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第一壽星”土家族老婆婆田龍玉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田龍玉老最大夢想就是去北京看望毛主席。"三湘第一壽星"土家族老婆婆田龍玉明天120歲了。她的最大夢想就是去北京"看"毛主席(去韶山看毛主席的夢想己實現)。“我和毛主席同年,我比他還大半歲。他不在了,我們現在都是享他帶來的福。聽說‘看’毛主席要去北京,不知道這一輩子還有沒有這樣的福氣。”

 

  6月3日下午3時,記者來到鳳凰縣城的紅旗社區,走訪了“三湘第一壽星”、6月6日就滿120歲的土家族老婆婆田龍玉。

  到達老人所住的二樓時,田婆婆還在午睡,聽說來了客人,她立馬起來,拄著拐杖麻利地來到客廳裏陪大家。

  記者問她認不認得一同前來的兩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老齡辦主任劉麗明和鳳凰縣老齡辦主任王森。她說:“鳳凰的王主任我認識,另一個我一下子認不出來,聲音好熟悉,是從州裏來的吧。”她的回答,惹得大家都笑了起來。田婆婆告訴大家,她從今年春節時開始,眼睛就看不清電視了。

  劉麗明告訴記者,早在2006年田婆婆113歲時,就被評為“三湘第一壽星”和“中國十大壽星”之一。大家來到客廳,看到了擺放在顯眼處的“三湘第一壽星”和“中國十大壽星”的獎杯。

  性格開朗 愛開玩笑

  田婆婆的女兒張桂英說,老人生性樂觀,愛說愛笑;心態平和,從不發脾氣。

  田龍玉是鳳凰縣官莊鄉新民村人,出生於1893年農曆4月28日,也就是公曆6月6日。她在鄉下生活了113年,直到2006年,才進了城。

  近兩個小時的采訪中,老人始終麵帶微笑,一會要她女兒張桂英給我們倒水,一會她自己又要水喝。

  張桂英說,1976年她父親去世後,母親就一個人居住在鄉下。30年的時間裏,女兒多次接她來城裏住,老人都不肯。

  “你一個人住在鄉下,沒得伴玩呀?”記者問。

  “多的是伴,全‘生產隊’的人都是伴,我一有空就去鄰居家串門聊天,有時他們也到我家來,‘生產隊’裏我年紀最大、輩分最高,我最愛和晚輩們說笑話、尋開心。”老人用的還是“生產隊”這個老名詞。

  正是因為田婆婆性格好、人緣好,她每天過得都很開心,村裏人也拿她當個寶貝對待。2010年9月,老人回了一趟新民村,住了5天,鄉親們爭著請她吃飯。

  “住進城了沒熟人不好玩吧?”記者問。

  “沒有原來的熟人了,在住的這條街上,隻要與鄰居們見麵後,多講幾次話就成熟人了。”田婆婆好性格,住的地方總是有好多的熟人。

  張桂英還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她其實是田龍玉老人的親侄女,田婆婆生了13個子女,都沒能長大成人,自己小的時候就過繼給了自己的伯父伯母。子女的相繼夭折,對誰都是重大的打擊,可生性樂觀開朗的田婆婆卻挺了過來,樂觀地麵對生活。

  2006年,田婆婆又遭受了一次重大打擊,她的房子被一個精神病患者燒掉了。糧食、家具和自己精心備製的壽棺、壽服,全部化為灰燼。她大哭了一場,但沒倒下。隨後,她就跟隨女兒來到鳳凰縣城居住。

  張桂英說,隻要天氣好,田婆婆就要下樓去街上玩耍、散步、曬太陽,與街坊鄰居講白話、聊天,這已是老人住進城後的生活習慣了。

  很可愛的是,她愛聊天卻又不囉嗦,所以人們願意與她聊天;住在一起的5個重孫,都喜歡和她開玩笑。

  一生都在勞動

  田婆婆說她自己很愛勞動,勞動就是最好的鍛煉。她說她住進城之後,才曉得城裏人還要專門抽時間鍛煉身體,鄉下人則不要,天天搞勞動,本身就得到了鍛煉。

  小時候她就主動幫父母做家務,放牛、砍柴、打豬草,非常勤快,是個人見人誇的好姑娘;結婚成家後,每天早起,洗衣做飯,白天就替別人做工;解放後,與丈夫一起在生產隊裏做工賺工分,70多歲仍堅持參加勞動;80多歲時,田婆婆還到吉首做過幾年保姆,帶過小孩;2006年進城前,她自己一個人生活在官莊鄉新民村裏,自己在地裏種菜、上山拾柴,家務活全部自己幹。

  進城後,田婆婆有段時間住在外孫女滕召珣家裏。滕召珣的家,在清沙灣的半山上,從街上回家裏去時,要爬75級台階。田婆婆經常到街上走走,一上一下就是150級台階;田婆婆的臥室在房子的二樓,和重孫女同住。從一樓上二樓,有16級台階,田婆婆上上下下,一天幾回,從不需人攙扶。

  滕召珣家有一個露天小院,種著辣椒、蔥之類的蔬菜,田婆婆經常去給蔬菜澆水。

  “每天不做點小事,不走動走動,身上就難受,我現在都還是這樣的。”田婆婆說著說著就笑了起來。

  一天隻吃兩餐飯,全是五穀雜糧

  張桂英告訴大家,老人前幾天剛出院,因為腦殼痛住的院,醫院裏說是年紀大了,腦動脈有點硬化,血壓有點高。這也是田婆婆從2006年住進城後的第一次住院,平常隻是偶爾有點感冒、拉肚子,但沒大問題。田婆婆主動把嘴張開,告訴大家,上麵一顆牙齒都沒有了,下麵卻還有7顆牙齒。

  田婆婆告訴記者,她一輩子都是按湘西老百姓的習慣,一天隻吃兩餐飯,而且全是五穀雜糧,除大米外,包穀、紅薯、洋芋她都喜歡吃,冬瓜、南瓜、白菜、蘿卜、豇豆是她的美味佳肴。現在年紀大了,豆腐是她的最愛。

  “您每天什麽時候起床?”記者問。

  “睡到早飯熟。”田婆婆答。

  張桂英告訴記者,每天上午9時左右早飯熟,老人就起床吃飯,下午5時左右吃晚飯,每餐隻吃七分飽,也沒有吃零食的習慣。

  “您每天什麽時候睡覺?”記者又問。

  “天黑就睡覺。”田婆婆答得很簡潔。張桂英告訴記者,老人每晚8時左右睡覺,有時中午也睡一會。吃飯與睡覺,都自然而隨意。

  張桂英還說,盡管年紀這麽大了,但老人的飯菜與家裏人都是一樣的,不用另外準備。但老人不吃辛辣食品,喜歡吃清淡一點的菜,菜裏的油放多了、鹽放重了,她都會提出來。

  夢想去北京“看”毛主席

  2007年,湖南省馬王堆療養院邀請田婆婆擔任健康長壽形象大使,並專門把她接到長沙進行體檢。當時,田婆婆麵色紅潤、身體硬朗,還有8顆牙,引來不少人羨慕。很多人還輕摸老人的臉,輕握老人的手,想從老人這裏沾點長壽的福氣。以後,療養院每年為田婆婆做一次體檢。

  當時,馬王堆療養院負責人問到老人有什麽心願時,田婆婆說:“這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去韶山毛主席住過的地方看一看。”

  2007年,在外孫女滕召珣和馬王堆療養院醫生的陪同下,老人如願以償,從長沙來到了韶山,參觀了毛主席的故居。

  “前幾年看了毛主席的家鄉韶山,現在還有什麽夢想沒有?”記者問。

  “我和毛主席同年,我比他還大半歲;他不在了,我們現在都是享他帶來的福;聽說‘看’毛主席要去北京,不知道這一輩子還有沒有這樣的福氣。”田婆婆回答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