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家史: 陳姓的起源、發展和變遷


回望家史
陳姓的起源、發展和變遷

 姓名的出現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標誌性事件。據說,中國人的姓名文化起源很早,而同為東亞人種的韓國人直到很晚才開始模仿中國的這一文化並借用了幾個常見的中國姓氏(此處無意貶低韓國人)。
        
據家父傳講,我們的祖先是陳國的先民,二千多年前陳國被滅後為躲避災禍逃亡到了福建一帶,大約幾百年(具體數字需要考證)前再次因躲避戰亂移居到湖南中部安化而定居下來的。湖南老家的祖屋大堂裏至今依然掛著堂號“潁川堂”。這裏的“潁”字與“穎”同音,且常被人與後者相混淆。其實,“潁川”指的是一條河流的名字,至今依然流淌在河南境內。當時逃難到湖南的有兄弟倆,一個叫海一公,另一個叫海二公。據說,海二公及其後代主要分布在了安化的鄰縣新化。我們這一分支是海一公的後代。
    有趣的是,我在同濟醫科大學的公共衛生學院工作期間,連續兩位前任院長都姓陳,且都是潁川堂的後代。前任名叫陳世蓉,來自福建;後一任是陳學敏,來自湖南。
    談到自己的本姓氏起源問題時,在中華文化圈內難免會給人造成“認祖歸宗”的印象。我想說的是,本文討論這個問題無意傳遞此類思想,因為中國曆史上戰亂頻仍,各族各姓的士兵到處燒殺奸淫,另有各種機緣和形式的性行為導致的血緣混亂以及改姓、過繼、領養、走失、盜嬰、買賣兒童等,都有可能導致血親和姓氏發生可知的和不可知的變異,因此,所謂的認祖歸宗實無充分的必要性和絕對的可靠性。
    雖然人類的生命是一代代的生物學血親傳承下來的,但可以肯定地說,沒有人能夠準確地找到自己的血親始祖究竟是誰,所以,祖先崇拜體現了某種蒙昧的人性和文明特征。那些動不動開口閉嘴就用中國特色的國罵指責他人“數典忘祖”的人,最好在表現出這個文化習慣前敲敲自己的腦門,問問自己的“祖先是誰?”同樣,那些喜歡自豪於自己“炎黃子孫”身份的人,也應該在激情澎湃地出口之前拍拍自己的後腦勺,問問自己“我真的是炎帝或黃帝的血緣後代嗎?”就算是的,那麽炎帝或黃帝的父親乃至其父親的父親的父親的……又是誰?想必這對一切人都是一筆不可較真的糊塗帳。
    人當以自己為傲,因為無論你是怎樣來到這個世界的,你都是在一次僅有千萬億分之一的可能性的人類交配行為中戰勝了千百萬條精蟲對手後才獲得了一次生的機會,而且你在成長過程中還要經曆疾病、饑餓甚至戰亂等各種險境才成為了現在的這個你。因此,在如此殘酷的生命競爭和成長中的勝者無疑就是宇宙世界中的一個奇跡,因而你是其中最偉大的一個個體。至於你的姓氏,僅僅隻是你存在於世的一個表示符號而已,而你應該做的是要感謝那個決定了你來到這個世界並成為了現實中的你的“造物主”。
    以下文字拷貝自網絡,不保證100% 真實,僅供自己學習和參考。從中可知,即使最初的陳姓群體也非單一的血親,而是在陳國立國後,其國人皆以本國之名“陳”為自家之門姓。

拷貝自:http://www.xici.net/main.asp?url=/b1157606/board.asp
引自:http://www.xici.net/b1157606/d100494086.htm

陳氏是黃帝之後,舜滿之裔。黃帝生昌意,意生頊,頊生窮蟬,蟬生敬康,康生句望。勾亡,望生蝸牛,牛生鼓叟,叟生帝舜。至周武王時舜帝之三十二世孫遇父幫助武王伐紂而取得天下,武王封遇父之子滿為胡公,把女兒太姬嫁給他,並封他於開封,定為陳國。
   
史記卷三十六陳氏世家第六載曰:陳胡公滿者,虞帝舜之後也,至周武王克殷紂,乃複求舜後得封之以陳,以奉舜祀,是為胡。從此是以國為姓。從公元前一一二二年已巳歲定姓至今。已有三千一百多年的曆史,真是源遠流長。當時胡滿公所擁有的陳國,大致是現在的河南開封以東到安徽毫縣以北,江蘇徐州以西山東濟寧以南。都城在宛丘,即現在淮南陽縣。這塊地方是陳氏最早發源地。
   
但陳姓的組成部分也和其他大姓一樣,並不僅為胡滿公所傳下來的這一支。中間還有四大支係改姓為陳。通誌氏族略上麵有一段記載:一是泯公二十四年,楚惠王使子西之子孫公孫朝滅之,公孫氏改姓為陳;二是廣陵之陳,今江蘇鎮江東北,實則劉氏魯相無子,外孫劉驕嗣之,劉之母姓陳,改姓為陳;三是候莫陳之後陳,晉南變,公元四一九年,至隋朝統一,三是白永貴族係,原是北方異族,隋初改為陳氏,是為萬年之陳。這些支係的陳氏經過幾千年的繁衍,已經遍布全國每一外角落,不過其中以滿公封國定姓的陳氏,即潁川、汝南,今河南省下邳、今江蘇東海、今山東南部與江蘇交界處,繁衍的是最大的支係。
   
隨著姓氏的產生,堂號也就出現。堂號是一定社會時代的產物。自武王分封諸侯,固定姓氏以後,做了官,又得到官譜上承認的姓氏,即官譜中的百家姓才可以定堂號。堂號既表示一個地區的望族。即最多人,又是該地最有威望,也是當時封建王朝選拔各級官吏的製度。在隋唐未開科取士以前,各級官吏,從縣官、州官、府官工甚至王朝中的官員,都是從望族中選拔。這種望族製度是世襲的,在該地區擁有很大的權力,是封建王朝統治的支柱。
   
陳氏封固定姓的陳國,是當時開封府、陳州、許州、毫州、陽城、汝城、上蔡、新蔡、鳳陽府、穎上縣、徐州、封縣等地。秦時皆屬潁川郡,陳氏又是該地區最大望族,所以其堂號為潁川堂。隨著人口繁衍,不斷向各地播遷,同姓氏的人多了,又以郡堂(即望族中的籍貫)分別,同姓不同的地方,堂號就不相同。當時陳姓在潁川居住了一段時間,人口多了,有的遷汝南地區。到了汝南後的既做了官,又是該地最大的望族,所以其堂號則寫汝南堂。除以該地區最大的望族定堂號外,還有以先祖美德定堂號的;陳氏四十三世實公,字仲弓,官任大邱長,官歸住在潁川許昌縣,是當時五百裏內最大的賢人,敕封潁川堂,他生七子皆為賢人,欽賜德星聚會。實公卒後,海內外吊孝三萬餘人。因此,這支陳氏也有寫星聚堂。
   
隨著堂號的出現,伴隨而來的也就產生堂聯。從一對不多字的堂聯中,就可看出其先祖在那裏發祥,任過什麽官或有什麽美德。一般上聯點出發祥地,下聯稱頌其先祖的美德。我們陳氏先祖原住中原這段曆史念念不忘,為紀念源流,過去在春節除夕,在大門橫額上張貼“潁川堂”,在大門兩側張貼“潁川世澤,大戶家聲”;“潁川世澤,鄉賢家聲”。陳氏遷汝南郡的後裔則寫“汝南堂”,在大門兩側張貼“汝南世澤,潁水家聲”;“汝南世澤,衛史家聲”。
   
堂號、堂聯是一部氏族簡史,是漢民族各分支的徙止興衰史。但前有些人對堂號堂聯產生社會背景及其在當時社會中的作用不加研究,一無所知,矢口就說這是封建的東西。把這一重要曆史事實一概否定。這對研究古代社會以及先祖的發源史、遷徙史、發展史、文化傳統、姓氏學、譜學有著不利的條件。
   
但堂號不隻是反映一個姓氏,如果該地區有一個或幾個望族,其堂號也就相同。據曆史記載,田氏始祖是陳滿公的十世孫。通誌氏族略這樣記載:田氏即陳氏陳曆公子元字敬仲,陳宣公殺太子禦寇,敬仲懼禍奔齊,遂匿其氏為田。史記上還有一段田姓應該是陳姓分出去的,兩姓在三千多年前本來是一家人,敬仲十一世孫田和取代齊國而為諸侯,曆十七代,傳七主共一百八十四年而止。雖然改姓,亦為滿公之裔,並為當時潁川郡的望族。因此,田姓也寫潁川堂。
   
據曆史記載,楚漢相爭時,鍾離昧是楚霸王的重將,項羽自刎烏江以後,鍾離昧自以韓信善,避難到韓信那裏,漢高祖恨昧,聽到,在韓信出詔那裏捕昧,謁上,昧自刎。信將其首見高祖。鍾離昧死後,其長子隻好避難到河南潁川長社,為鍾氏一世祖,生二世鍾烈,烈生四子,長子複,次子宋,三子偃,四子項,為避株連,兄弟四分為姓,即鍾陳賴鄔。因堂號表示一郡望族,漢魏兩晉名門望族都有堂號,當時潁川郡有陳鍾賴鄔田五姓均為望族,因此,其堂號都為潁川堂。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音樂視頻:勃拉姆斯的《第二鋼琴協奏曲》
  • 音樂視頻:什麽是神(What is God?)(10'35'')
  • 漫長的拉鋸戰——中日島爭已進入第二階段
  • 陳立功繼續挑戰無神論
  • 小國王,大人物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