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本質:言論上繼續鉗製 官媒密集釋放加強網絡監管信號

來源: 228 2012-12-20 03:11:5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056 bytes)

在所謂的新政之後,我被封了兩個博客(均是主動邀請我開的),被封了一本書(已簽過合同)。新政的本質是:言論上繼續鉗製,但對部分輿論進行利用,政治上隻做有限改變,經濟上強調民生,卻實為加強政府控製,金融上繼續濫發鈔票,外交上強調民族主義。(轉)

官媒密集發文 釋放加強網絡監管信號

作者 凱文

12月18日以來,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光明日報等官方媒體頻繁發文,稱“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呼籲對中國互聯網進一步“依法監管”。這種密集表態是否構成收緊言論空間的信號,引起公眾輿論尤其是互聯網從業者關注。

12月18日,人民日報在頭版“今日談”欄目發表署名為“莫津津”的文章《網絡不是法外之地》,這篇全長350餘字的短文語焉不詳,並無新意,沒有明確提出監管措施,僅提到“商業欺詐、惡意攻擊、造謠傳謠”三種現象。評論承認“要求人人都用正確的方式說正確的話,是不現實的”,但同時又警告“應有法治意識,對自己的言行負責”。

當天晚間,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對該署名文章進行介紹,並重複了文章內容。

同一天,新華網發表文章《網絡反腐:“爆料者狂歡”需製度作保障》,一方麵承認網絡反腐在現階段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麵又呼籲對“炒作式反腐、虛假爆料、利用爆料牟利”等現象進行打擊。

19日,人民日報後續發文《互聯網:依法監管是各國慣例》,由駐瑞典、美國、德國和泰國的記者分別介紹所在國監管互聯網的措施,其中主要強調北歐國家和德國“推動”實名製、反對匿名發言;美國“法律最完備、機構最健全、技術最先進”;泰國通過政府建立“黑名單”來監控網站,並製止“敏感內容”傳播。

同樣在19日,光明日報跟進,發表署名“鄧海建”的文章《要為網絡世界設定法治底線》,指控中國互聯網“在客觀上放任了魑魅魍魎”,並呼籲“以法治加強互聯網監管已是迫在眉睫”。

值得注意的是,光明日報文章中,不僅提到了網絡詐騙、垃圾短信等現象,也同樣將網絡反腐中誤用照片現象指為網絡“失範”,對新華網文章形成呼應。

中共十八大之後,新任領導在輕車簡從、改變文風等形式方麵力圖有所創新。原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原重慶市北碚區委書記雷政富等腐敗官員落馬,也展示出某些新氣象。但此次“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調門,使觀察者推測,愈演愈烈的網絡反腐可能引起官方不安,因此通過官媒表態,對這一問題進行降溫。

但是這種兩天之內官媒密集表態跟進的手法,被網民嘲諷為“一場有領導有計劃的清場活動”。更有網民借用這一句式,稱“官場不是法外之地”、“執政黨不是法外之地”。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在他的媒體觀察劄記中指出,如果從媒體報道態勢上來看,依靠民間爆料收拾貪官的風暴似乎也在漸漸“收官”。一些敏感的網絡反腐支持者似乎已經感受到了風向的轉變。

 關鍵詞 中國 - 言論自由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