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好文====日本隱藏的經濟實力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來源: yj2012 2012-10-09 00:25:57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5577 bytes)

作者:白益民

一、日本隱藏的經濟實力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如果中日打經濟仗,基本上是中國的損失會更大,而且很被動,因為我們經濟很多方麵是依賴於日本。反過來,日本並不完全依賴於中國,它在全球市場 包括傳統的像美國市場、歐洲、加拿大還有澳大利亞市場以及新興市場有很多的產業,實際上並不完全依賴於中國的市場。

所謂釣魚島問題顯性化是什麽意思?中日兩國打貿易戰?還是得動真刀真槍,在軍事等各個方麵跟日本對著幹?以我個人的觀點,在經濟上跟日本對立, 首先是兩敗俱傷,都會有損失,而且我個人認為中國的損失要大於日本。

我們國民甚至我們輿論的宣傳,基本都說日本的經濟依賴中國市場,日本國內不景氣,整個經濟不好,正是因為有了中國的市場,它才能夠活著。但是這 種觀點並不準確。請大家提前看看我的書《三井帝國在行動》這部書可能讓你大吃一驚。2008年時這本書出版以後成為了暢銷書,有人稱為日本版的《貨幣戰 爭》,當然它不是《貨幣戰爭》,而談的是產業戰爭。日本企業、產業在中國形成這樣一個布局,藏在我們產業的很多核心地方,但是我們並沒有感受到,我們隻是 知道有那麽幾個品牌。但其實,在日本,包括索尼、鬆下都是小玩鬧的公司,真正那種日本的“央企”實際是不做具體產品的,是做裝備製造、金融、商社。這些日 本核心企業,相當於中國的央企,與我們的央企類似,比如聯想、海爾、長虹看似挺有名,但實際上在中國也是小玩鬧公司,真正大型的企業集團是不做這些產品 的。

我們說抵製日貨,抵製那幾家公司的產品其實意義不大,日本也不會傷筋動骨。我為什麽寫了那麽一本書?實際跟我的經曆有關係,我在日本企業工作了 12年。從1991年大學畢業,1993年進入日本的一家公司,這家公司叫三井物產,它不是一般的公司。如果看日本曆史的話,包括明治維新推翻當時的政 府,背後是誰出的錢?三井出的錢。中國爆發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時沒有錢了,誰給的錢?孫中山從哪兒要來的錢?從三井要出來的錢。在三井財團裏,我所在的三 井物產實際是三井財團的一個綜合商社,可能大家並不知道這個三井物產,但是可能都知道豐田、東芝,它們其實是屬於三井財團的。它有這麽樣一個體係,財團有 20幾家核心企業,不是叫企業,而是企業集團,豐田隻是其中一部分,此外還有外圍的關聯企業,也就是跟它關係比較密切的公司。還有,在二戰後,它扶持起來 的公司,像索尼等,這些事實,可能我們很多人都不知道。

另外,三井財團跟住友財團現在合在一起,成為三井住友控股金融集團,住友裏麵有誰?是鬆下、NEC、三洋這樣的企業,而現在三井跟住友的產業群 其實是合在一起的。

我在這樣一個日本財團核心的企業裏麵工作了12年,我知道他們是怎麽玩的,怎麽弄的,它的根基在哪兒,所以寫了這麽一本書。這次來也是再揭秘, 待會兒會聊到,這些就不說太多了,隻是說一個結論性的東西——我認為,如果中日打經濟仗,基本上是中國的損失會更大,而且很被動,因為我們經濟很多方麵是 依賴於日本。反過來,日本並不完全依賴於中國,它在全球市場包括傳統的像美國市場、歐洲、加拿大還有澳大利亞市場以及新興市場有很多的產業,實際上並不完 全依賴於中國的市場。此外,包括越南、蒙古等國,也有大量的投資、大量的產業,所以所謂日本國內經濟不景氣,其實是因為它把產業外移了,就像我們的溫州, 要是現在到溫州看,一點也不景氣,都是老弱病殘留在那兒,但實際上溫州人在全國全世界賺錢海了去了。日本也是這樣,我們老用GDP衡量中國,但實際上看日 本還有美國不能用GDP看,他們是資本輸出國,他們國家的產業是在外麵賺錢的,他們的經濟實力並不完全都在國內。日本的GDP隻占GNP也就是國民生產總 值的40%!

另外,我們老說日本“失去的十年”股市暴跌、房價暴跌。但是我們忽視了一點,就是日本房價跌了一半,股市跌一半多,但是它的日元升值了一倍多。 如果用美元計算,它的房價沒跌,它的股市也沒跌。隻不過用日元來計算的時候,看著是跌了,但實際上沒跌。我們看到的很多數據並不真實,我們老是說日元升值 對它打擊,但是實際上隻是短期對它的產業可能有影響,但是正是日元的升值促使了它的產業升級,把那些不賺錢或者低附加值的外移,集中精力做高精尖的東西。 日元升值為它在海外收購企業降低了大量成本,實際它的錢一下子更“值錢”了,收購大量的礦山和在海外投資,實際上對它帶來的益處遠遠超過所謂的日元升值帶 來的損失。

我們對日本的誤讀還一直在報道,並沒有理解真正日本的實力,讓中國老百姓有很多誤解。這讓我們看的問題並不是真實的,實際上,日本隱藏的經濟實 力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二、日本控製關鍵零部件 中國隻是組裝廠

我們自己獨立自主的產業體係沒有做起來,如果我們有可替代的自主正好研發的核心零部件,才有底氣。我們跟人家打經濟貿易戰的時候,先數數手裏的 牌,你自主的產業有沒有做起來,沒做起來,就不要做這種傷自己的事。

我剛才說了,日本的家電或者相關產業是它的小玩鬧,實際真正的產業已經過渡到資源,以及高精尖的零部件。為什麽日本需要那麽多稀土?因為它能點 土成金。而這些稀土在中國人手裏就是土,因為中國沒有技術把它變成材料。這些材料技術都是用幾十年的積累研究出來的,各種實驗做出來的,並不是說一下子拍 拍腦袋就能出來的。這些材料能做到納米級,擱在手機芯片裏麵。這些都需要專門的機床設備,這些東西美國也沒有,隻有兩個國家有,德國和日本。他們控製著這 些東西,從材料到機床。

用品牌賺錢,對於他們來說,實際上早就過了,品牌是什麽?隻有搞組裝的國家才強調品牌。日本六七十年代強調品牌,因為它當時是組裝型產業的國 家。再回過頭來看,即使中國是有品牌的,我們看看這些品牌到底值多少錢?長虹,曾經高舉“民族電視產業”的大旗,但是你知道長虹的第一條生產線是鬆下提供 的生產線嗎?從此以後,長虹就沒有離開過日本,它們的領導人叫倪潤峰,三天兩頭往日本跑,幹嗎?要去采購人家的零部件。所以說,實際上人家給你了生產線給 你了零部件,你生產的長虹,隻是個殼。

我們再看聯想,聯想到處炫耀它收購了IBM的PC部門,但是收購IBM的主意是誰出的?日本人告訴他的。為什麽?因為收購完了以後,聯想才發 現,原來IBM是由日本生產的電腦,由大和實驗室設計,從IBM的第一台筆記本電腦,就是大和實驗室給它做的。大和實驗室和聯想是什麽關係?聯想 thinkpad所有的產品其實都是大和實驗室做的,隻是貼了聯想的牌。我們再看海爾,海爾做冰箱、洗衣機、空調做家電,但你到網上搜一下就會發現,空調 還有冰箱,最重要的部件是壓縮機,那麽,是誰給海爾提供的呢?再搜一下大金,再搜搜包括美的在內的所有空調廠家,基本上全是日本提供。中國人做的是殼,做 了一個品牌不過是一個殼。

我們的汽車產業也基本上都是外資品牌,隻有奇瑞等幾個是屈指可數的內資品牌,但是再看看奇瑞的發動機是誰的?三菱的。前一段時間,奇瑞還跟三菱 談合資,也就是說做到現在,我們國內的產業做來做去就是個殼,就是個組裝,就是個品牌,我們的關鍵零部件全在別人手裏。也就是說我們打起貿易戰,我們認為 不買別人的東西是一種製裁,你有沒有想到,人家不賣你東西也是一種製裁?關鍵零部件我不給你,就像我們不給日本稀土一樣,我們不賣它稀土對它是製裁吧,但 是人家拿著關鍵的零部件不給你,我們就組裝不起來東西,也是製裁。但是,包括佳能、鬆下在內的很多日資企業都在中國開了工廠,他們不但是賣到中國市場,還 有很多是返銷到日本市場,銷售到東南亞、歐美市場,你讓它的工廠倒閉,你有沒有想到,我們在中國組裝的這些東西也賣不到美國去了,也賣不到歐洲去了,賣不 了日本。我們這塊的損失有沒有計算過?我們這塊的失業有沒有計算過?我說中國的損失要比日本大,因為中國現在的勞動力優勢已經沒了,土地優勢沒了,現在製 造業已經開始往外轉移,有些工廠已經考慮轉移到菲律賓、印度其它地區,完全有替代我們的國家和地區,最後損失的也是我們,我們其實損失也很大。

最主要的問題在於,我們自己獨立自主的產業體係沒有做起來,如果我們有可替代的自主正好研發的核心零部件,才有底氣。我們跟人家打經濟貿易戰的 時候,先數數手裏的牌,你自主的產業有沒有做起來,沒做起來,就不要做這種傷自己的事。

剛才談到日本社會主義的事,我深有感觸,因為我1996年去的東京,我在那兒工作了一段時間,因為我在三井物產工作了12年,雖然主要在北京, 但中間有一段時間在東京總部。那一段時間,相當於我的上級又是我的老師,平常帶著我,工作的時候教我,在日本沒有像中國一樣弄一大堆商學院,就是師傅帶徒 弟給帶出來的,上級就相當於我的師傅。我在商社下班,下班以後他們都喝點酒,喝的有點暈乎,在地鐵上跟我聊,那時候才1996年,中國還不像現在這樣貧富 分化那麽多,但他已經認識到並對我說——“你們中國是資本主義,我們才是社會主義,因為你們有貧富分化。”

這個事對我觸動很大,因為我們自稱是社會主義國家,但我後來仔細觀察日本,日本的確沒有貧富分化,大學生和社長之間的工資收入差距也就幾倍,從 普通的大學生到社長這樣的一點一點上去,沒有那麽大的差距。它是分成九級工資,根據年齡一級一級,這跟國企是一樣的。日本學者總結說日本從外看是資本主 義,從內看是社會主義。也就是說從外麵看日本似乎是談市場經濟,但是實際上它的內部是社會主義,有人總結為公社製資本主義,這是我看到的日本,或者日本型 社會主義。2008年,福田康夫到北大講演其中提到了一句話“我國稱為比社會主義還社會主義的國家”。所以我們看到的日本跟我們輿論宣傳的很多是大不一樣 的,它們,的財團、商社、企業之間交叉持股,我定義為集體所有製,看不上是個人的,但也不是政府掏的腰包,是民間資本滾動大了相互持股,然後上市。

豐田從家族企業做起來,但是二戰後被美國人強行將企業解體並把家族趕出。但日本完成社會主義,是美國幫了忙,因為戰後美國把日本家族的人全給趕 走,又搞了一個反壟斷法。但是日本企業在被美國軍事、經濟占領之後,想尋求獨立自主的產業,搞獨立自主的經濟,從美國這塊掙脫出來,所以又重新抱團,那麽 企業之間就形成了交叉持股,形成了集體所有製,它要繞開反壟斷法,變成軟壟斷,最後把美國資本趕出日本市場,還打到美國。這是我們看到的日本,跟我們不一 樣,我們現在還在拚命吸收外資,但是日本在六七十年代,完成把外資驅逐出去,而且到80年代日元升值形成資本主義輸出國、投資國,把自己的市場全奪回來 了。這時候它自己的產業發展起來了,因為它的市場拿回來了。你在日本看不到外國貨,韓國也是這麽做的。這背後實際是東亞的文化,其實他們用的還是中國的文 化。我們看到的日本是這樣一個形態。

我們看釣魚島事件時候,要理性回歸一下,我們跟日本為什麽會有這麽大的一種矛盾?我認為在釣魚島問題上,美國是脫不開關係,但我們把目標瞄準的 是日本。之所以我們瞄準的是日本,是因為我們覺得:第一他們侵略過我們;第二日本失去的幾十年,而我們強大了,小日本弱得很卻還敢在我們頭上拉屎,所以我 們很憤怒。但是你有沒有想到我們為什麽不敢跟美國叫板?是美國把釣魚島給日本管轄,大家去看看戰後那段曆史,本來這個事情我們應該大聲向美國要釣魚島,為 什麽衝著日本?美國在這個事件背後還有什麽企圖?我看到有資料顯示,這次保釣運動從香港搞起來,本來大陸沒有動。前麵2003年的保釣運動是從台灣搞起來 的,大陸本來沒有人做這個事情,誰在背後煽風點火?釣魚島爭端一次一次上來,有日本挑釁,但是也有美國背後在挑撥的因素。因為中日之間掐起來以後,得利的 是美國,因為美國的產業已經被掏空了,德國、日本以及現在的中國,對它都是貿易順差,它現在要回流產業,雖然它有金融霸權,但是它的產業空了,它現在想回 流製造業產業,那麽誰是它的敵人?實際上,東亞經濟體就是它的對手。

再有,美國想重返亞洲,前一段時間把精力放在中東、伊拉克,現在想重返亞洲。亞洲的對是誰?就是日本和中國。你們兩個掐起來以後,誰得利?肯定 是美國。它為了它的經濟目的,也為了它在亞洲的統治力,它希望兩國掐起來。而且我們還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我們看到石原慎太郎好像是天天搗亂叫板,但是網 上去查查資料,他也是一個反美的,而且是極端反美。他原來跟索尼的社長寫過一本書《日本可以說不》,這是1989年寫的,後來1998年還寫了《日本經濟 可以說不》也是對著美國的,副標題是“從美國的金融奴隸中擺脫出來”。實際上他反美很厲害的一個人,結果這次釣魚島事件,東京都購島的事情,是他在4月份 在美國談到的,美國人縱容他,本來它反美,結果跑到美國談這個事,顯然美國在縱容這件事。

日貨隨處可見,但如果抵製美國貨呢,我們是看不到美貨的,你告訴我哪個是美貨?福特汽車、通用汽車掀開,看看裏麵的零部件是什麽?美國的汽車就 是組裝,全球采購。它的全球采購主要來自於日本和德國,而日係車和德係車不是,整個產業鏈全是它的。豐田汽車其實是一個總裝廠,豐田有十幾家公司,其中有 五家是世界五百強企業,豐田汽車、豐田通商、豐田紡織、愛信精機還有電裝,都是世界一流的企業,除了豐田汽車是組裝以外,豐田通商是做金融物流,還有跟關 鍵的零部件企業聯係,日本電裝是全球最大的零部件生產企業,豐田紡織是裝備製造汽車生產線的。愛信精機也是生產零部件,除此之外汽車的電子還有阿爾貝司。 日係車基本上零部件配套都是它自己的,但是美國車全是拚裝的。

所以,我們看到豐田汽車2008年的全球利潤151億美元,但是福特和通用,拚到最後,虧損100億美元,結果2009年倒閉,福特最後被美國 政府接管。我們再看我們用的電腦,原來的IBM筆記本是日本大賀實驗室生產的。再說IPAD,大家知道去年日本大地震的時候差點斷貨,為什麽日本大地震 IPAD斷貨?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實際上IPAD是什麽東西?最近蘋果跟三星打官司說三星盜取它的設計外觀,為什麽不說三星偷了裏麵的核心技術,就說了 一個外觀?因為IPAD裏麵所有的東西都不是它自己的,隻有外觀設計和軟件可能還算是它自己,剩下的東西全不是它的,誰的?日本、韓國的零部件,還有富士 康,富士康是在深圳的台灣企業,但是你去網上查查,富士康的設備是誰的,它的零部件從哪兒采購?日本。所以全球的產業鏈是什麽分工?日本已經給做好,再由 東亞各國整合,叫雁行模式。20年前,就有這個模式了,雁頭是日本,第二級是韓國,第三級是台灣,第四級是東南亞,但是後來中國把東南亞給擠掉了,變成第 四級了。

我們把IPAD拆開後,看看裏麵的零部件,數一數哪個不是日本的?所以沒有美國貨,但是日本貨無所不在。你用的攝像機是日本的,你們手上拿的高 級辦公用紙是日本的,還有女士用的高端化妝品,到新世界櫃台去看,我專門做過一個調查,我看了第一層都是高檔化妝品,都是有名的牌子,應該有十幾家,但是 七八家仔細看說明書,寫的是日本公司,上麵是英文字。我們再看我們所用的尿不濕,還有高端的紙,很多高端一點的都是日本紙。日本不砍自己的森林怎麽造出那 麽多的紙?在全球拿資源。加拿大、俄羅斯的樹他去砍,中國的筷子他來進口,但是日本是世界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70%。中國有多少?10%幾。但是用紙 的紙漿,很多都在中國生產,我跟這些公司都打交道,王子製紙屬於三井財團的,在南通投資28億美元,因為有環保問題當地人反對。新聞炒得很熱。你告訴我哪 個東西不是日貨?

三、4萬億投裝備製造業 武力保衛中國商業

日本用產業和商業金融結合的財團,美國用華爾街的力量,占據了優勢。那麽,日本產品深入到我們的品牌背後,我們要想把它們打出去,靠什麽?就要 提高我們的裝備製造業,提高我們的軍工水平,四萬億不要扔到房子裏麵,四萬億扔在裝備製造,搞裝備製造就要無條件往裏投入。

白益民:日本製造業經濟體是很強大的,並不是媒體上說的衰敗了,為什麽?因為它在上個世紀80年代擴張的時候被美國打了一下,整了它一下,所以 它躲起來,暗中較勁。我不讚成大家砸日貨的方式,但是我的觀點是——一定要跟日本鬥爭,跟美國鬥爭。我也不同意說沒有陰謀論,我認為就是有陰謀,而且美國 有陰謀,日本有陰謀。他們的陰謀很簡單,這種陰謀其實是陽謀,你說它是陰謀,是因為不懂它的玩法,所以認為是陰謀。它的陽謀是什麽?就是為了它本國國民的 福利而在全球爭奪資源、爭取市場,使用別的國家的廉價勞動力,這個就是他們做的事情。美國在做這個事情,日本也在做這個事情,我們現在想生活得更好、有更 多的物質財富,能夠享受像西方發達國家一樣的生活水平,那麽我們也需要去拿資源、拿市場、拿技術,那麽必然跟他們發生衝突對撞,這實際就是經濟戰爭。

也就是說未來的戰爭或者說不用未來,現在已經有,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而這次世界大戰不是拚刀槍而是一場經濟戰、金融戰、產業戰是商戰,這 場戰爭中,我們看到釣魚島其實也是跟經濟有關的,資源爭奪,不光資源爭奪,通過釣魚島爭端,中日之間爭鬥起來,那麽可能美國在經濟上就得益,包括美元霸權 的鞏固。

我們看到,就在中國跟日本在釣魚島這個事弄得這麽凶的時候,6月1號,中日之間達成了貿易以人民幣結算協議。什麽意思?這是對美元的一次挑戰。 我們看到,更多是在打經濟戰,這種經濟戰不是簡單的砸砸日貨,這種方式是打不贏的,我們一定用我們的經濟體係。為什麽別人能打贏,因為別人有發達的製造 業,能夠占據高端,因為它有它的一套體係,這套體係,日本用的是產業和商業金融結合的財團,美國用的是它的華爾街的力量。

中國的製造業轉型實際上是被壓製的,所謂製造業轉型就是我們鞋子、襪子、布變成新的東西,它能夠叫製造業的轉型嗎?所謂製造業轉型一定是往裝備 製造業越來越高端的方向走,我說的是材料、機床、生產線、成套設備,這些東西是什麽?這些東西實際上是軍工,日本和德國挑戰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的時候,靠 的就是這些,隻是戰爭把它的技術給拉下來了。我們在和平年代不能有戰爭了,不能拚刺刀了,但是我們還要有經濟帳,要拉動我們的裝備製造業、材料升級,得有 打戰爭的勇氣,要不惜花血本,戰爭的時候,不跟你算帳,不算將來利潤是多少,統統沒有,要全民投入。所以,日本產品深入到我們的品牌背後,我們要想把它們 打出去,靠什麽?就要提高我們的裝備製造業,提高我們的軍工水平,四萬億不要扔到房子裏麵,四萬億扔在裝備製造,搞裝備製造就要無條件往裏投入。

釣魚島爭端對於我們來說是好事。這個爭端提醒了我們的國民——我們要提高軍事技術,帶動我們產業升級。用我們的軍事力量來威懾日本,威懾美國, 保護我們在全球的商業利益,或者像美國一樣用武裝力量去搞油田,我們可能搞不過美國,但是我們得保護我們的利益。要做到,就需要我們付出努力。

-------  本文摘自《搜狐財經-經濟學人月度論壇:釣魚島爭端與中日貿易》

所有跟帖: 

當年農民被忽悠仗打勝後,打土豪分田地,當家作主。現在誰有地? -Yj2012- 給 Yj2012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09/2012 postreply 03:32:10

投降不需要找理由,IPAD零件是日本的中國不買PG就會換中國零件 -蔥酩- 給 蔥酩 發送悄悄話 蔥酩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09/2012 postreply 04:58:52

和日本的經濟實力相比,中國差的遠了。中國的GDP是靠房地產和給全世界做鞋做褲子得來的 -shanhua- 給 shanhua 發送悄悄話 (1225 bytes) () 10/09/2012 postreply 05:43:44

好文。應該頭腦清醒,知己知彼,而不是頭腦發熱,盲目衝動。 -Spruce- 給 Spruce 發送悄悄話 (214 bytes) () 10/09/2012 postreply 10:09:05

中國永遠都追不上日本。文化決定。 -洪常紫- 給 洪常紫 發送悄悄話 洪常紫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09/2012 postreply 10:12:09

一個長期從事技術工作的中國人對日本的看法,值得一讀。不少美國人覺得日本這種拚命加班的工作方式也不足取。 -swj2000- 給 swj2000 發送悄悄話 swj2000 的博客首頁 (66 bytes) () 10/09/2012 postreply 15:36:40

中日韓特想join together,but...........金木水火土,老虎棒子雞。 -京人- 給 京人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10/2012 postreply 00:16:2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