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大視野 血色黃昏 -- 李鴻章的洋務生涯 1-10集

來源: HappyNow?! 2013-01-19 11:35:0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931 bytes)
鳳凰大視野 血色黃昏 -- 李鴻章的洋務生涯 1-10集
鳳凰大視野 血色黃昏(一)
簡介:李鴻章(1823.2.15~1901.11.7),本名章桐,字漸甫(一字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諡文忠。安徽合肥東鄉(今肥東縣)磨店人。因行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有《李文忠公全集》。在中國晚清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在洋務運動中的表現亦最為世人所關注。本期節目開始,主持人王魯湘與您一起走進李鴻章的洋務生涯。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figure/201007/72a80acc-62c5-41bb-a220-63f412fbb480.shtml


鳳凰大視野 血色黃昏(二)
簡介:李鴻章於鹹豐十年三月十日隨首批淮軍抵滬,半月之後,被任命署理江蘇巡撫,十月十二日實授,次年二月又兼署通商大臣,“從此隆隆直上”,開始了他在晚清政治舞台上縱橫捭闔的四十年。李鴻章受任之初,形勢極為嚴峻。當時上海是全國最大的通商口岸,華洋雜處,是江南財富集中之地;淮軍抵達時,正值太平軍第二次大舉進攻,能否守住上海並徐圖發展,是擺在李鴻章麵前的最大考驗。李鴻章牢記恩師的教誨“以練兵學戰為性命根本,吏治洋務皆置後圖”。而由上海官紳組建的“中外會防局”,一心指望外國雇傭軍抵禦太平軍,對洋人百般獻媚,他們和外國軍隊對淮軍不以為然,“皆笑指為丐”。麵對這種情況,李鴻章激勵將士說“軍貴能戰,待吾破敵懾之”。不久,淮軍果然於當年下半年獨立進行了虹橋、北新涇和四江口三次惡戰,李鴻章親臨前線指揮,成功守住了上海,頓時令中外人士對淮軍刮目相看。本期節目,主持人王魯湘繼續與您共同了解走進李鴻章的洋務生涯。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figure/201007/ea97d470-098f-4a0e-b967-9e9eed18ceae.shtml


鳳凰大視野 血色黃昏(三)
簡介:麵對清廷內部封建頑固派的重重阻撓,李鴻章曾雄辯地提出“處今日喜談洋務乃聖之時”。他認為在追求自強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外須和戎,內須變法”的洋務總綱,也就是在列強環伺,外侮日甚的環境中,盡最大可能利用“以夷製夷”的外交手段,為中國的洋務——自強建設贏得盡可能多的和平時間。為此,他一生以外交能手自負,處理過許多重大的對外交涉。本期節目,主持人王魯湘繼續與您共同了解走進李鴻章的洋務生涯。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figure/201007/2cfaa2b7-66f3-440d-9007-3a304d45e5a6.shtml


鳳凰大視野 血色黃昏(四)
簡介:成功調解天津教案後,李鴻章被任命為直隸總督,旋兼任北洋通商事務大臣。同治十一年(1872年),加授武英殿大學士。自此,李鴻章在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任上秉政達25年,參與了清政府有關內政、外交、經濟、軍事等一係列重大舉措,成為清廷倚作畿疆門戶、恃若長城的股肱重臣。隨著李鴻章地位、權利的上升,他一手創建出的淮軍,陸續被清廷派防直隸、山東、江蘇、廣西、廣東、台灣各地,成為充當國防軍角色的常備軍;而以他為領袖,由淮軍將領、幕僚以及一批誌同道合的官僚組成的淮係集團,成為當時實力最強的一個洋務派集團,並在其帶領下,開始了中國早期的洋務——自強——近代化運動。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figure/201007/c1282fd8-acd1-4ecd-80f9-a3c91ea15543.shtml


鳳凰大視野 血色黃昏(五)
簡介:19世紀70年代出任直隸總督後,責任愈巨,視野愈闊,綜觀世界各國的發展,李鴻章痛感中國之積弱不振,原因在於“患貧”,得出“富強相因”,“必先富而後能強”的認識,將洋務運動的重點轉向“求富”。客觀上講,無論是日吞琉球,還是法占越南,李鴻章都深切意識到,列強的威脅來自海上。因此,從七十年代起,就開始提出“海防論”,積極倡議建立近代化的海軍。同治十三年(1874年),李鴻章在海防大籌議中上奏,係統提出以定購鐵甲艦、組建北、東、南三洋艦隊的設想,並輔以沿海陸防,形成了中國近代海防戰略。中法戰後,鑒於福建船政水師覆敗,清政府決定“大治水師”,於光緒十一年(1885年)成立海軍衙門,醇親王總理海軍事務,李鴻章為會辦。利用這個機會,北洋水師建設成軍。成軍後的北洋海軍,擁有艦艇25艘,官兵4千餘人,在成軍當時是亞洲最強大的海上力量。與此同時,李鴻章加緊旅順、大沽、威海等海軍基地的建設,以加強海防。但是,清廷文恬武嬉,內耗眾生,戶部迭次以經費支絀為借口,要求停止添船購炮,自此,北洋海軍的建設陷於停頓、倒退的困境。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figure/201007/1bdfc2e1-1e34-4ab6-b49a-8df6651f50a6.shtml


鳳凰大視野 血色黃昏(六)
簡介:圍繞是否修建鐵路,大清朝內引發爭論,李鴻章不惜用騾馬拖拽車皮來留住鐵路。北洋艦隊初具規模,中外管代發生矛盾,李鴻章辭退英國教官,中國海軍向西方學習半途而廢,長崎事件暴露北洋官兵驕橫自滿,日本人開始做好準備。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figure/201007/79a93a19-12c6-4a18-b705-f6dfc17c8e9e.shtml


鳳凰大視野 血色黃昏(七)
簡介:慈禧要過60大壽,大清國文娛武戲不思進取,北洋水師空有其表,李鴻章奏請更新軍艦,卻遭戶部刁難。甲午戰爭爆發,李鴻章隻得以一人抵擋日本一國。戰後,他感慨自己這個裱糊匠已無能為力。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figure/201007/d4c5cd10-a91a-420b-a551-db9742ec1b32.shtml


鳳凰大視野 血色黃昏(八)
簡介:李鴻章,本名章桐,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諡文忠。安徽合肥東鄉(今肥東縣)磨店人。因行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有《李文忠公全集》。在中國晚清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在洋務運動中的表現亦最為世人所關注...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figure/201007/c34d6b1b-f0ab-4c3a-9b4e-05252d4caeaf.shtml


鳳凰大視野 血色黃昏(九)
簡介:俄國沙皇加冕,李鴻章率使團祝賀,簽下《中俄密約》;隨後,他在德國與裨斯曼相會,吐露心聲。李鴻章訪問美國掀起中國熱,答記者問顯示出過人知識閱曆;但使團回國後,李鴻章即被慈禧敲打...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figure/201007/3293e720-bc7e-44c0-880b-d65c77e89f04.shtml


鳳凰大視野 血色黃昏(十)
簡介:義和團之亂引發列強幹涉,慈禧利令智昏向西方11國宣戰,李鴻章在廣東與革命黨暗中交往;北京城破,無奈之中李鴻章赴北方議和,受盡屈辱後,留下絕筆,與世長辭;梁啟超寫下《李鴻章傳》,評價其是非功過。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figure/201007/618d707f-cf87-4302-8227-8a90ccce6a5e.shtml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