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展望:十八大後的中國經濟 2012-11-16 09:51 作者:李稻葵

來源: rdram 2012-11-18 06:45:40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962 bytes)

新一代領導人可以通過進一步改革,理順政府和經濟的關係,建立基本的社會福利製度,推進司法、公共財政、金融係統改革,並通過積極運作破除西方國家的夾擊。一係列努力之下,中國經濟可望在未來十年創出前低後高的發展格局。

未來十年,對於中國現代化進程至關重要。麵對艱巨任務的中國新一代領導人,要克服國際國內的種種困難,才能使中國經濟再創本世紀最初十年的輝煌。

未來三到五年,極其複雜嚴峻的考驗

各種各樣的信號表明,未來三到五年,中國經濟將麵臨重大的風險。這可以從國際和國內兩個方麵來分析。

從國際形勢來看,歐債危機的影響遠沒有消除,其徹底解決還有賴相當的時間和努力,中間也必然會出現一些波折。比較樂觀的估計是,在未來兩年之內,歐洲能找出一個基本解決框架,逐步化解危機。

比歐債危機更加嚴重且尚未完全爆發的危機,是美國經濟、金融的進一步動蕩。美國的財政問題遠比歐洲嚴重,其基本財政赤字占GDP的7%以上,包括醫療保險、退休養老等聯邦政府債務占GDP的100%,人均負債水平達到10萬美元之多。這一係列困難不可能簡單通過貨幣政策的量化寬鬆來應付過去,根本性地削減福利性開支、增加財政稅收的改革措施是不可能避免的。雖然改革是讓美國經濟走出泥潭的必由之路,但問題是,美國的危機遠遠沒有全麵爆發,避免危機的改革迄今還完全沒有啟動。可以預見,在美國新總統上台之後,這種改革的壓力會與日俱增。在美國國內的政局不斷拖累改革進程,而歐洲逐步走出歐債危機陰影、步入改革道路之時,全球金融界的焦點將重聚美國。最讓人擔心的是,經不起推敲的美國公共財政數據,會令資本市場產生新一輪的動蕩,美債危機、美元危機將會衝擊整個世界。

除了來自經濟方麵的衝擊之外,影響中國未來三到五年發展的另一個重大國際因素,就是國際社會對中國越來越抱持懷疑態度。這種懷疑態度主要體現為對中國的發展不看好,出現了各種各樣唱衰中國的聲音。其另一個表現,就是美國的國際戰略越來越傾向於通過各種渠道限製中國的發展。所謂美國的戰略重心轉向亞洲,說穿了就是壓迫中國的國際運作空間。這種國際環境將使2012年比之於十年前領導人換屆之時更為明顯惡化。惡化的國際環境,會極大地幹擾中國戰略決策者的注意力,也會為中國的對外投資、國際貿易等發展製造出種種羈絆。對於新一代領導人來講,這種惡化的國際環境毫無疑問是一個重大挑戰。

國際之外,中國未來三到五年的困難,更多體現在國內經濟運行方麵。當前,拉動經濟增長的傳統因素正在退出舞台,其中包括房地產。未來若幹年,房地產投資的完成額不可能回到過去十年那樣高的增長速度,中國的高地價和高房價必然會出現一個相對較長的調整過程。在這個調整過程中,房地產對經濟的拉動力度不可能持續高位。與此同時,出口這個中國加入WTO之後的重要增長引擎,也會因為國際經濟的增速放緩而日益減弱,貿易順差在中國GDP中所占的比重會持續下降。

中國經濟舊有增長機製的退出,不可能迅速由增長的新亮點進行彌補。這些新的增長亮點首先是逐步上升的居民消費。經過我們的計算,中國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從2007年開始每年上升1%左右,這一趨勢將會持續,但需要3-5年才能達到45%以上。城市化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也將繼續體現,但在未來的三到五年中,由於公共財政改革不到位以及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壓力尚待化解,其也不可能直接轉化為增長的巨大新動力。至於生產能力的改造和從東部向西部的轉移,也會在未來三到五年之內出現一定困難,這種增長動力不可能完全到位。所以,從國內來看,新增長點不可能迅速上升,取代舊增長點。

中國經濟可望在未來十年創出前低後高的發展格局

中國經濟可望在未來十年創出前低後高的發展格局

長期增長潛力仍然巨大

盡管中國經濟未來三到五年麵臨種種挑戰,但增長的潛力還是巨大的。為什麽這麽講?

首先,盡管中國經曆了30多年的快速發展,但仍然是一個貧窮的國家,人均GDP水平僅僅達到美國的18%。就算中國經濟未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也仍有從18%到35%—即拉丁美洲國家相對於美國人均GDP水平的發展空間。如果中國能夠推進一係列的改革,那麽,中國經濟完全有望達到日本、韓國等資源約束型國家的發展水平,那就是人均GDP水平相當於美國的75%。不管是35%還是75%,從18%起步的中國經濟,發展潛力仍是非常大的。

再者,中國經濟仍然是一個大國經濟。中國有巨大的腹地,中西部仍有大量待發展的區域。這些區域的百姓仍然十分貧窮,當地經濟發展的動力十足,人們努力工作的熱情仍在。因此,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是巨大的。大國經濟,不同於日本、韓國等相對的小國經濟,從長期來看,中國完全可以走上不依賴外需的發展道路。

其三,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原始動力仍然存在。今天的中國社會,從百姓到精英階層,對於經濟製度的現狀仍然是不滿意的,改革的呼聲仍然是巨大的。這種原始的改革動力完全可以被新一代領導人所凝聚,形成一股新的推動改革的力量。這一點與1985年的日本完全不同。1985年的日本,在經濟製度的變革方麵已經出現了固步自封、停滯不前的跡象,經濟發展遇到了巨大的阻力。根據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最近的研究,曆史經驗表明,在人均GDP僅僅達到美國18%的基礎上,像中國這樣的大國未來仍然有10-20年的經濟較快增長前景,中國經濟的潛力是不容懷疑的。

重啟改革是必然的選擇

新一代中國領導人,有著獨特的成長背景:在文革中經曆了衝擊和磨礪,對中國的基層社會十分了解,又在改革開放初期接受了正式教育,對改革理念深切認同,也具有在重大問題麵前的決斷力。當前,中國社會、經濟領域的矛盾非常突出,最需要的幾項改革已經相當明顯,基本的社會共識是存在的。

進一步理順政府和經濟的關係,大幅度改革行政審批和監管的方式。這並不是指完全取消行政審批,而是把行政審批的過程盡量地科學化、專業化、透明化,而不是壟斷在政府部門。比如說,將大量不必要審批的決策交給企業家,而把核心決策,如環保評估問題,交由臨時組成的匿名專家委員會執行。這種匿名的專家委員會相對於目前的純粹行政審批而言,更加具有客觀性,也不容易被利益相關者所左右。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極大地釋放民間投資的積極性,同時減少黑箱操作和腐敗的可能性。

夯實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福利基礎。建立最基本的、麵向百姓的福利製度,減少百姓對於實行市場經濟的焦慮感,讓市場經濟的參與者有最基本的福利保障,這其中包括基本的住房、醫療和教育保障。隻有這樣,才能讓百姓進一步認同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

進一步完善司法改革,提升司法部門的權威性。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建立跨省跨地區的審判製度,降低地方政府對司法係統的幹預;除此之外,還需要完善針對行業的專業審判體係。以針對股市的司法改革為例,有必要把所有與上市公司相關的訴訟司法程序集中於北京、上海或者深圳,專門在當地高級法院設立證券審判庭,主導證券案件的偵查、訴訟和判決。這將大幅提高證券司法相對於地方政府的獨立性,促進行業的蓬勃發展。

公共財政改革需要新思維。其中,稅製改革的關鍵是要理清中央和地方的關係,中央要按照地方民生支出需要配比進行轉移支付,同時要進一步增加資產性和資源性的稅收。未來房產稅應作為地方財政改革的突破口,其收入可交由基層政府負責,用作當地公共設施建設維護、提供公共服務品,並要收支透明、公開,納稅人可實時監督。公共財政改革方麵,更重要的是要進行政府資產負債的改革。中國的公共財政跟西方完全不同,各級政府擁有大量的資產,同時也有負債,資產負債表的管理涉及到公共財政的長期穩定發展。對於地方政府而言,過去依賴土地融資的方式不可持續,未來完全依賴地方稅負的方式也不可行,更合適的方式是通過持有部分公共資產獲得長期、可持續的收入,比如,地方政府可以土地作投入,與房地產商共同開發並持有部分房產,將其按市價或優惠價格對外出租,這樣既增加了公共住房的供給,也可以作為地方政府長期穩定的財政來源。

金融係統改革的實質性推進。中國金融體係最大的風險在於銀行,化解風險的關鍵在於資產證券化。當前,中國銀行業的資產過於龐大,占GDP的比重超過了200%,遠超過A股市值所占GDP的比重。為降低風險,可以通過銀行資產的證券化,把一部分成熟的資產賣到債券市場,且要求銀行之外的投資者購買這部分資產,這會使得銀行再融資壓力減小,更重要的是,銀行的部分資產會轉移到債券市場,這就降低了資本市場配置不均衡所帶來的風險。除此之外,銀行也可以輕裝上陣,把精力放在尋找更好的投資項目上,使其主業能更有效地運營。銀行係統的改革還需要強調利率的市場化改革,商業銀行的利潤非常高,銀行業壟斷的情況非常嚴重,因此要鼓勵利率市場化,提高銀行係統的運行效率。

金融係統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資本市場,股市改革必須標本兼治。治標方法有三:一是使IPO適當放緩,二是動員一部分長期資金投入股市,三是適當地把股市債券化,即要求企業分紅,讓股民不依賴內部信息,而是可以直接從分紅中獲得長期持有股票的收益。在治本方麵,主要還是在製度上解決問題,通過證券司法改革,完善行業內的審判製度,降低地方政府的幹預度,促進股市的健康發展。

國有經濟的改革方向是進一步市場化。國有企業應完全推向市場,與其他市場參與者一視同仁,人員任免、薪酬待遇、經營管理完全市場化運作,脫離行政幹預。國有資本應適當撤出,同時,出售部分國有資產的收入可以為未來增加的財政支出提供一部分資金來源。

全方位立體運作,打造中國和平崛起的新形象

在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的夾擊下,中國目前的國際空間受到了一定限製,但是也必須看到,這些限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新一代領導人的積極運作來破除。

具體說來,對歐洲必須加強運作。歐洲當前的危機,恰恰是美國與歐洲分裂的重要因素,法、德等國對美國產生了嚴重的不滿。而今,美國的注意力集中在亞洲,中國的注意力則應該放在歐洲,應當通過進一步加強和歐洲大陸的德法等國的合作,來製衡美國在國際社會的老大地位。

對周邊國家,中國也應該集中力量解決最主要的矛盾,而對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完全可以通過友好運作,開展全方位的外交,鞏固舊關係,發展新朋友,以化解美國在亞洲的外交攻勢。

即便對於美國,也必須看到,美國並不是鐵板一塊,其內部也有著不同的利益集團和聲音,需要通過全方位民間外交的形式,對美國講清楚中國和平發展的圖景和意願,化解“中國威脅論”,爭取更多的朋友。

經過若幹年的積極國際運作,中國完全能夠打破西方國家的外交壓製,為未來的發展營造一個嶄新的國際環境。

前低後高將是未來十年的發展趨勢

綜合以上的分析,在新一代領導人上任後的前三到五年,中國經濟將是非常困難的,但是,這種困難完全能夠轉化為改革的動力。通過國內經濟製度的進一步改革以及國際社會的積極運作,能夠為中國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經過這一係列努力,中國經濟在未來十年的後半段有望出現一個比較快而且可持續的發展格局。這種前低後高的發展趨勢,不僅是良好的願望,也完全能夠成為未來十年發展的現實。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