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房地產的事情,房價隻是表麵現象,本質上還是一個貨幣發行的問題,土地財政的問題,而這兩個問題一個根子在央行,一個根子在財政部,房地產的調控又恰恰由政府主導,限購也好,限售也好,限貸也好,瞄準的目標又都是消費者或投資者,效果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水皮:房價的本質並非房事
作者:水皮
2013-03-27 14:20:22
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但是幾乎沒有人會知道,樓市有風險,離婚需謹慎,為什麽?不說你也明白。
國五條的細則出台了,但是到目前為止各地都還沒有執行細則,國五條會怎麽執行,老百姓心中沒數,已經賣房的人就拚命排隊等過戶,還沒賣房的人就想到了假離婚之類的損招,是老百姓缺德嗎?恐怕不能這麽武斷地指責,如果你賣套房平地要多交20%的所得稅的話你會興高采烈?而如果個人惟一住房買賣可以免征的話你不會想辦法?2005年到現在房價漲了多少你有概念嗎?少則3倍,多則8倍並不是聳人聽聞的漲幅,一套100平米的住房因為增值而要繳納的所得稅起碼在50萬以上,老百姓工薪階層一輩子又能掙幾個50萬?如果辦個假離婚就可以少交50萬稅的話你又會做什麽樣的選擇?如果你不讓人家假離婚難道還要逼著人家真離婚?
其實,房地產的事情,房價隻是表麵現象,本質上還是一個貨幣發行的問題,土地財政的問題,而這兩個問題一個根子在央行,一個根子在財政部,房地產的調控又恰恰由政府主導,限購也好,限售也好,限貸也好,瞄準的目標又都是消費者或投資者,效果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水皮在微博上轉了一張舊報紙,日期是1989年2月20日,不確定是否是《人民日報》,標題是《房價猛漲,百姓望樓興歎;勢在必控,國家正擬法規》,報道說針對多地住宅市場出現的價高、滯銷問題,建設部、國家物價局和建設銀行(601939)正在會同製定《商品房價管理暫行辦法》、《關於住宅市場的若幹規定》等法規,將明確規定經營者備報成本,圖謀厚利屬非法行為,商品房價混亂猛漲等現象可望依法糾正。
當時的房價又混亂到什麽程度呢?報道說,上海每平方米最高已經到2300元,令人咋舌。正是因為房價昂貴,上海住宅市場年初推出的11000多套住房,成交不到十分之一,幢幢樓房無人買,幾十萬平方米空蕩蕩。上海如此,北京也不怎麽樣。北京推出了兩萬多平方米的住房,每平米價格為1600元-1900元,若買兩居,少說也要6萬元。一名大學生從參加工作起就節衣縮食,每月有50元已是最高極限,想買套房,沒有100年不行。最有意思的是,報道對於發展商品房的解釋,不是為了別的,正是為了把總數高達5500億的存款和現金由消費基金轉化為生產基金,甚至大量商品房是組織貨幣回籠的必要辦法!
水皮不知道1989年的M2是多少,但是知道2001年的M2是11萬億,知道2013年的M2是100萬億,M2和GDP的比值科學不科學,能不能和通脹畫等號,大家搞不懂也不必懂,大家隻要知道十年之中,M2增加了10倍就可以了。現在的銀行居民存款又是多少呢?2012年中國城鄉居民的存款餘額接近40萬億,而在2000年這個數字是64000多億,2010年是30萬億。和1989年相比,老百姓手中的餘錢整整翻了80倍,房價房價是靠人民幣定價的,和1989年的2000元相比,現在北京的房價差不多翻了20倍-25倍,但是和居民存款的增長相比,房價究竟是漲是跌每個人會有自己的結論,差異在於房價可以用平均數表達,但是居民的存款決不能用平均數表示,因為貧富差異在當今的中國太大,80%的存款增長隻不過在20%的人群手上體現,絕大多數的老百姓的存款並沒有這個巨大的增長,但卻要麵對相同的房價上漲。
二十年太久,僅以十年時間為限,買房是否也足以讓人分立不同階層,十年前畢業的同班同學,一個人拿著父母給的20萬買了輛車還泡了個妞,而另一個人則買了套房付了個首付。十年以後,車報廢了一文不值,而按揭的住房卻增值了千萬,消費者成了無產階級,投資者成了資產階級。一般情況下,泡妞的這輩子都再不可能買得起目前的房,除了羨慕、嫉妒,也就隻有恨了,這能怪政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