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國學大師的普遍觀點,毛澤東是忽悠大師。不能按照一般理解。

來源: 路橋 2013-05-17 00:47:4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292 bytes)

儒學-亡國與漢奸之道
warge 中國曆史

中國曆史王朝眾多,這些王朝的更替應征了儒學的危害,從兩晉南北朝開始,每個胡人建立的國家都是在儒化之後開始滅亡的,之後的五代十國也是如此。最明顯的是宋代,西夏立國600年,在河西百戰之地東征西討建立了一個國度,但後來,西夏的國主不知道腦袋裏那跟筋搭錯了弦,竟然要求全國學習儒禮、研讀儒學著作,結果儒化才完成便亡國了。

西夏之後是遼,遼之後是金。據說成吉思汗在攻打金國前,曾擔心金國已完成了儒化,文明程度太高不可輕敵,但他觀察完金國的腐化後,立刻決定滅金。這才有了後來成吉思汗對孔廟射了一箭的行為。不過,成吉思汗身死之後,他的後人們還是沒能擺脫身邊降儒的攛掇,雖然元朝儒人的地位很低,可國家的官製還是儒學體製,管理方法也一脈相承,於是,曾經縱橫歐亞的大帝國,在這種亡國之術的指引下,輝煌不到百年就轟然倒地。

如此一個龐大的帝國,崩潰的如此迅速,也算是舉世無雙。

曆史就是明證,儒學最極端的擁護者也否認不了這個曆史事實:胡人一學儒,滅亡在眼前。

這種學問除可讓當局便於統治和盤剝百姓外,對於國家對於民族都是絕滅之術。不過,國家民族絕滅了,對儒士們來說毫無影響,因為他們還有另一套理論:恰好他們已搜刮的盆滿缽滿。四書五經中沒有“漢奸”與“國家”這些詞,隻有順應五德循環與“天時”的“識時務”之“俊傑”。 敵寇來了,他們正可以慷慨激昂地出賣他們曾經的同胞、曾經的同事,並義無反顧地叛變投敵。他們把這叫做“順應天時”,“識時務者為君子”。

這種行為還有一整套被稱為“五德循環”的理論為他們作道義支持——一個政權的道德衰敗了,自然有另一種道德替換。“氣運已盡”,這話聽得很耳熟。

以前,大明滅亡時,許多儒生——包括著名的“清流”派別東林黨人,便紛紛嚷嚷著這句話,爭先恐後地投降滿清做下等民族。

再後來,日本侵華時,北京城內那些博學大儒也紛紛嚷嚷著這句話投奔鬼子,而後才有了南京大屠殺。

中國曆史上,這樣的事少嗎?

比如明朝氣數已盡,則女真族入侵也是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滿清氣數已盡,則日本人侵華,也是一種王朝更替。所以在儒士的字典裏,漢奸就是君子,識時務的君子

靠賣友求榮,叛國投敵之功,在新王朝裏,他們至不濟也可用搜刮、盤剝來的財產繼續做大富翁——隻要今世作威作福,哪管黎民是生是死,哪管身後洪水滔天!

所以儒術隻能是批量培養愚民與漢奸,靠出賣國家與民族以求容的“開國元勳”的加工廠。

它不僅是愚民之術,也是亡國之術與漢奸之術。

============================================================================

儒學帶來了獨裁、階級剝削和壓迫,導致國家的腐敗和衰落,並且製造了大量的奴才;於是新侵略者就變成了統治階級;奴才就當了漢奸,又成了新主子奴才。這就是儒學長盛不衰的原因。


當心國學大師的漢奸情結!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出現大量的以國學大師為領導的漢奸群體。這和儒家文化的N姓家奴的奴性和佛教的消極避世,布施國土觀念有重大的關係。

汪精衛,王輯唐等國學大師曾經引領了日本侵華戰爭中的漢奸運動。

而國學大師秦檜更是狀元出生,書法精湛,兼通佛學,和濟公是詩友和至交。至於傳說中的濟公教訓秦檜的故事那是胡編的,而濟公能夠在社會上吃得開和變得出名,和秦檜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至於明朝的東林黨,那更是禍國殃民。空談儒學,抵製國家對大地主的稅收。導致國家入不敷出。卻窮兵黷武,不講戰略。

聯係滿清入關的絕非少數,史可法就對滿清入關而大加歡呼。隻不過被儒家曆史學家給掩蓋了。而東林黨投降滿清的更是如同過江之鯽。

這種事情不是孤立存在的,以下轉自王小東網友的微博:

===================================================================

國學大師文懷沙 假如日本統治中國,中華民族將更壯大?
新浪博客 王小東 2006-07-2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ac51010004ie.html

這個國學大師文懷沙是個什麽東西?

國學大師文懷沙 假如日本統治中國,中華民族將更壯大?

--------------------------------------------------------------------------------

2006-07-21

國學大師文懷沙日前出現在第11屆廣州(黃埔)國際詩人筆會上。96歲的老人思接千載,心騖八極,時有妙語,令人解頤。文懷沙對於中華文化非常推崇,並舉中國曆史上的曆次少數民族入侵為例,大膽推測,假如日本當年真的統治了中國,最終的結果也不過使中國的民族從56個變為57個,大和民族最終也將被漢化。因此,他認為世界競爭的結果就是文化的較量。(《南方都市報》7月20日報道)

文老的話中,不乏真知灼見,但有關日本侵華的這一推測,未免真的過於“大膽”。

日本侵華,與中國曆史上少數民族入侵中原,有著本質的區別。少數民族入侵中原,往往最後接受了中華文化,從而逐漸達成民族融合,因此以曆史的眼光看待,少數民族入侵中原所導致的戰爭往往是中國國內各兄弟民族之間為了爭奪“當家權”的戰爭。近代日本侵華,其凶殘程度、對中華民族的危害程度,較之曆史上的少數民族入侵中原,都要大得多。日本本身的文化已經相當發展,近代由於其更早地接受西方文明,在某些方麵更超過了中國,日本在侵華過程中保持軍事優勢的同時也保持文化優勢,在文化上非常狂妄自負,這完全不同於中國曆史上對中華文化羨慕有加的少數民族,因此也不可能像中國曆史上的少數民族一樣接受中華文化;近代日本在侵占區開辦學校教授日語,表明從一開始,其侵略野心比中國曆史上的少數民族入侵中原要大得多,不僅要占領中國,而且要從文化上消滅中國,最終使中國人亡國滅種。文老推測近代日本如果成功占領中國大和民族最終也將被漢化,令人難以信服。

其次,中國曆史上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也並不能簡單地被稱之為“漢化”。因為,少數民族接受中華文化,是從自己的需要出發、按照自己的原則去接受的,並不是全盤照收,因此他們對中華文化本身也按照自己的想法給予了“加工”,一方麵,他們給中華文化注入了新鮮血液,豐富了中華文化,但另一方麵,他們也對某些中華文化經典進行篡改,扼殺了中華文化的許多先進因子,使中華文化遭受重創,喪失活力。正如文老自己所說:清朝紀曉嵐編纂《四庫全書》時,為了迎合愛新覺羅氏,而對大批經典進行了篡改,可見,滿族統治者入主中原之後,雖然接受了中華文化,但卻對中華文化裏那些被他們認為具有反叛因素、不利於統治的內容進行消除,而這些具有反叛因素的內容卻恰恰可能是中華文化最有活力的部分。所以,曾經創造漢唐高度繁榮的中華文化,在清代逐漸失去活力,最後遠遠落後於西方文明。因此,作為侵略野心更大的近代日本,一旦真正“統治”中國,其帶給中華文化的創傷,必定更為巨大,乃至將是致命的,中華文化可謂危如懸卵,奄奄一息。指望日本侵略者接受中華文化,是絕無可能的。

最後,從根本上來講,進入現代,世界已經呈現出新的文化中心,中華文化不再居於“中心”的地位。雖然不能說它已經被邊緣化,但中國曆史上,中華文化高度繁榮、周邊少數民族處於文化荒原的狀況,顯然已經不複存在,中華文化對於其他民族不再具有那麽強大的吸引力,甚至被侵略者貶低為次等文化,這是個客觀事實。日本曆史上長期學習中華文化,但近代它更先於中國接受西方文明,受西方文化的熏陶而迅速崛起,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人把過去的中華天朝上國藐稱為“”,數典忘祖,更沒有可能再回過頭來接受中華文化。即使到了今天,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中華文化再次引起世界矚目,影響也越來越大,但仍然處於艱難的境地。僅僅以國際文化產業市場上的狀況來說,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文化產品充斥全球,而中國的電影導演們至今還在以自己拍的電影能夠到好萊塢露麵為榮。雖然中國官方的統計數據稱,目前國外有超過3000萬人在學習漢語,然而,全世界把英語當作外語學習的人又有多少呢?僅僅在中國本國,顯然就遠遠超過了3000萬人。因此,對於中華文化在當今世界上的地位、對於中華文化本身的優點和弱點,我們都應該有清醒的認識,該繼承的必須繼承,但該遺棄的也必須遺棄,絕不能敝帚自珍,盲目樂觀。

推測“日本如果統治中國也會被漢化”,盲目推崇中華文化的能力,這更是非常危險的。這不僅是對日本侵略者的凶惡本質認識不夠,更是紙上談兵式的驕傲輕敵。文老壽高百歲,看透滄桑,但在這一點上,未免仍有被浮雲蔽眼之憾,惜之,惜之。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