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華教授講《毛澤東何以發動文革?》

來源: 嘮嘮叨叨 2012-12-20 17:57:1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85 bytes)

講得比較可觀,情緒少。其實有多少人侃侃而談的事後知道事情的真相呢

所有跟帖: 

基本上都是胡說八道,西方“權力鬥爭”的調調的變體。 -miragekiller- 給 miragekiller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20/2012 postreply 20:28:18

文化背景不一樣理解,結論也自然會不一樣.. -小劉在51- 給 小劉在51 發送悄悄話 小劉在5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20/2012 postreply 21:43:23

文革是為解決接班人問題,核心是“繼續革命”,目的是黨的純潔性,失敗於空想主義。 -miragekiller- 給 miragekiller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20/2012 postreply 20:31:17

未必是失敗也未必是「空想」。幾十年後高低互見 -小劉在51- 給 小劉在51 發送悄悄話 小劉在5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20/2012 postreply 22:37:37

再過20年,咱們這些凡人才能基本理解毛主席對文革的結論:三七開。 -granitic- 給 granitic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21/2012 postreply 09:44:20

講得很好,符合曆史事實,是一位實事求是的曆史學者 -英台- 給 英台 發送悄悄話 英台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20/2012 postreply 21:28:28

毛澤東主導的大躍進導致大饑荒後,黨內確實存在一股反毛的風潮,毛反擊最後導致文革 -英台- 給 英台 發送悄悄話 英台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20/2012 postreply 21:29:31

所以毛認為多數權力在走資派手裏,鼓動群眾起來造反奪權,此即文革 -英台- 給 英台 發送悄悄話 英台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20/2012 postreply 21:31:13

到劉及其黨內一大批支持者被打倒,全國各地建立了服從毛的革委會後,毛宣布文革勝利 -英台- 給 英台 發送悄悄話 英台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20/2012 postreply 21:36:54

這很好。就如同華鄧,打倒四人幫,才能順利改開,勝利了麽。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21/2012 postreply 15:24:47

大躍進之初黨內就有人反對,被毛批為“小腳女人”“離右派隻有50米”毛要反反冒進 -英台- 給 英台 發送悄悄話 英台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20/2012 postreply 22:00:06

此瘋老太婆, 一提毛澤東就 咬牙切齒, 挺有意思的。 -wonder-2009- 給 wonder-2009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21/2012 postreply 05:44:45

她已經病入膏盲,看不到理她的人越來越少了嗎? -PYXZ- 給 PYXZ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21/2012 postreply 06:19:49

我就支持英台。 不行? 老毛本來就在老共內搞得天怒人怨, 不得不通過非正常手段搞下劉。這就是文革。 -welldone2007- 給 welldone2007 發送悄悄話 welldone2007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21/2012 postreply 06:56:18

建議給文史類的教授和曆史愛好者科普一下量子力學鼻祖海森保的測不準原理。 -秋閣鬆韻- 給 秋閣鬆韻 發送悄悄話 (304 bytes) () 12/21/2012 postreply 07:04:30

已經講得夠委婉了。其實老毛就是為了一個權字。這是他的命。 -sinart- 給 sinart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21/2012 postreply 11:25:1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