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產生中國首對“夫妻參事”

繼去年首開中國先河聘請“布衣參事”後,武漢市政府參事陣容19日再次擴充,並產生了中國第一對“夫妻參事”。

武漢市政府參事室19日舉行參事聘書頒發暨智庫聯盟擴盟簽字儀式。

武漢市政府參事室主任黃莉介紹說,該市本屆政府參事選聘繼續拓寬渠道,初步形成了專家、民間、企業、官員、媒體“五智匯聚”的智庫格局,並再次創造了諸多曆史。例如,武漢大學原黨委書記李健,是武漢63年曆史中首位副部級參事;顧兆農和梁相斌參事,則是武漢首聘的傳媒參事等。

特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張俐娜,她“改寫人造纖維發展史”。本次選聘為武漢市政府參事後,她將與其丈夫中國甲殼素首席專家、武漢老參事杜予民教授,成為中國首對“夫妻參事”。
 

2011年3月29日,憑借世界首創的一種神奇低溫水溶劑“秘方”,武大博導張俐娜教授獲得美國化學會2011年安塞姆·佩恩獎,成為半個世紀以來獲得該獎項的第一位中國人。

 
美國化學會獎代表國際化學界的水平,其中安塞姆·佩恩獎是國際上“纖維素與可再生資源材料”領域的最高獎。張俐娜教授的這項獲獎科研成果,是一種隻需在零下12攝氏度,便能使棉短絨、蔗渣、蝦殼、蟹殼等農業廢棄物迅速溶解的神奇環保水溶劑,這些廢棄物經這種方式處理後,不僅能直接拉成化纖絲紡成服裝,還能製成包裝袋、發光膜等各種生活應用品,而這些物品再次廢棄後,隻需埋入土中2個月,便能被大自然分解得無影無蹤。這項世界首創的技術,同時也解決了我國同類產品高溫加熱溶解劑引進成本過高的難題。

紡織等行業的重要原料人造纖維,生產的汙染比燒煤還大。武漢大學張俐娜教授采用新方法,有望解除中國化纖業的嚴重汙染。

張俐娜昨日稱,20多年前她開始這項研究,目前正朝著成果轉化的方向發展,該技術正在江蘇一家企業進行工業化試驗。

人造纖維因穿在身上很舒服,它是國內外生產高檔麵料的主要原材料,價格一路高漲。但用二硫化碳等傳統工藝生產人造纖維,對水、空氣和生產工人汙染巨大。張俐娜介紹,其汙染比燒煤要大得多。

10年前,美、日等國就關閉了人造纖維工廠;2年前歐盟開始關閉相關廠家,世界各國生產企業越來越少。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化纖專業委員會顧問李瑞在京接受電話采訪稱,目前中國年產人造纖維50萬噸,是世界第一生產供應國。據其介紹,由於汙染巨大,中國很多廠家正從江湖等地搬離,但這不是解決汙染的根本辦法。

據介紹,張俐娜用尿素等取代二硫化碳作為溶劑,利用物理而非化學方法生產出來了新型纖維素絲,性能很好,解決了用傳統工藝生產人造纖維的汙染問題,是可供替代方法之一.該成果具中國自主知識產權,成本低,無汙染,很容易回收。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追憶2008:愛在天崩地裂時
  • 何必在乎誰是那隻雞?
  • 致北大才子:三人行必有我師
  • 從武漢到溫哥華
  • 感人的一幕:為雅安地震受難者致哀,灰色屏幕的京東商城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