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石客:中國曆史百年鏈接

來源: 河裏的石頭1 2013-02-17 06:31:2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7050 bytes)

 

秋石客:中國曆史百年鏈接

 

今天要講的中國曆史百年鏈接問題,主要是要大家明了中國的今天與昨天有割不斷的內在邏輯。懂得了這種內在邏輯,我們不但可以知道過去和現在,而且會預測到中國的未來。

十九世紀中期,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方麵,在東方,強大的清王朝在走向沒落;另一方麵西方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進入擴張階段。在這個階段發生的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的曆史進程。我的中國曆史百年鏈接發言就從鴉片戰爭開始,到改革開放結束。

對中國最後一個王朝滿清政權要有個客觀評價,千萬不要一提清朝就是落後和腐敗,那是錯誤的思維,是不符合曆史事實的。

清朝大部分時間政治是有作為的,例如領土問題就是擴大了的。清入關前,大明王朝在後人眼裏,乃漢族之榮耀。明大一統江山領土有多少,實際才為三百五十三萬平方公裏。滿洲自己擁土地248萬平方公裏,後又南征北戰、西征東討,又增加了蒙古、台灣、西藏、新疆、青海等地,合計有領土1300萬平方公裏。即使後來清政府被迫賣了150萬平方公裏,又經蔣介石賣了蒙古180萬平方公裏,餘下毛澤東收拾金甌的時候,尚存960萬平方公裏。可見清王朝有功有過,功大於過。

清朝也是曾經很富強的,其財富總額椐統計在乾隆時占世界三分之二,比現在的美國還厲害,所以,以天朝自居、產生了夜郎自大心理是很正常的。

鴉片戰爭的戰敗過程我就不講了,總之遭到了慘敗,給了清政府極大的屈辱和震撼。戰爭過後,清政府內是認真反思了一番的,不是像人們想象那樣不做為,不過受曆史的局現,反思的很不到位。那時就有了西化派和本土派的激烈鬥爭,最後達成了共識叫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折中主義,這是湖廣總督張之洞的意見。

總之,以奕昕、曾國藩、李鴻章等認為打了敗仗的主要原因是武器不行,所以必須購買和製造洋槍洋炮裝備軍隊,同時要學些西方文化,這些想法形成了政府決策,興起了曆史上有名的洋務運動。

有人說清朝閉關鎖國是天大的笑話,清朝同外國一直有貿易,而且一直是順差,所以西方才搞鴉片貿易,因林則徐禁鴉片誘發了戰爭。實際上,曆史上從來不存在自由貿易,其背後都有強力背景,不是黑社會操縱,就是權力層操縱,戰爭是自由貿易的靈魂。許多右派頭腦簡單,輕信自由貿易,不知那是騙人的東西,貿易的核心是賺錢,為此可以打兩場世界大戰,哪來的自由?不符合事實嘛。總之,中國改革開放的祖宗是李鴻章等,不是鄧小平,鄧小平是拜師而已,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李鴻章等為洋務運動費盡心血,花了大量的硬通貨,搞成了亞洲最龐大的西式軍隊,一時誌得意滿,結果沒料到同日本打了一場甲午海戰,敗的很慘,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也論證了唯武器論者的破產。

從某種角度講,鴉片戰爭和甲午戰爭的失敗還是人的因素不行。同樣鴉片戰爭,如果領導人是康熙,末必武器不行就必敗。共產黨同國民黨鬥,武器不如國民黨,但中共有毛澤東領導,最終打敗了國民黨。最近幾年有個爭論,有人說落後就要挨打,有人不同意,說腐敗才挨打,進了一步,但還沒搞明白,為什麽會腐敗?進一步說是製度不行才腐敗,也不對,為何製度不行?到頭來要歸為人的問題,人為何有問題,是意識不行,所以我讚同毛澤東的看法,思想政治上路線正確與否決定一切。

清朝政府的確是多災多難,不但體製內有洋務運動,在此之前後,還在民間的洋務運動,也就是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洪秀全是個落第秀才,因考場腐爛而屢試不中而大病一場。後偶得西方傳教士之宗教書,潛心研究後自成體係,搞拜上帝會,冒充上帝之子自成教主,徒步傳教,有信徒數千人,後迫不得己在廣西金田起義,一時聚眾數十萬,搞成半壁河山,可見清政府民心潰散。後洪秀全班子內訌,導致失敗,清政府又活了下來。

清政府外遭甲午戰爭敗績,內遭洪秀全打擊,風雨飄搖。體製內有識之士總結失敗原因,又歸結為政體問題,於是在年輕的皇帝光緒支持下,海歸派知識分子康有為、梁啟超領導了短命的百日維新的君主立憲政治改革運動。

康、梁變法失敗原因是多方麵的,一方麵外部資產階級國家樂於有賣國滿清政府存在,從中漁利,不真支持康、梁變法,另一方麵清朝權貴集團還很強大,不願意分權給漢族政治家,特別重要的是,當時的國民素質不接受資本主義理念,他們把資本主義和列強帝國主義視為一夥加以反對,義和團運動就是這種民意的代表,反映了民族意識。

百日維新後中國繼續沉淪下去,有識之士如夢方醒,發現洋務和維新式的改良主義不是出路,中國的問題解決,必須來場革命,要推翻滿清政府,改朝換代才行。這種革命潮流是孫中山領導發動的。海歸派孫中山完全接受西方共和思想,組建資產階級政黨,不斷策劃看起來微不足道的武裝起義,影響群眾,雖都不成功,但種子埋下了。最終由幾個年輕軍官發動武昌兵變,製造了辛亥革命。清政府實力派軍頭袁世凱看到有機可乘,威逼小皇帝溥儀退位,與國民黨談判成功,竊取了民國大總統位子,清王朝壽終正寢。

腐敗的清朝被推翻,人民群眾本以為可以過幾天好日子,但結果大相庭徑。由於列強帝國主義者國家欲瓜分中國,扶植軍頭代理人,使中國陷入長期的軍閥混戰,百姓更加民不聊生。人們開始懷疑資本主義那一套,其中右翼表現為袁世凱稱帝、張勳複辟;左翼表現為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以及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走上蘇俄道路。從此,圍繞是否走資本主義道路的鬥爭一直鬥到今天還沒結束!一直到今天也沒有統一的權威性看法。

帝製是要不得了,這一點慢慢左右都一致了,以至於合夥衝擊舊文化、舊勢力,衝擊北洋軍政府。講到這,有必要提出個問題大家回去想一下,那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問題。近代史中國知識界最時髦的一直是以崇洋為己任,肆意貶低中國經過幾幹年考驗的民族文化。無論左右派都拜洋人為師,我認為很不好。應該先看家裏有沒有好東西,把洋玩意拿回比較一下,不要妄自菲薄,洋人放的屁都是香的。中華民族有很多優秀的東西,要保護,要搶救民族文化,搞什麽全球化,那是人類文明的陷阱,不要去相信他們。

直到今天,依然有許多人不明白為什麽中國不能搞資本主義,不明白這是中國曆史的悲劇。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國以喪失了獨立走資本主義道路的條件。資本主義存活的基本條件是市場,是商品競爭力,是武力擴張。輪到中國搞資本主義的時候,我們什麽條件也不具備了,隻能胎死腹中!商品競爭力不如列強,走不出國門,走出去的條件就是要放進來,幾億條褲子換一架飛機。資本整合做大必須以階級極度分化為代價,造成革命,玉石皆粉。世界市場以瓜分完畢,對外擴張要有強大武裝,我們又沒有,隻有任人宰割的份!

對為什麽中國不能搞資本主義,孫中山明白一些,搞了個新三民主義,聯俄聯共,另尋新路,毛澤東更明白,是華山一條道,必須走社會主義新路。蔣介石先生不大明白,被趕到台灣省去了。

中國現代史,說穿了就是一部走什麽道路的鬥爭史。蔣介石是要搞資本主義的,他也了解中國國情,搞訓政,搞官僚資本,結果一些人要發大財,把老百姓推向對立麵,送給了反對走資本主義道路的毛澤東,毛澤東把他們組織、武裝起來,割了資本家、地主的命。

有人會說,毛澤東什麽都明白嗎?也不盡然。他年輕時是擁護康有為、梁啟超的,提出過叫梁啟超當外交部長,叫康有為當內閣總理的,他也是個君主立憲派。後來改良主義破了產,孫中山要革命,毛澤東是參加了革命軍的,後來又搞過湖南共和試驗,當過國民黨代理宣傳部長,都失敗了。毛澤東在建國前寫過《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是準備調合搞調合經濟的,後來他放棄了。解放後又學蘇聯老大哥的社會主義,又放棄了,最後搞了一個自己的東西。以毛澤東的英明尚且如此變化,何況一般人呢?我相信毛主席的智慧比我們強,他積一生的經驗為我們指的社會主義道路應該說沒錯。

舊中國裏國民黨和共產黨的道路之爭以國民黨逃離大陸而告一段落,但道路之爭並沒有結束,新中國同樣麵臨著走什麽道路問題。

新中國的道路之爭實際上分三條道路。一條是走斯大林式社會主義道路,以高崗為代表,另一條是走新民主或者說資本主義道路,以劉少奇為代表,第三條是走新式社會主義道路,以毛澤東為代表。毛澤東實際上通過激烈的黨內鬥爭拒絕了前兩條道路,走上第三條道路。

有的人會問,毛澤東不走資本主義道路好理解,為什麽不走斯大林式的社會主義道路呢?這要好好分析。關於第一條道路我就不講了,因為毛澤東認為資本主義救不了中國。對斯大林式社會主義,毛主席有滿意,如公有製計劃經濟等,但有很多不滿意。一個不滿意是在理論上,毛澤東認為社會主義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同上層建築依然是有矛盾的,因此必然會產生新的階級鬥爭,共產黨人必須堅持繼續革命,開展各條戰線的興無滅資鬥爭才能保障社會主義製度的建立、鞏固和發展。二個是在實踐上不滿意。毛澤東不讚成僵化的中央指令性計劃經濟,讚同有一定彈性的計劃經濟,發揮中央與地方的兩個積極性。特別令毛澤東不滿的是建立等級官僚製度,沒有民主,使整個黨的領導層走向反麵,成為人民的敵人。毛澤東晚年做了很多工作,都是圍繞建立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政治、經濟、文化製度的,並取得了偉大的成績。遺憾的是,毛澤東的政治思路始終不被黨內多數幹部理解,一大部分人有濃厚的打天下坐天下的思想,後被黨內資產階級代理人利用,在毛澤東死後走上了相反的道路,試圖給中國兩條道路鬥爭劃句號,這就是改革開放。

按理說,資本主義以被康、梁變法,孫中山、蔣介石的試驗證明不行了,可奇怪地很,受過教育的黨內外精英們就是迷信資本主義,迷信階段論、生產力論,睜眼不承認毛澤東之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確的,要推倒重來,改革開放幹的就是這種事情。結果,通過三十來年的資本主義道路試驗,最近幾年發現碰壁了,走不下去了,要發生政治、經濟和道德總崩潰,要反思了。客觀地說,改革開放,不排除極少數人盯上了毛澤東、周恩來留下的無人看守的巨額財富,但多數人是認識問題,非要碰得頭破血流不可。

有人說越怕鬼,鬼越來,果真如此。毛澤東生前最擔心中國走回頭路,出現大反複,結果還是出現了。毛澤東用正麵教育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說資本主義是苦果,不能吃,人們不信,還是改革開放反麵教育的好,人吃下去後才知難吃得很,才曉得毛主席他老人家偉大,看得遠。可這有什麽大用呢,再走回來,走了多少彎路啊!曆史上的長征,有許多紅軍因領導人領錯路,走了兩次草地,對於中華民族的命運來說,恐怕要走兩次“草地”呀!如果現在的黨中央能看出問題,急刹車,還損失少一些,如果翻車了,中國會有一次大的動亂和革命,中國人民要對自已犯的錯誤付出血的代價,這也可以說成就是曆史發展的曲折邏輯。

最後,我做一個小結,來說明中國百年曆史鏈接的內在邏輯性。

鴉片戰爭後的中國曆史是有機的整體,洋務運動,康梁變法,辛亥革命等都是曆史合符邏輯的過程,是不可缺少的認識階段。孫中山也不是天生的革命者,他也曾是個上書派,他是在上李鴻章書後不成才選擇革命道路的。熟悉這段曆史,對我們正確理解當前的改良與革命之爭是很有借鑒意義的,革命是改良的終結,是量變後的質變。

鴉片戰爭後的曆史是否定之否定的曆史,洋務運動否定完全排外的思想和政策,康梁變法否定洋務運動的單純經濟觀點,要實行政治改革,而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是反對任何改良,要徹底洗牌重來。毛澤東的革命是創新新道路,是中華民族及人類的升華,是對孫中山等前人的否定;而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是對毛澤東的否定,是曆史的缺位的補充,是對毛澤東的逆向肯定,如此類推,末來中國政治思潮必然是對改革開放的否定,這是不以那個精英的意誌為轉移的曆史邏輯。中國的改革派抓經濟很像洋務派,西山會議派要政改,很像康有為、梁起超,中國的左右傾份子的言行又很像孫中山,不過他們犯了一個共同錯誤,那就是改良和革命的對象變了,一個對象是封建製度,一個對象是社會主義製度,有進步和反動之分,其結局肯定是大不相同。

鴉片戰爭後的曆史是中華民族不屈奮鬥的曆史,是走向光明的曆史。在我看來,無論李鴻章、康有為、洪秀全、孫中山、毛澤東等都是偉大的先行者,特別是毛澤東,如東方的紅日,必將照亮中國及整個世界。可以說,經過文化革命和改革開放正反洗禮的中華民族是任何反動派也征服不了的,他們最終一定會團結起來,堅決走上社會主義道路,贏得偉大祖國及整個世界的光明。因此,希望大家都來做新中國不屈奮鬥的先行者,應對中國的前途抱有足夠的信心!

所有跟帖: 

搞什麽主義不重要 推動公民教育 讓人民自己解決問題 -iapdog- 給 iapdog 發送悄悄話 iapdo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7/2013 postreply 18:06:5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