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太行山書懷——————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



過太行山書懷
太行山似海①,波瀾壯天地。山峽十九轉,奇峰當麵立。仰望天一線,俯窺千仞壁。
外線霧飄浮,內線雲層積。山陽薄霧散,山陰白雪密。溪流走山穀,千裏赴無極。
清漳映垂柳②,灌溉稻黍稷。園田村舍景,無與江南異。
我行半中國,廿年不暖席。五嶺度三載,羅霄歲餘寄③。武夷品新茶,仙霞曾遊擊。
突圍到章貢,埋伏到九嶷。黃山觀雲海,茅山豎戰戟。風馳萬壑開,雲卷千峰集。
殊多友姿態,林泉更幽僻。此日見太行,險峻稱第一。
我初入山來,麻田度良夕。六年戰平原,山居睡沉寂。朝來啟戶牖,山光照四壁。
迎麵仙人峰,側觀似飛騎。又似南麵朝④,又似相讓揖。又似張錦屏,榜題揮彩筆。
又似三人會,俯首方對弈。又似故友逢,抵掌談昔昔⑤。眾山齊南向,萬馬奔飛檄⑥。
忽然一轉折,昂首與天逼。相看長不厭⑦,萬幻數難悉。
因念抗戰中,華北阻寇騎。平型雁門捷,陽堡顯奇跡。妙峰戰北平,翼東敵逃逸。
大軍出雄關,滿蒙斧初劈。東進抵渤海,齊魯喜洋溢。南進戰蘇皖,淮泗波濤激。
西征向鄭洛,中原撐半壁。江淮與河漢,四望紅旗立。南去海南島,珠江風暴急。
敵後三戰場,馳騁羽書疾。決策賴延安,太行天下脊。一九四二年,苦戰破鐵壁。
主力與民兵,敵軍盡戰栗。始知不義戰,厥功永難畢⑧。
人心有向背,所到皆振臂。政治尊民主,聯合定大計。經濟重生產,首事減租息。
文化歸大眾,工農兵統一。民間藝術源,提煉顯神跡。教條毒害多,新舊皆有弊。
惟在實踐中,創造合實際。請看解放區,人足家自給⑨。盜匪告肅清,乞丐無處覓。
稼牆與工商⑩,生產事蓄積。在在無貧乏⑪,耕三而餘一。大同尚有期⑫,小康已中的。
華夏五千年,治隆誰能匹?以此言抗戰,到處破強敵。以此言建國,掃除苛政跡。
可憐頑固派,摩擦空費力⑬。可憐敵與偽,泥足危岌岌⑭。人民革命軍,狂潮如卷席。
沛然誰能禦⑮?四海望寧一。辛勤四年來,收功在近紀。
籲嗟乎!黃河東走匯百川,自來表裏太行山。萬年民旅發祥地,抗戰精華又此間。
山西在懷抱,河北置左肩。山東收眼底,河南示鼻端。長城大漠作後殿,提攜捧負依陝甘。
更有人和勝天時,地利攻守相攸關。創業不拔賴基地,我過太行夢魂安。[1]

編輯本段注釋譯文

①太行山:在山西高原與河北平原間。抗日時期朱德、劉伯承、鄧小平等同誌率領八路軍前線指揮部及一二九師在此創建抗日根據地,是晉冀魯豫解放區的領導中心。
②清漳:即清漳河。源出山西省黎城縣,西南而流,至河南省林縣與濁漳河匯合,以下稱為漳河。
③五嶺度三載,羅霄歲餘寄:前句指作者於1935至1937年在贛粵邊五嶺山區堅持了三年遊擊戰爭。後句指作者於1928年至1929年同毛澤東、朱德等一起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領導武裝鬥爭。歲餘寄,即寄歲餘,住了一年多。
④南麵朝:麵朝南。古代以麵朝南為尊位,君住臨朝南麵而坐,因此把為君稱做南同為王、南麵稱孤等。
⑤抵掌談昔昔:擊掌長談。形容坦率無拘束地交談。抵掌,擊掌。《戰國策·秦第一》(蘇秦)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抵掌而談,趙王大悅,封為武安君。昔昔,過去的事情。
⑥飛檄:緊急的軍書。檄:古時傳遞的用於曉諭、征召或聲討的文書。
⑦相看長不厭:對著太行山,總是看不夠,表示作者對太行的戀慕之情。李白《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羽書:古代的緊急軍事文書。上插羽毛以示緊急,故名。
⑧厥功永難畢:敵人的罪惡目的永遠也達不到。厥,其;功,事功。這裏指敵軍的掃蕩。畢,完成。
⑨人足家自給:成語家給人足或人足家給的變化。形容家家生活充裕。《史記·商君傳》:(商鞅變法)行之十年,秦足大說(同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又,西漢司馬談《論六家要旨》:強本節用,則人給家足之道也。給,富裕。
⑩稼牆:泛指農業勞動。
⑪在在:處處。耕三而餘一:耕種三年,除食用外,還有一年的糧食儲備。《禮記·王製》: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淮南子·主術訓》:夫天地之大計,三年耕而餘一年之食。
⑫大同:儒家傳說中存在於夏屬、商湯之前的理想社會。《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自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細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是謂大同。小康:與大同相對而言,謂禹、湯、文、武、成王、周公時代,以天下為家,雖政治修明,人世間康樂,猶不及大同之世(參見《禮記·禮運》)。這裏指解放區人民已過上豐衣食的幸福生活,達到了小康水平。中的,達到。
⑬摩擦空費力:是說國民黨頑固派策劃的一次次反共高潮都是枉費心機,白費力氣。
⑭泥足危岌岌:是說日寇與偽軍像泥足巨人一樣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麵臨著滅頂之災。岌岌:形容危險的樣子。
⑮沛然:即盛大。沛然誰能禦,指強大的水流由高處向低處傾瀉,勢不可擋。《孟子·梁惠王上》:如水之下,沛然誰能禦之。寧一:安寧、統一。
⑯提攜捧負:猶言扶著抱著,這裏是領導的意思。[2]

編輯本段創作背景

陳毅為參加中共七大,於1943年11月25日由淮南黃花塘軍部輕裝簡從啟程,先後渡過了洪澤湖微山湖,走過沛縣、豐縣、曹縣、安陽,越過了平漢鐵路,沿清漳河北行,在1944年元旦以後,平安到達太行山區晉冀交界入左權縣麻田。麻田是當時八路軍前方總指揮部所在地,而左權縣是晉冀魯豫解放區的中心。陳毅在麻田與鄧小平騰代遠等會合,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因為七大還不能馬上召開,中央來電讓陳毅不用急於趕路,在太行山了解一下整風經驗。正好陳毅痔瘡發作,行動不便,也就在此暫住下來。陳毅在太行山期間,除了解華東的整風經驗之外,還閱讀了鄧小平提供的許多他以前該讀而沒有讀到的中央文件,思考了許多問題,並於1月25日甲申年春節,有幸領略了太行山軍民節日的盛況和精神。2月初,陳毅按毛澤東電報指示,由太行山啟程,3月7日到達革命聖地延安,實現了他與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自1934年10月主力紅軍和中央領導機關撤離中央蘇區之後的首次重逢。在太行山休整期間的所見、所聞、所思,使陳毅對太行山革命根據地和太行山領導同誌倍感親切,遂以雄渾豪放的筆墨寫了《過太行山書懷》,以記此次壯行。[3]

編輯本段作品鑒賞

該詩是一篇吟詠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戰爭的英雄史詩,也是詩人自己征戰不歇的革命鬥爭生涯的忠實記錄。在該詩中,作者用了大開大闔的手法,縱論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敵後戰場的發展局麵和抗日根據地政治、經濟、文化方麵的巨大成就,把寫景、抒情與政論三者結合起來,一氣嗬成,斐然成章,是一篇少見的詠寫抗戰史實的作品。全詩六節中,第一、三兩節描繪了太行山奇峰林立、雲霧繚繞、溪流潺潺、園田秀麗的自然風光和奇幻景象;第二節回顧了自己投身革命以來,轉戰南北,廿年不暖席的光榮戰鬥曆程;第四節回顧了抗戰以來我黨所領導的抗日革命武裝英勇奮戰的史實,高度讚揚了抗日健兒在各個戰場上四處出擊、所聞、所曆,描述了革命根據地政治民主、經濟繁榮、文化發展的大好局麵,高度評價了根據地軍民的傑出貢獻,嘲笑了國民黨頑固派製造反共摩擦、掀起反共高潮的枉費心機,展示了四海望寧一、收功在近紀的勝利前景和美好未來;最後一節以無比的熱情頌揚了黨中央、毛主席建設鞏固的抗日根據地決策的英明正確,說明了天時、地利、人和再加英明正確的領導,是取得抗日戰爭和革命事業勝利的重要保證。
這些包括了自然景觀,戰爭史實,個人戰鬥曆程與解放區政治、經濟、文化發展麵貌的多方麵內容,以作者過太行的所見、所想、所思、所議為串連引線,以作者對革命根據地的無比熱愛和黨中央、毛主席的深情頌揚為粘和劑,層次分明而流轉通暢地交融為一個渾然統一的藝術整體,真可謂內容豐瞻,結構宏偉,大氣磅礴。作品在整體結構方式上采取大開大闔的手法,以對太行山千崖萬壑、奇異鄉姿的自然美景的描繪起興,以對太行山革命根據地的地理位置及其在中國現代革命戰爭中的重要地位結尾,各部分之間的起承轉換也如行雲流水,自然流暢。第一節由太行山的轉峽奇峰、雲霧白雪寫到清漳垂柳、田園村舍,結尾的無與江南異既是對太行風景的評價,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第二節對自己近20年南國征戰的回想。第三節緊承第二節結尾處對太行山殊多雄姿態、險峻稱第一的觀感,展開想象的翅膀,以奇妙生動的比喻寫出了太行山相看長不厭,萬幻數難悉的雄偉姿態。第四節中,詩人想象的翅膀由自然之境的飛翔轉而折向戰火連天的大地,由萬幻數難悉而因念抗戰中取得的比之奇幻雄壯的自然景觀更加壯麗萬千的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由第四節所回敘的敵我的不同戰績和戰局的變化,順理成章地又引出了第五節開頭的人心有向背之歎和對解放區治隆誰能匹的輝煌成就的敘述與議論。最後一節,則緊承第五節結尾的辛勤百年來,收功在近紀,又回到太行山根據地的重要戰略位置上來,並由根據地軍民克敵製勝的條件讚頌了黨中央、毛主席的英明決策和領導。全詩就這樣筆走龍蛇,上下關聯,左右盤桓,回環旋繞,詩意跌宕多姿,變化多樣,而意韻卻流貫通暢,一氣嗬成。
由於該詩的內容是記述作者過太行山的所見、所思及由此引起的對自己的革命曆程和抗日軍民光輝業績的回想,所以全詩在寫作手法上主要以敷陳直言的賦法為主,尤其是第一節對太行山自然景觀的描繪,第二節對自身戰鬥曆程的回想,第四、五兩節對抗日軍民抗日業績和根據地建設的概述,主要都是直言其事、隨物賦形、體物寫誌。[4]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陳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名世俊,字仲弘,四川樂至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詩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新中國第一任上海市長,曆任國務院副總理兼任外交部部長等職。   
陳毅兼資文武,博學多才。有多種軍事、政治論著和詩詞著作,編為《陳毅軍事文選》、《陳毅詩詞選集》和《陳毅詩稿》等。[6]









左權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


高源 郭俊堃 朱書緣 向光華

2009年06月10日15:53  來源:人民網


  巍巍太行綿延不絕,形勢險峻,天然屏障,曆來被視為兵要之地。八年抗日戰爭就曾在這裏留下深刻的印記。如今,凝結著重大民族使命和太行精神的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就位於太行之畔——左權縣,在新時代背景下,依舊為我們講述著那段戰火彌漫,萬眾一心、同仇敵愾、威武不屈、前赴後繼的崢嶸歲月。

  左權縣位於太行山中段,南通長治,北臨陽泉,西接榆次太古、太原,東交邢台邯鄲。春秋時屬晉。戰國時期,初屬韓,後屬趙。秦時屬上黨郡。東漢末年始置轑河縣。之後,曆代隸屬多變,幾易其名,有轑陽、遼陽、遼山、遼州、遼縣之稱。1942年5月,左權率部隊與敵鏖戰於麻田附近的十字嶺上,為掩護總部首長與群眾轉移,不幸以身殉國,終年37歲。遼縣人民悲痛萬分,萬人上書要求以左權名字作為縣名,經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批準,於 1942年9月18日將遼縣改名左權縣。

  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前敵總指揮部在左權麻田駐紮五年之久。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區黨委、一二九師司令部都長期在左權境內駐紮。朱德、彭德懷、劉少奇、左權、楊秀峰、李雪峰、劉伯承、鄧小平、陳毅、徐向前、楊尚昆、羅瑞卿、劉華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長期在這裏運籌帷幄。在那一段國家和民族處於危亡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領導人領導太行兒女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百折不撓、艱苦奮鬥,為革命需要樂於奉獻、勇於犧牲,展現出勇敢頑強、不畏艱險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誕生在太行山革命根據地這種精神被尊稱為“太行精神”,正是依靠這種精神,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趕走了侵略者、支援了解放戰爭,更依靠這種精神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概況

  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位於左權縣麻田鎮上麻田村西南,1981年由八路軍總部麻田舊址擴建而成,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列入國家紅色旅遊經典名錄。“黃河東走匯百川,自來表裏太行山。萬年民族發祥地,抗戰精華又此間。”這是戰爭年代陳毅元帥在麻田八路軍總部停留期間寫下的名篇長詩《過太行山書懷》中的詩句,在詩中陳毅元帥把這裏稱作了民族發祥地。

  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占地麵積4700平方米,其中18個展室麵積為697平方米,展室分為總部由三個自然院落組成,包括辦公室舊址(內有“八路軍總部在麻田”、“彭德懷生平”兩個展館);鄧小平舊居(含“小平同誌在太行”展館);左權、羅瑞卿舊居(內含老首長回訪題詞,回訪照等專題展覽)三大部分,館藏革命文物183件,展室陳列圖片370幅。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始於1980年成立並對外開放,現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防教育的紅色基地。為了弘揚八路精神,繁榮麻田的紅色旅遊業,總部紀念館於2003年6月份成立了“八路軍藝術團”,全團人員38人。藝術團深入挖掘當年的革命故事,再次展現偉人的高大形象,運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左權小花戲,左權民歌,歌舞等形式,讓遊人來館參觀,“走一趟革命聖地,看一台革命節目,聽一首革命歌曲,目睹一次偉人的形象,接受一次傳統教育。”

  麻田八路軍總部曆史

  1937年“七七”事變,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八路軍總部下轄的129師、120師、115師先後東渡黃河抗日。華北敵後抗日遂以八路軍為主體的遊擊戰爭進入主要地位。1940年8月,聞名遐邇的“百團大戰”,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抗日的決心和信心。就是這次戰役即將全麵勝利之時,1940年11月7日,八路軍前敵司令部(以下簡稱“總部”),野戰政治部經涉縣劉家莊到達遼縣大林口村,次日,總部進駐武軍寺村,彭德懷副總司令、左權副參謀長、羅瑞卿主任等首長隨同總部機關到武軍寺。11月8日,中共中央北方局機關進駐遼縣下武村,北方局書記楊尚昆也同時到達,這時,冀南銀行等機關也先後遷來左權。129師司令部、新華日報社、魯藝分校也在此前後進駐遼縣,遼縣成了領導華北人民抗日的首腦機關所在。1941年7月1日,總部由武軍寺移駐麻田鎮,直到取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1945年8月15日,總部才離開這裏。八路軍總部、中共中央北方局在麻田地區駐紮和戰鬥了將近5年之久。因此,在抗日戰爭最關鍵的5年中,麻田鎮實際上就是華北軍事、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中心,因而後來也就被譽為“第二延安”、“小延安”的美稱。

  左權將軍麻田故居

  左權將軍壯烈犧牲在遼縣麻田附近的十字嶺上,1942年9月18日,遼縣為紀念左權將軍而變更縣名,從此在中國的版圖上出現了“左權縣”。在這裏,左權將軍整整生活、戰鬥了五年之久,為抗日戰爭的勝利貢獻出畢生精力。

  左權將軍(1905-1942),出生在湖南醴陵平橋鄉黃茅嶺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半歲喪父,生活艱辛,但少有壯誌,讀小學時就憤筆疾書“莫忘五九國恥”等標語四處張貼,以反對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入中學後,閱讀進步書籍,誓為改造中國社會而獻身。1924年3月,左權考入廣州陸軍講武學堂,同年11月轉入黃埔軍校,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東征。1925年2月,由陳賡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到蘇聯學習。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雲蘇聯陸軍大學學習。1930年4月回國即到中央革命根據地工作。抗日戰爭爆發後,左權任八路軍副參謀長,前方總部參謀長。1937年7月他率總部和所屬部隊東渡黃河,開始了創建華北抗日根據地的偉大事業。他參與了百團大戰整個戰役和平型關大捷的指揮。1940年11月8日隨總部到達遼縣武軍寺,1941年7月隨總部移駐麻田,協助彭德懷同誌指揮了許多著名戰役,親曆了黃崖洞保衛戰,十字嶺突圍戰等無數次激烈的戰鬥,1942年5月25日壯烈犧牲,是我國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最高級將領。

  左權將軍文武兼備,知識淵博,不僅善長軍事指揮,而且有很深的軍事理論修養,撰寫了多篇軍事論文,指導了華北抗日戰爭。劉伯承、鄧小平在後來回憶中說:“左權是善於從經驗中抽取與總結出原則理論,發現規律,來指導新的實踐的八路軍最優秀的將領之一”。

  彭德懷生平展覽館

  彭德懷將軍(1898年-1974年),湖南湘潭人,是我國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是我黨我軍的傑出領導人。

  彭德懷將軍大革命時期曾在國民革命軍任營長、團長。大革命失敗後,堅持反對國民黨新軍閥,秘密組織士兵委員會,支持工會、農會和學生會的革命活動。192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7月領導了平江起義,成立紅軍第五軍,開辟了湘鄂根據地,11月率紅五軍到達井崗山,在毛澤東同誌領導下堅持井崗山鬥爭,反“圍剿”作戰,親曆了二萬五千裏長征。到達陝北後,參與指揮了紅軍東征。曆任中國工農紅軍師長、軍長、三軍團總指揮、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陝甘支隊司令員,紅軍前敵總指揮。抗日戰爭時期,擔任八路軍副總司令、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書記。隨著總部進駐遼縣,他在遼縣武軍寺麻田總部主持工作,在抗日戰爭最激烈的五年之中,他在麻田運籌帷幄,指揮了華北的抗日戰爭。

  麻田的五年抗戰中,彭總指揮了多次著名戰役,經曆了黃崖洞保衛戰、十字嶺突圍戰等多次殘酷的戰鬥,為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抗日戰爭勝利已經60多年,彭老總,耿直剛正,作戰勇敢,廉潔奉公,嚴於律已,慈心待民的形象早已化作太行山上的蒼鬆,屹立於巍峨的山崖,永遠活在麻田人民的心裏,活在遼縣人民的心裏,活在全國人民的心裏。

  當代紅色旅遊的教育意義

  走進左權,走進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一部恢宏的抗戰曆史展現在人們麵前。左權縣,以革命紀念地、紀念物以及它們所承載的革命精神為內涵,以現代旅遊為基本形式開展紅色旅遊,組織接待全國各地的遊客參觀遊覽革命聖地、學習革命曆史知識、接受革命傳統教育,使得到此的遊客振奮精神、放鬆身心、增加閱曆。發展紅色旅遊,對於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增強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的愛國情感具有重要意義;發展紅色旅遊,既是打造中國特色旅遊品牌、繁榮旅遊經濟的重要內容,更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的一項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的戰略工程,同時展示我國新時代風貌的重要途徑。

  紅色旅遊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是我們各項工作的指針。發展紅色旅遊,實行紅色、綠色、古色旅遊資源互融,區域旅遊線路互連,城鄉旅遊市場互動,海內外客源互流,實現地區間經濟效益再分配,既符合科學發展,又能促進城鄉、區域、經濟社會、人與自然、國內與國外的協調。

  發展紅色旅遊有利於加強和改進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我國已進入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麵對新形勢、新任務,愛國主義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進和創新。積極發展紅色旅遊,寓思想道德教育於參觀遊覽之中,將革命曆史、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通過旅遊傳輸給廣大人民群眾,有利於傳播先進文化,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愛國主義教育效果。紅色旅遊是新形勢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在推進旅遊產業發展的同時,也推進了精神文明的建設,滿足了人民群眾對“紅色文化”的需求;紅色旅遊是培育“紅色”下一代的重要課堂。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教育是我黨一項重要的任務,旅遊是青少年普遍喜歡參與的時尚型、文化性的高層次生活消費活動,具有很強的學習、教育功能。通過開展“紅色旅遊”活動,可以將革命曆史知識、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以旅遊的方式傳輸給廣大青少年。

  發展紅色旅遊有利於保護和利用革命曆史文化遺產。革命曆史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特別是革命老區的紀念館、革命遺址、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的重要陣地。通過發展紅色旅遊,把這些革命曆史文化遺產保護好、管理好、利用好,對於建設和鞏固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陣地,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製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發展紅色旅遊將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培育發展旅遊業新的增長點。紅色旅遊作為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滿足旅遊需求、促進旅遊業發展,增強旅遊業發展後勁,開拓更廣闊的旅遊消費市場,具有積極作用。可以將曆史、文化和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培育特色產業,促進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帶動商貿服務、交通電信、城鄉建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擴大就業,增加收入,為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萬年民族發祥地,抗戰精華又此間——太行山,中國抗戰的脊梁 (圖)


萬年民族發祥地,抗戰精華又此間——太行山,中國抗戰的脊梁

  紅日照遍了東方,
  自由之神在縱情歌唱。
  看吧,
  千山萬壑,銅壁鐵牆,
  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
  氣焰千萬丈。
  聽吧,
  母親叫兒打東洋,
  妻子送郎上戰場。
  ……

  聽著這慷慨激昂的歌聲,仿佛又回到了抗日戰爭時期的太行根據地,看到了太行山的聳峰,看到了太行山的紅日,看到了太行山的銅牆鐵壁。
  
  太行山,矗立在中國大地上,

  太行山,矗立在人們心靈中。

  太行山的確是英勇不屈、浴血奮戰的整個中華民族的化身。

  我在太行期間,迎擊日軍大掃蕩、 曾輾轉於清漳、濁漳之間,直攀武鄉煙裏、磚壁絕頂之上。朝晨看:“紅日照遍了東方,自由之神在縱情歌唱”;暮日望:“千山萬壑,銅壁鐵牆,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我們多少英雄豪傑,在這兒鏖戰,撐起了半壁河山。我們多少戰友烈士,在這兒血染黃沙,永埋忠骨。正是這一切凝成了太行山的神魄。太行山!你將呼嘯長天,排闥大地,千秋萬代,熠熠閃光……

  在那兒戰鬥過的人,

  在那兒留下的不僅僅是腳印,

  同時留下生命的深深痕跡。

  飲過漳河水的人,

  不會忘記太行山。

  太行山,北起拒馬河穀,南至晉豫邊境的黃河沿岸,綿延數千裏,中有上黨(長治),位於山西省的東南部,是太行山的核心地帶,這裏,群峰林立,海拔在1500—2000米之間,長河湯湯,漳河水日夜奔流不息。

  特殊的地理環境,往往承載著特殊的使命。古人謂其“肘京洛而履蒲津,倚太原而跨河朔”。所以,曆來被視為“用武之國”和“兵爭要地”。

  戰國時的秦趙“長平之戰”,十六國時的“潞川之戰”,五代時的晉梁潞州“夾寨之戰”,後周與北漢的“巴公原之戰”,北宋初趙匡胤平定李筠的“澤州城之戰”,都發生在這裏。而祖祖輩輩生活在太行山上的人民,每逢國家有難,總是奮臂而起,保家衛國,慷慨赴死,死而無怨。

  公元到了1937年的時候,太行山上又迎來了一次最為濃烈的血與火的考驗,“七七”事變,日本人舉著血腥的屠刀,在中國的大地上肆虐。

  為了和平,為了正義,為了民族和人民,八路軍東渡黃河,挺進太行,八路軍的最高指揮機關先後在太行的潞城和武鄉安營紮寨,朱德、彭德懷、左權、劉伯承、鄧小平這些中華民族的精英們,在這裏運籌帷幄,指揮若定,開創了抗日根據地,建立了民主政權,醞造了一個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振奮了民族精神,挺起了中華的脊梁。

  八路軍進入太行後,把他自身所蘊含的先進性深深紮根於這片肥沃的土壤,吸取了上黨山水豐富的養料,就如同一株充滿了生命力的大樹,挺天拔地,開展了人民的戰爭,創立了人民的政權,發展了人民的文化,挺起了太行山的脊梁。

  正如陳毅1944年1月由華中而達延安路經太行所看到的那樣:
  
  黃河東走匯百川,
  自來表裏太行山。
  萬年民族發祥地,
  抗戰精華又此間。

  山西在懷抱,
  河北置左肩。
  山東收眼底,
  河南示鼻端。

  長城大漠作後殿,
  提攜捧負依陝甘。
  更有人和勝天時,
  地利攻守相攸關。

  創業不拔賴基地,
  我過太行夢魂安。

  
  八年抗戰,太行抗日軍民在這裏對日軍開展了神頭嶺之戰、長樂灘之戰、關家堖之戰、黃崖洞保衛戰、百團大戰、沁源圍困戰等諸多著名戰鬥和戰役。創造出了地雷戰、窯洞戰、急襲戰、伏擊戰、圍困戰、破襲戰……,這些戰役、戰鬥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威風,打掉了侵略者的銳氣,撐起了太行的一片藍天。

  八年抗戰,共產黨和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在這裏建立起了抗日民主統一戰線,發動人民群眾當家作主,使祖祖輩輩在這塊土地上深受剝削和壓迫的人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政權。

  八年抗戰,太行抗日軍民在這裏共度災荒,恢複經濟,發展生產,共同開展大生產運動,在建立革命政權、發展邊區生產方麵創造了許多新的經驗。

  八年抗戰,太行在戰火與硝煙中鑄造了獨特的根據地文化,它與軍事武裝、勞動大軍一起構成了根據地牢不可破的銅牆鐵壁,對於根據地的鞏固、壯大和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八年抗戰,鄧小平在這裏開辟了他思想理論的試驗田,提出了許多有關政治、經濟、科學以及其它領域裏的獨到的見解和重要的理論,不僅指導了當時太行抗日根據地的不斷發展壯大,而且成為日後鄧小平理論的重要源頭。

  而今,閃著紅色光輝的舊址和紀念地遍布太行,著名的有建於武鄉縣的八路軍總部紀念館,磚壁、王家峪八路軍總部舊址和朱德總司令親手種下的五星楊;有在全國最早建立的長治太行太嶽烈士陵園;有武鄉關家堖、長樂、潞城神頭嶺等抗日戰場遺址和沁源圍困戰遺址;有黎城黃崖洞八路軍兵工廠舊址,廣誌山八路軍總部後方醫院舊址;有屯留老爺山、長子北高廟、長治市北關橋等上黨戰役遺址。這一處處遺址和建築,不但是曆史的見證,也成為人們遊覽、觀賞、緬懷曆史和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和最佳場所。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薄熙來逃離秦城監獄!!!”——————是網絡謠言吧?
  • 郼、殷、衣、商、章、漳 的關係
  • 咱們工人有力量,三千萬人齊下崗。工資好比眉毛短,物價猶如頭發長。
  • 習近平班子擺出了離譜的戲譜 轉貼
  • 習近平夫人彭麗媛穿著應節儉 組圖 轉貼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