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薄熙來告別大連時的講話
當年薄熙來告別大連時的講話
今天在這裏講話,心情很不平靜,因為和同誌們工作了十多年,今天要畫個句號,最後一次在幹部大會上講講心裏話。昨天晚上想了很多事兒,跟過電影一樣,想起過去我們一塊兒走過的路,一塊兒開創的事業。
剛才,春蘭同誌代表省委作了非常重要的講話,有豐富的內涵和殷切的希望。既有對大連過去工作的充分評價,又有對大連未來深切的期望、提出了許多非常現實的,符合大連實際情況的要求。
這次組織上安排我到省裏工作,是中央和省委的信任,也正像春蘭同誌講的,更重要的是中央對大連工作,對大連班子的肯定。也正因為如此,我特別感謝同 誌們所 做的工作。我深深感覺到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對大連是關心的、信任的,在每一個關鍵的問題上,重要的時候,給我們非常及時的指導。
我35歲到金縣,那時候的事我還記得很清楚,先是到省委組織部報到,由省委組織部同誌從沈陽送我到大連,到大連以後住在大連飯店。我接觸的第一個大 連的同 誌是計委副主任施國良。當時,我跑到“天百”買了一個大皮箱,就到金縣了。十幾年前的事,現在想起來,就跟昨天一樣。我還記得買完皮箱一出來,對麵有一個 賣海鮮燒烤的在那喊“不熱乎不要錢。”這句大連話,我的印象很深,十幾年都忘不了這個小鏡頭。今年我已過了51歲,到7月份就是52歲了,在大連整整16 年。我覺得,一生中最難忘,最有意義,也最動感情的16年就是在大連度過的,今後無論走到哪我都忘不了大連。我跟一些同誌講,要講感情,在地球儀上我最熱 愛、最喜歡的當然是中國這塊版圖了,在中國的版圖上我最熱愛的就是大連。今後,我得把遼寧加上。過去的16年,的的確確和大連的同誌們有不解之緣。我 1988年進到大連市內工作,1992年到政府大樓,1999年又到市委大樓,是同誌們給予了我巨大的支持、理解和配合,沒有大家的共同努力,通力配合, 艱苦奮鬥,我個人一事無成。有了我們這支隊伍,而且眾誌成城,我們才能夠無堅不摧,無遠不屆。同誌們可以回想,我們走過了很多路,邁過了很多坎兒,克服了 很多困難,有一件算一件,想起來當時都挺難。1992年,政府就遇到幾大難題,供水不足的問題,西太平洋煉油廠的事,已經花了5億美金,上不去下不來,一 天還得付20萬美金的利息。當時,很多企業已經開始遇到很多困難,出現了停產、半停產的情況;還有亂集資的事情,先是孫洪翔,後來又出了一個劉家奎。想到 這些事,老忘不了,當時覺得確實非常難,但是大家一使勁,也就過去了。正像毛主席詩中寫到的“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們大連在中國是一個很 小的局部,但是我們盡了自己的責任,克服了很多困難。大連的幹部確實是出力的,也是出活的,我深有體會。我經常跟外來的同誌講,你們不要表揚我,越表揚我 越發燒,大連幹部幹了好活,我才受表揚。當然,怎麽把大家攏在一塊,也是要動腦筋的。今天要走了,我從內心感謝大家,感謝大家的支持和幫助,我給大家敬個 禮。
講到“謝謝”,現在很普遍,誰作完報告都得來一句:“謝謝大家。”但是我今天的內心感受是不一樣的,是集16年的感受,離別前的一聲“謝謝”。這是 這些年 的集中感受,這謝意有多深,有多長,也說不清,反正非常真實。曾經有位作家講:同一句話出在一個涉世不深的年輕人之口和出在飽經風霜的老年人之口的感覺、 體會,是完全不一樣的。我現在算是步入中老年的行列了,我說這句話,品起來就非常有味道,就特別真實。今天早上有同誌叫我“省長”,我一愣,還轉不過勁 兒,還很不習慣。我在沈陽開省裏的幹部大會,在省人大常委會議上講話、表態,幾次都不經意地把遼寧說成大連,嘴轉不過來。有些同誌講,恐怕還得有半年的時 間,才能校正過來。我覺得,我和在座的同誌們不僅永遠是同誌,而且永遠是戰友。過去講“情同手足”,其實回首人生,真正幹工作能幹到一塊兒,想到一塊兒, 感情比手足情分還要深。我有好幾個兄弟姐妹,但16年來每年就見一兩次麵,而我們班子裏的同誌,每星期都見,甚至每天都見,為了同一個目標,同一個責任, 一塊兒上火,一塊兒使勁,一塊兒研究問題,一塊兒取得成績,然後一塊兒高興,一塊兒開心,感情是很不一樣的。過去講“遠親不如近鄰”,其實近鄰又遠不如同 誌。“同誌”這個詞非常真切,就是講的同一個誌向,共同來工作,在工作中結成友誼。這絕不是官話、套話,是現實生活中非常真實的感情。我們的大家庭勝過很 多小家庭。事實上,大連人民這幾年一到春節,一到煙花爆竹晚會,都是走出“小家”來到“大家”,“大家”勝過了“小家”,這是大連非常可喜的、耐人尋味的 現象。
我曾經講過:“大連人民時時刻刻感動著我”,這裏麵有國企職工、下崗職工,也有中小學教師、醫務工作者、環衛工人、街道居民委員會的老大媽、出租車 司機, 當然還有各條戰線的同誌,可以說每一個同誌都有感人的事跡,沒有大家的配合,大連的結構調整就是一句空話。過去的16年,我的腦子就像計算機一樣存儲了大 量的圖像和資料,這些大連人的圖像、資料,平凡而又偉大,時時刻刻感動著我。我確實感到:有什麽樣的市民,就有什麽樣的城市;有什麽樣的幹部,就有什麽樣 的城市。小時候就知道人民是養育我們的母親,今天我有特別深切的感受,大連人民的感情我是永誌不忘的。"
這幾年,我們的幹部累得不輕,有些同誌說我有點鐵石心腸。的確,在工作的流水線上,在政府、市委工作,來不及很細致地談心,但是回過頭看這段曆史, 我是挺 感動的,我們這些同誌可以很欣慰地說:我們沒有虛度這段時光。中國沿海這麽多城市都在謀求發展,但是有的發展起來了,有的沒有發展起來;老工業基地有這麽 多城市,有的起來了,有的沒有起來。現在很多同誌到大連,就覺得大連是一座濱海城市、花園城市,孰不知,大連在10年前也是以重化工為主的工業城市,同南 方新興城市的起點是完全不一樣的。大連市人民的確發揚了移山填海的精神,與天奮鬥、與地奮鬥、與人奮鬥,把整個大連改了個樣子。在這麽短的時間裏,各條戰 線都沒有閑著、沒有擋道、沒有消極,大家都在努力,去開創各自輝煌的業績,每條戰線都有自己的精彩,這一點就幫了市委、市政府的忙,無數小的成就集合起 來,就是大連今天的總體變化,就是江總書記給我們題詞“北方明珠”的依據。所以我覺得,大家沒有虛度這段時光。雖然身體累一點,腦子緊張一點,但精神是富 足的。我在離開政府的時候套用過保爾的一段話:“當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痛悔,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當我們回首大連這段往事的時候,就可 以欣慰地說,我們的全部精力都獻給了我們所鍾愛的大連。
一個人的生命過得是很快的,人真正幹活的高峰期就是30年,一晃就過去。剛才,春蘭書記勉勵我們要繼續努力奮鬥,我深有體會。在座的同誌都是40歲 左右, 有的是50多歲的同誌,也就剩10來年,大家要不負省委的希望,一定要下決心把自己這段時間安排好,把我們的工作做好。過了60歲,想在工作崗位上再為黨 的事業多做一些事情,也不容易了。雖然這些年大家很累、很忙,但是忙也是一個機遇,過了點兒,想忙也沒有機會了,所以有活兒幹也是幸運,一定要抓住生命的 大好時機、形勢的大好時機,多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過了60歲之後可以休息、消遣、享受天倫之樂。當你幹成一個事業之後,就是回家抱孫子也心裏踏實。大連 幹部這幾年雖然辛苦,但是做成了事業,而且這支隊伍比較整裝的過來了,沒有出現湛江、廈門那樣的問題,我的要求可能低了一點,但我當領導的覺得挺欣慰。
大家能夠嚴格要求自己,雖然累,能把精力集中在正事兒、幹事業上,而且取得了成效,值得欣慰。記得看電影看到在五六十年代的勞動者,像王進喜,跳到 泥水坑 裏攪拌混凝土,條件非常艱苦,但是精神狀態非常好,精神上非常開朗、幸福。一個人必須把自己和一種偉大的事業連在一起,為人民群眾實實在在做點事,自己心 裏才踏實。我為大連的隊伍感到自豪,這支隊伍出現了很多能幹的同誌,這些年培養了一批幹部,幹部的觀念比較新。我當市委書記的時候,世震同誌、春蘭同誌就 對我講:大連應該向省裏多輸送一些幹部,省裏的領導也看好了大連的幹部。
這些年回想起來,主要和大家一塊兒辦了三件事兒:
第一件事是經濟結構的調整。發展是硬道理,但是基礎的東西是結構調整。比如說,100家國有企業的搬遷改造,第三產業的比重上升到50,三資企業興 起,鄉 鎮企業興起,民營經濟興起,這些都是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不僅表現在總量上,還表現在稅收上、財政的貢獻率上。市內100萬居民喬遷新居,50萬國有企 業、大集體的職工分流、安置、再就業,這也是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過去講,“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是講的自然現象。由於市場競爭的激烈,技術發展 的迅猛,高新科技的發展,經濟結構的調整周期遠比自然的調整周期要來得快。東北在建國以後是老工業基地,大連是其中之一,經過這麽多年的運作,當然需要進 行結構調整,而這個任務又曆史地落在了我們的身上。大連從90年代初結構調整就進入全麵實施的階段,不僅在工業結構內部,而且涉及到一產、二產、三產,全 麵的調整,每一個產業、每一條戰線都有自己的調整任務,而且相互關聯。農業已經由大田生產為主,調整到以精品工程為主。商業的結構也有了很大的調整,保留 發展了國有商業的航空母艦,又引進了外資,新建了許多高水平的商業設施。會展業、旅遊業、電信業、高新科技、金融業、房地產業都悄然興起,過去這些概念在 大連是淺淡的,這些年已經成為熱門話題。結構調整不僅是社會實踐,也成為觀念轉變中的焦點。大連在結構調整的過程中,並不是削弱工業,相反工業得到迅速發 展,國有工業的增加值增長了3倍多,區市縣的經濟得到長足的發展,幾個先導區基本上建設成型、到位。在這種情況下,結構調整使大連的經濟真正走向良性發展 的軌道。一個城市要發展,而發展的基礎是合理的結構,有了良性的基礎,才有健康、快速的發展。否則發展了也會背上沉重的債務包袱。
第二件事是環境革命。這個詞我是從上麵的研究機構學來的,當時我們就是覺得要把城市環境搞好。這件事,全市人民都參與了,廣大幹部都參與了。拆圍 牆、扒小 房、搞綠地、建廣場;修馬路、搬工廠;這些事情說起來輕快,做起來很不容易。環境搞好了,不僅給招商引資帶來了條件,同時也為我們經營城市創造了很好的條 件。大連城市整體獲得增值,市區土地的價格平均增長了5倍,這為我們走向世界、籌集資金、改造產業,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為100萬老百姓蓋房子,遷新居, 有一半的資金來源於城市整體增值這塊兒。環境問題也是個經濟問題,未來一切真正掙錢的產業,包括金融、高新科技、旅遊、會展,都離不開幹淨、漂亮的環境, 大連有了這種城市環境,就為未來贏得了更多的經濟機會、商業機會。在環境革命的過程中,大家還創造了不少新鮮的理念,比如說“不求最大,但求最好”,讓城 市“綠起來、亮起來、洋起來”,這都是大連人民在工作實踐中的共同創造。
第三件事是走向世界。大連這座城市在1984年黨中央、國務院就確定為沿海開放城市,那時就開始了走向世界的進程。大連真正進入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還是借 小平同誌南巡講話的東風,從1993年初到香港招商開始,坐上了那班車。大連過去對日本的生意已經有了基礎,我的前任魏富海同誌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後來咱們在座的同誌又打開了香港、台灣、東南亞、韓國的局麵。在歐洲、美洲也做了很多生意,而且服裝節,展覽業,對內對外的大型招商,形成了氣候。這些 年,大連在同世界的聯係方麵,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生意活了,朋友多了,名氣大了,觀念新了。”特別是觀念新了,這一點很重要,我們很多幹部已經有了比 較新的對外開放、合作的觀念。
這三件事怎麽做成的,我想有主要四個原因:
第一,以江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為我們創造了國內十來年安定、團結,健康發展的大好局麵,沒有這個大背景、大氣候,大連想發展是不可能的,這一點非常重要,是關鍵性的。
第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我跟同誌們介紹過不少情況,省委、省政府對大連市的每一步發展都非常關切,給了很多指導和幫助。
第三,大連人民的共同努力,勤奮不懈,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是原動力。
第四,各級領導幹部,黨委、人大、政府、政協以及駐軍部隊等方方麵麵的支持,區市縣同誌卓有成效的工作。有這樣一支能夠開拓進取、協調配合的隊伍, 才能形 成今天的局麵。“吃水不忘打井人”,飲水思源,我們不能忘記這方方麵麵的因素,要十分珍惜。從我自己來說,要正確對待群眾,正確對待自己,並深感在這樣的 大環境下工作是非常幸運的。這幾年,大連有了發展,領導們、同誌們對我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但人貴有自知之明,我相信有些同誌論本領、論能力可能比我強, 比我還適合當市長,但是有一個機遇問題。現在作幹部一個是看你的素質,一個是看你的業績,還有個機遇問題。一些老領導曾有議論:我們建國以後封了十大元 帥,其實在中國革命的曆程中,有很多同誌英年早逝,有很多同誌戰績卓著、很有才華,但在戰爭年代被捕了、犧牲了,如果這些人能夠活下來,封二三十個大元帥 也是有條件的。中國革命是一個前赴後繼的過程,有很多了不起的人。回到我們這麽一個城市來說,也是人才濟濟,有很多同誌有事業心,有對人民群眾的感情,但 是沒遇到機會,也難以施展。正因為如此,大家把我擺在這個位置上,我就應該盡心竭力,不辱使命,不要辜負了大家的期望。不做好怎麽對得起大家。這幾年,我 學到了很多東西,我在讀研究生的時候,老師讓我寫篇論文,我苦思苦想找不到好題目,那是二十年前的事兒,當時腦子裏比較空。但是到了大連,天天都有題目, 好像天天都在作論文、寫論文,在實踐中有很多新的感受。大連就好比是我的一個大學,現在的感覺就好像我作為“大連大學”的畢業生正要走向新的崗位。
我自己了解,過去的工作中有很多的失誤、遺憾,自己也有不少問題、毛病,回想工作初始的階段,也有不少幼稚的做法,以我現在的認識,恐怕5年、10 年前的 有些事情我不會那麽處置,可能會解決得更好一些。我對有些同誌批評得過於嚴厲,讓有些同誌受不了。在“三講”的時候,我已經講了多次,在此我再向這些同誌 表示歉意,好在我們走得不遠,來日方長,大家今後還是一塊兒共事。不管有多少矛盾、問題,但是我深信“廉生威,公生明”。從任職那天我就要求自己做個清 官,要公道正派。一要幹活,二要“幹淨”,這是為官之本。今天,隻是我們事業的一個階段性的小結,今後大連還有很多困難要克服,很多事情要做,一個城市的 事業是永無止境、沒完沒了、越幹越多的,而且幹得越好,事也會越多,壓力也越大。新班子的擔子非常重,永金同誌這班人任重道遠,責任很大,但是他在過去的 工作中有敬業精神,有能力,有責任心,又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我深信他能和大家團結一致,把大連的這方水土建設得更好,把大連的事業推向新的高峰。我也希望 同誌們都能真心實意地支持永金同誌的工作。我自己的體會,做當家人不容易,矛盾高度集中,壓力很大,俗話講:“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每一個 人不管有多能,都需要大家的幫助。我也深信永金同誌能發揮集體的智慧,群策群力,按照黨的民主集中製原則,把經濟建設搞得更好。
大連是遼寧的大連,大連應該在振興遼寧省的大事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大連今後應該起一個更好的拉動作用,有更多的創造,更快的發展,不斷找到新的差 距。在 座的同誌要不負省委的期望,一定要勵精圖治,艱苦奮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一個城市的發展規律是,平台越高,機會越多,但挑戰也越多。想在挑戰和機會中 取得進步,麻煩事多,動腦筋也多。對於強者來說,在新的平台上可以越做越大,越做越好,但付出的精力也越來越大。今後的班子肯定是不會輕快的。現在各個城 市的競爭就仿佛賽跑一樣,但不是400米,800米,也不是1500米,是10000米,400米跑道要跑25圈,要像馬家軍那樣繃住勁,一圈一圈地跑, 要有長勁,也要有拚勁。總書記給我們題詞“北方明珠生輝”,朱總理希望大連成為世界名城,大連有可能、有條件成為我們國家非常美麗的城市,而且是在重化工 的基礎上改造成一座清潔的城市。我們不能辜負江總書記、朱總理的厚望,一定要堅持“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把大連的事業辦好,站在中國城市的前列。
春蘭同誌殷切地期望,說大連的事情辦好,關鍵在領導班子,關鍵在在座的各位,而且還講:中央、省委把大連托付給諸位。這句話說得很有感情,是語重心長。我們不論從黨性出發,還是從做人的道德、對人民群眾的感情出發,都一定要盡心盡力把大連的事情辦好。"
今年是2001年,是“十五”的開端年,又是新世紀,這些簡單的數碼字給人一個概念,仿佛我們一切都重新開始。大連的前途是輝煌的,但要做的事情很 多。古 人講:“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雖然離開了大連,但我會記住我們共同的事業、我們奮鬥的曆程,也會記住朝夕相處、風雨同舟的同誌們,記住發展起來的大連。
年年搞春節團拜,同大家握手,今年不一定行了,今天大家都在這兒,我借這個機會給大家拜個早年,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