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盛重工困境突顯中國製造難題 (ZT)

來源: v5 2013-07-14 19:50:0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6524 bytes)
NEW YORK TIMES

熔盛重工困境突顯中國製造難題
李媚玲 2013年07月15日

由於全球航運市場持續低迷,造船業受到重創,中國最大的民營造船企業、總部位於江蘇如皋一片灘塗地上的熔盛重工(港交所代碼:01101)正深陷資金鏈斷裂之困,這也成為當下中國製造尷尬處境的又一縮影。
7月2日,數百名外包服務工人圍堵熔盛重工大門,抗議工資拖欠。對此,熔盛重工上周五在向香港交易所發布公告稱,銀行和其它金融機構已收緊對造船企業的信貸安排,許多船東延遲、重新磋商或拖欠造船商款項,財務壓力加大導致公司最近幾個月延遲向供應商和工人付款。
“我們正在爭取更多貸款和政府支持。”熔盛重工集團宣傳負責人欒立7月10日對紐約時報中文網表示,江蘇省和南通市政府一直以來都對公司的發展非常支持,因為公司為當地提供了大量就業。2010年、2011年,熔盛曾分別獲得江蘇如皋市財政補貼高達8.3億元和12億元,占到其淨利潤的45%-50%。
但近幾個月,這家員工數量超過2萬人的造船企業已裁員8000人,約占職工總數的40%。對此,欒立證實稱,公司正在裁員,但生產仍正常進行。裁員主要是為了加快向海洋工程業務轉型升級,引進更多掌握精細工藝的高級技術工人。
作為航運業的關聯產業,造船業也是強周期行業,這被認為是此次熔盛重工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中國船舶工業協會秘書長王錦連7月10日接受紐約時報中文網采訪時表示,中國造船業80%市場份額都來自國際市場,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很多客戶推遲或取消訂單,導致中國造船企業交船難,現金流出現問題,加上前幾年全球航運市場需求旺盛,尤其是2003年到2008年,不僅中國船企,韓國、日本的造船企業都積累了大量訂單,進一步加重了該行業生產過剩的問題。
中國曾將造船業納入戰略發展計劃,在過去十年為其提供了大量國家政策和資金扶持。但由於產能過剩,市場萎靡,過去5年內有近三分之一的中國造船廠關門停產,中國目前有逾1600家造船廠。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統計,今年1-5月份全行業新船產量降至1720萬噸,同比減少24%。在全球船舶過剩、訂單難求的情況下,中國未來將有更多船廠麵臨倒閉。
產能過剩問題一直困擾著中國的工業經濟運行,但從來都沒有像現在這樣引人關注。就在熔盛危機爆發後的7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其中指出,對產能過剩行業區分不同情況實施差別化政策,嚴禁對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違規建設項目,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和直接融資,防止盲目投資加劇產能過剩。
熔盛重工成立於2004年,總部位於江蘇,是經國家發改委核準建設的多元化重工產業集團,下設南通及合肥兩大生產基地,覆蓋造船、海洋工程、動力工程、工程機械四大業務板塊,熔盛重工集團於2010年11月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名居國內第一、世界第五,現在已經躍居世界第三。熔盛重工的大股東是另一家在港,成為年度在港上市市值最高的內地民營企業。上市當年,熔盛重工手持造船訂單量排上市的公司恒盛地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張誌熔。張誌熔是江蘇南通人,1994年進軍地產行業,2003年進軍造船業。憑借地產和造船行業積累的財富,張誌熔在2011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排名第22位,當時的資產為191.8億元。
曾經引以為傲的訂單儲備量現在成了熔盛不能承受之重。2012年,在全球航運業新增造船訂單同比下降54.6%的背景下,按載重噸計,熔盛手持全年新增訂單仍然位列中國第一、世界第三。2012年年報顯示,熔盛重工營業收入約79.6億元,較2011年同期159.1億元減少50%,虧損5.7億元。
王錦連說,由於訂單枯竭及撤單,很多中國造船廠為了獲得訂單,在最大限度上下調了預付款占比,這為資金流斷裂埋下了隱患。多家中國造船廠以預付款占比極端下調的方式誘惑船東下單,簽約預付款占比最低時甚至低於10%,而行業內的普遍情況是,船舶建造之前,為了船舶設計及船配件收購,最少需要預付船價10%-20%的資金,而金融危機前2006年預付款占比則高達80%。
為了對衝造船業的“周期性”的難題,熔盛重工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強2010年時就提出,隨著在高端海洋裝備製造領域的布局日趨完備,熔盛將加快由製造散貨船向生產專業海上鑽井平台的海洋工程業務轉型升級的進程,爭取在未來3-5年裏,實現年度新接海工類訂單金額在當年總新接訂單金額中占一半以上。
為了實現向海洋工程業務轉型升級的目標,熔盛重工計劃從自升式鑽井平台、半潛式鑽井平台和鑽井駁船等標準海洋工程產品開始,輔以鋪管船、起重船等海上工程船,然後再將業務擴展為全方位的海洋工程產品,包括鑽井船、海上固定平台、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最終實現提供項目設計、采購及施工的海洋工程完整解決方案。
然而,這幾年來,熔盛重工的“調結構”並沒有獲得顯著的成效。從2012年的年報可以看出,熔盛重工造船業務仍貢獻了95%的營收,而海洋工程板塊在2012年還沒有收入貢獻。對此,熔盛重工方麵對此解釋稱,這是由於公司2008年中標的中海油3000米深水鋪管起重船已於2011 年完成建造,並於2012 年初就成功交付,因此其收入貢獻已經計入2011年財報。不過,去年11月,陳強在公開場合表示,2013年海工業務要占公司營業收入的30%。
深水鋪管起重船是熔盛為中海油建造的亞洲第一艘3000米深水鋪管起重船,用於深水油氣田海底管線鋪設和海上設施吊裝作業,使中國躋身世界3000米深水開發俱樂部。
然而這一合作關係卻因為一樁內幕交易案而橫生枝節,2012年7月,中海油宣布出價151億美元收購加拿大石油公司尼克森,隨後美國證監會發現張誌熔實際控製的Well Advantage公司涉嫌利用收購消息實施內幕交易,獲利超過700萬美元。2012年11月熔盛重工公告稱,在未承認或否認內幕交易的指控下,美國證監會與Well Advantage公司和解,張誌熔付出的代價是支付1424萬美元,其中包括交易獲利。
這起內幕交易事件被曝光後,陳強曾坦言,風波會給中海油帶來一些壓力,熔盛重工正在積極努力消除這些壓力。然而,中海油董事長王宜林也表示,當初與熔盛重工合作是為了達到雙贏局麵,若未來不能達到雙贏,不排除會終止合作。
2012年11月26日,張誌熔突然宣布辭去其在熔盛重工和熔盛地產的所有職務,由熔盛重工總裁陳強繼任董事長。但張誌熔仍持有超過4成的熔盛重工股份,仍是無可爭議的第一大股東。但熔盛重工一直未能扭轉虧損的局麵。
今年7月2日工人罷工的消息被媒體曝光後,熔盛重工在7月4日宣布短暫停牌,在次日的複牌公告中發布預警稱,由於國際訂單和船價雙降,今年預計虧損9340萬美元。據巴克萊銀行統計,熔盛短期銀行債務已達24億美元。
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介紹,熔盛重工並不是一個孤立的案例,目前中國造船業普遍存在資金緊張的問題,尤其是民營企業。從去年開始,中國多家銀行已將造船業列入高風險行業,金融機構提高了船舶融資的貸款利率,加大對船舶融資項目、付款保函的審查力度,船企從金融機構獲取付款保函的難度也開始加大。
“協會正在與多家金融機構積極呼籲,不要對造船企業融資政策實施‘一刀切’。”王錦連說。一年以來,中國船企停業或倒閉的消息不絕於耳,江蘇、浙江、福建、山東等造船大省的船企陸續陷入開工不足或者停工的困境。
過去10年,中國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其增速令全球各國望塵莫及。據北京科技大學教授趙曉測算,目前中國製造業平均有近28%的產能閑置,35.5%的製造業企業產能利用率在75%或以下,不僅低於美國等發達國家當前工業利用率為78.9%的水平,也低於全球製造業71.6%的平均水平。工信部此前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中國目前的24個行業中,有22個行業存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
廣東技術師範學院經濟學教授張銳認為,大而不強是產能過剩帶給中國製造業的一大痼疾。除了航運造船業之外,中國的水泥、家電、鋼鐵,新興產業中的風電設備、太陽能光伏發電用多晶矽等部分行業也暴露出了產能過剩的問題。
據《財富》雜誌統計,雖然2012年中國企業500強的營業收入、資產總額、入圍門檻的增速都高於美國企業500強,但利潤增幅卻連續3年低於美國企業500強,其中2011年中國企業500強的淨利潤和人均營業收入分別隻有美國企業500強的39.5%和50%。中國製造企業在全球產業鏈條中始終處於加工製造的低端領域。目前中國製造業的增加值率僅為26.23%,與美國、日本及德國相比分別低22.99、22.12及l1.69個百分點。
張銳指出,在製度的頂層設計依舊偏向於激勵投資、地方政府對GDP存在著十分強烈的衝動,以及公眾收入未能實現顯著提升的大環境下,依靠內需來消化產能過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讓歐美等國停下了高負債和高消費的經濟增長腳步,從而對出口導向特征明顯的中國製造業形成強硬的結構性製約,因此,中國製造業試圖借助外力擺脫產能過剩的路途將是艱難和漫長的。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許小年6月20日在自己的微博上表示,可預見的經濟衰退和失業將倒逼改革。許小年認為,過去十年超發貨幣,才有今天的產能過剩、地方債務和即將大量出現的銀行壞賬,這些問題構成對本屆政府的巨大挑戰。
為了盡快擺脫困境,張誌熔開始為熔盛“輸血”。熔盛在複牌公告中表示,為舒緩運營資金壓力並確保生產和營運穩定順暢,集團現與多家銀行及金融機構進行磋商,爭取重續現有信貸融資額。此外,熔盛還積極向政府及公司股東尋求財務資助,並加大力度與客戶協商,務求盡快收回應收款項。其中,張誌熔7月3日向集團提供免息無抵押貸款2億元人民幣用作營運資金。
不過,熔盛也在公告中表示,中國造船業仍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公司在行業低迷的情況下將繼續優化人力架構,實行“轉型升級”戰略。此前,熔盛重工在7月2日發給媒體的聲明中也表明了“轉型升級”的決心,稱公司在引入國際化人才的同時,將對現有的人員結構進行優化,對管理人員和生產工人通過競聘上崗和技術達標等方式,實現人員結構的調整,以適應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
李媚玲是媒體人

所有跟帖: 

這個話題應該同時拿韓國做對比,不然都是廢話 -ouyanghui- 給 ouyanghui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5/2013 postreply 07:54:40

熔盛重工困境難題是資本主義經濟的必然困境。可目前沒有更好的方法。 -相當冷靜- 給 相當冷靜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5/2013 postreply 10:09:4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