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麒元:是誰悄悄蒙上了我們的眼睛 ?

來源: 浪子回頭已白首 2013-05-31 12:15:28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245 bytes)
是誰悄悄蒙上了我們的眼睛

     作者:盧麒元

    這是否很奇怪?在經濟問題方麵,我們隻能聽到美國之音。我們幾乎聽不到歐洲和日本經濟學家的聲音。早在兩年前,當歐洲和日本的學者和專家們反複警告次按危機的時候,他們的聲音被過濾了。一切關於中國的非美國之音都被過濾了。
    這是否很奇怪?在非經濟問題方麵,我們也隻能聽到美國之音。我們幾乎聽不到中國民眾和本土專家的聲音。已經十年了,中國本土的、真正的學者專家們關於製度和政策的反思,被強有力的埋沒了。中國本土的(非主流)的聲音幾乎被徹底淹沒了。
    這是否很奇怪?一個如此偉大的國家,竟然在信息化的時代,沒有獨立自主的經濟信息采集和處理的係統。我們竟然不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少財富?財富是如何分布的?財富的分布正在發生怎樣的變化?將來會如何變化?為什麽會這樣變化?我們隻知道兩個指標:GDP和CPI。
    這是否很奇怪?一個如此偉大的國家,竟然在發展道路選擇上,主動放棄了道德批判。竟然任由資本超越意識形態,成為政治的推動力,成為製度和政策的決定性力量。已經很久了,中國人以為自己在思考,但是,從邏輯到語言都是在播放翻譯好的錄音。真正的中國思想家見不到了,中國自己的思想見不到了。
    一個大國在漂流!
    是誰悄悄蒙上了我們的眼睛?
    為了擺脫貧窮,我們靜靜地放棄了主義之爭。遺憾的是,我們不小心,也一同放棄了良知。沒有了主義,沒有了良知,隻剩下利益的誘惑。利益!利益很難成為集體享有的公共品。於是,展開利益爭奪。利益爭奪,這是一種野蠻而原始的社會動力。在現有的社會條件下,權力加上資本才能進行利益爭奪。於是,野蠻而原始的社會形態在漂流中形成了。
    全球化的時代,不允許一個大國自由自在的漂流。一隻大手在操縱。要操縱,必須首先,悄悄地蒙上我們的眼睛。
    還記得《複活》嗎?最先玷汙喀秋莎的是貴族少爺聶赫留道夫。隨後,悲慘的喀秋莎,被無數人玷汙。中國的權貴們從中國百姓身上得到了滿足,又讓全世界從中國百姓身上得到了滿足。中國的聶赫留道夫們還在享受上流社會的糜爛,他們的良知被冷藏了。他們不知道,喀秋莎做妓女撫養的是他們的孩子。這是遲了又遲,遲遲無法到來的覺醒;這是遲了又遲,遲遲無法到來的救贖。中國的聶赫留道夫們瞎了。瞎了的聶赫留道夫,仍然在愉快的漂流!
    媒體,這是多麽奇怪的詞匯!這是怎樣的媒啊?這是怎樣的體啊?就是這奇怪的東西,將中國的聶赫留道夫,將中國的喀秋莎,統統送上了毀滅之路!中國的媒體,中國的媒體人,它們必將成為中國現代恥辱的代名詞!
    中國的托爾斯泰在哪裏呢?誰去喚醒中國的聶赫留道夫?中國的人文精神何時開始複活?中國的社會文明建立在什麽樣的基礎上呢?如何讓中國的喀秋莎們得到有尊嚴的生活?
    西方的財主們,喜歡沒有靈魂的中國聶赫留道夫,更喜歡純美而無知的中國喀秋莎。他們用市場經濟的宿命論寫成了咒語。用這咒語緊緊貼住了中國人的雙眼。中國可憐的小男孩、小女孩們,不停地在念著這可怕的咒語,迷茫地在咒語中漂流。
    經濟危機的背後掩藏著深刻的社會危機;社會危機背後掩藏著深刻的精神危機。
    中國的思想家們,為什麽不去揭下蒙蔽國人雙眼的咒語,喚醒在睡夢中漂流的人們。先不要談什麽崛起,我們需要思想的蘇醒,我們需要精神的複活。
    多想看一看,中國那雙美麗而明亮的眼睛。

所有跟帖: 

九一一的時候美國有位老傳教士哀歎社會貪婪病深引來巨禍,但今天風氣轉向「新美國」與「新新中國」更不如之前了 -小劉在51- 給 小劉在51 發送悄悄話 小劉在5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31/2013 postreply 12:44:50

美國人對中國的了解:Zt 城管、發改委、拆遷辦、有關部門各自的特點和主要用途是什麽? -小劉在51- 給 小劉在51 發送悄悄話 小劉在51 的博客首頁 (13484 bytes) () 05/31/2013 postreply 13:25:19

好文章啊! -hercules007- 給 hercules007 發送悄悄話 hercules007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31/2013 postreply 20:05:0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