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當時被張奚若批評為好大喜功.
毛時代以極小代價( 其實說白了, 按資本理論就是通過剝奪性利用, 按共產理論就是共產主義犧牲精神) 完成國家建設宏大框架, 如開山, 通隧,水庫, 農田等等需要巨大勞動付出的事業都在那個時代確定完成.
而普通民眾除了付出還是付出, 所得極少, 民生水平多年都停留在原來水平, 都是事實.
凡是大有為之君, 都是如此, 如秦始皇, 漢武帝, 應該與毛同類.
與此類領袖同代, 從民生角度而言, 絕非福音.
但這些君主之曆史地位也皆有其好大喜功而奠定.
柏楊 為台灣少有宣揚西方民主和敢於說真話的作家, 其< 中國人史綱> 對於秦始皇的評價, 卻都是正麵的, 就是這個原因. 大有為領袖的功過, 一般不能由曆經其實的人評價, 因為富有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