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飲水衛生上的貧富差距 (ZT)

來源: ERommel 2013-03-29 17:06:0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642 bytes)
編者按:這是何清漣為美國之音撰寫的評論文章。這篇特約評論不代表美國之音的觀點。 
 
我無意中看到兩則新聞。一則報道美國阿拉斯加州正考慮用油輪向中國出口整船的幹淨水;另一則報道一位新西蘭人網上發帖稱,聽聞新西蘭要向中國出口純淨水,他表示反對,因為飲用水資源越來稀缺,不應該隨意出口到他國。
 
這兩條消息傳遞的信息含量很豐富:中國的飲用水源已經嚴重短缺,需要從國外進口,而且進口量越來越大,由全球找礦變成全球找水,其結果必然導致全球水價格上升。
 
*中國水汙染成了飲用水市場的巨大商機*
 
中國水危機一直見之於各種官方與半官方報告。以2000年發布的《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綜合報告》為例,該報告已將中國水資源麵臨的困境全麵揭 示:水資源過度開發,造成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水環境惡化和水質汙染已到極為嚴重的程度。國家環保總局的環境公報也常提到水源短缺與水汙染導致水質惡化。盡 管官方報告對水汙染的嚴重程度有所掩飾,但還是讓人很清楚地知道水危機正向中國人逼近。
 
近日官方宣布“全國97%的地下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汙染,近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嚴重汙染”,其實是種遲來太久的承認。中國早在上世紀末就已經基本沒有 一類水、二類飲用水也非常稀缺,為了安撫民心,官方隻得調整飲用水標準,將三類水列為可飲用水。旅德學者王維洛在“沒有清潔水,何來安全食” 中提到,德國處理汙水的生化需氧量為二十毫克/升,正好與中國三類水相等。
 
中醫有言,好水是百藥之首,惡水是百病之源。在水質惡化趨勢加快的同時,中國飲用水市場迅速“崛起”,盡管該市場於1990年代初期才起步,但規模迅速擴 大。據一項研究報告的數據,中國飲用水銷售1999年隻有3百萬噸,2007年迅速上升至1800萬噸,2010年高達3千萬噸,各種品牌的純淨水、礦泉 水、蒸餾水、山泉水、天然水、礦物質水應有盡有,並隨著水汙染嚴重化而價格飆升。
 
與其他市場一樣,中國水市場也充斥各種假冒偽劣產品,比如用自來水冒充礦泉水,地下工廠冒用品牌生產的不合格品等,但因自來水水質嚴重惡化(官方數據是50%不合格),中國消費者出於健康考慮,不得不購買各種桶裝水與瓶裝水,以圖安心。
 
*飲用水市場體現的社會等級區隔*
 
於是,中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荒誕一幕:中國水市場按照水質劃分為高端市場與低端市場,從中國人消費飲用水的品牌,可以判斷其經濟地位。
 
國內97%的水都已經被汙染,那剩下的3%未汙染的水當然隻存在於人跡罕至的雪山頂及深山老林。稀缺決定價格,於是產自西藏、青海的雪山礦泉水如西藏 5100、昆侖山、格萊雪、珠峰冰川等品牌與進口水均成為高端水。法國依雲之所以在國內市場備受推崇,是因其出自阿爾卑斯山的高山雪水,再加上流傳甚久的 品牌故事。據《中國高端礦泉水品牌調查報告》,在國內,零售價5元以上的中高端礦泉水和零售價超過10元的高端礦泉水麵向的都是高收入群體,以企業主、外 企金領、文娛明星為主要消費者。對於零售價超過10元甚至更高價位的高端礦泉水,中國國內采用會員製的方式作為銷售模式。即會員一次性交一筆錢,企業提供 全年的供水和配送服務,其傳播是通過消費者的社交圈口碑傳播和銷售團隊的主動跟進。禮品市場。
中國對權貴群體有無特供水這點尚無資料確定。但既然有特供食品、蔬菜之類,各級政府花點補貼為公務員發放礦泉水或者在權貴集中居住地另辟供水管道,提供特 供水也並非難事。不過,從中國飲用水市場的主流來看,其定價係統主要根據水的稀缺性及其品質,再按照消費者的能力而產生高端及普通市場之分。
 
根據網上搜索到的資料,目前普通水市場有瓶裝水與桶裝水供應,瓶裝水大概是2.5元至5元為主,日消費3瓶,一月為人均225元至450元;純淨水14元 /桶,人工填加礦物質水16元/桶,三口之家飲用與煮食每月約需要8至10桶,為100元至160元左右。據亞洲開發銀行資料,中國日消費2美元-20美 元的人群隻有8億多,這意味著6億多日消費2美元以下的中國人根本不可能消費飲用水;日消費2美元至5美元的人也基本不可能成為飲用水的固定消費群體,也 就是說,中國隻有不到一半人口能夠購買瓶裝、桶裝飲用水。《瓶裝飲用水產業發展趨勢研究》給出的數據是:目前瓶裝飲用水的消費人群隻占整個社會總人群的 30-40%。也就是說,中國有超過8-9億人口因經濟能力無法負擔清潔水的費用,隻能聽天由命。
 
遍布中國27個省的四百多個癌症村的村民,就是水汙染的悲慘犧牲品。當地政府那句“寧可病死,也不能窮死”,將病死與窮死的主體混為一談,他們心中真正想表達的是:寧可讓一部分人病死,也不能讓政府窮死“。
 
*飲水衛生的貧富差距是中國的羞辱*
 
中國曆來存在缺水區,比如陝西黃土高原及某類特殊地區。但長江以南從來就是豐水區,這裏的水資源嚴重汙染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方略所造成。
 
中國曆史上,任何朝代都有貧富差距,但在飲用水源的清潔以及自然生態的享有方麵,卻並無貧富差距,古語所謂“清風明月不需一錢買”即指這種生態環境享有的 平等性。富者固然可以驕奢淫逸度日,貧者困守茅舍,一瓢水、一簞食也可生活。我的家鄉曾有一泉水名“龍泉”(俗稱龍口水),水質極好,用來做醬、米酒是上 選,任何人都可自由取用該泉水。但此泉已經於上世紀80年代初幹涸。清澈見底的邵水河也成了堆滿垃圾的河道,全國水源幹涸與水汙染與我家鄉大同小異。但今 天的貧困者已經沒有他們的前輩那樣幸運,因為政府堅持“發展優於環保”,導致嚴重汙染;又因為他們貧困而消費不了清潔水,成為環境汙染最徹底的受害者。這 種飲水衛生的貧富差距,實在是中國現有政治製度之羞。
 
中國政府及一些學者總在用發達國家也曾走過“先汙染、後治理”的道路愚弄國人,言下之意是中國要發展經濟,環境汙染不可避免,眼下大家就忍一忍,等國家有 錢了再治理汙染吧。這話的錯誤在於:當年發達國家工業化前期與早中期,人類對汙染危害的認知有限。當發達國家的先覺者認識到汙染危害並發起各種環保運動之 後,政府就將防治汙染納入立法與司法程序,嚴格控製了汙染。今天的中國政府,早在發展之初就已意識到犧牲環境生態將帶來什麽惡果,這種寧可讓民眾因汙染病 死,也要引進汙染企業增加GDP與稅收的發展方略,其實是對人民生命的蔑視,是對中華民族的犯罪。
 
何清漣為美國之音撰寫的其他評論文章,發表在何清漣美國之音博客

所有跟帖: 

白貓黑貓都在撈錢,誰還想為人民服務?先富起來的人 -ERommel- 給 ERommel 發送悄悄話 ERommel 的博客首頁 (71 bytes) () 03/29/2013 postreply 20:35:4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