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四十年前我們怎樣過大年

來源: 山哥 2013-02-12 03:39:2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454 bytes)

四十年前我們怎樣過大年

 

又逢春節,又是華夏兒女普天同慶的時節。開車購物,裝飾房屋(從聖誕前就開始),教會和社團聚會,一場又一場的爬提。長時間的電話視頻拜年聊天。

在這個吃貫中西,交通華洋的溫馨時刻,童年時代過年的情景便反複呈現在我們腦海之中。

那還是十年文革期間,物資供應極為匱缺。

山哥有幸生長在著名的魚米之鄉,父母又是國家幹部(教師),基本生活的保障是沒有問題。可是如果列述那個年代的美食娛樂,還是與當今有天壤之別的。

先說主食。我們湖南是大米。麵食在各家庭並不普遍。除了麵條之外,饅頭包子餃子之類要到餐館或者單位食堂才有。

肉類供應嚴重不足,且基本局限於豬肉和雞鴨肉等少數品種。那時記得城市戶口每人每月也就一市斤計劃肉。父母單位上百口人,過年時食堂會宰殺兩頭豬。那肥豬是單位食堂的剩飯剩菜加米潲水喂養大,喂豬也是食堂師傅們的重要職責之一。全單位老小過年的肉食,主要就指望他們的年豬了。於是乎,在單位大食堂前被宰肉豬受死之前的淒慘嚎叫,就成了我們那時過年最美的樂章。

過年時每家殺雞還是常見的。不過也就是一兩隻罷了。大團年時,能夠啃噬一隻美味的雞腿,那是對山哥們一年學習好又聽話的主要獎賞。

在湖南魚蝦之類水產還是不錯的。過年時父母買上幾條大鯉魚或青魚草魚之類,連同幾斤豬肉一起用木屑熏煙,便製成了至今令我流口水的美味臘肉和熏魚。

至於副食品,那時除了少量地方特產酥糖,雪棗(一種甜食),燈心糕,雲片糕之類外,主要便是家家戶戶必自炒作的花生,蠶豆之類。還有一件童年樂事便是排隊等候爆米花師傅在單位操場上挨個為大家製作爆米花。基本上都是每家的大孩子,搪瓷臉盆裏裝上一兩斤大米,手上攢著一兩毛錢,在年前年後的操場上排隊。這麽重要的職責,淘氣的弟弟妹妹們是不堪信任的,他們的角色通常時在操場上追逐。偶爾他們還會從前麵已經爆好的那些小朋友那裏捧來新鮮的米花,叫著哥(姐),快嚐嚐,可香了!那爆米花的香味,伴隨著陣陣爆米時的巨響,把過年交響曲推向高潮。(待續)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追憶四十年前我們怎樣過大年
  • 先天不足後天補:笑談我的扁平足
  • 與“小陳衝”初次約會
  • 激勵我們思考人生意義的兩段著名格言警句(下)
  • 激勵我們思考人生意義的兩段著名格言警句(上)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