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聲音”,從幾個月前開始的一路甚囂塵上,到現在大幕卸下的塵埃落定。創造了中國選秀類節目的全國記錄。好聲音一響,粉絲萬兩。弄到最後,導師們賺到了人氣,選手們贏得了名氣,電視台一身銅氣,觀眾們有的生氣,有的喪氣,有的喜氣,最後都長出一口氣:“可算熱鬧夠了”。
很遺憾,我看了一場第一輪的好聲音,就不想看了。準確地說,是不想聽了。因為不好聽。這麽說一定會招來很多不好聽的罵聲,但是若說“好聲音”好聽,那Sarah Brightman 和 Andrea Bocelli 要笑了,Whitney Houston 要笑了,Celine Dion要笑了,Julio Iglesias 要笑了, Janis Joplin,Dusty Springfield,Diana Ross,Patti Smith,the list goes on and on)都要笑了,帕瓦羅迪更要在棺材裏笑醒了。當然,我自己也在竊笑。因為我聽過上述歌手的歌(POP, JAZZ,R&R,and classic)。
我不明白,一台中國流行歌手選秀節目,唱那麽多洋歌幹什麽? 而且,和那些洋人的原唱相比,差之千裏。我也聽了幾首中國歌,同樣味如嚼臘。不知和這些歌的原唱相比,是好些還是差些。即便是好些,其音色音質及其表現能力也沒有到一流水準。遑論這些樂曲旋律本身之平庸,實在是無彩可言。
說實在的,搞藝術,特別是音樂藝術,大氣完晚成的極少。天才出少年,特別是在傳媒娛樂平台如此發達的今天。看看當今世界上的樂壇高手和弄潮者,從古典的到現代的,從傳統的到流行的,有幾個是二三十歲後才在被電視台的選秀節目發掘出來的? 真有好聲音的,大多早就在各種場合和機緣下冒頭了。當然,偶爾在電視選秀中冒出來的有實力的明星,也不是沒有。但對於觀眾來說,其代價,就相當於親吻了無數癩蛤蟆後吻出了一個王子。是否合算,是否糟蹋了你的耳朵和時間,就是見仁見智了因人而易了。
好聲音沒什麽好聽的,但是挺好看。所以它隻能在電視上成功,想象一下它是一個RADIO裏節目,那些歌,還有人聽嗎?
“好聲音”好看。是因為它熱鬧。因為它有台上台下的煽情互動,有編導演三方煲出來的心靈雞湯,有孰是孰非的八卦小道,有四個導師之間的起哄架秧子,真性情也好,*****也罷,總之是讓人們看到了他們的另一麵。選手們身上或真或假的草根味兒,也是買點之一。因為人們永遠喜歡看Underdog,喜歡Cinderella。這不是音樂會,它是個擂台,是場戲劇,有人歡喜,有人哭泣,有人出彩兒,有人出醜,有人出頭,有人出局。亂七八糟放在一起,加上粉絲們各捧各的“角兒”的網上混戰,它就必然吸人眼球了。再說了,把不同風格的歌曲不同唱法的選手放在一起比,本來就是個鬧劇,誰不想看關公戰秦瓊呢。 。
“好聲音”這個節目出自西洋,是個franchise。中國人花了錢正經買來了經營權,所以不算山寨。比起那些偷來的低級趣味如“非XXX”者,強得多,也正派的多了。“好聲音”所有的場景設備及程序,都是一模一樣。甚至連導師和選手的交互風格,都學得有模有樣。我敢保證這些導師是看了多遍外國人的VOICE,才知道該怎麽說話,該如何表現。
不知道有幾個“中國好聲音”的擁躉看過洋人的“好聲音”節目? 一定沒多少。這不奇怪。雖然音樂沒有國界,但是唱者有國藉,聽者有鄉情。鄉情和鄉音,是中國好聲音成功的基礎。
你若是個籃球愛好者,你是喜歡看一場NBA還是一場高中生的籃球賽? 答案似乎很明確。但是,如果那是你們社區裏的高中籃球賽,你很可能會去呐喊助威。因為你住在那裏,因為你的孩子在那裏上學甚至是場上的一員。這才是你對低水平的表演也感興趣的原因。隻有當你對一件事物有某種connection的時候,才會趨之若騖,才會降格以求。看鄰居打架一定比看專業拳擊更有意思,就是這個道理。
若是想聽真正的好聲音,先弄付好音響設備,多去幾次高水平的音樂會演唱會,總之有的是地方和渠道,這就不用我廢話了。油管上就有的是,還不花錢。當然,這個世界上至少有十三億音樂愛好者是聽不到的。有人把它堵上了,據說裏麵有太多反共反華的地溝油,沾上就眼瞎耳聾。