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臺灣人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續

回答: 為什麼臺灣人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Smileymoon2013-03-30 09:27:04

《921大地震》

之後1999年,臺灣發生近年來最大的地震-921大地震,造成兩千多人死亡,十餘萬戶房屋損毀,是臺灣近年來傷亡最大的天然災害。當時國際紛紛對臺灣伸出援手,但北京政府聲稱國際救援物資以及捐款必須交由北京政府統籌,各國救難隊需要北京政府允許才可以進入臺灣,並且多方延誤外國救援團體來台以及擅自代表臺灣人民向各國致謝。這些中國政府的作為,臺灣人民是看在眼裡,怨念在心裡。

《SARS非典疫情》

2003年SARS非典疫情擴散,由於中國掩蓋非典在廣東的疫情,直到擴散鄰國後才向各國道歉。但隨著疫情一發不可收拾,臺灣也成為非典疫區,由於臺灣不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內,無法接收最新防疫報告與防疫政策建議,因此臺灣決定申請加入世衛組織。但此舉遭中國強烈反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在世衛大會中發表:『(對於邀請臺灣加入世衛組織)於法不符,於理不容,於情不合。』會後臺灣記者向中國代表團詢問說:『你聽到臺灣兩千萬人民的需要嗎?』中國官員沙祖康堅硬表示:『早就該拒絕了』,之後沙祖康更說出『誰理你們』這四個字。

『誰理你們』

非典對臺灣來說,是個全民危機,但中國政府在這次災害的表現嚴重失常,根本沒把臺灣人民當」人」看,尤其是當這個新聞在臺灣播放時,大大傷害臺灣人民的情感,對臺灣身份認同影響相當大。所以臺灣人民常常說,其實民進黨的最佳助選員就是最反對民進黨的中國共產黨。除此之外,中國對臺灣人的在大陸的生活政策也令臺灣人覺得自己在中國被視作是外國人。如在2003年前,共和國遊樂區的門票是屬於雙軌製,也就是說中國人買較便宜的票,外國人買的是比中國人貴幾倍甚至是十倍以上的票。臺灣人一定得買外國人買的票,買中國人的票還被要求重新購票。
 
再來是中國人對外國人進入西藏有額外的管製,必須申請入藏旅遊確認函(入藏證、入藏函)通過後才能進入西藏,但共和國的規定就是臺灣人與所有持有非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的外國人一樣,要進入西藏必須先申請入藏函,重點是港澳人士不用申請。就以我個人經驗來看,有一次參與北京某團體的聚會,在北京成府路上的萬聖書店舉辦,其中一位參與的同學是臺灣人,而他是就讀於中國政法大學,那時因為時間已經太晚,肯定會因為門禁回不去宿舍,因此舉辦單位就幫他訂了一間在萬聖書店旁的旅社。因為活動辦得很晚,超過十二點了,在中國住宿都要登記身份證,台灣同胞因為沒有身份證是拿著臺胞證入宿。可是當櫃檯人員看到那位臺灣同學拿著臺胞證時,就表明過了12點外國人不可以入住。接待的人大同學就很生氣,說哪有這種規定!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等理由都出來了。可是櫃檯人員就是一句話說:『臺灣人就是外國人,你自己去問北京市公安,他們就是這樣規定,過十二點我們不收外國人。』然後要求我們離開旅社。

同行的一位大陸同學感嘆地說:難怪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臺灣人來大陸,『藍的會變綠的,綠的會變成深綠。』 所以在共和國的身體力行下,告知臺灣人一個明確的訊息:『臺灣人不是中國人』。於是國民黨四十年的洗腦教育就被完全抵消,這也是共產黨令人欽佩的地方。

雖然臺灣人的自我認同在陳水扁執政下(2000~2008),因為陳水扁刻意營造臺灣主體意識造成臺灣人的反感,自我認同的比率沒有明顯增加。但在2008年後,隨著馬英九政府的親中政策開始實行,臺灣人的自我認同已呈現一去不復返潮流,馬英九再怎樣努力也無法阻擋臺灣民眾認為自己是臺灣人的認同了。

共和國政府又推波助瀾不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宣稱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省份。對臺灣人民來說,這是中國在公開說謊。而且共和國的對台政策,就是消滅中華民國政權,意圖破壞臺灣人民的生活,在這樣的疑慮下,臺灣人怎會對『中國』有好感呢?
 
我想一定有人問,為什麼我不提中國對臺灣的好呢?因為從人性角度,人本來就比較容易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壞,比較不容易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好。就像是現在大部份的中國人一談到美國與日本,便會聯想到美國帝國主義以及日本在二戰的侵略,而自動忽視美國在二戰時對中國的援助以及現代科技的發明與日本戰後給予中國的開發貸款以及各方麵的無償援助。

而且,如果你是位男生,你想追求一位美好的女孩,你千方百計去討好他,可是你卻又常常對他拳打腳踢,你覺得你會追到那位女孩嗎?

中國常常義正嚴詞的要求其他國家『不要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如果中國還認為臺灣人民是中國人的話,可不可以請中 國不要再傷害自己人民的感情呢?

3.臺灣人在文化上找不到認同:

要讓臺灣人認為臺灣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認同自己是中國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臺灣人覺得自己的文化和中國大陸現有的文化相同。但由於兩岸分隔60年,兩岸人民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社會製度與社會風氣下,因此兩岸文化的演繹、對傳統文化的態度兩岸呈現極大的差異,而這差異讓臺灣人感受到臺灣與中國的不同。

在文化演繹的部分,海峽兩岸自1949年後經歷不同的政治製度與各自發生的歷史事件,使原本屬於中華文化圈的大陸與臺灣出現不同演化,如簡體字與繁體字的使用已使海峽兩岸字典出現的明顯差異,兩岸使用的中文 辭彙差異相信有一日將比英美英文辭彙差異大的多。

再不用說對同一事件,兩岸人民很少有共通的情感。比如劉翔拿奧運田徑金牌,大陸人民會感到無比驕傲,但臺灣人民會毫 無感覺。

王建民在美國職棒大聯盟拿勝投,臺灣人會感到歡樂無比,但大陸人會問說他是誰?更何況對同一件政治事件,如1995年李登輝訪美兩岸人民甚至會出現相反的感覺。在對傳統文化的保留上,兩岸也出現極大的歧異,大陸由於出現破四舊立四新等運動,對傳統文化不友善對待,這也是兩岸出現分化的原因。

如在臺灣民間信仰裡,臺灣的佛教、道教都可追根溯源到大陸。例如臺灣的媽祖信仰皆可溯源到福建莆田湄洲;三山國王信仰則可追溯到廣東潮州。但由於文革破壞,造成大量廟宇損毀,現有湄洲媽祖祖廟以及廣東三山國王祖廟皆經歷文革浩劫,同樣遭到神像搗毀、建築遭破壞、祭祀儀式被迫中止、神職人員被批鬥等宗教迫害。雖於改革開放後得到臺灣各廟宇捐助修復,但已失去一脈相承統的情感。

且中華人民共和國由於提倡唯物主義和無神論,不鼓勵宗教行為,在臺灣常見的進香以及繞境等民間宗教活動在中國完全消失,這些原本屬於傳統中國生活中的一部分反而在臺灣深化,在臺灣人的眼中,現在中國所謂的宗教儀式以及傳統活動,表演的意義遠大於實際的意義。在臺灣這些所謂的傳統,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又加上黨對宗教採取嚴格管製,黨組織深入宗教團體,因此在中國常出現違反宗教精神的神職人員,於是在中國神職人員成為鬧劇:道士不像道士,和尚不像和尚。如河南嵩山少林寺住持釋永信,有『少林寺CEO』的稱號,將少林寺沾染了商業氣息,讓佛門重地失去了莊嚴。

相反的臺灣則是個明顯的對比,在臺灣對於民間宗教與傳統文化的態度與中國決然不同。在臺灣所有城鎮,都是以當地信仰廟宇為中心發展而成,廟宇在農村提供公眾集會的場所,舉辦各類活動,有時甚至廟宇成為了各種小吃的集散地,發展成夜市。

在臺灣祭拜神明是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當然其他宗教或是無信仰者是例外),人民遇到各種難解決的問題時都會去寺廟求問神明,以現在的眼光來說也許不科學是迷信,但人們還是習慣遵從祖先們方式試著去祈求神明保佑。你可以在月下老人前看到眾多善男信女在求姻緣,也可以望見考生們希望文昌帝君能保佑他們考試順利,而婦女們則是希望註生娘娘賜予夫妻一個健康的寶寶,這一切在臺灣的廟宇無時不刻的都可以見到,人民虔誠的向神明訴說他們的問題與希望,更多的是向神明的感恩。

於是在傳統文化的保存上,中國讓臺灣人徹底失望了,加上分治後雙方文化各自發展,讓臺灣人感受到自己與中國明顯的不同。臺灣人認為他們是生活在現代中華文化下的人,他們喜歡中華文化,也認同中華文化。但我們要分清楚是,臺灣人認同的中華文化並不等於現在在中國的中國文化。

4.中國在世界上的名聲

中國把中國這塊招牌給弄臭了雖當今中國聲稱已恢復大國榮耀,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國,但由於國家價值觀明顯與大部分國家相異,且社會瀰漫著物質主義,導致人民精神信仰空洞與社會道德崩潰,讓外人見到中國發生的各種社會事件,隻能用『驚人』來形容。

先前在廣東佛山,一輛貨車壓倒一位兩歲的小女童王悅後肇事逃逸,這已經讓人心痛。但驚人的是,隨後經過的十八位路人,卻視而不見不願伸出援手,從重傷的女童旁走過,爾後又一輛貨車同樣輾過後逃跑,最後才由一位元社會底層的拾荒者伸出援手,但早已過了黃金急救時間,女童在醫院離開了人世。

這絕對不是個案,各種道德淪喪德的事情在中國早已層出不窮,如包二奶,公器私用、扶摔倒老人被告。還有地溝油、三聚氰胺奶、瘦肉精等眾多食品安全問題,相信你已經充耳不聞了。

中國的經濟在改革開放後蓬勃發展,已經是全球不可忽視的力量。除了令人稱羨的經濟層麵外,卻沒有相對應完善的社會製度,以及令人嚮往的文化與價值觀,於是當今的中國卻在精神文明的建設上迷失了方向。

沒人把路口的紅綠燈當真,排隊是奢望而插隊是常態,在公共場合不顧他人大聲喧譁。『八榮八恥』成了空話,自私自利成為標準。做事情爭先恐後,似乎慢一秒就是吃虧成為了中國人的標籤,諸如此類的負麵印象不勝枚舉。當然中國還是有人堅持文明生活的,但是在廣大的同胞踐踏下,中國人的形象一瀉千裏一去不返。

在國家的形象方麵,不同的價值觀體係下的外人對中國充滿了不明白與不諒解。不瞭解為什麼中國要在西藏新疆的實施如此強硬的政策;搞不清為什麼北京能見度都已經不到100公尺了,都還隻說是『輕微汙染』;對中國為什麼用『墮胎』這種殺人的方式來控製人口感到恐懼;對為什麼關閉北京農民工子弟小學,讓三萬兒童輟學,另一邊卻投入十億人民幣執行希望工程援助非洲教育感到疑惑;不明白為什麼死於汶川地震的小學生名字是國家機密。

不明白有幾千萬人民生活在貧窮線下,但國家卻鋪天蓋地舉辦各種鋪張浪費的活動。不瞭解溫州動車追尾事件後,中國的決策不是停駛高鐵好好調查出事原因,而是就地拆解、掩埋車廂。太多太多對中國不明白,於是中國世界上第二大經濟國的光輝形象,蒙上了一層陰影。

這些對臺灣人來說,距離還太遠。但隨著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後,創造了臺灣一般百姓與大陸人直接接觸的機會,於是隨著臺北故宮博物院變成了吵鬧的夜市;大陸旅客無視禁煙的標示在禁煙區吸煙;甚至在臺灣著名景點野柳女王頭上,刻上簡體字的『中國常州趙根大』紀念到此一遊;為了搶奪阿裏山小火車座位,兩團大陸旅行團在車站月臺大打出手。這些不文明的行為,直接影響了臺灣人對『中國』的印象。

所以臺灣人降低對『中國』的認同,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中國自己把中國這塊招牌給砸了。

5.是生活方式的選擇

與其說臺灣人認同臺灣,不如說他認同的是臺灣的生活----一個民主製度與公民社會融合在一起的日常生活。他所受的教育,是教他如何成為一個公民,而不是有老師教導他說:『紅領巾,是國旗的一角,是烈士們用鮮血染紅的』。孩子本該快快樂樂的學習,不該有這些沉重的包袱。在他懂事後,也不必唸著連他都不相信的政治課本。他畢業後,可以在全台找工作,想住哪就住哪,不必在自己的國家裡遷移還需要辦理個暫住證。遷戶籍對他來說就像是便利商店買個東西一樣簡單,因為戶籍對他的影響,隻在地方選舉時,選票上有著不同的候選人而已,甚至他的大學入學考試,也不會因為他的戶口,而降低他錄取重點學校的機會。

他即使生病了,也不會有沉重的經濟負擔,因為他知道臺灣的全民健保可以幫他分憂。他可能不知道全球前兩百名的醫院,臺灣就佔了十四間,僅次於美國與德國。他隻知道他不必對醫生包額外的紅包,隻需負擔非常低的金額,就能享受如此高質量的醫療。他的政府大樓,大門永遠是敞開的,門口的警衛見到你隻會笑咪咪地問你:『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嗎?』而不是先查驗你的證件。

他去辦理一個手續,誌願者首先會遞上一杯熱茶,指引著他去抽號碼牌,之後他就可以坐在沙發上悠閒著看報紙,沒有人會插隊。輪到他時,公務員也不會板著臉為你服務,而是貼心又迅速地完成你的需求。

他想出國遊玩,不必為了申請檔而四處奔波,隻需要輕鬆辦理護照就可以踏出國門。他也不必忍受繳了高額的費用,卻得到拒絕簽證的對待,因為他的護照可以在世界上百餘國暢行無阻。

他也不必擔憂昨天發的博文,會不會因為言論過於激烈而被刪除,在臺灣他的言論自由受到保障。他也不擔心買的房子七十年後會發生什麼事,因為是永久持有,他甚至可以把房子連同土地,傳給他的子子孫孫。他也不擔心房子會被強拆,因為法律會保護他的一切。

若遇到冤屈,他可以找記者,也可以找民意代表將冤情訴諸大眾,而不是含淚吞恨。他在臺灣,雖然看到的都是不和諧的新聞,但他知道這些新聞會促進臺灣進步。他更習慣看到新聞媒體對著政府的弊案窮追猛打,因為有盡責的媒體把關,人民更可以發揮選票的力量。

雖然他的食品含有塑化劑等毒物,但他的政府處理態度,讓他相信他以後絕對不會再吃到。

他的政府官員,會因為被媒體批評官舍浪費太多電,向全民道歉,並且宣佈搬離官舍自費租屋,而不會聽到官員霸氣的向記者咆嘯說:『不要拿法律當擋箭牌』。因為他知道,他可以四年後把票投給另外一位候選人。

他從小被媽媽教導對人要有禮貌,所以他習慣說對別人『謝謝』,當然對方也會很自然的回『不客氣』,『請』與『對不起』更常常掛在他嘴邊。當他在捷運搭乘電扶梯時,他會自動的向右靠攏。他也習慣為了一件事情而排隊等待。

他習慣生活在一個可以跟政府與社會溝通無礙的地方。他當對政府不滿時,他可以上街表達他的想法,政府也會和善的回應。他也學會了包容其他人的想法,雖然他不是同性戀,但每年的同性戀遊行,他也會去支持。

他可以看他想看的書,不會看到刪節的版本。他可以出版他的著作,不會有人事先檢查。他可以自由的連上網站,不會看到『Error404filenotfound』,當然搜索資料時也不會出現『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部分搜索結果未予顯示。』

他已經習慣這樣的生活。

當然,我們絕對可以列舉出一堆臺灣社會的『不好』,如臺灣的民主還有很大的民粹成分,臺灣媒體的新聞質量有待加強,臺灣社會離西方的公民社會還有一段路要走等說不完的缺點。但臺灣人很清楚,民主製度下的公民社會有自我調適的能力,我們都相信隻要沒有外力刻意改變我們,臺灣社會會越來越好。所以與其說,臺灣人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還不如說臺灣人不認同中國的生活,他們已經習慣了在臺灣的生活方式,並且深深愛上這樣的生活,這就是臺灣人認同自己是臺灣人的原因。

當然,他們也希望海峽對岸的人民也能跟他們過一樣好的生活。

說到這裡,是否解答了你心中的疑惑?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