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幹細胞科學家徐榮祥對諾獎委的起訴書 - 事關2012諾貝爾醫學獎

來源: tttw 2013-01-02 20:14:2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1311 bytes)

中國幹細胞科學家徐榮祥對諾獎委的起訴書 - 事關2012諾貝爾醫學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dcde6f0102e0jv.html

 


正文  

對諾獎委的起訴書
 
標簽:徐榮祥諾貝爾多能幹細胞ips

注:世界生命科學細胞領域的細胞核轉移克隆、胚胎幹細胞、體細胞轉基因細胞(“ips")形成了當今世界的主流,但這些主流都是人工製造新物種的細胞,但他們打著人類身體自身細胞生命屬性的旗號欺騙世界,而實現人類生命屬性體細胞轉幹細胞的隻有我們實現了(2001年美國專利),從2006年開始,世界上就開始冒用我的"體細胞轉幹細胞再生器官"科學體係欺騙社會和政府研究經費,現在諾獎委也公開的以他的聲譽抵押進行欺騙人類的活動,為此,從現在開始,以美國法律為武器,逐一製裁冒充者。

 

 

訴訟書

加利福尼亞州高級法院

橙縣中心法庭

原告:徐榮祥

個人

被告: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諾貝爾委員會

      瑞典企業及檔案1-50在內的代表

 

案號:30-2012-00615804-CU-DF-CJC

訴訟賠償:

1. 誹謗

2. 不公平競爭-加利福尼亞州商業和職業法案17200節;及

3. 宣告式澄清

無限民事訴訟:

要求賠償25,000美元以上

要求陪審團參與審判

 

原告徐榮祥的指控內容如下:

指控總述

1. 這是一樁誹謗案,原告先前在科學領域享有的良好聲譽因被告發表的聲明而受損。包含誹謗性陳述的刊登物複印件附後,見申訴書“附件A”。

2. 該訴訟中陳述的信息和所持立場在適宜條件下進行進一步調查與發現後有充分的證據支持。

3. 至此,如前所提及的原告徐榮祥(徐博士或原告)都指其本人,主要居所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縣。徐榮祥是“喚醒人體細胞轉化成多能幹細胞原位再生新細胞、組織和器官”技術的發明人,是“人體再生複原科學”的創立者,同時也是著名的生命科學家和醫學家。徐榮祥的成就和背景信息列表見本訴訟書“附件B”。

4. 原告得知、相信並由此指控被告瑞典企業卡羅林斯卡學院諾貝爾委員會,即Nobelforsamlingen (以下簡稱諾獎委),是一家隸屬瑞典法律下成立並運作的企業。

5. 原告不知道所指控被告的確切稱呼和背景,參照檔案第1至50 條代表(包括第1 和第50條),因此使用上述假借稱呼指代。 待原告確認後將重新修正訴訟書中的真實稱呼及背景。原告得知、相信並為此指控假借名字指代的所有被告都在某個方麵對原告在此指控事件的發生負有責任,而原告在此指控的損失是被告行為所致。

6. 檔案第1至50 條(包括第1 和第50條)連同諾獎委應一起被指控為被告。

7. 原告得知、相信並由此指控任一個被告都是其他剩餘被告的代理人、服務人員或/和雇員。在該訴訟書指控的行為中,任一被告都是在代理人、服務人員或/和雇員的能力範圍內行事,並得到了其他被告人的允許和認可。在所有相關的情況下,任一被告采取的行動都是與被告中的其他一人或數人共同進行的計劃、行動方案、目的或陰謀。因此,每一個被告都因與被告中的其他一人或數人共同的參與行為導致的相關事件、事故的發生及損失而承擔責任。

8. 原告得知、相信並由此指控諾獎委應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的選定負責。此外,原告知道、相信並進一步指控諾委會應該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相關的新聞發布和公告負責。

9. 2012年10月8日,2012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共同授予約翰•戈登和山中伸彌,表彰他們“發現成熟細胞能夠被重新編程變為多能性” 1。該獲獎聲明被公布後被各大新聞結構和刊物持續報道。

10. 在網站上與獲獎信息一同發布的摘要中, 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medicine/laureates/2012/advanced-medicineprize2012.pdf,諾獎委對這兩位科學家的發現進行了描述。在描述中,諾獎委稱科學家們的發現“代表著我們在對細胞分化和分化狀態的可塑性的理解模式上有了轉變,”摘要進一步提到:“約翰•戈登和山中伸彌先生共同改變了我們對細胞分化的認識。他們證明了由於蘊藏著轉化為多能性的潛力,細胞通常穩定的分化狀態能夠被解鎖。這一發現開啟了全新的研究領域,並為研究疾病機理提供了振奮人心的新機會(此後簡稱 “聲明”)。

11. 原告得知、相信並由此指控諾獎委的該聲明是錯誤的。諾獎委稱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之所以“已經轉變了我們對細胞分化的認識”是因為他們已經證明了“由於蘊藏著轉化為多能性的潛力,細胞通常穩定的分化狀態能夠被解鎖”。而這些科學家並沒有證明這一點。早在十年前,徐榮祥就發現了這一點,並能夠解釋他的發現如何原位解鎖體細胞轉化為多能幹細胞的潛能。諾獎委使用的“解鎖”這個字眼構成了不實聲明,因為它意味著獲獎的科學家是利用體細胞固有的能力,用不改變細胞完整性的自然方式轉化為多能性狀態的。相反,獲獎科學家的方法是通過基因工程將體細胞的DNA突變,而不是解鎖體細胞結構和成分的先天能力。該聲明會導致該其讀者,特別是科學界的讀者認為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才是解鎖細胞轉化為多能性的潛能(該潛能可以使體細胞轉化為幹細胞)的人。如果獲獎科學家的發現能夠像徐榮祥所做的那樣,保持體細胞的完整性而不對其進行人工改造,那麽這個聲明才是真實準確的。然而,獲獎科學家的發現事實上是製造一個改造的細胞,這與人體多能幹細胞沒有任何關係。徐榮祥的“人體再生複原科學”可以簡單地解釋如下:人體再生複原科學既不是現代或傳統藥學,也不是基因工程學或細胞工程學,而是一個新的科學體係。通過喚醒人體固有的再生潛能,用再生營養物質營養再生細胞,促使人體再生新細胞以取代或補充衰老、疾病、受損、凋亡或突變的細胞,最終通過人體自身的再生機製維持原來組織和器官的正常結構和功能,實現年輕、健康長壽。在2012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中描述的“體細胞轉化為多能細胞”的現象隻是“人體再生複原科學”新體係中喚醒體細胞這一小步,因為“體細胞轉化多能幹細胞”是人體自身的一種固有能力。比如,創傷麵的體細胞損傷後就有該反應,可是由於缺少生理行調節和營養物,傷口會以纖維細胞形成疤痕的方式修複。“人體再生複原科學”的技術可以綜合調節生理環境和營養,促使創麵通過幹細胞實現組織再生的方式實現無疤痕愈合。體細胞轉化為多能幹細胞是人體的一種固有能力,而非人造的結果。

12. 原告得知、相信並由此指控該聲明中的“這一發現開啟了全新的研究領域,並為研究疾病機理提供了振奮人心的新機會”這一表述也是不準確的。更具體點來講,使用“發現”這個詞是不準確的。在1962年,戈登先生證明了成熟細胞的細胞核已經喪失了促使發育具完整功能的有機體的能力。但是在關於一個完整的細胞是否可能轉化為多能幹細胞的問題上,他從未找到一個確定方法。在2000年,徐榮祥在不使用任何細胞基因工程的情況下,通過細胞培養,在人類曆史上首次實現了喚醒完整的成熟體細胞並原位轉化為多能幹細胞。這隻是徐榮祥實現器官原位再生程序的一個啟動階段,參見附件B。大約六年後,即在2006年,山中伸彌先生通過基因工程建立了一種人工方法可以在體外將完整的成熟體細胞轉化為人造細胞。

13. 原告得知、相信並由此指控諾獎委夥同卡羅林斯卡學院全麵公布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獲獎科學家的所有研究進展。在這種情況下,發布內容的受眾即包括科學界人士和再生科學領域的發明者。

14. 原告得知、相信並由此控訴科學界人士特別是再生科學界人士將認為該聲明直接削弱了徐榮祥的成果和發現。原告進一步確認並控訴盡管諾獎委已獲悉了徐較早的著作體係和發現,但卻沒有揭示、承認或討論其在該領域的成就。

15. 原告得知、相信並由此控訴,鑒於一些重要文獻對該科學家的發現錯誤解讀而宣稱該科學家們的發現解鎖了細胞的無限潛能,諾獎委發表的聲明已經使公眾對諾貝爾獲獎科學家的發現的本質產生了困惑,受了誤導。某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文章:(http://www.npr.org/blogs/health/2012/10/08/162496684/nobel-winners-unlocked-cells-unlimited-potential) 稱“諾貝爾獎獲得者解鎖了細胞的無限潛能”、“獲得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兩位科學家發現我們人體內的細胞有再創造自身的非凡能力。他們發現人體內的每一個細胞,無論是來自於皮膚、骨骼還是心髒、大腦,都能被誘導形成任何其他細胞。” 此類的陳述表明大眾已經被被告的聲明所誤導並相信諾貝爾獲獎科學家發現了我們人體內的任一個細胞都能再創造自身,並能被誘導形成其他任何細胞這一過程。而這些成果是由徐榮祥完成的而並非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所為。事實上,這兩位科學家並沒有激活或誘導細胞而是修飾或人工改造了細胞。通過上述的NPR的報道內容,人們會認為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誘導了細胞再生並形成人體任一種細胞,可是這本應該歸功於徐榮祥的發現。

16. 原告得知、相信並由此控訴鑒於科學界特別是再生科學和燒傷治療領域所知悉的事實和情形,該聲明已確切損害了原告的名譽、職業和學術。該聲明置原告於被輕視、恥笑的處境,因為他的成就已經遭受蔑視、質疑、貶低和敗壞。特別是,該聲明還進一步阻撓了科學界的其他人士和徐醫生交往,現在他們已經對徐醫生的相關發現產生了懷疑。

17. 鑒於上述聲明已在美國境內包括本司法區域不斷傳播、公示,本法庭對諾獎委具有屬人管轄權。

18. 應該指出的是徐榮祥並沒興趣挑戰諾貝爾獎的權威或者貶低獲獎科學家的工作及發現,他之所以會這麽做主要是想恢複他在該事件所涉及的科學成果中作為創立者和開拓者的主導地位。

 

誹謗(實質誹謗)第一項起訴理由

(針對所有被告)

19. 原告綜合上述1至17項含義在此進行全麵重申:

20. 被告的聲明已被廣泛發布,但並未獲得任何特權。

21. 被告的聲明理應讓徐榮祥擔憂,且該聲明是虛假的。

22. 鑒於聲明的讀者所知悉的事實和情形,該聲明可能會對徐醫生的職業造成傷害,使他受到輕視、嘲笑和羞辱。該聲明還阻礙了其他人與徐榮祥進行聯係與合作。

23. 被告未能進行應有的核實、確認該聲明的虛實。

24. 因為該聲明,徐榮祥的商務、學術和職業都受到傷害,包括由此產生的經濟損失。

25. 被告的錯誤聲明玷汙、損害了徐榮祥的成就在科學界、商界以及潛在投資人心目中的形象。此外,盡管徐榮祥曾是幾個重大國際會議的主題發言人,今後他將不太可能被邀請參與這些活動來推廣他的科學。

26. 該聲明構成了對徐榮祥事實上的傷害。

 

違反商業和職業法案17200及以下的第二項起訴理由

(針對所有被告)

 

27. 原告綜合上述1至25項含義在此進行全麵重申:

28. 原告得知、相信並為此指控被告的行為和疏忽構成了不公平和、或欺詐的商業行為,違反了加州的商業和職業法和加州普通法的第17200節及以下條款。

29. 作為直接和近似的結果,原告因被告的不當行為而受到並將繼續遭受重大經濟損失和不可挽回的傷害。

30. 由於這樣的過失行為,原告現在及在將來將被剝奪在此所述的各種利潤和收益。

 

違反商業和職業法案17200及以下的第三項起訴理由

(針對所有被告)

31.原告綜合上述1至29項含義在此進行全麵重申:

32.原告的信息發布仍在繼續,因為其麵向全球訪問的網站在顯著位置上仍在公示該聲明。經濟上的賠償不足以補償其帶給徐醫生的傷害。除非法院禁止,否則該虛假、有害的聲明會繼續公示。

33.原告和被告之間確實存在爭議,因為被告已經宣稱並在持續發布該聲明。除非法院發布宣告式澄清,否則他們仍將繼續發布此誹謗性聲明。

 

澄清請求

在此,原告請求對如下事項進行裁決:

1. 開庭時證實的總的特殊損失賠償;

2. 原告方的普通損失賠償;

3. 一份關於該誹謗性聲明是不真實的公告書;

4. 發布禁令,禁止被告再發布此類聲明,並且要求被告收回該聲明;

5. 訴訟成本,以及

6. 法院認為公正、恰當的其他此類賠償和進一步澄清。

 

2012年12月2日

 

 

 
附件A 科學背景
成熟細胞可以通過重組而具有多能性
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給約翰戈登博士與山中伸彌醫生,因為他們發現分化成熟的細胞可被重編程變為多能幹細胞。這項發現使得我們對細胞分化以及分化狀態可塑性的認識有了徹底改變。細胞分化看似是一個單向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未分化的細胞成熟分化成為各種各樣的特異性細胞如神經細胞,肌肉細胞以及皮膚細胞。20世紀上半葉,科學家們還普遍認為成熟細胞已經被永久的鎖定在分化成熟狀態而不能返回到完全未成熟的多能幹細胞狀態。1962年,約翰戈登徹底改變了這一觀點,他給一隻分化成熟的青蛙腸上皮細胞細胞核植入了無核卵子而後,這個細胞發育成了一個功能健全的蝌蚪。這項發現打破了細胞分化是一個單向過程的教條。戈登的發現也成為各種有機體克隆的起點。然而,問題在於一個完整的分化的細胞能否被完全重組並呈現多能性。2006年,山中伸彌通過一個令人驚訝的簡單程序證明了給一個分化成熟的細胞注入一組轉錄因子就足以讓細胞恢複出多能狀態。通過這種程序得出的細胞被稱為誘導多能幹細胞。戈登與山中伸彌一起改變了我們對細胞分化的認識。他們都證明了一件事情,即通常狀況下非常穩定的分化成熟狀態可以被打破。因為這種狀態隱藏著恢複多能狀態的潛能。這項發現已經從根本上開辟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同時給我們研究疾病機理提供新的機會。
介紹
在正常生長發育過程中,細胞從未分化卵子以及早期胚胎細胞狀態發育成更加特異性的狀態。成年有機體需要有一係列分化成熟的細胞來執行成年身體的各種特殊功能 (圖1A)。受精卵以及早期合子細胞都是全能的,換而言之,這些細胞可以發育成為胚胎內的所有細胞以及胚胎外組織比如胎盤。隨著生長發育不斷進行,胚細胞狀態的細胞特異性開始變得越來越明顯:內細胞群發育為胚體,反之周圍細胞組成滋養層係統同時也是胚胎外組織的主要來源。內細胞團內的細胞是多能的,例如他們可以發育為體細胞,也可以發育為生殖細胞係統。這些細胞最終分化為生殖細胞(卵子與精子)。
在這個發育過程中,細胞的分化潛能也逐漸受限並最終不再具有多能性。大多數細胞發育成熟為分化完整的細胞,盡管有著一定多能作用的幹細胞仍然會存在於身體的某些特定部位來滿足細胞更替的需要,例如在骨髓,腸道與皮膚。分化完整的細胞是非常穩定的,因此通常來說他們不會變為其它分化完整的細胞或轉化為胚胎早期才有的未分化的細胞。因此,由來已久的主流觀點認為成體係統中的細胞已經被永久性的封鎖,返回到高度未分化狀態是不可能的。也有觀點認為各種各樣分化成熟的細胞都攜帶一個特定類型的蛋白,這種現象表明分化完整的細胞可能受到不可逆性的表觀基因修飾或基因變化從而抑製了誘導成多能性的可能。沃丁頓將一幅表觀基因山川風景圖比作生長發育的過程。在此圖中,未分化細胞代表位於山頂端的大理石。在分化過程中他們初步演變為能量更為穩定的山穀,即分化完整的細胞。這個假設意味著把分化完整的細胞變回未分化狀態,就像把山穀變回山頂的大理石一樣困難(沃丁頓, 1957)(圖1B)。盡管有這些教條理念,還是有一些觀點認為特定的細胞可以從分化完整狀態解鎖,同時保留一定分化功能。在驗證這一觀點的實驗中使用了很多方法。例如,漢斯·斯波爾曼 (諾貝爾1935年生理學或醫學將得主)突發奇想將分化完整的細胞的細胞核移植到了一個未成熟的細胞質環境中去檢測被移植細胞生長發育的可能性。他把這一方法稱為“不可思議的實驗”。

對諾獎委的起訴書

圖1
圖1A,一個人正常的生長發育是從受精卵而來的,說明了通過卵子到胚胎再發育成為成年人的這一單向的發育成熟過程。B,丁頓通過表觀基因山川圖譜闡釋細胞分化過程,這一比喻清晰再現了正常發育這一單向成長過程,也就是未分化細胞被看作是大理石最終滾入到終點,也就是山穀裏,而變為分化完整的細胞。通常,細胞是不會再返回到山頂變為未分化狀態,也不會進入其他山穀而變成其他不相關的細胞係統。
重組一個分化完整的成體細胞核
羅伯特·布裏格與托馬斯·金做了最早的嚐試去測定成體細胞係統中分化完整的細胞是否具有分化的可能性。他們發明了一項技術把未分化與分化完整的成體細胞核移植到了一種兩棲動物-豹蛙的無核受精卵中(布裏格與金, 1952)。兩棲動物尤其適用於這類實驗,因為他們的卵子都比較大,同時胚胎是在子宮外發育的。布裏格與金展示了當一個胚胎細胞核被移植到一個無核卵子中時,實際上是可以支持細胞生長發育到蝌蚪階段。相反,當他們使用一個分化完整的細胞核重複這個過程的時候卻沒能獲得一個發育的胚胎。因此,他們總結到分化成熟的細胞核在分化過程中經曆了不可逆性的變化致使促進生長發育的能力在此過程中喪失了。(金與布裏格, 1955)
約翰·戈登和米歇爾·費斯伯格在牛津大學攻讀胚胎學,他們使用了不同的兩棲動物非洲爪蟾而不是豹蛙來進行實驗。在使用非洲爪蟾做實驗的時候,戈登利用了費斯伯格以及他的同事們發明的細胞追蹤係統去明確的區分出移植細胞核衍生的細胞跟宿主胚胎內的細胞。在一項關鍵研究中,戈登通過紫外線放射將一個卵子去核,然後發現當卵子被植入分化完整的蝌蚪腸上皮細胞核時,發育成為少量有正常功能的蝌蚪。(戈登,1962)(圖 2)。他還證明了通過一係列的細胞核移植,重組的效力會大大增強。通過這種方法,他證明了所有腸上皮細胞核內的很大一部分是可以被重組的(戈登, 1962)。戈登最後總結到分化成熟的成體細胞核有可能轉變成具有多能性的幹細胞。然而,他的這一發現經過了相當長一段時間才獲得了科學界的廣泛認可。在接下來的一些實驗中,戈登使用了成年青蛙的細胞核培育蝌蚪,相反的是分化完整的胚胎細胞核發育成了成年青蛙(戈登與海力格,1996;萊斯基與戈登, 1970)
戈登的這一發現是一個根本性的概念轉變,第一次證明了成體分化完整細胞的細胞核在被放在卵子細胞質環境中時是有能力發育成為所有類型成體細胞以及組織的。

對諾獎委的起訴書

圖2
圖2約翰戈登使用紫外線(1)破壞了青蛙卵子的細胞核。而後他使用一個蝌蚪的分化完整的腸上皮細胞細胞核替換了這個被破壞的細胞核(2)。許多被重組的卵子沒有發育,但是有幾個卵子最終發育成了具有正常功能的蝌蚪(3)。這證明了蝌蚪身體內需要產生分化完整細胞的遺傳信息在供者細胞核內仍然是完好的。隨後的實驗證明哺乳動物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法克隆(4)。
通過轉移細胞核來進行細胞重組
戈登的發現為我們介紹了一種新的研究領域,這個領域以轉移體細胞核為核心,同時也是理解基因重組以及這些細胞如何發生特異化的過程的一種方法。 1997年,第一隻克隆羊多利就是這種方法的產物。它是由一個成體乳腺上皮細胞核放入到一個無核卵細胞後發育而成。(威爾馬特等,自然雜誌,1997)。伊恩·威爾馬特和基斯·坎佩爾這種實驗的構想是基於戈登在非洲爪蟾的實驗基礎之上,但是也做了一些技術上的修正。例如,其中一個重要的改變就是用來移植的細胞核是從乳腺上皮細胞中提取出來,然後誘導成睡眠狀態,睡眠狀態有助於它跟起初形成的胚胎結合。因為1997年克隆羊的成功,體細胞核轉移就被用於大多數哺乳動物的克隆,像老鼠、牛、豬、狼和非洲野貓。通過免疫係統內B細胞和T細胞內細胞核的轉移後,已經有證據說明分化的帶有重組球蛋白或T細胞受體基因的細胞核真的能夠重組並且發育成一隻老鼠(奧切得林格和傑尼西,2002)。
完整的體細胞重組成多能幹細胞
戈登揭示出分化的細胞核能夠成功地轉變成未分化狀態,這種狀態具有一種重新發育的潛能。然而,是否能夠誘導這種完整分化的細胞到一個更高的不成熟狀態呢。很多科學家認為不存在這種可能性,或者可能性很小,除非在細胞內使用非常複雜的重組來給這種分化狀態解鎖。這也是山中彌伸決定發展另一種方法來重組細胞,使之變成為多能幹細胞。山中彌伸接受過骨外科和分子細胞學的教育,其中一部分對多能胚胎幹細胞的學習引起了他對多能幹細胞狀態的興趣。第一個多能胚胎幹細胞是由馬丁斯·艾文培養出來並定性的(由此獲得2007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山中伸彌的團隊專注於保持胚胎幹細胞多能狀態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些因素,例如ERas(山中伸彌等,2003)是同奧斯丁·斯密斯實驗室共同完成的;還有多能幹細胞基因Nanog (三井等,2003;錢伯斯,2003)。然後,山中伸彌開始尋求在體細胞上誘導多能幹細胞。從山中伸彌及其他同仁的研究結果來看,山中伸彌獲得了大量在胚胎幹細胞中表達的轉錄因子,這些轉錄因子在維持細胞多功能狀態的能力上,有些是確定了,有些還被持懷疑態度。此外,胚胎幹細胞之所以在體細胞核內誘導成多能狀態,是當胚胎幹細胞和體細胞融合後才產生的結果(多田等,2001)。整合這些信息後,山中伸彌挑選了24個胚胎幹細胞轉錄因子,他認為這些轉錄因子能夠將體細胞重新變成多能幹細胞狀態。
在一次非常大膽的試驗中,所有24個附有這些轉錄因子的基因全部一次性引入到皮膚成纖維細胞,實際上其中很大一部分產生了一些克隆體,這些克隆體跟胚胎幹細胞出奇的相似。通過對誘導這些克隆體的基因數量逐漸篩查,最終確定出四個轉錄因子(Myc,Oct3/4,Sox2 和Klf4),這四個轉錄因子足以將老鼠胚胎成纖維細胞轉變成多能幹細胞。
(圖表3)(高橋 和 山中伸彌,2006),多能幹細胞,山中伸彌醫生稱之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 細胞),雖然誘導幹細胞出現的頻率低,但是研究者能在小鼠體內纖維母細胞的基因組中發現:通過將新黴素或乳糖操縱子Z融合基因(βgeo)嵌入到Fbx15基因位點上並使之表達,就可以篩選出iPS細胞。被注入其它基因的Fbx15在多能幹細胞中表現活躍,多能幹細胞中βGeo 轉基因表達的激活將會導致G418(一種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在小鼠體內產生耐藥。在畸胎瘤含量分析實驗過程中,誘導多能幹細胞產生了各種不同的細胞類型,例如,在已經被注射囊胚的嵌合子小鼠體內,會產生不同類型的組織。遺憾的是,在2006年(高橋與山中伸彌)的首次研究中並沒有實現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譜係傳遞的實驗結果。但是,一年後,山中伸彌的團隊,攜手魯道夫和奧切德林格等研究人員,改善了基因篩選體係(現在選擇性激活幹細胞全能基因Oct4 或幹細胞關鍵蛋白Nanog基因位點),得到的誘導多能幹細胞都可以完成細胞譜係傳遞(奧琪達,2007; 威寧, 2007;馬赫利 2007)。2007年,山中伸彌和詹姆斯·托馬斯的研究團隊第一個製作出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高橋等. 2007; 羽 等., 2007)在實驗中,山中伸彌用了在2006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提到的4個轉錄因子的組合(Myc,Oct4,Sox2,Klf4),而托馬斯則用了其他 4個不同的轉錄因子組合(Lin28,Nanog,Oct4,Sox2)。
山中伸彌誘導多能幹細胞的發現真實地代表了其根本性。因為這是第一次將一個完全分化的體細胞通過重組來得到多能幹細胞。山中伸彌的發現開辟了一個嶄新的研究領域,這項震驚世界同時又操作簡單的誘導多能幹細胞技術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得到廣泛的應用。

對諾獎委的起訴書

圖3
圖片3,從24種不同類型轉錄因子開始(試管標記區分);(1)高橋和山中伸彌(2006)的研究顯示:一組隻有4個轉錄因子的基因組,(凋亡基因Myc、幹細胞全能性基因Oct3/4、iPS 形成的關鍵基因Sox2、基因Klf4)足以使培植的老鼠胚胎成纖維細胞或成體成纖維細胞(2)轉變成多能幹細胞,該多能幹細胞在體內能夠產生畸形瘤,導致嵌合子小鼠(3)。多能幹細胞也被稱作誘導多能幹細胞。
細胞重組新進展及其醫學研究領域的應用
自首次發現以來,細胞重組技術已通過多種手段得到改進。例如,多能轉錄因子如今能夠在不借助逆轉錄病毒載體的情況下被轉運到細胞內,同時在基因組中隨機組合,使周圍內源性基因無序排列,最終可能形成腫瘤。非整合型病毒、穩定型RNA和蛋白質,以及遊離型質粒目前運用於多潛能幹細胞基因的非整合型傳送。對某些細胞類型而言,誘導成多能特性需要的轉錄因子數量可以少於4種,例如,成體老鼠神經細胞分化形成誘導多能幹細胞的過程僅需要 Oct4 因子便可實現。(2009,凱姆等)。同樣地,在特定的細胞環境中,一些小分子已經被證實可以代替某些多能幹細胞轉錄因子,(2009,李等)。至關重要的是,誘導多能幹細胞之所以符合多能特性這一最嚴格標準是由於在四倍體胚胎互補試驗中,當它們進入四倍體--8-細胞桑椹期時,能夠生長發育為全多能幹細胞老鼠。(2009,趙等)。所以,基於山中伸彌最初的研究,所有這些改進都是為了使誘導多能幹細胞技術更加高效而且更加實用所采取的關鍵步驟。
山中伸彌的研究表明,通常被認為很穩定細胞分化期也可能發生巨大的變化,同時,這項研究成果也鼓舞了科學家,即使不通過多潛能期也可改變細胞的分化方向。轉分化實驗有很長的曆史,可一直追溯到1960年果蠅成蟲盤實驗,緊接著就是運用單個基因,像觸足基因(Antennapedia)、肌分化因子(MyoD)、肥大細胞調控因子GATA-1基因(GATA-1)、配對盒基因5抗體(Pax5)來誘導並改變細胞分化方向。特別是肌分化因子(MyoD)的發現可將成纖維細胞10T1/2轉分化成肌纖維母細胞(戴維斯,1987 ),這一研究成果表明進行轉分化過程的基因可以係統地被識別。山中伸彌的研究方法係統性地定義了一小組轉錄因子在發揮作用而非單個因子,在運用多種轉錄因子配對組合的轉分化實驗掀起了一陣新風潮。例如,胰腺外分泌細胞在3個轉錄因子的共同作用下能轉化形成胰腺內分泌細胞。(周等,2008)。同樣地,成纖維細胞在3個不同的轉錄因子作用下於體內形成心肌細胞(利達等,2010)。與此同時,在體內通過使用相同的轉錄因子,已經實現相應的細胞重組後細胞譜係的轉換(宋等,2012;錢等,2012)。雖然以上例子證明了胚層內可以發生細胞轉分化,但是有效的轉分化同樣也可在胚層間發生。如,通過3種轉錄因子,中胚層的成纖維細胞可以轉分化形成外胚層的神經元(也被稱為誘導神經細胞)。(龐等,2011)
幹細胞,包括誘導多能幹細胞,具備替代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症以及 1 型糖尿病中患病或丟失的細胞之作用。通過誘導多能幹細胞的方式而進行的細胞替代療法可實現自體細胞移植而不容易導致免疫排斥。誘導多能幹細胞的改進方法在這些方麵將十分重要。然而,當前所采用的重組步驟可能會造成突變或其它基因組異常,而使得這些步驟不適合用於細胞治療。采用多能幹細胞(包括胚胎細胞)進行細胞移植的前景仍頗具挑戰性,因為還有很多其它原因。因此,盡管該研究領域成果喜人且未來光明,但仍需做大量工作來保證從多能幹細胞發育出來的細胞及其治療對患者來說是安全的。
而在醫學應用上另一個更迫切的領域是從帶有基因病變和其它病變的患者身上提取誘導多能幹細胞,然後使這些細胞進行體外分化,以期獲得有關疾病發展過程的全新認識,或者提供一個以細胞為基礎的平台,進行毒理學測試或藥物開發(奧德和戴利,2012 年)(圖 4)。誘導多能幹細胞已經能夠在各類疾病中獲取,包括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蕾特氏症、脊髓性肌萎縮、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家族性高膽甾醇血症和糖原貯積症 1A 型。而對於心血管疾病來說,現有以下幾種疾病的誘導多能幹細胞模型,如提摩西綜合征、豹皮綜合征以及 1、2 型QT間期延長綜合征(奧德和 戴利,2012 年)。在這幾種以誘導多能幹細胞為基礎的疾病模型中,已經觀察到疾病相關的表現形式。例如,脊髓型肌萎縮的誘導多能幹細胞模型中就發現運動神經元有持續性損失。然而,蕾特綜合征中特有的誘導多能幹細胞在神經元分化後,其棘狀突起密度有所降低(馬克特等,2010 年)。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患者誘導多能幹細胞的肝細胞分化,可造成血脂升高和糖元沉積(瑞石德等,2010 年)。體外分化的誘導多能幹細胞模型還可以模擬發病較晚的各類疾病的表征,如阿爾茨海默症(艾斯瑞爾 等,2012 年)、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考克 等,2011 年)以及亨廷頓舞蹈症(HD 誘導多能幹細胞聯盟,2012 年)。同時,在模擬具有複雜基因的疾病方麵也有所進展,如精神分裂症(布利南德等,2011 年)。然而,仍然有一些疾病,我們很難成功地根據誘導多能幹細胞所培育出來的細胞模擬其病理學特征。另外,某些疾病,特別是造血係統疾病,因缺少完善的誘導多能幹細胞體外分化規程,在該領域內的進展有限。

對諾獎委的起訴書

圖4
圖4 在患有某種疾病的患者身上可獲得分化完整的細胞,並將其轉化成誘導多能幹細胞。所獲得的誘導多能幹細胞可通過體外分化的方式分化成各種特定的細胞,如神經元、心肌細胞或肝細胞,對疾病發展過程有了更新的認識,並以此細胞為基礎的平台去開發新型疾病治療方法。
基於誘導多能幹細胞的體外分化細胞正越來越多地成為治療性化合物開發和確認的篩選平台。家族性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的誘導多能幹細胞模型中,發現了一種新型的化合物,呋喃甲基腺嘌呤,可部分恢複導致疾病的 IKBKAP 基因的異常剪切(李等,2009 年)。類似的情況還有,在QT 間期延長綜合征的誘導多能幹細胞模型中,證明β-受體阻滯藥以及離子通道阻滯劑在細胞表型調控方麵是有效的(伊紮吉等,2011 年)。誘導多能幹細胞也因此成為一種極具價值的工具,用於獲取疾病進展的最新情況,現在也用於測試和證明新療法的過程中。另外,即使是具有複雜基因且發病晚的疾病也可以成功地通過“培養皿中疾病”這種方法來建立疾病模型。
因此,分化完整的成熟細胞可以重組成為多能幹細胞狀態的看法是一項突破常規的發現。這種遠見從根本上影響了醫藥或生理學領域。而約翰戈登和山中伸彌的發現是根本性的發現,將研究帶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參考文獻:
Brennand KJ, Simone A, Jou J, Gelboin-Burkhart C, Tran N, Sangar S et al (2011). 用人體誘導多能幹細胞模擬精神分裂症. 自然 473:221-225.
Briggs R, King TJ (1952). 移植活胞胚細胞核入無核的青蛙卵細胞。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38:455-463.
Chambers I, Colby D, Robertson M, Nichols J, Lees S, Tweedie S et al (2003). 胚胎幹細胞多能維持因子-Nanog的功能表達克隆. 細胞 113:643-655.
Davis RL, Weintraub H, Lassar AB (1987). 單個轉植cDNA轉化成纖維細胞為成肌細胞的表達。 細胞51:987-1000.
Elsdale TR, Fischberg M, Smith S (1958). 一種減少非洲爪蟾核仁數量的突變. 實驗細胞研究 14:642-643.
Gurdon JB (1962). 喂養蝌蚪腸上皮細胞核的發育能力. 胚胎學與實驗形態學雜誌 10:622-640.
Gurdon JB, Uehlinger V (1966). 多產的腸細胞核. 自然 210:1240-1241.
Hochedlinger K, Jaenisch R (2002) 成熟B和T供體細胞核轉移培育單細胞克隆小鼠. 自然 415:1035-1038.
Ieda M, Fu JD, Delgado-Olguin P, Vedantham V, Hayashi Y, Bruneau BG et al (2010)。通過特定因子直接重編成纖維細胞為功能性心肌細胞. 細胞142:375-386.
Israel MA, Yuan SH, Bardy C, Reyna SM, Mu Y, Herrera C et al (2012). 用多能誘導幹細胞技術研究偶發性及家族型老年癡呆症. 自然 471:216-220.
Itzhaki I, Maizels L, Huber I, Zwi-Dantsis L, Caspi O, Winterstern A et al (2011). 用多能誘導幹細胞模擬QT間期延長綜合征. 自然 471:225-229.
Kim BJ, Greber B, Arauzo-Bravo MJ, Meyer J, Park KI, Zaehres H et al (2009). 用OCT4直接重編人體神經幹細胞. 自然 461:649-643.
King TJ, Briggs R (1955). 細胞核轉移中分化中腸胚細胞核的變化.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41:321-325.
Koch P, Breuer P, Peitz M, Jungverdorben J, Kessavan J, Poppe D et al (2011). 刺激誘導共濟失調蛋白-3在馬-傑病人神經細胞裏的聚合. 自然480:543-546.
Laskey RA, Gurdon JB (1970). 培養細胞細胞核轉移測出的成體細胞基因內容. 自然 228:1332-1334.
Lee G, Papapetrou EP, Kim H, Chambers SM, Tomishima MJ, Fasano CA et al (2009). 用多能誘導幹細胞模擬家族自主神經異常的發病機製及治療. 自然 461:402-406.
李W, 周H, Abujarour R, 朱 S, Young Joo J, 林 T et al(2009)。無Sox 2介入的人體誘導多能幹細胞的培育. 幹細胞27:2992-3000.
Maherali N, Sridharan R, Xie W, Utikal J, Eminli S, Arnold K et al (2007). 直接重編成纖維細胞顯示的廣泛的表觀基因改編和組織形成. 幹細胞1: 55-70.
Marchetto MCN, Carromeu C, Acab A, Yu D, Yeo GW, Mu YL et al (2010). 用人體誘導多能幹細胞發育神經和治療Rett綜合征的模型. 細胞143:527-539.
Mitsui K, Tokuzawa Y, Itoh H, Segawa K, Murakami M, Takahashi K et al (2003). 同源異形蛋白Nanog 在維持小鼠外胚細胞和胚胎幹細胞多能性的必要性. 細胞113:631-642.
Okita K, Ichisaka T, Yamanaka S (2007). 有種係能力的多能誘導幹細胞的培養. 自然448:313-317.
Onder TT, Daley GQ (2012). 用誘導多能幹細模擬疾病的新經驗. 遺傳學與發育新觀 (電子版未印刷).
Pang ZP, Yang N, Vierbuchen T, Ostermeier A, Fuentes DR, Yang TQ et al (2011). 用特定的轉錄因子誘導人體神經細胞. 自然 476:220-223.
Qian L, Huang Y, Spencer CI, Foley A, Vedantham V, Liu L et al (2012). 體內重編小鼠心髒成纖維細胞為誘導心肌細胞. 自然485:593-598.
Rashid ST, Corbineau S, Hannan N, Marcinial SJ, Miranda E, Alexander G et al (2010). 用人體誘導多能幹細胞模擬遺傳性肝代謝病. 臨床研究雜誌 120:3127-3136.
Song KH, Nam YJ, Luo X, Qi XX, Tan W, Huang GN et al (2012). 用心髒轉錄因子重編非心肌細胞修複心髒. 自然485:599-604.
Tada M, Takahama Y, Abe K, Nakatsuji N, Tada T (2001). 用胚胎幹細胞體外培植進行體細胞核重編. 當代生物學 11:1553-1558.
Takahashi K, Mitsui K, Yamanaka S (2003). Eras在促進小鼠胚胎幹細胞瘤樣特征中的作用. 自然423:541-545.
Takahashi K, Yamanaka S (2006). 用特定因子誘導小鼠胚胎及成體成纖維細胞為多能幹細胞. 細胞126:663-676.
Takahashi K, Tanabe K, Ohnuki M, Narita M, Ichisaka T, Tomoda K et al (2007). 用特定因子誘導成體成纖維細胞為多能幹細胞. 細胞131:861-872.
亨廷頓病誘導幹細胞技術協會(2012).亨廷頓舞蹈病人誘導多能幹細胞顯示CAG重複擴展的表現型. 細胞幹細胞雜誌 11:264-278.
Waddington CH (1957). 基因戰略:一個關於理論生物學某些方麵的討論. 艾倫&安文出版社.
附件B 徐榮祥醫生簡介
科研成就
一九八四年,徐榮祥教授在燒傷治療研究中發現了“再生細胞”,在隨後的研究中被確認為K-19表達陽性幹細胞(多能幹細胞)。徐教授完成了在深度燒傷創麵“從組織細胞(體細胞)到多能幹細胞的原位轉變以及通過多能幹細胞原位再生新的皮膚器官”的係統臨床研究,確立了從組織細胞原位再生人體組織和器官的程序。在此基礎上,徐教授實現了各種組織和器官的原位再生複原和還童,例如,大麵積深度燒傷病人可以原位再生新皮膚而不留殘疾;糖尿病潰瘍和體表潰瘍可以通過組織再生複原而愈合;胃潰瘍痊愈而不留疤痕;末端手指斷肢可以再生長出;皮膚疤痕可以再生消除;衰老的皮膚可以通過再生回歸年輕,60歲的,老化的,萎縮的胃腸絨毛可以再生重返25歲;等等。因此,徐教授建立了一個新的科學體係,命名為“人體再生複原科學”。這些核心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構成了“人體再生複原科學”的核心內容,已造福73個國家的人民,比如,僅僅一個燒傷再生療法已成功幫助2000萬燒傷患者重獲正常皮膚。這項綜合性的“人體再生複原科學”技術不久將福澤天下。
媒體報道和專訪
1990年5月7日,美國《新聞周刊》刊登了一篇文章,題目為《一種更簡單的救命方法》,文章稱:“如果中國的燒傷新藥能實現皮膚再生,那世界現行的燒傷治療方法將全部被廢棄。”
2003年,瑞典科教部及瑞典國家電視台對徐教授進行了專訪。
國際會議與演講
2002年,在美國聖地亞哥舉辦的世界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大會邀請徐教授做主講,報告了人體再生複原科學的核心技術及應用。
2004年,應斯坦福大學的特邀,徐教授講授組織再生。
2012年9月17日,在英國舉行的世界燒傷大會上,徐教授的皮膚再生醫學成為與會的國際專家和科學家熱點話題之一。
著作和專利
《燒傷再生醫學與療法》,徐榮祥,2004,Karger出版社,瑞士。
2004年1月,瑞士Karger出版社(全球享有盛名的醫學和生物學界的出版社,也是許多諾貝爾獎得主第一本書的出版社)出版了徐教授的專著《燒傷再生醫學與療法》,封底評價道:“此外,他證明了普通細胞可以分化為各種器官組織…”而且“燒傷專家可以了解新的燒傷治療的黃金標準,細胞生物學家可以了解普通細胞的潛能。
《人體再生複原科學》,徐榮祥,2009,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專利:
US20030021850, US20060292692, US20080131528, US20080089945, US20120171298, US6991813, US8093048, US7972631, US7919123, US7550294, US7399492, US7211276, US7074438, US6972195, US6685971; EP1439847, EP0763362, EP0606786, EP1406643, EP2362777, CA2464152, 日本專利:4464133, 3126583, 3065530, 中國專利:ZL02102890.7, ZL200610000381.9, ZL200610093527.9, ZL200510123331.5, ZL02120138.2, ZL02105541.6, ZL95116651.4, ZL93100276.1.

所有跟帖: 

回複:中國幹細胞科學家徐榮祥對諾獎委的起訴書 - 事關2012諾貝爾醫學獎 -panlm_- 給 panlm_ 發送悄悄話 (13 bytes) () 01/03/2013 postreply 05:34:52

另徐已用幹細胞製造出胃和腸!控訴表達,當科學被政經和豐乳肥臀掩蓋就變成肮髒不堪 -tttw- 給 tttw 發送悄悄話 (98 bytes) () 01/03/2013 postreply 07:44:5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