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金條摻假?傳中國四成金條摻銥或鎢
近日,大陸微博一條關於中國工商銀行出售的黃金摻假的消息在網上瘋狂轉載並引發熱議。業內人士爆料稱在黃金加工業,往金條、金飾品中摻雜其他金屬並不罕見。盡管事後工商銀行迅速回應,斥責相關新聞為“假新聞”並堅稱工行金條質量合格,但身處造假無處不在的大陸民眾對工行的辟謠無法相信。 微博爆料:工商銀行黃金摻假 據《揚子晚報》報導,新浪微博名為“JASON馮小缺”、 認證身份為先智創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馮小缺的博友7日微博稱:“有人拿著工商銀行銷售的一公斤黃金,附帶證明和發票,拿到金銀加工廠出售,經過核實,的確是工商銀行出售的,加工廠老板就收了,檢驗黃金的精確純度,必須去南京,結果一周後報告來了,該金條摻雜了‘銥’。” “JASON馮小缺”另一條微博則寫道——“中國市場40%金條用銥或鎢摻假”。 專家:黃金摻假有可能,普通人難察覺 高賽爾黃金分析師龔山強對揚子晚報記者表示,黃金摻假是有可能的。之前國內也曾經出現過類似黃金摻假的事情,但一直沒有曝出來。這些假黃金不管是從規格還是純度上,都很難用常規檢測手法驗出,一定要通過科學檢測。據介紹,用來摻假的鎢和銥的密度與黃金都較接近,其中鎢的密度為19.25克/每立方厘米,與黃金密度19.3克/每立方厘米僅相差0.05克/每立方厘米,普通儀器也不大能測出這麽細微的差別;銥的密度則為22.42克/每立方厘米,一般人也很難覺察到重量上的差別。 鎢核心假金條成本僅真金的1/9 互聯網上也曾經流傳過一條消息,指黃金市場有可能出現用鎢做核心的假金條,製造一條四百盎司重、1/16寸黃金厚度的鎢核心假金條,成本隻需五萬美元,遠低於價值大約48萬美元的純金條。如果金價再顯著上升,國際犯罪集團絕對有誘因做假。因此,即使是全球最大的黃金ETF基金——SPDR在其招股章程中也指出,SPDR黃金基金不能保證倉庫貯存的黃金絕對純正。 據中國經營網報導,8日,一家規模較大的珠寶首飾加工企業的負責人表示:“在黃金加工業,往金條、金飾品中摻雜鎢或銥並不是一件稀罕事。該人士介紹,由於鎢、銥兩種金屬元素與黃金的物理特性較為接近,但是價格比黃金便宜很多,常常被造假者拿來摻雜到金條、金飾品中。一克黃金的價格為360元左右,一克銥的價格隻有50元左右,僅相當於黃金價格的零頭,巨大利差成為造假者的驅動力。“僅我們一家加工企業,每年回收的金飾品熔化後提煉出的銥重量就達七八公斤,可見摻假行為並不罕見。” 民眾不信工行辟謠 9日,工行通過《人民日報》高調回應,對流傳的四點疑問一一做了詳細解答。據抽樣統計,辟謠消息發布後,33%的網友表示“一辟謠就成真”,26%的網友表示回應內容不足以服眾。對於工行通過人民日報高調辟謠,網友譏諷道“這是替工行背書!”更有網友直言道不過是花錢買版麵而已。 有民眾表示,我們相信黃金摻假,是因為中國摻假事情太多,我們都患上了“恐假症”。奶粉裏摻三氰聚胺,豬牛肉裏注了水,雞鴨肚裏灌了沙,蛋黃裏摻了重金屬,麵粉裏摻染色劑,金華火腿塗“敵敵畏”防黴,福建的白酒用工業酒精兌水……中國人吃的東西哪一樣沒摻過假? 甚至我們生病了,都不敢吃藥。 中國摻假遍及各領域,假文憑滿天飛,不少教授學者博士發表假論文、假成果,不少官員都是假學曆、假文憑、假履曆。中國還有什麽東西不摻假? 民眾稱,摻假現象已成為中國社會的一大“痼疾頑症”,反映了中國社會誠信的缺失、價值觀念的偏差和道德的墜落。 在這樣的背景下,誰會相信工行關於金條摻假的辟謠? 民眾購買黃金時的注意事項 微博爆料黃金摻假引發很多民眾的震驚和恐慌。 江蘇省黃金珠寶商會人士表示,民眾在購買金條和金飾品時,一定要看有無第三方機構的檢測證明,比如產品檢測證書或吊牌。有些銀行或金店銷售的投資金條,在回購時還要求保留好包裝盒子,因此,外包裝也要保管好。 龔山強建議民眾最好是在大商場或專賣店購買黃金製品,即使買到假的,隻要有證書在,就可以據此要求店家賠償。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劉俊海在微博中表示,如果消費者買到摻假的黃金,可以援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主張懲罰性賠償。 辨別黃金真偽的“竅門” 中國黃金代理商、江蘇中金投資公司負責人和江蘇省黃金珠寶商會人士向民眾介紹了三個簡易辨別黃金真偽的“小竅門”: 1、用料剪將金條或金首飾剪斷,用放大鏡觀察其切麵,如果看到有白色亮點,由於黃金和銥無法融合在一起,則表示該黃金中摻有銥。 2、測比重。先用天平測量一塊純金條的重量,接著把金條放入量杯,倒水淹沒金條。再把被檢測的金條放入量杯,觀察水的刻度是上升還是下降,隻要發生變化,即說明該金條不是純金。此法就不適用金首飾。 3、真金不怕火煉。把金條或金首飾放在火上燒一會,觀察其變化。由於銥會與空氣中的氧氣結合發生氧化反應,故純度不夠的金條會變灰;而純金經過火烤後顏色會紅得發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