胡溫時代留下的弊病,進行針對性的糾正。 
 
胡溫時代是一個接近於失控的時代,由於兩人都不懂經濟,使得各色利益集團充斥,並大肆利用部委和地方政府手中的權力進行變現。中央政府的任何政策都成為了一次饕餮盛宴供官員們瓜分。 
 
習李上台後,開始對胡溫時代的遺留問題進行清理: 
 
1,關於吏治和地方諸侯方麵,在下麵有專節進行討論。 
 
2,關於金融機構,隨著2008年四萬億的出台,加之政府鼓勵銀行對外放款,使得剛剛剝離了不良資產、較為健康的各大銀行再次出現大量的壞賬。 
 
地方政府也恰到時機地利用了中央政府的貸款衝動,從金融係統大量借貸,形成了複雜的地方債務問題。 
 
中國的金融係統經過幾年的折騰之後已經極其脆弱,即便有的大行,如果經過徹底清查,也可能已經處於技術性破產的邊緣。 
 
正是意識到這樣的局麵無法維持,使得中央政府必須出手整頓金融係統。 
 
3,關於軍隊問題。從朱鎔基禁止軍隊經商之後,經過胡溫時代十幾年的放縱,軍隊再次成為了一個魚龍混雜、利益至上的黑洞,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商業行為,許多軍人和相關利益群體發了大財。 
 
由於胡溫自始至終沒有很好地解決指揮槍杆子的問題,軍隊係統隻要在大事上保持步調一致,在日常事務中有很強的自我活動空間,而習李針對的就是這些空間。 
 
對軍隊的整頓一方麵是為了保持軍隊聽話,另一方麵則是進一步要求軍隊退出商業利益和減少腐敗行為,從而減少對經濟的幹預。 
 
4, 地權問題。土地問題是造成地方政府土地財政的最關鍵因素。地方政府之所以能夠賣地發財,是因為壟斷了土地供應,隻有他們有能力將農村土地轉成城市用地,因 此形成了典型的雙軌製:政府低價收購農村土地,農民得到補償不足,政府再高價賣給市場,由於政府是唯一的土地供應商,可以賺取巨大的差價。 
 
胡溫的一係列針對於地產的政策都沒有觸動這個最根本的問題,許多政策還起到了反作用,推高了地價。 
 
習李上台後最初也延續了胡溫的堵截政策,不幸推出了新國五條,繼續推高了房價,也向市場釋放了錯誤的信號,人們以為他們會繼續前任的錯誤思路。 
 
但從現在看,習李似乎正在正視地權問題,並有可能在這方麵取得一定的突破。 
 
一次典型的中央地方博弈 
 
以上四項政策也是中央和地方博弈的結果。 
 
關於中央和地方的博弈,可以參考我的文章《失控的諸侯——論當前的中央地方關係》,其中提到胡溫以來地方諸侯勢力的失控,以及中央政府麵臨的難題。 
 
中央政府麵臨的難題是: 
 
1,如果中央決定放權,那麽地方各級政府、中央各個部委(它們都是諸侯的代表)將會毫不猶豫把中央放出的權力竊為己有,而不是放給了民間。 
 
2,如果中央決定收權,那麽諸侯們將會把損失轉嫁給民間,力保自己不受損失。 
 
3,而在平常,諸侯們由於不受下級和民眾的製約,都擁有專斷的權力,為自己的利益團體謀取利益。 
 
在上篇文章中,我認為中央政府很難打破這樣的難題。 
 
胡溫時期由於政策失控,接近於上述第一條,而目前習李所有的改革措施則接近於上述第二條。 
 
習李為了對抗諸侯,采取了收回權力的做法,開始強調吏治問題,采取了近乎文革時期的口號開始了整風,並加強了軍隊係統的整頓。這些做法是試圖削弱諸侯權,加強中央權威,並增大中央政府控製經濟的能力。 
 
最典型的是金融係統,經過了幾年的失控和混亂之後,習李試圖通過收縮貨幣,讓銀行瞬間嚐到了沒有錢的苦頭,銀行不得不考慮把表外業務抽回一部分。銀行資金的抽回將會引起連鎖反應:地方政府的債務得不到Renew,房地產企業的資金也會更加緊張。 
 
另外,最近推出的金融政策也在鼓勵其他金融機構接管部分銀行權力,如債券市場、股票市場、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機構等等,也是中央希望減少銀行風險的舉措。 
 
當然,諸侯們也不會輕易放棄,他們目前的指望是:經濟結構的調整使得一次新的危機到來,以至於中央政府不得不停止改革思路,采取臨時措施再次出手相救,如果真的這樣,中央地方博弈將再次滑向胡溫軌道。 
 
經濟改革的下半場 
 
習李新政的思路,也和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有關。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發展的下半場,主要問題已經從普通經濟領域轉化到了金融、土地等資源領域。 
 
這裏可以看一下台灣的例子。 
 
台灣經濟從上世紀五十年代發端,最初通過土地改革釋放了土地紅利,之後實業出現了快速發展,使得台灣產品大量供應世界,可以說,當時的台灣與前幾年的大陸如出一轍,為了發展外向型經濟,也低估了匯率,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備,島內存在嚴重的通脹,地產泡沫高企。 
 
然而,在這些成就的背後,卻是台灣近乎壟斷和低效的金融體係。政府以金融事關國計民生為借口盡量拖延金融體係改革,使得這個領域對台灣經濟形成了嚴重的製約。這一點和現在的大陸非常類似。 
 
然而,隨著台灣經濟出現問題:通貨膨脹、資產泡沫、實體經濟缺錢等等,台灣政府被逼無奈,開始了下半場改革:金融改革。從上世紀80年代末,台灣對股市進行了大規模再造,並開放了開辦銀行的申請,從而使得金融體係出現了快速發展,被盤活了的金融業為台灣電子業發展注入了大量的資金,成就了台灣的電子化時代。 
 
習李上台後,似乎已經認識到中國經濟下半場的現實,與其前任的拖延不同,他們似乎想麵對並解決這個問題。 
 
中國大陸與台灣的不同,在於大陸的土地問題並沒有完好解決,因此,習李如果要做經濟改革,麵對的關鍵點有兩個:1,金融係統,2,地權問題。 
 
本文前麵提到的四項改革,主要針對的就是這兩個方麵。當然,為了進行這兩方麵的改革,還必須要求諸侯們配合,鑒於前任時代諸侯失控的局麵,他們肯定不會配合中央政府的改革,因此中央政府首先整頓吏治就是理所應當了。 
 
對於吏治的整頓,目前的思路似乎是:逼迫他們讓渡部分經濟特權,將經濟還給民間。相當於捏住鴨脖子,逼迫他們把魚吐出來一部分。但效果如何?我認為短期管用,但長期困難。 
 
政改暫時無望 
 
習李新政的最後一個特點,是將政改呼聲完全壓製。 
 
他們顯然認為目前最直接的問題來源於經濟。前任留下的四萬億後遺症未除,金融炸藥包隨時可能引爆並形成全麵的危機,在這個時候進行政改必然引爆危機,並形成進一步的失控。 
 
所以,為了應對這個局麵,不是放鬆對社會管製,而是加強對社會控製,使得中央政府能夠騰出手來拆除經濟問題。 
 
在這個思路下,任何關於政改的呼聲都會被直接無視。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習李目前的作為更接近於智利的皮諾切特,為了推翻前麵的CP政府,皮氏依靠強權上台,並殺了不少人,但他依靠權力推行自由化,使得智利經濟一片大好。他下台後,智利經濟仍然在拉美獨樹一幟,以至於智利人不知道該怎麽評價他的遺產。當然,皮氏長期靠強權也是行不通的,完成了他的使命後,他被選下了台。 
 
習李顯然也把經濟改革放在了首位,認定先做經濟調整,以後的事情留給以後考慮。 
 
不過,中國的經濟改革實際上是把被凍結的資源釋放出來,每一次改革就是一次釋放。目前剩下的最重頭,也就隻有農村土地和金融資源了。 
 
常璟個人觀點:改革到了深水區,注定是一場攻艱戰,每一次危機都是挑戰,不懼艱難,沉穩應對,浴火重生才見鳳凰涅槃!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