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理群:我們這一代最沒文化,不再出魯迅
















錢理群:我們這一代最沒文化,不再出魯迅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6-12-05  發表評論>>

錢理群,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薑曉明 攝,南方人物週刊供圖


(從北大)退休4年多裏,我處於一生當中從身體到精神的最佳狀態,因為擺脫了……一些牽製吧。以前必須戴麵具,現在無所謂了


魯迅當年和梁實秋、施蟄存的論戰,跟今天文人的論戰是一樣的,但都沒有什麼關係,因為魯迅是沒有權的人,他罵得再惡毒也沒有什麼關係


很多人説毛澤東時代是把魯迅神話的時代,這種説法我就不服,因為毛澤東時代一方麵確實把魯迅捧得很高,另一方麵同時也在不斷打壓魯迅


據羅稷南回憶,毛澤東曾説過,魯迅如果活下來隻有兩個結局,一是關在監獄裏不再寫作,二是顧全大局不再説話。


實際上,魯迅也曾對革命勝利後自己的命運有所考慮,他在去世前曾對馮雪峰説,如果你們的革命勝利後,我第一個要逃跑


人物週刊:2002年您從北大退休後,都做了些什麼?


錢理群:退休4年多裏,我處於一生當中從身體到精神的最佳狀態,因為擺脫了……一些牽製吧。以前必須戴麵具,現在無所謂了。近兩年我比較關注農村教育。在教書上我可謂節節敗退(笑),先是北大,後是中學。但做的還是繼續研究魯迅,普及他的思想。


人物週刊:研究魯迅以來,您是否與魯迅家人有過接觸?他還有什麼鮮為人知的細節沒有披露?


錢理群:他的孫子我都認識,有過來往,都不多。這也是我的老師教我的,要求我儘量減少與研究對象家人的溝通,這樣可以保持思考的相對獨立性。


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把哈姆雷特與堂吉訶德作為知識分子天性的兩極來研究,我以為周氏兄弟也是如此。他們有共同點,比如對婦女問題、兒童問題,兩人都很感興趣,而魯迅更多的是對社會的關懷。


他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對於處世選擇上的不同。麵對現實,魯迅採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態度,周作人則是知其不可為而不為之。


周作人的許多看法是知識化的,而魯迅更多生命的東西,即生命哲學。魯迅追問生命和存在的根本,周作人則停留在知識層麵。


另外,魯迅有很強的自我懷疑精神。魯迅對自己是無情的。周作人對人寬容,首先對自己就寬容,所以他最後有一個退路,退到自己的園地去,而自己的園地是不容侵犯、不容置疑的。魯迅是把自己的園地推翻,不給自己留任何餘地,這是非常大的一個區別。


人物週刊:您覺得您與魯迅有哪些共同點?現代作家中,誰又能繼承他的風骨?


錢理群:(搖頭)説不上。我曾經有過一個反省: 我們這一代人最基本的問題,就是我們是在文化斷裂時期成長起來的一代。我們年輕的時候,所有人類文明都在被批判,所以我們的知識結構有非常嚴重的缺陷,跟 魯迅那個年代不能相比。知識結構有缺陷,生存狀態緊隨其後,暴露出致命的問題,所以我們這一代是最沒趣味的、最沒文化的一代,就是這樣一個差距,導致我們 不太可能再出現魯迅這樣的人,至少在我們這一代不會有。


人物週刊:您曾説過當民眾對社會不滿時,是研究魯迅的最好時刻?


錢理群:我覺得是。這説起來比較複雜。現在很多人問我,你們研究了魯迅這麼多年,到底要真正繼承的魯迅的精髓是什麼?可魯迅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説清楚的,我覺得他是一個異數,他對於我們最大的價值就是能夠逼著你思考,讓你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


當人們對現實産生懷疑時,就是與魯迅相遇的最好 時候。當人的思想處於困惑期時,是研究魯迅的最佳時刻。好比毛澤東,他與魯迅的心靈碰撞,都是在他內心孤獨的時刻。第一次是他在江西被排斥,他與馮雪峰談 到了他的魯迅觀。第二次是在“文革”前,他是高處不勝寒,他説他與魯迅是相通的。當然,他深知魯迅的影響,他要借助這種影響,但也不乏個人的由衷之嘆。


能被大家都接受的魯迅就不是魯迅,任何時候接近魯迅的人都是少數,但任何時候都會有。


人物週刊:有人質疑,研究魯迅思想,能否解決現實社會所存在的問題,比如農村兒童失學、大學生就業難、社會保障體係不健全、民工嚴酷的生存狀態等等。


錢理群:不能指望魯迅解決這些問題。事實上任何一個人都解決不了這些。你讓胡適來解決,他就能解決麼?作家不是解決實際問題的,他主要提供精神需求的資源。


社會問題的解決,用現在最流行的話,它是一個大工程,每個人隻能解決其中一小部分,不可能什麼事情都解決。我們所能夠做的事情非常有限。另外,對魯迅不能採用實用主義的態度。


我個人認為,目前的中國,既缺少具體問題的解決 方法,也缺少思想危機。魯迅説過一句話,中國是一個大染缸,染缸問題不解決,再好的製度,即使在國外非常好的、行之有效的製度,搬到中國來都會變樣、變 質。他認為最根本的是應該改革社會基礎,包括我們的思想。從理念上我認為這是很重要的,我認為也是我能夠做的事。










文章來源: 南方人物週刊 責任編輯: 李瑞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