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胡平
倘若薄熙來早知道是這般結果,今年3月時,他還會離開重慶到北京出席“兩會”嗎?
其實,在當初就有人發文鼓勵薄熙來擁兵自立,或以某種方式公開打出旗號挑戰中央或抵製中央。估計薄熙來本人也動過這些念頭,隻不過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去北京開“兩會”。
顯然,薄熙來過高地估計了他在體製內所擁有的力量,他以為他會平安無事,即便出問題也不會出多大的問題。另外,他或許也意識到,他沒有本錢去抵製中央,對抗中央,如果冒險為之,下場更不堪設想。
不錯,薄熙來在體製內頗有力量,由於他的高位,由於他的背景,由於他的人脈,也由於他的能力和經營。但是,薄熙來所擁有的這些力量都是依附於體製的,也就是說,這些力量唯有在體製之內才有力量,唯有借體製而順勢運作才有力量。一旦脫離體製,一旦逆勢運作,這些力量多半就不存在了。
至於說薄熙來擁有的民意,薄熙來自己應該很清楚。一方麵,薄熙來很清楚,在重慶這塊地盤上,民間有強大的反對聲音,以至於他不得不格外花力氣去打壓,也就是說,他知道他擁有的民意支援遠不像表麵上顯示的那麽大;另一方麵,那些真心支持他的民眾,大多數恰恰又是依賴性很強的,他們依賴於現體製,缺少和體製抗衡的意誌,不敢和中央對著幹,因此薄熙來若公開打出旗幟抵製中央對抗中央,那些民眾多半指望不上。
這裏,尤其要談一談薄熙來和軍方的關係。在中共高官中,大概沒有人比薄熙來更注意和軍方拉關係,大概也極少有人比他在軍隊中更有個人影響力了。但是如果薄熙來想擁兵自立,他的那些關係,他的那些影響力,其實都無濟於事。
道理很簡單,如今的中共軍隊,高級將領頻繁調動,因此和士兵很隔膜,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再加上這些將領們沒一個有赫赫戰功,在士兵中缺少號召力。另外就是你的左右部將,和你的關係也生疏,知人知麵不知心。你要想擁兵自立,挑戰中央,卻根本沒把握你手下的將士們會跟你走,那怎麽搞得成?
一直有人談論中國出現軍閥的可能性,出現地方割據的可能性。依我之見,在當今中國,這兩種可能性都不存在。
必須看到,像清朝末年民國初年出現的軍閥割據,是在特定曆史條件下產生的。
首先是太平天國運動,清廷的軍隊不經打,於是地方武裝應運而生。以曾國藩的湘軍為例。湘軍將領主要是湘鄉人,士兵則招募湘鄉一帶農民。曾國藩下麵的將領幾乎都是他的門生故舊。全軍都隻服從曾國藩一人。接下來又有庚子事變。慈禧太後下令與列強開戰,東南各省漢人地方官員公然抗命,他們說朝廷的宣戰詔書是“矯詔”,是“亂命”,非但不去支持義和團與列強開戰,反而與各交戰國達成協定,稱東南互保。後來清廷大敗,不得不承認自己錯了,因此,非但不敢追究東南地方大員的叛逆之舉,反而不得不承認人家做得對。於是,中央威信掃地,地方實力派力量大增,信心大增,由此便開啟了清廷治下地方實力派人物軍閥化之先聲。
相比之下,今日中國,中央的權威雖然遞降,但中央集權的體製依然如故,還不曾受到地方的公開挑戰,所以還不可能產生軍閥產生地方割據。
那麽今後呢?在未來,中國可能出現軍方強勢人物嗎?一旦黨國崩潰,中國會不會出現軍人政權?
我認為有這樣一種可能性——那就是,黨命令軍隊鎮壓民眾,軍隊拒不從命,於是黨就癱瘓了,軍方就強勢登場,走上前台。不過這時的軍方,不大可能建立軍人專政。因為他們既然是以拒絕黨和政府鎮壓民眾的命令而上的台,那又如何能回過頭去自己直接出麵鎮壓民眾呢?因此,他們隻可能像埃及軍方那樣,扮演臨時性的維持秩序的角色,保護各方力量走上憲政民主——畢竟,在今天,憲政民主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是政權合法性的唯一來源,是沒有替代物的唯一選項。
倘如此,那並非不是好事一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