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訪為什麽不如上網?模擬外交部發言人,錄製討薪視頻,進行討薪

來源: 4sure 2012-10-23 12:26:3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653 bytes)

上訪為什麽不如上網?

一個自稱“苗翠花”的女農民,“經高人指點”,模擬外交部發言人,錄製討薪視頻,進行討薪,前段時間曾火紅了網路,引起強烈反響。

模擬討薪,而且還是以外交部發言人的口氣,確實體現了人民的智慧。現在流行什麽“淘寶體”、“甄嬛體”“元芳體”,我國外交部發言人確實自成一家,其發言堪稱經典,稱作“外交體”也當之無愧。“嚴正交涉”、“嚴重抗議”、“強烈抗議”、“強烈不滿”、“極大憤慨”、“極大地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等等用詞,中國人耳熟能詳。如此討薪,創意絕妙。

討薪這樣的事情,不能說是中國特色也差不多。辛辛苦苦地幹活,卻得不到什麽報酬,這跟光幹活不讓吃飯也沒什麽兩樣,但卻在中國大地上普遍存在。

據“苗翠花”本人介紹,自己就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從來沒想過要成為什麽名人(指炒作),如果不是萬不得已也不會這麽做,就是討要屬於自己的2萬多元工錢。“我就想老實過日子,但那是我的血汗錢,不管用什麽方法,我要努力討回來”。

她幹了兩年活,一分錢工錢沒拿到。為此曾幾次上訪,打官司,反正能用的方法都用了,但還是無濟於事。正當途徑,法律程序都走了,法院判決書都下來了,人家還是不給錢。

作為弱勢群體的農民工,一般遇到這樣的事情,出路不外這麽幾個:討要、申訴(向政府主管部門)、打官司、上訪。實在不行,隻能啞巴吃黃連幹吃虧。但這些可以采用的方法,最終要回來的可能性有多大?即使有幸能要回來,得耗費多少精力、時間?人家既然敢不給你血汗錢,自然勢力大後台硬,特別是現在官商一家的年代。

上訪是中國人解決問題的一個主要的方式。所以中國存在一支龐大的為數不知多少的上訪隊伍,為了各種名義去各類信訪辦上訪。這也是令各級政府最為頭痛的,因為它影響政府形象,堵訪截訪隨之產生,大量的上訪者特別是一些上訪釘子戶、專業戶,不免要遭受“重點照顧”、被勞教等的命運,被失蹤恐怕也是常事。法律為什麽不管呢?地方政府隻在意維穩,官員們要以烏紗帽來擔保,你上訪給地方丟醜,隻能被施以重罰。上訪因此最不受各級政府待見,總是千方百計地予以取締,“消滅於萌芽當中”。很多訪民為此隻能和政府鬥智鬥勇,迂回曲折,才能衝破政府設立的層層圍追堵截防線。

網路在近些年得到爆炸性發展,其超大影響力已成為世界發展大趨勢。截止至2012年6月底,中國有網民至少5.38億人,手機上網3.88億人。造成網路巨大影響力的原因,固然是社會進步的結果,但在中國,主要還是源於政府的言論信息封鎖及多年謊言宣傳,人民得不到基本的事實真相。於是網路便派上用場。不好的、不正的東西太多太多,但也最怕曝光。

這方麵的例子很多。前段時間陝西安監局長“微笑門”事件,網民們窮追不舍,終於揪出一個隱藏很深連政府都不知道的大貪!所以,人們將網民稱為“反貪主力軍”,凡政府蒙在鼓裏的廣大網民都知道。

討薪這件事情,估計經網上這麽一揭,十有八九可能會得到解決。因為全國都知道了,這種壓力下欠薪一方總得有所表示,政府更不可能像以前那樣置之不理。所以。網上維權對中國百姓而言是個好形式。網上發個文章,寫個微博,弄段視屏,基本上就OK了。

從前,人們都驚詫於為什麽政府幾乎在任何一個公共事件中都撒謊,不講真話?地震、礦難、交通事故等等,每一件事的發生,中國人都需要費一番功夫才能找出真相。即使被稱作自然災害的天災,政府竟然連傷亡數字都要隱瞞;

現如今,人們更驚詫於(因為撒謊已成家常便飯,人都見怪不怪了)政府拿著納稅人的血汗錢極力揮霍浪費,卻對涉及普通百姓切身利益的一個個事情,毫無作為。政府的職能究竟在什麽地方體現呢?上訪不成,轉而求助於網路,不知這是人們的無奈乎?絕望乎?抑或是希望?

一個正常而健康的社會,是不可能出現幹活不給錢,隻能依靠網路來維權的。百姓連基本的出路都沒有,走投無路,幸福能在哪裏呢?所謂國家的強盛、大國的崛起又在哪裏體現?在共產黨一統下,不平的事兒多如牛毛,冤假錯案遍地,假如全國人民都求助網路,那可真是天下奇觀!隻是到了那個時候,黨和政府還準備把自己往哪擺呢?

所有跟帖: 

"法院判決書都下來了,人家還是不給錢。"! -halfdummy- 給 halfdumm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23/2012 postreply 21:16:2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