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大視野 西南聯大75周年再回眸 1-10 和 簡介

來源: HappyNow?! 2012-12-06 13:56:3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4079 bytes)

鳳凰大視野 西南聯大75周年再回眸 1-10 和 簡介

1. 鳳凰大視野 西南聯大75周年再回眸(一)學府劫難

http://v.ifeng.com/history/shishijianzheng/201211/5f993d0e-82b9-4e22-a282-54a1c4a4494e.shtml

 

簡介:西南聯大由北大、清華、南開三校校長蔣夢麟、梅貽琦、張伯苔為常務委員,共主校務;楊振聲為秘書主任。梅貽琦兼常委會主席,毅然挑起了主要負責的重擔。他認真治校,公正無私,寬容待人,博得一致好評。1938年5月4日,西南聯大在昆明正式上課。分理、工、文、法、師範五學院,共26個係,2個專修科,1個先修班;學生總數3000人,規模之大,在抗戰時期堪稱全國第一。三校各有光榮曆史,優良校風。聯大融合了北大的"民主自由" 之風,清華的"嚴謹求實"之風和南開的"活潑創新"之風,弘揚了三校的科學與民主的優良傳統,互相尊重,患難與共。

 

2. 鳳凰大視野 西南聯大75周年再回眸(二)又別湖湘

http://v.ifeng.com/history/shishijianzheng/201211/d6ad0845-ef59-48f4-abf2-b56536824fd5.shtml

簡介:1937年“七·七”事變後不久,北平及其門戶天津相繼失陷。國民政府決定將北大、清華、南開三所中國一流大學合並成臨時大學。同年11月1日,在長沙建立西南聯大的前身長沙臨時大學,開學一個月後,因戰事緊逼,危及衡山湘水。1938年2月遷往雲南昆明,4月改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至1946年聯大解散。

3. 鳳凰大視野 西南聯大75周年再回眸(三)蒙自之歌

http://v.ifeng.com/history/shishijianzheng/201211/a27bdf22-3098-4681-827c-1ec9e68e888a.shtml

 

簡介:抗戰爆發,國難臨頭,當年中國的許多知識精英,不甘淪為亡國奴,組成西南聯大,輾轉南遷,以傳承民族文化的薪火。由於甫抵昆明時百廢待舉,校舍不敷,隻得暫將部分師生遷至蒙自設分校。1938年4月,文學、法學兩院師生就這樣分兩路陸續抵達蒙自:一路由長沙南下,經廣州、香港、越南海防,乘滇越鐵路火車而來;另一路自湘黔步行入滇,再從昆明沿滇越鐵路至蒙自。頭一次坐上這種法國人的窄軌火車,給來自北方的師生們很添了些新奇感:玩具似的狹窄車廂裏,隻容得兩邊窗下安放兩條長木凳,旅客背靠車窗迎麵而坐,彼此膝蓋僅一拳的間隔。

 

4. 鳳凰大視野 西南聯大75周年再回眸(四)青蔥學子

http://v.ifeng.com/history/shishijianzheng/201211/ecfca243-102f-47de-a56f-f6a938290e07.shtml

簡介:西南聯合大學大師雲集、群星璀璨,它不僅僅是北大、清華、南開三所大學的聯合,更是戰時中國知識分子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的聯合,學術成果與民族複興責任的聯合。“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絕徼移栽楨幹質”,“盡笳吹弦誦在山城”。這是聯大師生譜寫的中國教育史的奇跡。西南聯合大學知識分子群體,專指聯大師生,擴而言之,亦可推及因抗戰遷移到雲南的中國智識階層。西南聯合大學實體已不複存在,但它留下的精神之光並沒有被時間湮沒,繼承西南聯大留下的文化遺產,

5. 鳳凰大視野 西南聯大75周年再回眸(五)堅忍歲月

http://v.ifeng.com/history/shishijianzheng/201211/e93adf3e-7cc6-4254-8195-e46296062b2a.shtml

簡介:在昆明一二一大街的雲師大校園內,還保留著幾幢當年西南聯大的茅草房。這種土牆草頂的房子,在雲南的鄉村山寨並不鮮見,但作為大學的校舍,就有些叫人難以置信了。何況,這幾幢茅草房還是建築大師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設計的。

6. 鳳凰大視野 西南聯大75周年再回眸(六)考驗之期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history/201211/8a19defb-3cb6-481d-b257-4aea15ed6d37.shtml

簡介:抗日戰爭期間,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先遷至湖南長沙,組成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4月又西遷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設立文、理、法商、工、師範5個院26個係,兩個專修科一個選修班。1946年4月,聯大宣布解散,三校分別遷回北京、天津複校,師範學院留昆獨立設院,改稱昆明師範學院,後更名為雲南師範大學。

7. 鳳凰大視野 西南聯大75周年再回眸(七)先生之風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history/201211/99204ab2-9eff-45d5-9a5a-70ac96175bef.shtml

簡介:回望百年中國大學教育史,西南聯大是一座繞不過去的豐碑,這所大學雖然僅僅存在8年多,卻在當時乃至閉校以後的相當一段時間內引領思想、服務社會,開創了一段群星璀璨的光輝歲月。陳寅恪、華羅庚、馮友蘭、吳大猷、湯用彤、趙九章、聞一多等一批教授在那時完成了近現代中國各相關學科的一批奠基性著作;這裏還雲集了周培源、梁思成、朱自清、沈從文、張奚若、陳岱孫、潘光旦、錢端升、金嶽霖等諸多載入中國文化科學史冊的巨匠;而李政道、楊振寧、朱光亞、鄧稼先等其時正在西南聯大求學,這裏幾乎決定了他們的未來研究方向。西南聯大成就了這些當時的大師和未來的大師,也成就了“剛毅堅卓”的西南聯大精神。

8. 鳳凰大視野 西南聯大75周年再回眸(八)學堂之上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history/201211/8ad52feb-1f2e-4686-9ae2-82f0d33539eb.shtml

簡介:西南聯大成立之初,隻是為了把大學教育的長明燈持續下來,保持我國的學術文化不中斷。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在長沙合並為一校時稱“臨時大學”,遷昆明後正式定名稱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三校各推一人為常委:蔣夢麟(北大)、梅貽琦(清華)、張伯苓(南開)。三校常委集體負責領導。蔣夢麟、張伯苓常駐重慶,常委長期主持人是梅貽琦校長。西南聯大值得懷念的是它的自由寬容、博大深宏的學風。團結師生的凝聚力是愛國主義。聯大教授重創新,都以講自己的教材為榮,講現成的教科書為不光彩。這也是其他大學稀見的。聯大抓體育抓得很緊,功課都及格、體育不及格不能畢業。聯大還規定,文科學生必選一門自然科學,理科學生必選一門人文科學,目的在於培養通識人才。

9. 鳳凰大視野 西南聯大75周年再回顧(九)聯大學潮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history/201211/cae3d1ad-4338-4420-8f68-a6681e08930c.shtml

簡介:11月3日,西南聯合大學建校75周年紀念大會在清華大學舉行。80餘位聯大老校友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雲南師範大學、台灣新竹清華大學的師生代表齊聚一堂,共同紀念西南聯大取得的輝煌成就,總結聯大培養人才的經驗。台灣新竹清華大學是首次出席西南聯大紀念會。西南聯大成立於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保存和傳承中華文化和學術薪火、培育人才抗戰建國,1937年清華、北大、南開三校先遷長沙,合組為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三校被迫西遷雲南,改名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抗戰勝利後,三校分別回遷北平和天津。師範學院則留在昆明,成為今天的雲南師範大學。

10. 鳳凰大視野 西南聯大75周年再回眸(十)回聲聯大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history/201211/f687a81b-2357-417f-8261-022fd8ad60b5.shtml

簡介:1937年7月7日發生“七七事變”,日軍攻占北平、天津,抗日戰爭全麵爆發。11月1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在湖南長沙嶽麓山下組成了西南聯大的前身國立長沙臨時大學,開學一個月後,隨後由於日軍沿長江一線步步緊逼,師生們於是在1938年2月搬遷入雲南,同年4月2日,正式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址現為雲南師範大學,5月4日,正式開課。1946年5月4日舉行結業典禮,7月31日宣布結束。 最初,學校沿襲長沙臨大建製,由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和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組成常務委員會共同管理校務。1938年12月21日,第98次常委會決議,決定由三校校長輪任常務委員會主席,任期一年,本學年由清華校長梅貽琦擔任。後因蔣夢麟、張伯苓均在重慶任職,隻有梅貽琦長期留於昆明,故沒有實施輪任製度,一直由梅貽琦任主席,主導校務。在滇期間,於1938年春建立分校。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history/201211/f687a81b-2357-417f-8261-022fd8ad60b5.shtml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